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5480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给雨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雨水降到地面形成径流,会含有大量的泥沙等颗粒和漂浮物,如果不对雨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进行拦截处理就直接排到自然水体,就会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目前对雨水大多采用滤网过滤的处置方式,但这种方式形式单一,只能去除漂浮物,无法去除雨水中的颗粒物。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同时除去除雨水中漂浮物与颗粒物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包括井体,所述井体两侧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井体顶部设有盖板,底部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两端与井体内壁连接,所述挡墙上方设有半封闭式滤网,所述滤网朝向进水管的端部设有开口,滤网开口的端部与井体内壁紧密接触,且滤网开口一端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的最低点。
[0005]进一步的,所述井体底部还设有滤网框架,所述滤网通过滤网框架架设在挡墙顶部与井体顶部之间的间隙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包括固定于滤网框架两侧的侧边滤网、固定于滤网框架底部的底部滤网和固定于滤网框架远离进水管一端的端部滤网。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侧边滤网靠近进水管一端的高度低于远离进水管一端的高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滤网包括多个可旋转开启的滤网单体,所述滤网单体上设有可使滤网单体旋转开启的滤网提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挡墙不少于两个,各个所述挡墙之间平行设置,挡墙与挡墙之间形成用于沉淀泥沙的腔室。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挡墙顶部与进水管的最低点平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挡墙顶部与滤网底部设有间隙。
[0012]进一步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顶部与挡墙固定且倾斜设置,所述挡板固定于挡墙朝向出水管一侧的墙面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滤网框架的支撑脚通过膨胀锚栓与井体底部固定。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装置采用了重力沉降和滤网组合的方式完成雨水的预处理。经处理后,雨水中所含的漂浮物被拦截并收集在滤网内部,而雨水中的颗粒物经几个挡墙阻挡后,沉积在挡墙与挡墙之间的腔室底部,最后从井体出水管流出的水中无漂浮物,且水中颗粒含量低,防止了水体污染。通过设置挡板,可在水流量较大时对雨水导流,防止其将井体底部的泥沙冲起随雨水流出,进一步保证了滤除效果。滤网内部的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次降雨产生的漂浮物。滤网底部采用可旋转式结构,可以通过提手把底部滤网向上旋转打开,从而对井体底部泥沙进行清理,清理方便。挡墙的高度与进水管平齐,保证了雨水流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沉降效果。侧边滤网靠近进水管一端较低,可以在滤网被堵塞雨水无法通过滤网时,使雨水可从侧边滤网上方的间隙通过,并经滤网底部与挡墙之间的间隙流向出水管。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纵向剖视图;
[0016]图2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0017]图中:1 一井体,2—进水管,3—出水管,4一挡墙,5—滤网,6—滤网框架,7—挡板,8 一盖板,9 一滤网单体,10 一滤网提手,11 一侧边滤网,12 一端部滤网,13 一底部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包括井体1,井体1两侧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井体1顶部设有多个盖板8。井体1底部设有至少两面挡墙4和一个滤网框架6。滤网框架6上焊接有一个半封闭式滤网5,组成一个半封闭的拥有一定体积的空间,用以容纳多次降雨雨水中的漂浮物。挡墙4与进水管2轴向方向垂直,挡墙4与挡墙4之间平行设置且挡墙4与挡墙4之间形成用于沉淀泥沙的腔室。挡墙4两端与井体1内壁连接,顶部与井体1顶部之间留有间隙,且挡墙高度与进水管2的最低点高度平齐。挡墙4上固定有挡板7,挡板7的顶部与挡墙4朝向出水管3 —侧的墙面固定,且挡板7底部倾斜。
[0020]滤网5通过滤网框架6架设在挡墙4顶部与井体1顶部之间的间隙内,滤网框架6的支撑脚通过膨胀锚栓与井体1底部固定。该半封闭式滤网5包括固定于滤网框架6两侧的侧边滤网11、固定于滤网框架6底部的底部滤网13和固定于滤网框架6远离进水管2一端的端部滤网12。滤网5开口的端部与井体1内壁紧密接触,且滤网5开口一端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2的最低点。侧边滤网11在靠近进水管2的一端高度较低,其顶部与井体1顶壁之间留有供雨水从两侧通过的空间。滤网5底部与挡墙4顶部之间设有供雨水流过的间隙。底部滤网13包括多个可向上旋转的滤网单体9,滤网单体9上设有可将滤网单体9向上掀开的滤网提手10。
[0021]雨水从进水管2流入,先进入滤网5过滤,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将被拦截在此滤网5内。井体底部由挡墙4分割成至少三个腔室,当雨水中小的颗粒物流到每个腔室挡墙4前时,颗粒物碰到挡墙4就会被迫改变方向而沉积在挡墙4前,雨水中的颗粒物经过两个挡墙的阻挡后,绝大部分的颗粒物沉积在三个腔室底部,最后比较干净的雨水经出水管3流出。而当雨水流量较大时,雨水经挡板7导流,可避免将挡墙4前沉淀的泥沙冲起。当滤网5被雨水堵塞时,从进水管2流出的雨水经过侧边滤网顶部的空间从两侧溢出,经过沉降后从滤网5底部间隙流向出水管3,排出井体。
[0022]对该装置清理时,需要先打开井体1的盖板,先清理滤网5中的漂浮物,当滤网5清理干净后,可以通过滤网底部的滤网提手10把滤网单体9向上旋转打开,对底部三个腔室的积泥进行清理。清理维护时,可以井上清理,也可以下井清理。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井体(1),所述井体(1)两侧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水管(2)和出水管(3),井体(1)顶部设有盖板(8),底部设有挡墙(4),所述挡墙(4)两端与井体(1)内壁连接,所述挡墙(4)上方设有半封闭式滤网(5),所述滤网(5)朝向进水管⑵的端部设有开口,滤网(5)开口的端部与井体⑴内壁紧密接触,且滤网(5)开口一端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进水管(2)的最低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1)底部还设有滤网框架¢),所述滤网(5)通过滤网框架(6)架设在挡墙(1)顶部与井体(1)顶部之间的间隙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5)包括固定于滤网框架(6)两侧的侧边滤网(11)、固定于滤网框架(6)底部的底部滤网(13)和固定于滤网框架(6)远离进水管(2) —端的端部滤网(1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滤网(11)靠近进水管(2) —端的高度低于远离进水管(2) —端的高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滤网(13)包括多个可旋转开启的滤网单体(9),所述滤网单体(9)上设有可使滤网单体(9)旋转开启的滤网提手(1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4)不少于两个,各个所述挡墙(4)之间平行设置,挡墙与挡墙之间形成用于沉淀泥沙的腔室。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4)顶部与进水管(2)的最低点平齐。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4)顶部与滤网(5)底部设有间隙。9.如权利要求6、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7),所述挡板(7)顶部与挡墙(4)固定且倾斜设置,所述挡板(7)固定于挡墙(4)朝向出水管一侧的墙面上。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框架(6)的支撑脚通过膨胀锚栓与井体(1)底部固定。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给雨水预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框式雨水预处理装置,包括井体,井体两侧侧壁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顶部设有盖板,底部设有挡墙和滤网框架,滤网框架上固定有半封闭式滤网,挡墙与进水管轴向垂直,挡墙两端与井体内壁连接,顶部与井体顶部之间留有间隙,滤网通过滤网框架架设在挡墙顶部与井体顶部之间的间隙内,滤网的顶部以及朝向进水管的端部设有开口,滤网开口的端部与井体内壁紧密接触。采用了重力沉降和滤网组合的方式完成雨水的预处理,经处理后,雨水中所含的漂浮物被拦截并收集在滤网内部,而雨水中的颗粒物经几个挡墙阻挡后,沉积在挡墙与挡墙之间的腔室底部,防止了水体污染。
【IPC分类】B01D36/04
【公开号】CN105413307
【申请号】CN201510906997
【发明人】李习洪, 周超
【申请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