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磁性异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167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除磁性异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溶液和浆料等液态物料中的磁性异物进行清除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电池材料已成为现在的研究热门,电池材料的粒径、密度等指标对性能产生影响外,磁性异物的存在给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磁性异物的控制是解决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关键。

目前电池材料磁性异物一般控制在50ppb以内,而NCA等用在特斯拉上的正极材料要求磁性异物更是控制在10ppb以内。但目前电池材料除磁性异物,一般只关注了干燥、筛分包装等后处理工序,以污染了再治理的方式除磁异,效果差,物料损耗大,成品率低。

为了提高除磁异效果,一般采用在液体输送管道中加装永磁除铁器,但现有的永磁除铁器为几根交错排列的磁棒,接触面积小,而且装置内还存在一些流向盲区,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除磁异的效果。磁棒表面一般为不锈钢材质,溶液(特别是酸碱)长期接触会造成腐蚀,引入磁异;磁棒清洗时需要停机,把磁棒取出,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效率低,影响生产进程,并且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除磁异效果和清洗效率并且耐腐蚀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结构。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除磁性异物的装置,用于对溶液和浆料等液态物料中的磁性异物进行清除,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进料单元,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用于让液态物料进入壳体内;磁挡板组件,安装在壳体内,用于通过磁力对液态物料中的磁性异物进行吸附,包括安装在壳体的顶壁内侧上的至少一块第一磁挡板和至少一块第二磁挡板;出料单元,设置在壳体上,用于将去除了磁性异物的液态物料排出壳体;清洗单元,包括套装并贴合在每一个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上的具有弹性的至少一个可充气膜,和安装在壳体上并与可充气膜相连通、用于对可充气膜进行充气和放气的充放气构件;以及排液单元,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用于排出清洗除磁性异物的装置后的清洗液,其中,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沿着从进料单元向着出料单元的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体的底壁之间有一定的间距用于让液态物料通过,第二磁挡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让液态物料通过的空心通道,第二磁挡板的底端延伸至贴合壳体的底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清洗单元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并且对着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的至少一组喷水头,和与喷水头相连通、用于为喷水头供水的供水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充放气构件包括多个充放气阀门件和一个充抽气泵以及一根连通管道,多个充放气阀门件都安装在壳体的上部,分别位于与多个可充气膜相对应的位置,充放气阀门件与可充气膜封闭性连通;充抽气泵通过连通管道与全部充放气阀门件相连。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可充气膜为一个,与所有的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上相贴合。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可充气膜的个数与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之和相等,每个可充气膜都与一个磁挡板相贴合。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进料单元设置在壳体顶部的一侧,出料单元设置在壳体顶部的另一侧,与出料单元相邻设置的是第一磁挡板。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将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体的底壁之间的间距表示为D1,将第一磁挡板的长度表示为L1、宽度表示为W1,将进料单元的进料口的横截面积表示为C,L1:D1=1~5,D1×W1=C,保证流体的正常流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侧表面都贴合壳体的侧壁。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体的底壁和侧壁之间围成的让液态物料通过的通道的面积表示为S1,将第二磁挡板的上部设有的空心通道的总面积表示为S2,S1:S2=0.5~<1。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磁挡板为电磁铁和永磁铁中的任意一种,第二磁挡板也为电磁铁和永磁铁中的任意一种。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因为磁挡板组件包括安装在壳体的顶壁内侧上的至少一块第一磁挡板和至少一块第二磁挡板,并且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都沿着从进料单元向着出料单元的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体的底壁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能够让液态物料通过,第二磁挡板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让液态物料通过的空心通道,第二磁挡板的底端延伸至贴合壳体的底壁,所以液态物料从进料单元进入壳体后能够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流动,通过此有效地增加液态物料在除铁器的停留时间和与磁挡板接触的时间以及接触面积,同时避免了物料因直流而产生的液态物料死角,大大提高了除磁异效果。

进一步,由于磁挡板所吸附的磁性异物会贴附在可充气膜的表面,当需要清洗时,充放气构件能够对可充气膜进行充气,让可充气膜远离磁挡板,这样膜表面受到的磁性吸附力就会减小至没有,从而使得磁性异物从膜表面脱落,再用水等清洗液进行冲洗,通过排液单元将清洗液排出即可,清洗过程非常简单、方便、高效,免拆易清洗,大大缩短了清洗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进度。

更进一步,由于可充气膜套装并贴合在每一个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上,这样可以避免磁挡板与液态物料相接触,从而达到保护磁挡板免受腐蚀和损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除磁性异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第二磁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可充气膜与第一磁挡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可充气膜被充气后与第一磁挡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实施例中充放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作详细阐述。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除磁性异物的装置10用于对液态物料中的磁性异物进行清除,它可以用在对磁性异物的含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场合,例如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它具有壳体11、进料单元12、磁挡板组件13、出料单元14、清洗单元15以及排液单元16。

壳体11用于容纳液态物料,它为密封结构,用不锈钢(表面喷四氟材质)或塑料材料制成,能够抗物料腐蚀,并且不具有磁性。它包括壳本体11a、上盖11b以及固定在上盖内表面上的五个安装件11c。

进料单元12设置在壳体11的上部的左侧,用于让液态物料进入壳体11内。本实施例中,进料单元12为可以开通和闭合的进口法兰,用不锈钢(表面喷四氟材质)或塑料材料制成,能够抗物料腐蚀,并且不具有磁性。

磁挡板组件13可拆卸地安装在上盖11b的内表面上,用于通过磁力对液态物料中的磁性异物进行吸附,从而起到除去磁性异物的作用。磁挡板组件13包括至少一块第一磁挡板13a和至少一块第二磁挡板13b,本实施例中,是有三块第一磁挡板13a和两块第二磁挡板13b,分别通过五个安装件11c被安装到上盖11b的内表面上。

第一磁挡板13a的底端与壳本体11a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用于让液态物料能够通过,将该间距表示为D1,将第一磁挡板13a的长度表示为L1, L1:D1=1~5。本实施例中L1:D1=4.5。第一磁挡板13a在宽度方向上的侧表面都贴合壳本体11a的侧壁。第一磁挡板13a的底端与壳本体11a的底壁和两个侧壁之间围成一个让液态物料通过的通道,将该通道的横截面积表示为S1,将第一磁档板的宽度表示为W1,本实施例中S1=D1×W1,将进料单元12的进料口的横截面积表示为C,C = S1,两者面积相等可以保证流体的正常流通,防止浆料中固体物料沉积而影响收率。

第二磁挡板13b的底端与壳本体11a的底壁相贴合。第二磁挡板13b在宽度方向上的侧表面都贴合壳本体11a的侧壁。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第二磁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第二磁挡板13b的上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让液态物料通过的空心通道13b-1,在本实施例中,空心通道13b-1有两个,都为矩形,均匀分布在第二磁挡板13b的上部。

将第二磁挡板13b的上部设有的所有空心通道13b-1的总面积表示为S2,S1:S2=0.5~<1,S1面积小于S2,液态物料在S1区液体速度大于S2,防止浆料在S1区沉积。在本实施例中,S1:S2=0.8。

第一磁挡板13a和第二磁挡板13b沿着从进料单元12向着出料单元14的方向(如图1中箭头F所示),依次交替设置,即、如图1所示,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磁挡板13a、第二磁挡板13b、第一磁挡板13a、第二磁挡板13b和第一磁挡板13a。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壳本体11a和第一磁挡板13a以及第二磁挡板13b之间围成了一个引导液态物料交替地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图1中空心箭头所示即为流向)曲折流动的上下来回弯折的导流道。

出料单元14设置在壳本体11a顶部的右侧,用于将被最后一块磁挡板引导来的去除了磁性异物的液态物料排出壳本体11a。本实施例中,进料单元12为可以开通和闭合的出口法兰,用不锈钢(表面喷四氟材质)或塑料材料制成,能够抗物料腐蚀,并且不具有磁性。

图3是实施例中可充气膜与第一磁挡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1和3所示,清洗单元15包括五个可充气膜15a(图1中未显示)、一个充放气构件15b、图中未显示的一组喷水头以及供水部。

五个可充气膜15a分别对应五个磁挡板,套装并贴合在每一个第一磁挡板13a和第二磁挡板13b上,并且每个可充气膜15a的上端开口并与充放气构件15b封闭性连通。该可充气膜15a是由聚氨脂或橡胶制作而成的表面膜,具有良好的弹性,充气后能够膨胀发生弹性形变,它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膜层厚度为0.1~3mm。

图4是实施例中可充气膜被充气后与第一磁挡板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当可充气膜15a被充气后,可充气膜15a会远离第一磁挡板13a,使磁挡板表面的膜层与磁挡板分离,这样可充气膜15a表面受到的磁性吸附力就会减小至没有,磁性异物就会失去吸附而从膜表面脱落。

第二磁挡板13b上的可充气膜15a与第一磁挡板13a上的可充气膜15a的结构和功能也是一样故不再赘述。

充放气构件15b包括五个充放气阀门件15b-1、一个充抽气泵(图中未显示)以及一根连通管道(图中未显示)。五个充放气阀门件15b-1分别都安装在上盖11b上,分别位于与五个可充气膜15a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分别与五个可充气膜15a封闭性连通,用于对可充气膜15a进行充气和放气。充抽气泵通过一根连通管道与五个充放气阀门件15b-1相连,当需要让可充气膜15a上贴附的磁性异物脱落下来时,对可充气膜15a进行充气,当需要让可充气膜15a重新贴合在磁挡板上时,进行抽气。本实施例中,每次充气的充气量可使得每个磁挡板上的可充气膜15a张开1~5cm。

图5是实施例中充放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入的气体更均匀,充放气阀门件15b-1被设计成一根主气管T的四周均匀设有多个分气管(t1、t2等),这样气体(如图中空心箭头所示)就能够均匀分流,然后再进入可充气膜15a中。

一组喷水头是安装在上盖11b内表面上,并且各个喷水头分别对着第一磁挡板13a和第二磁挡板13b,用于对套装在各个磁挡板上的可充气膜15a表面进行喷淋。

供水部与喷水头相连通,用于为喷水头提供水。

排液单元16设置在壳本体11a的底部,用于排出清洗除磁性异物的装置10后的清洗液。本实施例中,排液单元16为三个可以开通和闭合的出口法兰16a,左中右都设计一个,最后汇成一根管道排出。出口法兰16a采用不锈钢(表面喷四氟材质)或塑料材料制成,能够抗物料腐蚀,并且不具有磁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挡板13a和第二磁挡板13b都为永磁铁,当它们吸附了一定量的磁性异物后,在需要清洗磁性导物时,把进料单元12和出料单元14关闭,把充放气阀门件15b-1打开,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使磁挡板表面的可充气膜15a与磁挡板分离,膜表面的磁性异物脱落,然后将喷水头打开喷淋可充气膜15a的表面,进一步将磁性异物打落,这样磁性异物就会随水一起从排液单元16排出,完成清洗。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描述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因为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都沿着从进料单元向着出料单元的方向依次交替设置,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体的底壁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能够让液态物料通过,第二磁挡板的上部设有两个让液态物料通过的空心通道,第二磁挡板的底端贴合壳体的底壁,所以液态物料从进料单元进入壳体后能够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曲折流动,通过此有效地增加液态物料在壳体内的停留时间和与磁挡板接触的时间以及接触面积,同时避免了物料因直流而产生的液态物料死角,大大提高了除磁异效果。

另外,由于进料单元设置在壳体顶部的左侧,出料单元设置在壳体顶部的右侧,并且与进料单元和出料单元相邻设置的都是第一磁挡板,这样每块磁挡板的两个大的吸附面都能够跟液态物料进行充分有效地接触,从而提高除磁异效果。

另外,由于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本体的底壁之间的间距D1与第一磁挡板的长度L1之比为1~5,第一磁档板的宽度W1与间距D1的乘积等于进料单元的入口的截面积C。这样的结构,既能够保证液态物料在壳本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与磁挡板充分接触,又能够让液态物料能够顺畅地,从第一磁挡板下面流过。

另外,由于第一磁挡板的底端与壳本体的底壁以及侧壁之间围成的让液态物料通过的通道的面积S1与第二磁挡板的上部设有的空心通道的总面积S2之比为0.5~<1,S1面积小于S2,液态物料在S1区液体速度大于S2,防止浆料在S1区沉积。这样的结构,既能够保证液态物料在壳本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与磁挡板充分接触,又能够让液态物料能够顺畅地,从第二磁挡板下面流过。

另外,由于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侧表面都贴合壳本体的侧壁,从而将所有的液态物料都限定成沿着上下来回弯折的导流道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除磁异效果。

此外,由于空心通道设有两个,并且均匀分布在第二磁挡板的上部,这样空心通道的导流效果更好,使得液态物料能够非常顺畅地流经空心通道。

进一步,由于磁挡板所吸附的磁性异物会贴附在可充气膜的表面,当需要清洗时,充放气构件能够对可充气膜进行充气,让可充气膜远离磁挡板,这样膜表面受到的磁性吸附力就会减小至没有,从而使得磁性异物从膜表面脱落,再用水等清洗液进行冲洗,通过排液单元将清洗液排出即可,清洗过程非常简单、方便、高效,免拆易清洗,大大缩短了清洗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进度。

更进一步,由于可充气膜套装并贴合在每一个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上,这样可以避免磁挡板与液态物料相接触,从而达到保护磁挡板免受腐蚀和损伤的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壳本体为矩形结构,在本发明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的要求(例如,安装条件的要求),壳本体还可以为其它多边形结构或者圆弧形结构,也能获得较好的除磁异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空心通道为矩形。本发明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空心通道还可以被设计为其它形状,例如,圆形、长圆形、椭圆形以及三角形。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磁挡板和第二磁挡板都为永磁铁。在本发明涉及的除磁性异物的装置中,它们第二磁挡板也可以为电磁铁。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充放气阀门件被设计成一根主气管T的四周均匀设有多个分气管,气体直接从充放气阀门件被充入可充气膜中。本发明涉及的磁性异物的装置中,为了充入的气体更为均匀的分布在磁板的每一处,可以设计成一根主气管进入磁板后,磁板两面分布有许多细小的气体分布管,防止局部过充。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磁挡板都为永磁铁,本发明也可以采用电磁铁作为磁挡板,在需要吸附磁性异物时给电磁铁通电从而使得电磁铁具有磁性,在需要让磁性异物脱离可充气膜时,将电磁铁断电,由于断电后磁性不会立刻消失,磁性异物会部分脱离,然后再对可充气膜进行充气,就可以使得膜表面磁性全部消失使得磁性异物都脱落下来。

进一步,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对可充气膜先充大量气,然后再抽走部分气,然后再充气,这样多次循环充放气的方式让膜抖动起来,从而将磁性异物弹落,这样清理效果会更好。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充气膜是有多个,分别套装在多个磁挡板上。在本发明中,这几个可充气膜还可以是连成一体成为一个大的可充气膜,用这个大的可充气膜将所有磁挡板都套装起来。

磁板数量可根据产品磁性异物标准进行增减,不限于2片和5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