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514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离心机,具体讲涉及到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改良离心机转鼓结构,能够用于处理固相比重比液相轻的物料。



背景技术:

卧螺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分离原理将悬浮料液进行固液分离的装置。离心机有一个绕本身轴线高速旋转的圆筒,称为转鼓,通常由电动机驱动。悬浮液加入转鼓后,被迅速带动与转鼓同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各组分分离,并分别排出。随着化工、制药、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物料层出不穷,对分离过滤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离心机在工作中也会遭遇各种难题,如附图1所示,为现有卧螺离心机的结构示意图,当物料进入离心机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固液两相会分层,上层液体从转鼓内流出,下层固体被螺旋推料器从直筒形转鼓推到锥筒形转鼓,到达出口后被甩出转鼓,实现固液分离。常规卧螺离心机可以处理物料的基本要求是固相在静止的情况下可以在液相中自然沉降,这就要求固相的比重比液相的比重高,一旦遇到某些固相比重比液相要低的,经过自然沉降后,固相会漂浮在液相表面,现有市场上的卧螺离心机就无法实现固液相分离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卧螺离心机无法分离固相的比重比液相的比重高的物料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对离心机的转子结构进行改进,使的卧螺离心机转子可以分离固相比重比液相比重轻的物料。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它包括转鼓壳体,转轴装在转鼓壳体内,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的端部位于固液相分离面位置,所述转轴上位于液相出口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液相刮刀。

进一步,所述液相刮刀固定装在挡板端头部,所述液相刮刀的刀头部高于挡板端头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对离心机的转子结构进行改进,使的卧螺离心机转子可以分离固相比重比液相比重轻的物料。在满足分离需求的前提下,也会保证持续运行的稳定性,不会产生由于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物料在腔体内堆积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卧螺离心机转子结构。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相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2和3所示,一种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它包括转鼓壳体1,转轴2装在转鼓壳体1内,所述转轴2上设有若干螺旋叶片20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201的端部位于固液相分离面位置,所述转轴2上位于液相出口一端设有挡板3,所述挡板3上设有液相刮刀4。

所述液相刮刀4固定装在挡板3端头部,所述液相刮刀4的刀头部401高于挡板3端头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螺离心机转子改良结构,首先减少螺旋叶片的直径至固液分层面,使螺旋部件在旋转卸料时只接触到离心分离后的固相物料,从而使固相物料可以从固相出口排出;同时增加液相端挡板,防止固液分离后固相端的物料从液相出口逃逸;增加液相端刮刀,防止固相端在液相出口处堆积而产生堵料;在满足分离需求的前提下,也会保证持续运行的稳定性,不会产生由于结构的改变而产生的物料在腔体内堆积的问题。

本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