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式烟气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400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湍流式烟气净化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塔,尤其涉及湍流式烟气净化塔。
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是粉尘、SOX和NOX气体等。目前,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中,粉尘一亿多吨,SO2一亿五千多万吨,而我国现有工业和生活的锅炉和炉窑每年排入大气的烟尘就有1400万吨,SO2有2070万吨。在我国的SO2排放已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酸雨现象,由此造成的年平均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解决现在的大气污染问题,保护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已成关系到子孙后代幸福的大问题。
目前,我国已制定了更严格的SO2污染控制法规,根据《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务院[1998 75号]),文件要求,在2000年,全国SO2污染排放量小于1600万吨,“两控区”内的直辖市、省会、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采取限制高硫煤开采,发展脱硫技术和加强排污费征收制度等措施。目前我国电站锅炉总容量182.9GW和工业锅炉40多万台每年排放的SO2量占总排放量的70%左右,是SO2污染控制重点。而从国外引进的烟气脱硫设备价格非常昂贵,设备售价往往相当于相同容量锅炉的价格,而且国外烟气脱硫装置的运行费用也非常高。以某电厂为例,烟气脱硫装置投资费用为3亿元,每年烟气脱硫的运行费用可达4000万元以上。因而国外烟气脱硫装置在我国普遍存在建不起和运行不起的问题。而目前国内自己开发的简易湿法烟气除尘脱硫装置也大量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烟气带水,灰水分离技术落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脱硫效率高的湍流式烟气净化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下列措施湍流式烟气净化塔具有塔体,在塔体下端侧面设有净化塔吸收液出口和进烟管道。在塔体上端设有出烟管道,出烟管道进口处设有除湿板,在塔体内设有筛板,在两筛板之间放有多面和单面球混和填料,由此形成湍流层,在湍流层上设有喷淋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湍流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装置不偏面追求高脱硫率,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并且实现95%以上的除尘效率使之满足环保排放要求。湍流式烟气脱硫除尘装置的投资费仅为国外同类脱硫装置的10-20%,该装置可利用碱性废液和废弃物作为脱硫剂以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可较好满足环保脱硫的需要。
以下结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
附图是湍流式烟气净化塔结构示意图。
湍流式烟气净化塔具有塔体,在塔体下端侧面设有净化塔吸收液出口(7)和进烟管道(6)。在塔体上端设有出烟管道,出烟管道进口处设有除湿板(1),在塔体内设有筛板(5),在两筛板之间放有多面和单面球混和填料(4),由此形成湍流层(3),在湍流层上设有喷淋管(2)。在所说塔体内设有多组湍流层和喷淋管。
本实用型采用高强度湍流式烟气净化塔的方法,通过集喷淋、湍流待方法强化气液反应。吸收液经出液体喷嘴从塔顶部喷入,燃烧后的废气由烟气塔下部进入,液体在湍流床层与气体接触并发生剧烈的混合及反应。因为,在塔内湍流床层中液体下流与气体的上升交替变化,引起激烈的气液接触,比普通喷淋塔要强得多。脱硫废水由塔下部的排入沉灰池,并由固水分离装置实现废水中固体颗粒的分离沉淀,分离后的废水循环重复利用。气体中的SOX经充分反应后,可被有效除去,经处理后的气体通过除湿板除去雾滴,并最终经烟囱排入至大气。由于湍流设计利用湍流强化含尘烟气与脱硫浆液接触反应,可实现较高的废气净化率,同时也使含尘烟气不易出现堵塞问题;为了处理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堵塞问题,塔内还设计有清洗装置,利用高压清洗水对湍流层进行清洗。烟气出口的除湿板能有效地将烟气带水降低到最小,有效地防止了引风机带水与积灰现象的发生,保障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湍流式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塔体,在塔体下端侧壁设有净化塔吸收液出口(7)和进烟管道(6),在塔体上端设有出烟管道,出烟管道进口处设有除湿板(1),在塔体内设有筛板(5),在两筛板之间放有多面和单面球混和填料(4),由此形成湍流层(3),在湍流层上设有喷淋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湍流式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在所说塔体内设有多组湍流层和喷淋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湍流式烟气净化塔,它具有塔体,在塔体下端侧壁设有净化塔吸收液出口和进烟管道,在塔体上端设有出烟管道,出烟管道进口处设有除湿板。在塔体内设有筛板,在两筛板之间放有多面和单面球混和填料,由此形成湍流层,在湍流层上设有喷淋管。在塔体内设有多组湍流层和喷淋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脱硫效率可达80%以上,并且实现95%以上的除尘效率使之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文档编号B01D53/78GK2376992SQ99202860
公开日2000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3日
发明者骆仲泱, 高翔, 方梦祥, 施正伦, 周劲松, 李绚天, 倪明江, 岑可法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