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71417阅读:来源:国知局
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生物吸附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1 ] 图中,1-菌液聚集区,2-液相微生物再生区,3-菌剂投料口,4-复氧集液区,5-回流栗,6-清水补充口,7-进气口,8-布气区,9-第二生物吸附填料层,10-第二菌液喷淋管,11-第一生物吸附填料层,12-第一菌液喷淋管,13-菌尘截流填料层,14-除雾填料层,15-废气出口,16-填料球壳,17-填料球心,18-填料球中间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包括上下两个单元:
[0033]上部为菌液吸附单元,为塔式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排放区、吸附区和布气区,排放区的高度为1800mm、吸附区的高度为5000mm、布气区的高度为800mm。
[0034]排放区内设有高度为100mm的菌尘截流填料层13和高度为500mm的除雾填料层14。菌尘截流填料层14内设立体弹性填料,除雾填料层13内设有常规除雾填料。菌尘截流填料层的高度为,除雾填料层的高度为。
[0035]吸附区由上至下分为两个子区,上部的第一子区内设有第一菌液喷淋管12和位于喷淋管下方的第一生物吸附填料层11 ;下部的第二子区内设有第二菌液喷淋管10和位于喷淋管下方的第二生物吸附填料层9。各生物吸附填料层内均填充有双同心球填料,该双同心球填料包括填料球壳16、填料球壳16内的填料球心17和填料球中间区18 ;填料球壳16与填料球心17为两个空心的同心球,填料球壳16外设有便于气流通过的若干小圆孔;填料球壳16与填料球心17的中间间隔区为填料球中间区18,内设纤维状弹性填料,并附着微生物。
[0036]该一体化反应器的一侧侧壁设有与布气区8连通的进气口 7,另一侧的侧壁设有与布气区8连通的清水补充口 6。
[0037]下部为菌液再生单元,为对接在菌液吸附单元下方的釜式结构,菌液再生单元与菌液吸附单元的直径比为2:1。该菌液再生单元由上到下依次为复氧集液区4,液相微生物再生区2和菌液聚集区I。
[0038]复氧集液区4上设有菌剂投料口 3 ;液相微生物再生区2内设有再生填料;菌液聚集区I的直径逐渐缩小形成倒锥段,回流栗5连通在倒锥段的底部,且在绕倒锥段的外周设有底座,菌液聚集区I通过回流栗分别与菌液吸附单元内的第一喷淋器和第二喷淋器连通。
[0039]工作过程为:
[0040]菌液由菌液聚集区经回流栗5分别输送至第一菌液喷淋管12和第二菌液喷淋管10中,通过设置在菌液喷淋管上的防堵散射器分散后向下淋洒,一方面通过与向上扩散的恶臭气体直接接触实现吸附,菌液将恶臭气体中的污染物洗出,同时,菌液中含有微生物及微生物胞外液,可以高效吸附恶臭气体中的污染物;另一方面通过吸附区内的生物吸附填料层的强化传质与恶臭气体接触,生物吸附填料层上附着了大量的微生物,当气体流过填料层时,污染物被大量吸附同时被部分降解;当菌液向下流过生物吸附填料层时,可将未降解的污染物吸收带走,同时补充填料上的微生物及营养。
[0041]流经吸附区的生物吸附填料层的菌液中含有污染物,经过布气区8后直接落入复氧集液区4,在该高度差下,入水过程前与空气充分接触实现充氧,入水时形成水跃也可以实现充氧,再流经液相微生物再生区2内的填料,利用该填料上附着的高浓度的微生物,以及液相中充满的悬浮微生物个体,使得污染的菌液流过液相微生物再生区时,污染物被完全降解成C02、N2等无味无害气体、H2O及无机态离子,从而实现了菌液再生。经再生后的菌液,由回流栗5输送至菌液吸附单元内的第一菌液喷淋管12和第二菌液喷淋管10,老化的微生物及无机盐累积的菌液定期外排,并以清水做补充液。
【主权项】
1.一种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个单元,上部为菌液吸附单元,下部为菌液再生单元; 菌液吸附单元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排放区、吸附区和布气区; 所述吸附区内间隔布置有菌液喷淋管和生物吸附填料层,一体化反应器的侧壁设有与布气区连通的进气口; 菌液再生单元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复氧集液区、液相微生物再生区与菌液聚集区; 其中在液相微生物再生区内设有再生填料,所述菌液聚集区通过回流栗与菌液吸附单元内的菌液喷淋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放区内设有菌尘截流填料层和除雾填料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区由上至下分为多个子区,每个子区内均设有菌液喷淋管和位于菌液喷淋管下方的生物吸附填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吸附填料层内采用的填料为双同心球填料,包括填料球壳、填料球壳内的填料球心和填料球中间区; 填料球壳与填料球心为两个空心的同心球,填料球壳外设有便于气流通过的若干小圆孔; 填料球壳与填料球心的中间间隔区为填料球中间区,内设纤维状弹性填料,并附着微生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吸附单元内,排放区的高度为1200?1800_,吸附区的高度为2500?5000_,布气区的高度为500?800mm ; 所述排放区内,菌尘截流填料层的高度为500?1000mm,除雾填料层的高度为300?500mmo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反应器的侧壁设有与布气区连通的清水补充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吸附单元为塔式结构,所述菌液再生单元为对接在菌液吸附单元下方的釜式结构,在釜式结构的顶部设有菌剂投料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再生单元与菌液吸附单元的直径比为1.2?2: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再生单元的底部直径逐渐缩小形成倒锥段,所述回流栗连通在倒锥段的底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绕倒锥段的外周设有底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活菌液实现生物除臭的一体化反应器,包括上下两个单元,上部为菌液吸附单元,下部为菌液再生单元;菌液吸附单元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排放区、吸附区和布气区;吸附区内间隔布置有菌液喷淋管和生物吸附填料层,一体化反应器的侧壁设有与布气区连通的进气口;菌液再生单元内由上至下依次分为复氧集液区、液相微生物再生区与菌液聚集区;菌液聚集区通过回流泵与菌液吸附单元内的菌液喷淋管连通。该一体化反应器通过菌液吸附单元内的填料层吸附并部分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污染物,然后在菌液再生单元中将未降解的污染物降解完全,同时实现污染菌液的再生,提高了环境因子的控制稳定性及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IPC分类】B01D53/84
【公开号】CN204724020
【申请号】CN201520144539
【发明人】徐颋, 丁颖, 李源, 李育才, 赵迪, 单艳红
【申请人】徐颋, 杭州绿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