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79709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包括纵长形的绝缘导流板,所述绝缘导流板设有沿其横向延伸的数条气流通道,所述绝缘导流板的一表面附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向绝缘导流板的一端延伸且形成导电端,所述导电层与绝缘导流板的另一端预留间隔形成绝缘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由数片空气过滤板相互交错层叠而成的过滤器本体、第一导电线及第二导电线,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分别与对应的导电层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过滤器,通过在绝缘导流板的两侧设置导电层而形成静电场,可以在满足通风效果的条件下,有效提升空气过滤质量。
【专利说明】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净化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在空调与通风系统的通风口处,通常会设置空气过滤器以过滤空气中的悬浮粉尘颗粒。现有采用过滤板式的空气过滤器,为了获得较好的过滤效果,通常会将过滤板的气流通道设计的非常细小,但这样会增加风阻,减少出风率,通风效果不佳且除尘速度慢。而为了减小风阻以获得较佳的通风效果,又会把过滤板的气流通道设计的比较大,但这样又会造成过滤效果不佳,过滤空气质量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旨在满足通风效果的条件下,有效提升空气过滤质量。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包括纵长形的绝缘导流板,所述绝缘导流板设有沿其横向延伸的数条气流通道,所述绝缘导流板的一表面附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向绝缘导流板的一端延伸且形成导电端,所述导电层与绝缘导流板的另一端预留间隔形成绝缘端。
[0005]优选地,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导电端开有第一切口,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绝缘端开有第二切口。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宽度,或者所述第二切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深度。
[0007]优选地,所述绝缘导流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数条连接筋,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相对设置,所述数条连接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内表面之间并沿所述绝缘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相邻两连接筋之间形成一条所述气流通道。
[0008]优选地,所述导电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绝缘导流板的宽度而未覆盖所述绝缘导流板的表面的两侧边缘。
[000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由数片空气过滤板相互交错层叠而成的过滤器本体、第一导电线及第二导电线,所述空气过滤板包括纵长形的绝缘导流板及导电层,所述绝缘导流板设有沿其横向延伸的数条气流通道,所述绝缘导流板包括设有所述导电层的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层向绝缘导流板的一端延伸且形成导电端,所述导电层与绝缘导流板的另一端预留间隔形成绝缘端,前一空气过滤板的绝缘导流板的第二表面与后一空气过滤板的导电层相贴合,且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的导电端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的绝缘端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的绝缘端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的导电端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电线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并将位于该第一端的各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并将位于该第二端的各导电端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导电端开有第一切口,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绝缘端开有第二切口,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共同形成第一开槽,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共同形成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导电线设于所述第一开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线设于所述第二开槽内。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切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宽度,或者所述第二切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深度。
[0012]优选地,所述绝缘导流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数条连接筋,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相对设置,所述数条连接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内表面之间并沿所述绝缘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相邻两连接筋之间形成一条所述气流通道。
[0013]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过滤板及空气过滤器,通过在空气过滤板的绝缘导流板的表面设置导电层来利用静电场进行除尘,可以在满足通风效果的条件下,有效提升空气过滤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一较佳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17]图4为图3所示空气过滤器的侧视图。
[0018]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空气过滤板1,包括纵长形的绝缘导流板11及导电层12,所述绝缘导流板11设有沿其横向延伸的数条气流通道111,所述绝缘导流板11包括设有所述导电层12的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层12向绝缘导流板11的一端延伸且形成导电端112,所述导电层12与绝缘导流板11的另一端预留间隔形成绝缘端113。所述空气过滤板I用于多片相互交错层叠以形成过滤器本体,并通过在过滤器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导电线与该两侧的导电端112电连接而形成空气过滤器。
[0021]所述绝缘导流板11于所述导电端112开有第一切口 114,所述绝缘导流板11于所述绝缘端113开有第二切口 115。当由多片空气过滤板I相互交错层叠形成过滤器本体时,所述第一切口 114和第二切口 115用于容置导电线,并兼具定位的作用。
[00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口 11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 114的宽度,这样当由多片空气过滤板I相互交错层叠形成过滤器本体时,可以保证导电线在导电端112与导电层12形成良好的电连接,并防止导电线在绝缘端113与导电层12形成电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切口 115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 114的深度,这样同样能够达到保证导电线在导电端112与导电层12形成良好的电连接,并防止导电线在绝缘端113与导电层12形成电连接的效果。
[0023]具体地,所述绝缘导流板11包括第一板体116、第二板体117及数条连接筋118,所述第一板体116与第二板体117呈相对设置,所述数条连接筋118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116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117的内表面之间并沿所述绝缘导流板1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相邻两连接筋118之间形成一条所述气流通道111。
[0024]所述导电层12的宽度小于所述绝缘导流板11的宽度而未覆盖所述绝缘导流板11的表面的两侧边缘,这样由多片空气过滤板I相互交错层叠形成过滤器本体时,在通电的情况下,产生的电场在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吸附时,可以使灰尘尽可能地在气流通道111的中部被吸附于绝缘导流板11的内表面,而防止灰尘穿过气流通道111,以提高空气过滤效果。
[0025]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器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由前述的数片空气过滤板I相互交错层叠而成的过滤器本体、第一导电线2及第二导电线3。其中,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导流板11的第二表面与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层12相贴合,且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端112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端113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端113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端112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电线2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并将位于该第一端的各导电端112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3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并将位于该第二端的各导电端112电连接。
[0026]所述空气过滤器可用于空调与通风系统的通风口,在使用时,所述第一导电线2和第二导电线3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也可以是第一导电线2和第二导电线3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由于空气过滤板I呈交错层叠,即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端112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端113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端113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端112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这样就使得每一绝缘导流板11两侧的两导电层12形成一高压静电场,当含尘气体流经绝缘导流板11的气流通道111时,在高压静电场中空气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电子奔向电场正极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负电吸附到电场正极(即绝缘导流板11的一内表面)被收集,以防止尘粒通过气流通道111而达到空气过滤的目的。当空气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第一导电线2和第二导电线3分别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断开而拆下,通过用水冲洗的方式而除去被收集的尘粒,清理非常方便。
[0027]上述空气过滤器,通过在绝缘导流板11的表面设置导电层12来利用静电场进行除尘,可以在满足通风效果的条件下,提升空气过滤质量。
[0028]上述过滤器本体中,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第一端的各第一切口 114和第二切口115共同形成第一开槽13,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的各第一切口 114和第二切口 115共同形成第二开槽14,所述第一导电线2设于所述第一开槽13内,所述第二导电线3设于所述第二开槽14内。所述第一开槽13与第二开槽14分别对第一导电线2与第二导电线3起定位作用。在上述空气过滤板I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口 115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 114的宽度,这样当第一导电线2和第二导电线3分别置于第一开槽13和第二开槽14内时,可以保证第一导电线2和第二导电线3在相应的导电端112与导电层12形成良好的电连接,并防止第一导电线2和第二导电线3在相应的绝缘端113与导电层12形成电连接,使得每一绝缘导流板11两侧的两导电层12能够形成一高压静电场。所述第二切口 115的深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一切口 114的深度时,同样能够达到所述效果。
[0029]前述的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0030]提供数片所述空气过滤板1、第一导电线2及第二导电线3,所述空气过滤板I的表面涂覆有粘合剂;
[0031]将数片所述空气过滤板I相互交错层叠粘合形成所述过滤器本体,其中,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导流板11的第二表面与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层12相贴合,且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端112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端113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I的绝缘端113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端112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
[0032]将第一导电线2铺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并将位于该第一端的各导电端112电连接,以及将第二导电线3铺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并将位于该第一端的各导电端112电连接。
[0033]所述空气过滤板I的导电层12通过印刷、涂覆或贴合的方式形成在绝缘导流板11
的第一表面上。
[0034]所述绝缘导流板11为纤维材料或蜂窝纸材料。
[0035]上述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方法,加工制造方便且成本低,适合进行规模化生产。
[0036]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技术内容下,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长形的绝缘导流板,所述绝缘导流板设有沿其横向延伸的数条气流通道,所述绝缘导流板的一表面附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向绝缘导流板的一端延伸且形成导电端,所述导电层与绝缘导流板的另一端预留间隔形成绝缘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导电端开有第一切口,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绝缘端开有第二切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宽度,或者所述第二切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流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数条连接筋,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相对设置,所述数条连接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内表面之间并沿所述绝缘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相邻两连接筋之间形成一条所述气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宽度小于所述绝缘导流板的宽度而未覆盖所述绝缘导流板的表面的两侧边缘。
6.一种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数片空气过滤板相互交错层叠而成的过滤器本体、第一导电线及第二导电线,所述空气过滤板包括纵长形的绝缘导流板及导电层,所述绝缘导流板设有沿其横向延伸的数条气流通道,所述绝缘导流板包括设有所述导电层的第一表面和与之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导电层向绝缘导流板的一端延伸且形成导电端,所述导电层与绝缘导流板的另一端预留间隔形成绝缘端,前一空气过滤板的绝缘导流板的第二表面与后一空气过滤板的导电层相贴合,且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的导电端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的绝缘端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所述前一空气过滤板的绝缘端与所述后一空气过滤板的导电端同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导电线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并将位于该第一端的各导电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线设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并将位于该第二端的各导电端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述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导电端开有第一切口,所述绝缘导流板于所述绝缘端开有第二切口,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一端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共同形成第一开槽,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第二端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共同形成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导电线设于所述第一开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线设于所述第二开槽内。
8.如权利要求7述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宽度,或者所述第二切口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切口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流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数条连接筋,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呈相对设置,所述数条连接筋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内表面之间并沿所述绝缘导流板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相邻两连接筋之间形成一条所述气流通道。
【文档编号】B03C3/155GK203448183SQ201320497535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陈明瑜, 曾祥兵, 杨发国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