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715047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胶粘剂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将杜仲叶,杨树嫩芽等物质进行混合打浆处理后,发酵并加热升温,经振荡、离心和浓缩,得到浓缩液,再将其与羧甲基纤维素、甲醇等物质混合较热搅拌,并同时加入液氮后,过滤,浓缩,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本发明制备的胶粘剂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剥落,且不会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所需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不干胶材料中,且粘性好,粘度在室温下可达6.5~7.0Pa·s。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胶粘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商品包装的日益发展,商标和标签用不干胶的用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最常见的不干胶一般是水性丙烯酸改性类的乳液,涂布在商品或标签基材上然后经干燥而成,这种不干胶具有初粘力高和持粘力好的优点,所以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于商品、标签和不干胶胶粘带等。
[0003]不干胶中胶粘剂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被粘贴的物品,经长时间的粘贴后极不容易剥脱,甚至用洗涤剂也不容易洗涤清洁掉,所以使被粘贴的物品很容易留下污垢,从而影响商品的外观和美观。还有些更高级的不干胶如热熔型不干胶,使用性能也很优异,但价格也异常的昂贵,所以只能使用在一些高档的包装和高端的产品中。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不干胶中胶粘剂经长时间的粘贴后不易剥落,且会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而使用热熔型的不干胶可避免上述问题,但是成本昂贵,只能应用于高端产品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首先将杜仲叶,杨树嫩芽等物质进行混合打浆处理后,发酵并加热升温,经振荡、离心和浓缩,得到浓缩液,再将其与羧甲基纤维素、甲醇等物质混合较热搅拌,并同时加入液氮后,过滤,浓缩,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方法,本发明制备的胶粘剂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剥落,且不会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且所需成本低,可广泛应用于不干胶材料中。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数计,取40?50份新鲜杜仲叶、20?25份杨树嫩芽、18?23份牛蛙皮及5?8份球形小核菌,放入打浆机中,再向打浆机中加入新鲜杜仲叶质量60?70 %的蒸馏水,在15?18kW下打浆4?6h,将打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8.0;
(2)在上述调节pH后的混合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40?45%,设定温度为24?28°C,以120r/min搅拌发酵2?4天,随后将发酵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向陶瓷罐中加入发酵混合物质量60?70 %蒸馏水,对陶瓷罐进行加热,设定温度为70?80 0C,保温3?4h后升温至95?105°C,保持温度I?2h;
(3)在上述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陶瓷罐置于超声振荡器中,超声振荡25?30min,随后将陶瓷罐中混合物倒入离心机中,在5000r/min下离心分离10?15min,收集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35%,收集浓缩液;
(4)按重量份数计,取60?70份上述所得的浓缩液、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
7?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14份甲醇、16?18份碳酸钠及0.3?0.4份氧化钷放入反应釜中,使用氮气将空气排除,升温至160?175°C,以120r/min搅拌反应I?2h;
(5)待反应结束后,再以3°C/min升温到205?220 °C,继续搅拌反应3?4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液氮,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加入液氮,在反应釜温度稳定后进行出料,并进行过滤,收集过滤液并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35 %,收集浓缩液,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
[0006]本发明的应用方法:将所需涂布胶粘剂的不干胶标签在底纸上涂有硅油层,并将其干燥固化后,将上述制备的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涂于硅油层表面,涂覆厚度为0.01?0.03mm,待涂覆结束后,在70?85 °C下烘干40?60s,再与表面玻璃材料进行复合,即可得到成品不干胶标签,最后将得到的成品不干胶标签上的剥离材料剥离,轻轻一压,即可牢固地粘在被贴物表面,在使用3?5个月后,将其剥离开被贴物,可轻易剥离,且没有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同时经检测,其粘性好,粘度在室温下可达6.5?7.0Pa.S0
[0007]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的胶粘剂在长时间使用后,易剥落,且不会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
(2)本发明制备的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粘性好,粘度在室温下可达6.5?7.0Pa.s ;
(3)本发明制备步骤简单,所需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08]首先按重量份数计,取40?50份新鲜杜仲叶、20?25份杨树嫩芽、18?23份牛蛙皮及5?8份球形小核菌,放入打浆机中,再向打浆机中加入新鲜杜仲叶质量60?70 %的蒸馏水,在15?18kW下打浆4?6h,将打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5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8.0;在上述调节pH后的混合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40?45%,设定温度为24?28°C,以120r/min搅拌发酵2?4天,随后将发酵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向陶瓷罐中加入发酵混合物质量60?70 %蒸馏水,对陶瓷罐进行加热,设定温度为70?80°C,保温3?4h后升温至95?105°C,保持温度I?2h;再在上述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陶瓷罐置于超声振荡器中,超声振荡25?30min,随后将陶瓷罐中混合物倒入离心机中,在5000r/min下离心分离10?15min,收集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35%,收集浓缩液;接着按重量份数计,取60?70份上述所得的浓缩液、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
7?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14份甲醇、16?18份碳酸钠及0.3?0.4份氧化钷放入反应釜中,使用氮气将空气排除,升温至160?175°C,以120r/min搅拌反应I?2h;待反应结束后,再以3°C/min升温到205?220 °C,继续搅拌反应3?4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液氮,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加入液氮,在反应釜温度稳定后进行出料,并进行过滤,收集过滤液并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35 %,收集浓缩液,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
[0009]实例I
首先按重量份数计,取50份新鲜杜仲叶、25份杨树嫩芽、23份牛蛙皮及8份球形小核菌,放入打浆机中,再向打浆机中加入新鲜杜仲叶质量70 %的蒸馏水,在18kW下打浆6h,将打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0;在上述调节pH后的混合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45%,设定温度为28°C,以120r/min搅拌发酵4天,随后将发酵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向陶瓷罐中加入发酵混合物质量60%蒸馏水,对陶瓷罐进行加热,设定温度为80°C,保温4h后升温至105°C,保持温度2h;再在上述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陶瓷罐置于超声振荡器中,超声振荡30min,随后将陶瓷罐中混合物倒入离心机中,在5000r/min下离心分离15min,收集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5%,收集浓缩液;接着按重量份数计,取70份上述所得的浓缩液、20份羧甲基纤维素、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份甲醇、18份碳酸钠及0.4份氧化钷放入反应釜中,使用氮气将空气排除,升温至175°C,以120r/min搅拌反应2h;待反应结束后,再以3°C/min升温到220 °C,继续搅拌反应4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液氮,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加入液氮,在反应釜温度稳定后进行出料,并进行过滤,收集过滤液并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5%,收集浓缩液,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
[0010]将所需涂布胶粘剂的不干胶标签在底纸上涂有硅油层,并将其干燥固化后,将上述制备的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涂于硅油层表面,涂覆厚度为0.03mm,待涂覆结束后,在85 °C下烘干60s,再与表面玻璃材料进行复合,即可得到成品不干胶标签,最后将得到的成品不干胶标签上的剥离材料剥离,轻轻一压,即可牢固地粘在被贴物表面,在使用5个月后,将其剥离开被贴物,可轻易剥离,且没有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同时经检测,其粘性好,粘度在室温下可达7.0Pa.S0
[0011]实例2
首先按重量份数计,取40份新鲜杜仲叶、20份杨树嫩芽、18份牛蛙皮及5份球形小核菌,放入打浆机中,再向打浆机中加入新鲜杜仲叶质量60%的蒸馏水,在15kW下打浆4h,将打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在上述调节pH后的混合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40%,设定温度为24°C,以120r/min搅拌发酵2天,随后将发酵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向陶瓷罐中加入发酵混合物质量60%蒸馏水,对陶瓷罐进行加热,设定温度为70°C,保温3h后升温至95°C,保持温度Ih;再在上述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陶瓷罐置于超声振荡器中,超声振荡25min,随后将陶瓷罐中混合物倒入离心机中,在5000r/min下离心分离1min,收集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 %,收集浓缩液;接着按重量份数计,取600份上述所得的浓缩液、15份羧甲基纤维素、7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份甲醇、16份碳酸钠及0.3份氧化钷放入反应釜中,使用氮气将空气排除,升温至160°C,以120r/min搅拌反应Ih;待反应结束后,再以3°C/min升温到205 °C,继续搅拌反应3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液氮,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加入液氮,在反应釜温度稳定后进行出料,并进行过滤,收集过滤液并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收集浓缩液,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
[0012]将所需涂布胶粘剂的不干胶标签在底纸上涂有硅油层,并将其干燥固化后,将上述制备的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涂于硅油层表面,涂覆厚度为0.01mm,待涂覆结束后,在70 °C下烘干40s,再与表面玻璃材料进行复合,即可得到成品不干胶标签,最后将得到的成品不干胶标签上的剥离材料剥离,轻轻一压,即可牢固地粘在被贴物表面,在使用3个月后,将其剥离开被贴物,可轻易剥离,且没有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同时经检测,其粘性好,粘度在室温下可达6.5Pa.S。
[0013]实例3 首先按重量份数计,取45份新鲜杜仲叶、23份杨树嫩芽、20份牛蛙皮及7份球形小核菌,放入打浆机中,再向打浆机中加入新鲜杜仲叶质量65%的蒸馏水,在17kW下打浆5h,将打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7;在上述调节pH后的混合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42%,设定温度为26°C,以120r/min搅拌发酵3天,随后将发酵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向陶瓷罐中加入发酵混合物质量65%蒸馏水,对陶瓷罐进行加热,设定温度为75°C,保温4h后升温至100°C,保持温度Ih;再在上述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陶瓷罐置于超声振荡器中,超声振荡30min,随后将陶瓷罐中混合物倒入离心机中,在5000r/min下离心分离12min,收集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2%,收集浓缩液;接着按重量份数计,取65份上述所得的浓缩液、17份羧甲基纤维素、8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甲醇、17份碳酸钠及0.35份氧化钷放入反应釜中,使用氮气将空气排除,升温至167°C,以120r/min搅拌反2h;待反应结束后,再以3°C/min升温到210 °C,继续搅拌反应3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液氮,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加入液氮,在反应釜温度稳定后进行出料,并进行过滤,收集过滤液并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2%,收集浓缩液,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
[0014]将所需涂布胶粘剂的不干胶标签在底纸上涂有硅油层,并将其干燥固化后,将上述制备的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涂于硅油层表面,涂覆厚度为0.02mm,待涂覆结束后,在80 °C下烘干50s,再与表面玻璃材料进行复合,即可得到成品不干胶标签,最后将得到的成品不干胶标签上的剥离材料剥离,轻轻一压,即可牢固地粘在被贴物表面,在使用4个月后,将其剥离开被贴物,可轻易剥离,且没有在被贴物表面残留污垢,同时经检测,其粘性好,粘度在室温下可达6.7Pa.S0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1)按重量份数计,取40?50份新鲜杜仲叶、20?25份杨树嫩芽、18?23份牛蛙皮及5?8份球形小核菌,放入打浆机中,再向打浆机中加入新鲜杜仲叶质量60?70 %的蒸馏水,在15?18kW下打浆4?6h,将打浆所得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使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5?8.0; (2)在上述调节pH后的混合物放入发酵罐中,加入量为发酵罐容积的40?45%,设定温度为24?28°C,以120r/min搅拌发酵2?4天,随后将发酵混合物放入陶瓷罐中,再向陶瓷罐中加入发酵混合物质量60?70 %蒸馏水,对陶瓷罐进行加热,设定温度为70?80 0C,保温3?4h后升温至95?105°C,保持温度I?2h; (3)在上述保温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陶瓷罐置于超声振荡器中,超声振荡25?30min,随后将陶瓷罐中混合物倒入离心机中,在5000r/min下离心分离10?15min,收集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35%,收集浓缩液; (4)按重量份数计,取60?70份上述所得的浓缩液、15?20份羧甲基纤维素、7?9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14份甲醇、16?18份碳酸钠及0.3?0.4份氧化钷放入反应爸中,使用氮气将空气排除,升温至160?175°C,以120r/min搅拌反应I?2h; (5)待反应结束后,再以3°C/min升温到205?220°C,继续搅拌反应3?4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液氮,待反应釜温度降至室温后停止加入液氮,在反应釜温度稳定后进行出料,并进行过滤,收集过滤液并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30?35 %,收集浓缩液,即可得到用于不干胶材料的易脱除胶粘剂。
【文档编号】C09J101/02GK106085278SQ20161046975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6日
【发明人】陈毅忠, 薛培龙, 宋奇
【申请人】陈毅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