含油污水的周向完全隔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9426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油污水的周向完全隔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生产。加工行业含油污水的隔油装置。特别是一种完全隔除浮油的装置。
现行的隔油装置,老炼油厂多用API型平流隔油地,能隔除>150μm的油珠;新建的炼油厂多用PPI型斜板隔油池和CPI型波纹斜板隔油池,能隔除>60μm的油珠,对于不能隔除的微小油珠,一般先加絮凝剂吸附,然后用浮选的办法除去,两次浮选后的出水含油量应不>25mg/l,但实际上,还必须再加上沉沙池,中和池,均衡缓冲地以及加压溶气罐等设施的共同作用,才有可能选到这个指标。为此,一个年处理量1000万吨的炼油厂,要占用两万平方米左右的土地,花上亿元的资金来建造这一系列庞大而复杂的含油污水处理设施;需要大量的维护,管理人员;每年还要消耗大量的动力、物料,花费数千万元的运转费用,几乎所有这一切的作用,都是使含油污水中的绝大部分油珠浮到水面分离除去,可见这种处理含油污水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处理工艺简单,处理设施少,占地面积小,投资费用、管理人员、处理成本均大大减少,而处理质量。效率大大提高的隔油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构思实现的,借助于向上水流的夹带作用,无论多么微小的油珠在向上水流的夹带下都能到达或接近水面,然后再形成很薄的水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油珠很容易浮到水面与水分离。分离出的油在水面形或油层,经撇油器流入集油罐。而隔油后的水向下沉流,连续经过多次上述过程的隔油处理,再加上粗粒化措施等,从而能够完全隔除浮油。
以下将结合附图
再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种具体结构的半剖示图。
参照附图,该装置由多个溢流池[4].[14].[22].[30].多个隔油池[9].[18].[26].多个撇油器[10].[19].[27].及集泥槽[5].集水槽[31]等组成,溢流池[4].[14].[22].[30]分别与隔油池[9].[18].[26]相间套置排列。所述的每一个溢流池均有一个溢流墙,在溢流墙[7].[16].[24]顶端分别有自由边向下弯曲的分离平台[8].[17].[25].所述的每一个隔油池[9].[18].[26]均有一个隔油墙,隔油墙[12].[20].[28]的下端与池底之间分别有过水通道[13].[21].[29].中间的溢流池[14].[22]的中上部分分别有一个粗粒化物质层[15].[23].油珠随向上水流到达池面,经分离平台浮到水面,在隔油池[9].[18].[26]中,分别经撇油器[10].[19].[27]收集。经输油管[11]流入集油罐。
含油污水经节流阀[1]、输水管[2]、穿过池盖[3]、进入中心溢流池[4],泥沙经集泥槽[5],输泥管[6]排出池外,含油污水向上流至池面,经溢流墙[7]顶端的分离平台[8]流入隔油池[9],分离出的水面浮油经撇油器[10],输油管[11]入集油罐(未画出),隔油后的水向下沉流,经隔油墙[12]下端与池底间的通道[13]进入溢流池[14],向上流经由承托结构与填料等构成的粗粒化物质层[15],微小的油珠凝集成较大油珠,在向上水流的夹带下升至池面,以更薄的水层和更慢的流速流经溢流墙[16]顶端的分离平台[17]入隔油池[18],分离出的水面浮油经撇油器[19],输油管[11]入集油罐(未画出),经两次隔油处理后的水向下沉流,经隔油墙[20]下端与池底间的通道[21]流入溢流池[22],向上流经由承托结构和填料构成的粗粒化物质层[23],细小的油球变大,随向上水流至池面,在经过溢流墙[24]顶端的分离平台[25]进入隔油池[26]的过程中,浮到水面与水分离。分离出的油经撇油器[26],输油管[11]入集油罐(未画出),经过第三次隔油处理后的水向下沉流,经隔油墙[28]下端与池底间的通道[29],溢流池[30],集水槽[31],排水管[32]排出池外,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通过如下实施例再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说明。
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种小规模隔油试验装置上,在以日负荷量小于60m3/m2.d的范围内进行隔油处理时,能获得很好的隔油效果。当以日负荷量40m3/m2.d上下隔油处理时,效果更好,将含油污水的含油量从数千个mg/l降到了几个mg/l,有的隔油处理出水中甚至测不到浮油,浮油隔除率高达99.6%以上,而且,耐冲击性强,处理效果较稳定。隔油后的出水,表观看不到油花存在,甚至静止一天一夜,在放大镜下仍未发现油花。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石油生产,加工行业含油污水的处理,由于隔油比较彻底,处理效果远高于现行的隔油池;比两次浮选处理后的除油效果(25mg/l)还要好的多,这样就既提高了残油的回收率,又大大减轻了含油污水下游处理的难度,有利于深度处理;再是,该实用新型比现行除油设施节省80%以上的占地面积和75%以上的基建投资;正常运转后基本上不消耗动力和物料,也无需专人管理,可减少管理人员,降低处理成本90%以上;也不产生现行“老三套”即隔油、浮选、暴气处理那样的次生污染。对于一个年处理量100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来说,除节省数千万元的基建投资和上万平方米的土地外,每年还节省数千万元的含油污水处理费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于采油、炼油行业,现有隔油池的改造。
权利要求1.一种石油生产,加工行业的隔油装置,从含油污水中隔除浮油,特别是完全隔除浮油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多个溢流池[4].[14].[22].[30].多个隔油池[9].[18].[26],多个撇油器[10].[19].[27].及集泥槽[5],集水槽[31]等构成,溢流池[4].[14].[22].[30]分别与隔油池[9].[18].[26]相间套置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溢流池均有一个溢流墙,在溢流墙[7].[16].[24]顶端分别有自由边向下弯曲的分离平台[8].[17].[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隔油池[9].[18].[26]均有一个隔油墙.隔油墙[12].[20].[28]的下端与池底之间分别有过水通道[13].[21].[29]。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隔油装置,其特征是中间的溢流池[14].[22]的中上部分分别有一个粗粒化物质层[15].[23]。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隔油装置,其特征是,油珠随向上水流到达池面,经分离平台浮到水面,在隔油池[9].[18].[26]中,分别经撇油器[10].[19].[27]收集,经输油管[11]流入集油罐。
专利摘要一种石油生产,加工行业从含油污水完全隔除浮油的装置,其特点是,含油污水依次经过彼此相间套置排列的多个溢流池和隔油池,微小的油珠,及经粗粒化形成的较大油珠在溢流池向上水流的夹带下到达池面,再经过分离平台的分离作用,油珠浮到水面,流入隔油池后,浮在水面的油经撇油器进入集油罐,隔油后的水向下沉流,从隔油墙下端与池底间的通道进入下一个溢流池,再次进行更彻底的隔油,与现行隔油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残油的收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处理质量提高,有利于污水的深处理。
文档编号B01D17/025GK2249120SQ95235479
公开日1997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6日
发明者董衍安 申请人:董衍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