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除气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53602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除气泡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除气泡装置,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所述脱除气泡装置包括:壳体、上底座、堵头、活塞、管帽、测量管和真空泵;壳体的上端与上底座螺纹连接,且上底座对壳体进行密封;上底座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壳体的内部,堵头封堵在通孔的上部,活塞安装在通孔中,管帽安装在活塞的下端;测量管位于壳体的内部,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壳体的底部;真空泵与壳体的内部连通。通过真空泵抽取壳体内部空气,实现对测量管中液体包含的气泡进行脱除的目的;通过打开封堵在上底座上的堵头,利用壳体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移动,使管帽套装在测量管的上端,进行密封,使得在打开壳体后,测量管内部液体无法接触空气,避免测量管中液体再次产生气泡。
【专利说明】
一种脱除气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化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脱除气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界面张力试验可以用来评价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优劣。在界面张力试验中,在一个密封的测量管中注满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极少量的原油油滴,快速旋转测量管,通过原油油滴在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中的拉长长度,得到测量结果,确定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优劣。
[0003]但是,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在注入测量管中时,容易产生气泡,而产生的气泡会影响原油油滴的拉长,降低了界面张力试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无法确定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优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除气泡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除气泡装置,所述脱除气泡装置包括:壳体、上底座、堵头、活塞、管帽、测量管和真空栗;
[0006]壳体的上端与上底座螺纹连接,且上底座对壳体进行密封;
[0007]上底座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壳体的内部,堵头封堵在通孔的上部,活塞安装在通孔中,管帽安装在活塞的下端;
[0008]测量管位于壳体的内部,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壳体的底部,驱动活塞向通孔下端移动,使管帽套装在测量管的上端,并对测量管进行密封;
[0009]真空栗与壳体的内部连通。
[0010]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除气泡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 ] 可选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堵头封堵在第一通孔上,活塞安装在第二通孔内。
[0012]可选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泄压阀门;
[0013]泄压阀门连接在壳体上,泄压阀门一端连通壳体内部,另一端连通壳体外部。
[0014]可选地,壳体包括筒体和下底座;
[0015]筒体的下端与下底座连接,筒体的上端与上底座螺纹连接,上底座和下底座分别对筒体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密封;
[0016]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下底座的上端。
[0017]可选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内底座;
[0018]内底座固定在下底座的上端,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内底座上。
[0019]可选地,下底座与筒体螺纹连接。
[0020]可选地,下底座与筒体为一体构造。
[0021 ]可选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和阀门;
[0022]连接管的一端与真空栗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壳体连通;
[0023]阀门安装在连接管上,用于启闭连接管的通道。
[0024]可选地,阀门为球阀或者截止阀。
[0025]可选地,管帽的外径小于活塞的直径。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27]通过真空栗抽取壳体内部空气,减小壳体内部的气压,使测量管中液体包含的气泡浮出、破裂,实现了对测量管中液体包含的气泡进行脱除的目的;又通过打开封堵在上底座上的堵头,利用壳体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向通孔下端移动,使管帽套装在测量管的上端,并对测量管进行密封,使得在打开壳体后,测量管内部液体无法接触空气,避免了测量管中液体再次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除气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底座的结构不意图;
[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脱除气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I 壳体,
[0034]2上底座,
[0035]3测量管,
[0036]4真空栗,
[0037]5管帽,
[0038]6内底座,
[0039]7连接管,
[0040]8阀门,
[0041]9 堵头,
[0042]10 活塞,
[0043]11 筒体,
[0044]12下底座,
[0045]13泄压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4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除气泡装置,参见图1和图2,所述脱除气泡装置包括:壳体1、上底座2、堵头9、活塞10、管帽5、测量管3和真空栗4;
[0048]壳体I的上端与上底座2螺纹连接,且上底座2对壳体I进行密封;
[0049]上底座2上设有通孔,通孔连通壳体I的内部,堵头9封堵在通孔的上部,活塞10安装在通孔中,管帽5安装在活塞10的下端;
[0050]测量管3位于壳体I的内部,测量管3的下端插接在壳体I的底部,驱动活塞10向通孔下端移动,使管帽5套装在测量管3的上端,并对测量管3进行密封;
[0051]真空栗4与壳体I的内部连通。
[0052]本实施例中,先将上底座2打开与壳体I分离,向测量管3中注入需要脱除气泡的液体(该液体可以是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或者其它液体),将测量管3固定在壳体I的下部,将上底座2连接在壳体I的上部,并对壳体I进行密封;开启真空栗4,对测量管3中液体进行脱除气泡处理,之后,关闭真空栗4;打开堵头9,利用壳体I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10运动,使管帽5套装在测量管3的上端,并对测量管3进行密封;将上底座2再次打开与壳体I分离,测量管3随上底座2上的活塞10取出壳体I,再讲管帽5从活塞10上卸下,完成操作。
[0053]本实施例通过真空栗4抽取壳体I内部空气,减小壳体I内部的气压,使测量管3中液体包含的气泡浮出、破裂,实现了对测量管3中液体包含的气泡进行脱除的目的;又通过打开封堵在上底座2上的堵头9,利用壳体I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10向通孔下端移动,使管帽5套装在测量管3的上端,并对测量管3进行密封,使得在打开壳体I后,测量管3内部液体无法接触空气,避免了测量管3中液体再次产生气泡。
[0054]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除气泡装置还具有如下其它技术特征。
[0055]参见图2,可选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堵头9封堵在第一通孔上,活塞10安装在第二通孔内。
[0056]在从上底座2上卸下堵头9时,壳体I内部的气压小于壳体I外部的气压,因此需要将第一通孔的直径设计的较小;为了快速利用气压驱动活塞10移动,因此需要将第二通孔的直径设计的较大。
[0057]可选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泄压阀门13;
[0058]泄压阀门13连接在壳体I上,泄压阀门13—端连通壳体I内部,另一端连通壳体I夕卜部;
[0059]设置泄压阀门13可随时将壳体I内部连通壳体I外部,平衡壳体I内部气压,便于随时将上底座2从壳体I上卸下。
[0060]本实施例中,在打开堵头9,利用壳体I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10运动,使管帽5套装在测量管3的上端,并对测量管3进行密封,之后,需要打开泄压阀门13,平衡壳体I内部气压,便于之后的将上底座2再次打开与壳体I分离。
[0061]参见图1,可选地,壳体I包括筒体11和下底座12;
[0062]筒体11的下端与下底座12连接,筒体11的上端与上底座2螺纹连接,上底座2和下底座12分别对筒体11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密封;
[0063]测量管3的下端插接在下底座12的上端;
[0064]本实施例,在将测量管3装入筒体11时,可先将测量管3安装在下底座12上,再将底座与筒体11连接,测量管3随下底座12装入筒体11内;测量管3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可防止测量管3从筒体11上方装入筒体11时,测量管3磕碰筒体11内壁造成测量管3损坏,或者测量管3无法找准位于下底座12的安装位置,延长了操作时间。
[0065]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内底座6;
[0066]内底座6固定在下底座12的上端,测量管3的下端插接在内底座6上;
[0067]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更换不同口径的测量管3时,只需要对应更换与测量管3相匹配的内底座6即可,无需更换结构较为复杂的下底座12,因此本实施例采用内底座6,降低了本脱除气泡装置的使用成本。
[0068]可选地,下底座12与筒体11螺纹连接。
[0069]可选地,为使上底座2和下底座12与筒体11密封连接,可在筒体11、和下底座12的螺纹上涂抹螺纹密封胶,或者,筒体11、和下底座12的螺纹均采用55°密封管螺纹。
[0070]可选地,下底座12与筒体11为一体构造。
[0071]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连接管7和阀门8;
[0072]连接管7的一端与真空栗4连通,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壳体I连通;
[0073]阀门8安装在连接管7上,用于启闭连接管7的通道;
[0074]可选地,连接管7可以为两段,第一段连接管7为硬管,用于与壳体I连接,第二段连接管7可以为软管,用于与真空栗4连接;参见图3,采用软管与真空栗4连接,便于对壳体I进行旋转等操作,也便于连接管7与真空栗4的快速装配;阀门8安装在第一段连接管7上。
[0075]可选地,阀门8可以为球阀或者截止阀。
[0076]可选地,管帽5的外径小于活塞10的直径;管帽5的外径小于活塞10的直径可防止管帽5与第二通孔摩擦,将活塞10卡住。
[0077]另外,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还可以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极少量的原油油滴的混合液体进行脱除气泡处理,具体如下:
[0078]先将上底座2打开与壳体I分离,向测量管3中注入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和极少量的原油油滴的混合液体,将测量管3固定在壳体I的下部,在向壳体I内注入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此时需要保证壳体I内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不没过测量管3的上端面,将上底座2连接在壳体I的上部,并对壳体I进行密封;参见图3,将壳体I水平放置,此时需要保证之前加入壳体I内驱油用表面活性剂没过测量管3;开启真空栗4,对测量管3和壳体I中液体进行脱除气泡处理,之后,关闭真空栗4;参见图1,将壳体I竖直放置;打开堵头9,利用壳体I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10运动,使管帽5套装在测量管3的上端,并对测量管3进行密封;将上底座2再次打开与壳体I分离,测量管3随上底座2上的活塞10取出壳体I,再讲管帽5从活塞10上卸下,完成操作。
[0079]本实施例通过真空栗4抽取壳体I内部空气,减小壳体I内部的气压,使测量管3中液体包含的气泡浮出、破裂,实现了对测量管3中液体包含的气泡进行脱除的目的;又通过打开封堵在上底座2上的堵头9,利用壳体I外部大气压驱动活塞10向通孔下端移动,使管帽5套装在测量管3的上端,并对测量管3进行密封,使得在打开壳体I后,测量管3内部液体无法接触空气,避免了测量管3中液体再次产生气泡;通过设置内底座6,在需要更换不同口径的测量管3时,只需要对应更换与测量管3相匹配的内底座6即可,无需更换结构较为复杂的下底座12,降低了本脱除气泡装置的使用成本;本脱除气泡装置部件较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8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固定”、“安装”以及“连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除气泡装置包括:壳体、上底座、堵头、活塞、管帽、测量管和真空栗; 所述壳体的上端与所述上底座螺纹连接,且所述上底座对所述壳体进行密封; 所述上底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堵头封堵在所述通孔的上部,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通孔中,所述管帽安装在所述活塞的下端; 所述测量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部,驱动所述活塞向所述通孔下端移动,使所述管帽套装在所述测量管的上端,并对所述测量管进行密封; 所述真空栗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堵头封堵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活塞安装在所述第二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泄压阀门; 所述泄压阀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泄压阀门一端连通所述壳体内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壳体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筒体和下底座; 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所述下底座连接,所述筒体的上端与所述上底座螺纹连接,所述上底座和所述下底座分别对所述筒体的上端和下端进行密封; 所述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内底座; 所述内底座固定在所述下底座的上端,所述测量管的下端插接在所述内底座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与所述筒体为一体构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除气泡装置还包括连接管和阀I? ;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栗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通; 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连接管上,用于启闭所述连接管的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为球阀或者截止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除气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帽的外径小于所述活塞的直径。
【文档编号】B01D19/02GK205435071SQ20162016799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时昌新, 任红梅, 曾庆桥, 王洪涛, 张宏, 赵良言, 唐先荣, 陈亚娟, 祖莉华, 张玉珍, 夏卿, 刘玮, 柏洁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