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芯、过滤装置和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3700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滤芯、过滤装置和净水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涉及净水过滤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芯、使用该滤芯的过滤装置和使用该滤芯或过滤装置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公众对于水质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这使得净水器的使用逐渐普及。相关技术中,滤芯通常为具有单一过滤功能,这样为了完成多重过滤,需要在净水器中设置多个滤芯,增加了净水器内的水路连接点,漏水几率高。另外,维护不便并且使得净水器的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滤芯,使用该滤芯的过滤装置和使用该过滤装置的净水器。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滤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过滤区的和第二过滤区,所述第一过滤区和所述第二过滤区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布置。
[0005]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滤芯和第二滤芯,所述第一滤芯为本公开提供的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内形成有第三过滤区,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区过滤后的水流通过管路进入所述第三过滤区中,然后由该第三过滤区过滤的水流再通过管路进入到第二过滤区中过滤。
[000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使用本公开提供的滤芯或过滤装置。
[000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同一壳体内的第一、第二过滤区沿轴向布置,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壳体的轴向空间,避免壳体在径向尺寸上的增粗,操作型和实用性更好。
[000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0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10]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以剖视方式显示第一滤芯,以示意方式显示第二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12]如图1所不,本公开一不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滤芯,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形成有相互间隔开的第一过滤区200的和第二过滤区400,第一过滤区200和第二过滤区400沿壳体100的轴向布置。由于,同一壳体内的第一、第二过滤区200、400沿轴向布置,因此能够充分利用壳体100的轴向空间,避免由于多个过滤区而造成的壳体在径向尺寸上的过分增粗,操作型和实用性更好。
[001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维护壳体100内的多个过滤区,壳体100沿轴向具有接近第一过滤区200的连接端110和接近第二过滤区400的操作端120,连接端110上具有端壁,该端壁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区200、第二过滤区400的外部连接水口,即用于将该滤芯与其他上下游管线连通的水口,例如可以采用插接方式插接到相应的滤芯座中,这些外部连接水口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下述的第一入水口 210、第一出水口 220、第二入水口 490和第二出水口 420。其中,操作端120上安装有滤芯盖500 ο其中滤芯盖500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可以通过将该滤芯盖500从操作端120中拆卸而从操作端一侧对壳体100内的过滤区进行维护。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滤芯盖500的侧壁端面上形成有卡接壳体100端壁的卡槽590,从而实现对滤芯盖500的安装和拆卸,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进行滤芯盖500的安装。另外,也可以将滤芯盖500在装入相应过滤件后通过焊接等方式永久固定在壳体上,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保证密封性并且适用于一次性滤芯中。其中,滤芯盖500可以采用各种可拆卸的方式完成与壳体100的安装。
[0014]在这种结构布局情况下,为了使得远离连接端110的第二过滤区400顺利出水,壳体100内设置有沿壳体100的轴向延伸的出水管600,该出水管600—端与第二过滤区400的出水侧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连接端110的端壁上的第二出水口 420连通。即通过该穿过第一过滤区200的出水管实现第二过滤区400的出水。
[0015]而为了实现第二过滤区400的进水则可以根据与第一过滤区200不同的关系来定,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区400和第一过滤区200相互独立,互不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出水管600外侧还可以设置有连通第二过滤区400的进水侧和设置在连接端的端壁上的第二入水口 490的环形导流通道,该环形导流通道围绕出水管600设置,从而能够与出水管600相互独立各自完成水流的供给和排出。
[001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区400可以与第一过滤区200相互连通,即由第一过滤区200供水,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出水管600外侧设置上述环形导流通道,此时该环形导流通道可以与第一过滤区200连通,例如将环形导流通道的外壁设计为透水材料,在水压的作用下,第一过滤区200的出水可以通过环形导通通道的外壁渗入环形导通通道中,从而完成对第二过滤区400的供水。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方式与第一过滤区200连通。
[0017]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维护两个过滤区,壳体100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分隔件700,该第一分隔件700具有沿轴向布置的第一段710和第二段720,第一段710形成为容纳第二过滤区400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的侧壁用于与壳体100的侧壁贴合,以密封该第二过滤区400。第二段720的一端连接在凹槽结构的底壁上,另一端密封安装到连接端110的端壁上并且形成为管状结构,其中该管状结构的外壁与壳体100的内壁之间用于容纳第一过滤区200,管状结构用于容纳出水管600以形成上述的环形导流通道。即第一分隔件200的第二段720与出水管600形成套管结构,该套管结构的中心通道用于将第二过滤区400的出水排出,而套管结构的夹层则用于为第二过滤区400供水。
[001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第一分隔件700即可清晰的完成两个过滤区的划分,并且在维护时,只需将第一分隔件700从操作端120中拔出,即可同时对第一、第二过滤区进行维护,方便本公开提供的滤芯的拆卸和组装。
[0019]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二过滤区400的密封性,第一段710的开口上密封连接有可拆卸的隔板盖510,该隔板盖510与滤芯盖500的顶壁相对设置。从而增加第二过滤区400在操作端120—侧的密封性。其中隔板盖510和第一段710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圈等密封件以进一步保证密封性。
[0020]为了完成第二过滤区400的过滤,即实现通过由出水管600和管状结构之间的夹层所形成环形导流通道,将进水供应到相应过滤件的进水侧,以及通过出水管600的内部的将出水口连通到过滤件的出水侧,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管600上连接有第二分隔件420,该第二分隔件420形成为罩设在凹槽结构的底壁上的盖状结构,该盖状结构的侧壁边缘向外形成有法兰421,隔板盖510与法兰421之间密封安装有沿壳体100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过滤件410,即实现第二过滤区过滤功能的过滤件,该第二过滤件410形成为围绕第二分隔件420的环状结构,即该环形结构包围的内侧为出水侧,而环状结构的朝向第一段710的外侧进水侧。此处,设计出水管600通过第二分隔件420的顶壁与第二过滤件410的出水侧连通,并且盖状结构与凹槽结构的底壁之间形成有与环形导流通道连通的间隙,并且该间隙与第二过滤件410的进水侧连通。因此,本公开中的第二分隔件420盖状结构的内部可以为与环形导流通道的空间,而被环状第二过滤件包围的外侧为与出水管600连通的空间,整体空间利用合理巧妙。
[0021]为了实现出水管600与出水侧的连通,如图1所示,第二分隔件420的顶壁上设置有与出水管600连通的导流柱429,该导流柱429与第二过滤件410的出水侧连通。例如,出水管600从管状结构伸出并插入盖状结构的顶壁中以与导流柱429连通。从而实现经过第二过滤件410过滤后的水流能够通过出水管600排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管600的端部也可以不从管状结构中伸出,而是通过安装接头型部件与导流柱429连通。另外,导流柱429的规格和结合可以根据具体形状而定。
[0022]为了使得第二分隔件420的位置稳定,隔板盖510的顶壁上设置有用于罩设导流柱429的端部的环座511,即导流柱429的端部可以插入该环座511中而不会发生晃动,而为了保证水流顺利进入到导流柱429的中心孔中,该环座511与导流柱429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导流柱429的中心孔与第二过滤件410的出水侧连通。此外,还可以在环座511上形成缺口、通孔等流通结构来保证水流的正常流动。
[0023]为了稳定安装第二过滤件410,法兰421形成为环状凹槽以密封容纳第二过滤件410的一端,即法兰421具有外侧缘以将第二过滤件410夹持在外侧缘和盖状结构的侧壁之间,另外,隔板盖510的顶部上也形成有环状凹槽以密封容纳第二过滤件410的另一端,从而使得第二过滤件410位置稳定不会移动进一步保证第二过滤区400的正常工作。
[0024]上述介绍了第二过滤区4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下面介绍第一过滤区200的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过滤区200内设置有沿壳体100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过滤件230,以及承托该第一过滤件230的环状安装座240,第一过滤件230形成为围绕第二段720布置的环状过滤件,并且该第一过滤件230—端密封抵顶在第一段710的底壁上,另一端密封抵顶在环状安装座240上。从而通过环状安装座240将第一过滤件230稳定地定位,防止其移位。
[0025]另外,如图1所示,环状安装座240具有位于第一过滤件230外侧的第一侧壁249和位于第一过滤件230内侧的第二侧壁248,并且第一侧壁249和第二侧壁248分别朝向第一段710延伸,且第一侧壁的延伸长度小于第二侧壁的延伸长度,并且设置在连接端110的端壁上的第一入水口 210通过第一侧壁249与第一段710的底壁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