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939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中漂泥的自动清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污水的生化处理中,由于污泥老化、生物泡沫等原因导致二沉池漂泥,漂泥会随出水流出,严重影响处理出水水质。
[0003]目前大型水处理系统在二沉池表面设置刮泥机,刮除漂泥。这种刮泥装置一般设置在圆形、长方形等池形规则、敞开式的二沉池上,由电动设备驱动,循环运行。刮泥设备投资、运行维护费用较高,且无法应用于半封闭或封闭式二沉池。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包括:
[0007]漂浮于水池内水面上的浮力环;
[0008]安装于水池内水面下的漂泥收集装置;
[0009]连接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的可调节的尼龙绳;
[0010]安装于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
[0011]所述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
[0012]作为优化,所述浮力环为呈中空环状的塑性体。
[0013]作为优化,所述浮力环的材质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
[0014]作为优化,所述浮力环的外表面增加一层抗菌膜。
[0015]作为优化,所述漂泥收集器为碟形。
[0016]作为优化,所述排泥孔位于漂泥收集器的中心,第一排泥管垂直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的中心。
[0017]作为优化,所述排泥装置包括设于水池池壁的预埋管,所述预埋管一端通过第二排泥管连接第一排泥管,另一端外接第三排泥管。
[0018]作为优化,所述第三排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
[0019]作为优化,所述第三排泥管上开有支路为第四排泥管,所述第四排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污泥泵。
[0020]作为优化,所述全密闭空腔浮球的重量为其浮力的1.01倍,所述浮力环的重量为全密闭空腔浮球浮力的1%。
[0021]上述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具体为:
[0022](I)将通过尼龙绳连接的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放入水中,调整配重块的质量,使碟形漂泥收集器的外沿位于水面下,浮力环漂浮在水面上、定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入水位置,然后,通过尼龙绳调节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之间的间隙大小至合适位置;
[0023](2)连接第二排泥管、池壁预埋管和外部排放管路;
[0024](3)安装好外置小型污泥泵;
[0025](4)池外排放管路设置重力式直排管路和加泵强制排放管路,根据运行需要选择;漂泥量较小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污泥泵,在重力作用下漂泥随水自流入漂泥收集池;漂泥量较大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和污泥泵,在泵的作用下漂泥随水自排入漂泥收集池。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一体成型,现场安装简易,体积小、投资省,投入运行后无需值守,运维费用非常低;另外,可适应各种水质,使用场合广泛,可用于敞开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多种类型的处理池,对池形外观无要求;此外,不需要固定装置,有效提高使用便利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0029]图1是本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为水池、2为浮力环、3为尼龙绳、4为浮力式漂泥收集装置、4.1为漂泥收集器、4.2为排泥孔、4.3为全密闭空腔浮球、4.4为第一排泥管、4.5为配重块、5为排泥装置、5.1为第二排泥管、5.2为预埋管、5.3为第三排泥管、5.4为第四排泥管、5.5为第一阀门、5.6为污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包括:
[0033]漂浮于水池I内水面上的浮力环2 ;
[0034]安装于水池I内水面下的漂泥收集装置4 ;
[0035]连接浮力环2和漂泥收集装置4的可调节的4根尼龙绳3,该4根尼龙绳3两两对称设置,用于调节浮力环2和漂泥收集装置4之间的间隙;
[0036]安装于漂泥收集装置4下方的排泥装置5 ;
[0037]所述漂泥收集装置4包括开有排泥孔4.2的漂泥收集器4.1,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4.1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4.3,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4.3内的第一排泥管4.4,位于第一排泥管4.4底部的配重块4.5。
[0038]如此设计,仅用小型水泵或自然落差为动力,运用浮力环、漂泥收集装置和配重块以及尼龙绳调配自身平衡,运行中随液面自动调节高度,投资少、运维费用低、安装便捷、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
[0039]具体的,所述浮力环2为呈中空环状的塑性体。如此设计,具有较好的漂浮定位性能,不需要另外增设固定装置,且有效提高使用便利性。
[0040]具体的,所述浮力环2的材质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如此设计,便于加工、且使用效果较好。
[0041]具体的,所述浮力环2的外表面增加一层抗菌膜。如此设计,可阻止菌藻生长,使用效果更佳。
[0042]具体的,所述漂泥收集器4.1为碟形。如此设计,便于收集漂泥,且效果较好。
[0043]具体的,所述排泥孔4.2位于漂泥收集器4.1的中心,第一排泥管4.4垂直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4.3的中心。如此设计,平衡性较好,使用效果更佳。
[0044]具体的,所述排泥装置5包括设于水池I池壁的预埋管5.2,所述预埋管5.2 一端通过第二排泥管5.1连接第一排泥管4.4,另一端外接第三排泥管5.3。如此设计,第三排泥管设置在水池外,与其他设备集中管理,运行检修方便,运维成本低。
[0045]具体的,所述第三排泥管5.3上设有第一阀门5.5。如此设计,便于控制。
[0046]具体的,所述第三排泥管上5.3开有支路为第四排泥管5.4,所述第四排泥管5.4上设有第二阀门5.5和污泥泵5.6。如此设计,设置加泵管道,切换方便,降低能耗。
[0047]具体的,所述全密闭空腔浮球4.3的重量为其浮力的1.01倍,所述浮力环2的重量为全密闭空腔浮球4.3浮力的1%。如此设计,使用效果最佳。
[0048]上述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的安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具体为:
[0049](I)将通过尼龙绳连接的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放入水中,调整配重块的质量,使碟形漂泥收集器的外沿位于水面下,浮力环漂浮在水面上、定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入水位置,然后,通过尼龙绳调节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之间的间隙大小至合适位置;
[0050](2)连接第二排泥管、池壁预埋管和外部排放管路;
[0051](3)安装好外置小型污泥泵;
[0052](4)池外排放管路设置重力式直排管路和加泵强制排放管路,根据运行需要选择;漂泥量较小时: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污泥泵,在重力作用下漂泥随水自流入漂泥收集池;漂泥量较大时:关闭第一阀门,打开第二阀门和污泥泵,在泵的作用下漂泥随水自排入漂泥收集池。
[005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一体成型,现场安装简易,体积小、投资省,投入运行后无需值守,运维费用非常低;另外,可适应各种水质,使用场合广泛,可用于敞开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等多种类型的处理池,对池形外观无要求;此外,不需要固定装置,有效提高使用便利性。
[0054]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漂浮于水池内水面上的浮力环; 安装于水池内水面下的漂泥收集装置; 连接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的可调节的尼龙绳; 安装于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 所述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环为呈中空环状的塑性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环的材质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且其外表面增加一层抗菌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泥收集器为碟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孔位于漂泥收集器的中心,第一排泥管垂直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的中心。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包括设于水池池壁的预埋管,所述预埋管一端通过第二排泥管连接第一排泥管,另一端外接第三排泥管。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泥管上设有第一阀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泥管上开有支路为第四排泥管,所述第四排泥管上设有第二阀门和污泥泵。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密闭空腔浮球的重量为其浮力的L Ol倍,所述浮力环的重量为全密闭空腔浮球浮力的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本一种漂泥自动清除装置,包括:漂浮于水池内水面上的浮力环;安装于水池内水面下的漂泥收集装置;连接浮力环和漂泥收集装置的可调节的尼龙绳;安装于漂泥收集装置下方的排泥装置;漂泥收集装置包括开有排泥孔的漂泥收集器,连接并位于漂泥收集器下方的全密闭空腔浮球,穿设于全密闭空腔浮球内的第一排泥管,位于第一排泥管底部的配重块;浮力环为呈中空环状的塑性体;浮力环的材质为聚苯乙烯发泡材料;浮力环的外表面增加一层抗菌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不需要固定装置,有效提高使用便利性;可适应各种水质,使用场合广泛。
【IPC分类】B01D21/02, B01D21/24
【公开号】CN204671947
【申请号】CN201520387107
【发明人】李艳萍, 王振兵, 李勇, 魏书印, 张瑶瑶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技术学院,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