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锥角转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957发布日期:2018-10-16 17:5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鼓,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双锥角转鼓。



背景技术:

转鼓是工业上经常使用的一种固液分离装置,专利号为201420667704.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卧螺离心机的双锥角转鼓结构,它包括转鼓壳体(1),转鼓壳体(1)内设有螺旋推料器(2),所述转鼓壳体(1)包括前端壳体(101)和后段壳体(102),前端壳体(101)和后段壳体(102)之间形成夹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壳体(101)为锥筒状壳体,所述后段壳体(102)为锥筒状壳体,所述后段壳体(102)的锥角大于前段壳体(101)的锥角。该实用新型有效地利用了离心力的作用,与螺旋推料的作用共同形成合力,使固体更有利于排出,可以有效解决固体湿滑的物料难以用现有卧螺离心机分离的问题,在生物制药、食品加工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该实用新型中的转鼓壳体仅是单锥度的,对高粘度固相排出改善效果较小。此外,没有办法利用液体的压力,推动高粘度固相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锥角转鼓,能够增强固相干燥,有利于高粘度固相排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由锥角转鼓、空心转轴、螺旋转送器、BD板、单向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和固相出口组成,能够增强固相干燥,有利于高粘度固相排出。

所述空心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锥角转鼓的内部,所述锥角转鼓与空心转轴同轴,所述螺旋转送器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上,所述BD板为环形板且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上,所述BD板将锥角转鼓与空心转轴之间的空间隔成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BD板的外端面与所述锥角转鼓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单向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BD板上,所述过滤装置和固相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锥角转鼓的两端,所述过滤装置位于右腔体端,所述固相出口位于左腔体端;

所述锥角转鼓由锥段Ⅰ、锥段Ⅱ、锥段Ⅲ、锥段Ⅳ和锥段Ⅴ组成,所述锥角转鼓从左端往右端分别为锥段Ⅰ、锥段Ⅱ、锥段Ⅲ、锥段Ⅳ和锥段Ⅴ,所述固相出口设置在所述锥段Ⅰ上,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锥段Ⅴ上;

所述空心转轴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口,所述进料口和出口连通,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空心转轴的一端,所述出口位于所述锥角转鼓的内部并位于右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所述的锥段Ⅰ与锥段Ⅲ为平行段,所述的锥段Ⅱ、锥段Ⅳ和锥段Ⅴ为倾斜段,所述锥段Ⅱ向外侧倾斜,所述锥段Ⅱ的左端为小端,所述锥段Ⅱ的右端为大端,所述锥段Ⅳ和锥段Ⅴ向内侧倾斜且锥段Ⅴ的倾斜角度大于锥段Ⅳ,所述锥段Ⅳ和锥段Ⅴ的左端为大端,所述锥段Ⅳ和锥段Ⅴ的右端为小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所述的BD板的外端面与所述锥段Ⅲ平行,两者之间的间距为2-3mm,所述BD板向左腔体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所述的单向过滤装置为多孔陶瓷,使得仅有液体能从左腔体经过单向过滤装置流向右腔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所述的过滤装置为多孔陶瓷,用于排出右腔体中的液体并阻止固体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所述的锥角转鼓与空心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的有益效果为:

1.锥角转鼓上设置有多段锥段,能够增强固相干燥,有利于高粘度固相排出。

2.设置有BD板,能有利用液体压力排挤固相,能够增强固相干燥,有利于高粘度固相排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锥角转鼓1;锥段Ⅰ1-1;锥段Ⅱ1-2;锥段Ⅲ1-3;锥段Ⅳ1-4;锥段Ⅴ1-5;空心转轴2;进料口2-1;出口2-2;螺旋转送器3;BD板4;单向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6;固相出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锥角转鼓,能够增强固相干燥,有利于高粘度固相排出。

该双锥角转鼓由锥角转鼓1、空心转轴2、螺旋转送器3、BD板4、单向过滤装置5、过滤装置6和固相出口7组成,所述空心转轴2转动连接在所述锥角转鼓1的内部,所述锥角转鼓1与空心转轴2同轴,空心转轴2转动的速度小于锥角转鼓1转动的速度。所述螺旋转送器3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2上,跟随着空心转轴2一起转动。螺旋转送器3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固相不断往固相出口7推送。所述BD板4为环形板且固定在所述空心转轴2上,所述BD板4将锥角转鼓1与空心转轴2之间的空间隔成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BD板4的外端面与所述锥角转鼓1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间距,此间距用于固相通过。所述单向过滤装置5设置在所述BD板4上,所述过滤装置6和固相出口7分别设置在所述锥角转鼓1的两端,所述过滤装置6位于右腔体端,所述固相出口7位于左腔体端;单向过滤装置5使得左腔体中的液体可以通向右腔体,而右腔体中的液体不能通向左腔体,并且固相无法从单向过滤装置5中通过。过滤装置6用于排出右腔体中过多的液体,当右腔体中的液体不断增加超过了过滤装置6便会从过滤装置6中排出。固相出口7用于将固相从左腔体中排出。

所述锥角转鼓1由锥段Ⅰ1-1、锥段Ⅱ1-2、锥段Ⅲ1-3、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组成,所述锥角转鼓1从左端往右端分别为锥段Ⅰ1-1、锥段Ⅱ1-2、锥段Ⅲ1-3、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所述固相出口7设置在所述锥段Ⅰ1-1上,所述过滤装置6设置在所述锥段Ⅴ1-5上;

所述空心转轴2上设置有进料口2-1和出口2-2,所述进料口2-1和出口2-2连通,所述进料口2-1位于所述空心转轴2的一端,所述出口2-2位于所述锥角转鼓1的内部并位于右腔体内。固液混料从进料口2-1进入空心转轴2内部并从出口2-2进入右腔体中。由于空心转轴2和锥角转鼓1高速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固相颗粒被甩贴在锥角转鼓1的内表面,形成固环层,密度较小的液体由于离心力较小,只能在固环层的内侧形成液环层。

所述的锥段Ⅰ1-1与锥段Ⅲ1-3为平行段,所述的锥段Ⅱ1-2、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为倾斜段,所述锥段Ⅱ1-2向外侧倾斜,所述锥段Ⅱ1-2的左端为小端,所述锥段Ⅱ1-2的右端为大端,所述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向内侧倾斜且锥段Ⅴ1-5的倾斜角度大于锥段Ⅳ1-4,所述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的左端为大端,所述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的右端为小端。锥段Ⅳ1-4和锥段Ⅴ1-5的倾斜方向和角度便于固相向固相出口7移动。锥段Ⅰ1-1便于排出固相。

所述的BD板4的外端面与所述锥段Ⅲ1-3平行,两者之间的间距为2-3mm,所述BD板4向左腔体倾斜。BD板4外端面与锥段Ⅲ1-3之间的间距用于固相从右腔体通向左腔体,同时挤压固相,将固相中的液体含量降低。当间距过大时,便起不到挤压固相,降低固相中液体含量的效果,当间距过小时,不利于固相排出。

BD板4向左腔体倾斜便于固相从右腔体通向左腔体。

所述的单向过滤装置5为多孔陶瓷,使得仅有液体能从左腔体经过单向过滤装置5流向右腔体,而液体不能从右腔体经过单向过滤装置5流向左腔体。此外,固相也不能通过单向过滤装置5。

所述的过滤装置6为多孔陶瓷,用于排出右腔体中的液体并阻止固体排出。

所述的锥角转鼓1与空心转轴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装置,防止液体或固体从锥角转鼓1与空心转轴2的连接处漏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锥角转鼓1与空心转轴2转向相同,且空心转轴2转速比锥角转鼓1低,当固液混料从进料口2-1进入空心转轴2内部并从出口2-2进入右腔体中。由于空心转轴2和锥角转鼓1高速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固相颗粒被甩贴在锥角转鼓1的内表面,形成固环层,密度较小的液体由于离心力较小,只能在固环层的内侧形成液环层。由于锥角转鼓1与空心转轴2的转速不同,二者存在相对运动,即转速差,即锥角转鼓1与螺旋转送器3二者存在相对运动。利用锥角转鼓1与螺旋转送器3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固环层缓慢地推动到固相出口7并从固相出口7排出。

在此过程中,右腔体中的液体会越来越多,通过过滤装置6可以控制右腔体中液体的量,将过多的液体从右腔体中排出。当右腔体中液体的量增多时,液体会挤压固环层,加速固环层沿着锥段Ⅴ1-5、锥段Ⅳ1-4、锥段Ⅲ1-3、锥段Ⅱ1-2和锥段Ⅰ1-1进入固相出口7排出。锥段Ⅴ1-5、锥段Ⅳ1-4和锥段Ⅱ1-2倾斜角度和方向的设置便于固相排出。BD板4外端面与锥段Ⅲ1-3之间的间距可以使得固相从右腔体通向左腔体,同时挤压固相,将固相中的液体含量降低,便于固相排出。BD板4向左腔体倾斜也便于固相从右腔体通向左腔体。

当左腔体中的液体越来越多时,便会通过单向过滤装置5进入右腔体中,从而挤压右腔体中的固相往固相出口7移动。此外由于锥段Ⅱ1-2向外侧倾斜,左腔体的空间由右往左越来越小,使得固环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固环层中的液体被进一步挤压排出,增大了固环层的干燥,有利于高粘度固相排出。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