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7201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烟气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烟气中的烟尘是大气中PM2.5微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是大气致癌的主要根源。随着我国燃煤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多,微细烟尘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于燃煤烟气的净化,工业常采用脱硫装置与除尘装置结合的方式进行脱硫除尘,其质量脱除效率已达到99%以上,但是其数量脱除效率却低于50%,逃逸入大气的数量庞大的颗粒大多为可吸入的微细颗粒物,微细颗粒物通常富集各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
[0003]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对现有的烟气除尘装置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降低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维护人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其能够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降低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维护人体健康。
[0005]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前除尘室及与所述前除尘室相通的后除尘室,所述后除尘室设有静电除尘机构、布袋除尘机构或者旋转电极除尘机构,所述前除尘室内设有颗粒聚并机构,所述颗粒聚并机构包括若干块并列设置的用于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的产涡板。
[0006]进一步,所述产涡板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
[0007]进一步,所述齿状结构的齿形为三角形、方形、梯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0008]进一步,所述产涡板呈三角形、矩形、梯形、“L”形、“Z”形、“S”形或者椭圆形。
[0009]进一步,所述前除尘室的底部开口并连接有用于脱气排料的前灰斗,所述前灰斗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缩小。
[0010]进一步,所述后除尘室的底部开口并连接有用于脱气排料的后灰斗,所述后灰斗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缩小。
[0011]进一步,所述前除尘室的烟气进口处连接有用于与空气预热器连接的烟道I。
[0012]进一步,所述后除尘室的烟气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与脱硫装置连接的烟道II。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尘装置,将除尘室分离为前后两室,并在前除尘室内设置颗粒聚并机构,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在颗粒聚并机构的作用下聚并成较大颗粒物,提高了后除尘室的收尘效率,并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降低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维护人体健康;产涡板能够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在湍流聚并原理的作用下,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在小涡处会发生碰撞聚合聚并为较大颗粒物,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捕集;同时,由于颗粒聚并机构采用机械重力方式除尘,不需要消耗电能,进而减少了除尘装置电能的消耗量。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前除尘室I及与所述前除尘室I相通的后除尘室2,所述后除尘室2设有静电除尘机构、布袋除尘机构或者旋转电极除尘机构,所述前除尘室I内设有颗粒聚并机构,所述颗粒聚并机构包括若干块并列设置的用于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的产涡板3 ;此处的“前” “后”均以顺烟气流动方向为标准;后除尘室2中的除尘机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图中亦未标出;将除尘室分离为前后两室,并在前除尘室I内设置颗粒聚并机构,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在颗粒聚并机构的作用下聚并成较大颗粒物,提高了后除尘室2的收尘效率,并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降低微细颗粒物的排放,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维护人体健康;产涡板3能够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在湍流聚并原理的作用下,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在小涡处会发生碰撞聚合聚并为较大颗粒物,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捕集;同时,由于颗粒聚并机构采用机械重力方式除尘,不需要消耗电能,进而减少了除尘装置电能的消耗量。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产涡板3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图中未示出);有利于烟气流经时产生流体湍流涡;所述齿状结构的齿形可以为三角形、方形、梯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产涡板3呈三角形、矩形、梯形、“L”形、“Z”形、“S”形或者椭圆形;产涡板3呈折弯状,有利于烟气流经折弯部位时产生流体湍流涡,提高颗粒聚并作用;前除尘室I的外壳优选呈方形,有利于加工制造,降低生产成本;产涡板3横向(即沿烟气方向)可布置1-3 ±夬,纵向可布置2-6块,产涡板3之间纵向距离可为0.5-2.5m ;在前除尘室I中烟气流速为0.6-2m/s,效果较佳。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除尘室I的底部开口并连接有用于脱气排料的前灰斗4,所述前灰斗4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缩小;在颗粒聚并过程中,质量较大的部分直接落入前灰斗4,减少进入后除尘室2的尘量,提高后除尘室2的除尘效果,降低除尘装置的功率消耗;前灰斗4可以是倒锥形,其上大下小的结构有利于卸灰;此外,在前灰斗4中可设置卸灰阀及尘量检测器,以便及时卸灰;同理,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除尘室2的底部开口并连接有用于脱气排料的后灰斗5,所述后灰斗5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缩小。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除尘室I的烟气进口处连接有用于与空气预热器连接的烟道I 6 ;所述后除尘室2的烟气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与脱硫装置连接的烟道II 7 ;便于顺烟气流动方向的设备配置。
[00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前除尘室及与所述前除尘室相通的后除尘室,所述后除尘室设有静电除尘机构、布袋除尘机构或者旋转电极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除尘室内设有颗粒聚并机构,所述颗粒聚并机构包括若干块并列设置的用于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的产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涡板的边缘设有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状结构的齿形为三角形、方形、梯形或者弧形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涡板呈三角形、矩形、梯形、“L”形、“Z”形、“S”形或者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除尘室的底部开口并连接有用于脱气排料的前灰斗,所述前灰斗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除尘室的底部开口并连接有用于脱气排料的后灰斗,所述后灰斗的横截面积从上往下逐渐缩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除尘室的烟气进口处连接有用于与空气预热器连接的烟道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除尘室的烟气出口处连接有用于与脱硫装置连接的烟道I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包括前除尘室及与所述前除尘室相通的后除尘室,所述后除尘室设有静电除尘机构、布袋除尘机构或者旋转电极除尘机构,所述前除尘室内设有颗粒聚并机构,所述颗粒聚并机构包括若干块并列设置的用于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的产涡板;通过将除尘室分离为前后两室,并在前除尘室内设置颗粒聚并机构,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在颗粒聚并机构的作用下聚并成较大颗粒物,提高了后除尘室的收尘效率,并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微细颗粒物;产涡板能够使烟尘颗粒产生湍流涡,在湍流聚并原理的作用下,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捕集;同时,由于颗粒聚并机构采用机械重力方式除尘,不需要消耗电能,进而减少了除尘装置电能的消耗量。
【IPC分类】B01D50-00, B01D51-02
【公开号】CN204380469
【申请号】CN201520001792
【发明人】孔岩, 李云涛
【申请人】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