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436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人们的保健、防护意识不断加强,为了呼吸到较为干净的空气,配戴各种口罩或者防毒面具等,而一般的棉线口罩只能过滤大颗粒粉尘,防毒面具滤芯通常为活性炭,个别的再加一步滤纸过滤,虽然过滤效果有所改善,但对于更为细小的物质仍然无法过滤,并且滤纸的使用寿命很短,使用成本也较高。
[0003]公开号为20357565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二手烟过滤器”,采用了活性炭和水过滤,它是污浊排气管伸入水面下,过滤后的气体由设置在水面上的干净排气管排出。其主要缺陷是在设置方向不适当或者动态中,由于液面会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两管路短路,污浊气体得不到净化,还可能由于吸力太大,而将污水吸入干净空气管路,出现不希望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通过对滤芯所采用的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提高过滤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并提高空气过滤效果,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壳体,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中安装有第一隔水透气层和第二隔水透气层;第一隔水透气层和第二隔水透气层之间充有过滤用水形成水过滤吸附层;过滤器壳体中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
[0006]过滤器壳体中还安装有用于提高进气压力和进风量的风机。
[0007]过滤器壳体的出气端安装导气管,用于导出洁净空气。
[0008]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对雾霾中的细小可吸入物、可溶性的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等均有较好吸附和过滤作用,能够稳定、安全地提供洁净空气,使人们呼吸到更为清洁的空气。因为滤芯中的一部分可以重复使用,使用成本更为廉价。本发明采用隔水透气材料将水密闭在特定的空间,在任何状态下只允许气体通过,而气路不短路并且水不外泄,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还可用作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设备或场所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9]除了人们日常保健、防护之用外,本发明还可以作为特殊工种、特殊场所的劳动保护用品。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0013]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过滤器壳体I,过滤器壳体I中安装有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之间充有过滤用水形成水过滤吸附层4,过滤器壳体I中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6。
[0014]本实施例中,外界空气首先经过活性炭过滤层6的过滤,再经过第一隔水透气层5,再通过水过滤吸附层4,最后通过第二隔水透气层3的空气即为清洁空气。
[0015]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在过滤器壳体I进气端的风机7,比如作为风机7的微型电风扇,用以提高进气压力,增加进气量,它还可以安装在活性炭过滤层6和第一隔水透气层5之间或第二隔水透气层3—侧。
[0016]上述实施例中,水过滤吸附层4可以充满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之间的空间,也可以不充满。
[0017]上述实施例中,活性炭过滤层I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隔水透气层5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二隔水透气层3的一侧。
[0018]还可以在过滤器壳体I的出气端安装导气管2,用于导出洁净空气。
[0019]本发明所述的隔水透气层一般选择高分子透气非浸入材料,比如高分子覆膜砂或者砂基高分子覆膜材料。这类材料市场上有销售,比如: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出品的透气防渗砂。
【主权项】
1.一种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器壳体(I),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I)中安装有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之间充有过滤用水形成水过滤吸附层(4);过滤器壳体(I)中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I)中还安装有用于提高进气压力和进风量的风机(7)。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壳体(I)的出气端安装导气管(2),用于导出洁净空气。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种仿生空气净化过滤装置,过滤器壳体(1)中安装有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第一隔水透气层(5)和第二隔水透气层(3)之间充有过滤用水形成水过滤吸附层(4);过滤器壳体(1)中还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6)。本发明采用隔水透气材料将水密闭在特定的空间,在任何状态下只允许气体通过,而气路不短路并且水不外泄,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还可用作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设备或场所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IPC分类】B01D50/00, B01D53/18
【公开号】CN105536402
【申请号】CN201510984347
【发明人】王凯, 赵爱花, 王书铭
【申请人】王书铭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