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079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涉及高炉炼铁技术领域,为解决脱硫脱硝解吸塔的落料板落料不均匀的问题。所述脱硫脱硝解吸塔包括塔体,位于塔体内的落料板、圈梁和多个拱形支撑梁;其中,圈梁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拱形支撑梁的两端搭接在圈梁上,且拱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塔体固定连接;沿拱形支撑梁的长度方向,拱形支撑梁的上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柱;落料板的中间区域的高度大于周边区域的高度;落料板位于拱形支撑梁的上方并与各支柱固定连接,且在落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落料管,各落料管的上端与落料板的各落料孔一一对应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脱硝解吸塔用于解吸活性炭中的SO2、NOx。
【专利说明】
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炼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
【背景技术】
[0002]脱硫脱硝解吸塔是一种将活性炭中在吸收塔中的吸收的S02、N0x解吸出来的设备。现有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包括设置解吸塔内且位于解吸塔的落料漏斗下方多个水平梁,以及安装在多个水平梁上的落料板,落料板为的形状为平板状,落料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落料板的落料孔连通的多个落料管。
[0003]在上述脱硫脱硝解吸塔中,落料板除了用于落料之外,还用于承载其下方各落料管的重量,以及承载落料板上堆积的料堆的重量。然而,料堆一般拱状料堆,料堆的中间堆积的料远大于周边堆积的料,导致位于最下方与落料板接触的底层物料受到的压力不均,进而导致落料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用于提高脱硫脱硝解吸塔的落料板落料的均匀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包括塔体,位于所述塔体内的落料板、圈梁和多个拱形支撑梁,且所述落料板、圈梁和多个所述拱形支撑梁均位于所述塔体的落料漏斗下方;其中,所述圈梁的形状与所述塔体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圈梁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端搭接在所述圈梁上,且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上侧面设置有多个支柱,多个所述支柱沿所述拱形支撑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7]基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落料板的中间区域的高度大于周边区域的高度;所述落料板位于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上方并与各所述支柱固定连接,且在所述落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落料管,各所述落料管的上端与所述落料板的各落料孔一一对应连通。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脱硫脱硝解吸塔中,由于落料板是中间高周边低结构,因此物料在从落料漏斗进入塔体内后,物料会沿着落料板的上表面流动,使得物料较均匀的覆盖在落料板上,从而使得落料板上不同区域的物料厚度趋于相同,因此,位于最下方与落料板接触的底层物料受到的压力也较均匀,从而明显提高了落料板的落料均匀性。此外,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梁支撑落料板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拱形支撑梁的支撑能力明显比水平梁强,因此落料板的承载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硫脱硝解吸塔的侧视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脱硫脱硝解吸塔的俯视图。
[0012]附图标记:
[0013]1-落料板,2-支柱,
[0014]3-拱形支撑梁,4-圈梁,
[0015]5-活性炭物料,6-落料管,
[0016]7-塔体,8-连接杆,
[0017]11-落料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硫脱硝解吸塔进行详细描述。
[00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包括塔体7,位于塔体7内的落料板1、圈梁4和多个拱形支撑梁3,且落料板1、圈梁4和多个拱形支撑梁3均位于塔体7的落料漏斗下方。其中,圈梁4的形状与塔体7的形状相适配,且圈梁4与塔体7固定连接;拱形支撑梁3的两端搭接在圈梁4上,且拱形支撑梁3的两端分别与塔体7固定连接,沿拱形支撑梁3的长度方向、拱形支撑梁3的上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柱2;
[0020]基于同一水平面,落料板I的中间区域的高度大于周边区域的高度;落料板I位于拱形支撑梁3的上方并与各支柱2固定连接,且在落料板I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落料管6,各落料管6的上端与落料板I的各落料孔一一对应连通。
[0021 ]具体实施时,塔体7通常为圆筒状结构,当然塔体7也可以棱柱状空心结构;在塔体7的顶部设置有落料漏斗。圈梁4的形状与塔体7的形状有关,若塔体7为圆筒状结构,相应的圈梁4为封闭圆环梁;圈梁4固定安装在塔体7内。拱形支撑梁3是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拱形支撑梁3的曲率斜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优选地,拱形支撑梁3的曲率斜度为堆积在落料板I上的物料的静堆积角的三分之二。安装时,拱形支撑梁3的两端搭接在圈梁4上,为了提高拱形支撑梁3的稳定性,优选地,拱形支撑梁3的两端在与塔体7固定连接的同时,还与圈梁4固定连接。在拱形支撑梁3的上侧面(朝向落料漏斗的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柱2,多个支柱2沿拱形支撑梁3的长度方向排列,用于支撑落料板I。
[0022]落料板I为中间高周边低结构,即当基于同一水平面时,落料板I的中间区域的高度大于周边区域的高度;具体地,落料板I可以为拱形落料板或凸字形落料板,当物料如活性炭物料5从落料漏斗坠落到落料板I上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落料板I的中间区域向周边流动,使得物料厚度较均匀的铺盖在落料板I上。如图2所示,落料板I上设置有落料孔U,为了不影响落料,在安装落料板I时需要注意的是,落料板I的中心与塔体7的落料漏斗的中心正对,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堆积在落料板I上的物料厚度均匀性。支柱2和拱形支撑梁3要尽量与落料孔11错开。落料板I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落料管6,各落料管6的上端与落料板I的各落料孔对应连通。
[00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硫脱硝解吸塔中,由于落料板I是中间高周边低结构,因此物料在从落料漏斗进入塔体7内后,物料会沿着落料板I流动,使得物料较均匀的覆盖在落料板I上,从而使得落料板I上不同区域的物料厚度趋于相同,因此,位于最下方与落料板I接触的底层物料受到的压力也较均匀,从而明显提高了落料均匀性。此外,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梁支撑落料板I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的拱形支撑梁3的支撑能力明显水平梁强,因此落料板I的承载能力也会明显提高。
[0024]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提高拱形支撑梁3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梁3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8,利用连接杆8使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梁3相互约束,从而提高拱形支撑梁3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在图2中,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梁3和位于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梁3之间的连接杆8构成井字形结构,以便进一步提高拱形支撑梁3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拱形支撑梁3的支撑能力并降低支撑梁3的自身重量,优选地拱形支撑梁3为拱形型钢梁,即拱形支撑梁3由型钢制成。
[002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圈梁4与塔体7之间、拱形支撑梁3的两端与塔体7之间、支柱2与落料板I之间以及支柱2与拱形支撑梁3之间均焊接固定。当然也可以采用螺栓或螺纹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位于所述塔体内的落料板、圈梁和多个拱形支撑梁,且所述落料板、圈梁和多个所述拱形支撑梁均位于所述塔体的落料漏斗下方;其中, 所述圈梁的形状与所述塔体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圈梁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 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端搭接在所述圈梁上,且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上侧面设置有多个支柱,多个所述支柱沿所述拱形支撑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基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落料板的中间区域的高度大于周边区域的高度;所述落料板位于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上方并与各所述支柱固定连接,且在所述落料板的下方设置有多个落料管,各所述落料管的上端与所述落料板的各落料孔一一对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板为拱形落料板或凸字形落料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梁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拱形支撑梁和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拱形支撑梁之间的连接杆构成井字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梁为拱形型钢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支撑梁的曲率斜度为堆积在所述落料板上的物料的静堆积角的三分之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脱硝解吸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与所述塔体之间、所述拱形支撑梁的两端与所述塔体之间、所述支柱与所述落料板之间以及所述支柱与所述拱形支撑梁之间均焊接固定。
【文档编号】B01D53/02GK205672735SQ201620625365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公开号201620625365.8, CN 201620625365, CN 205672735 U, CN 205672735U, CN-U-205672735, CN201620625365, CN201620625365.8, CN205672735 U, CN205672735U
【发明人】凌云
【申请人】中冶华天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