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管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2508发布日期:2019-08-09 21:5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管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管分离机。



背景技术:

纺织企业使用的纱管,出来的都是有纱和无纱的放在一起,当这些纱管再次使用时,需要根据纱管的不同,分类收集,以便下次使用,并需要将缠绕有余纱的大纱管进行剔除、筛选,现有的一些纺织企业通常采用的理管设备,理管速度较慢,反应速度较慢,准确率不高,而且将纱管朝向一致排列的速度较低,效率低。而人工理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且络筒车间环境恶劣,纺织公司招工困难,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识辩别大小纱管并能自动分离的提管分离机。

一种提管分离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的一侧上设有进料斗,进料斗的下方设有防堵机构,机架的中间设有第一传送组件,第一传送组件另的一侧设有安装在机架上的大小纱管分离机构,大小纱管分离机构侧设有第二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通过大小纱管分离机构和机架固定,机架在第一传送组件两侧设有防护板,两防护板成对称分布。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机架的下方设有机脚垫,可以用于调整水平。

所述的防堵机构包括固定在进料斗出口的接料斗围板和第一传感器,接料斗围板出口处设有翻板,翻板上设有固定在机架上的第一气缸,翻板向上挡住接料斗围板的出口,第一传感器检测进料斗堵塞时,第一气缸向下将接料斗围板打开,和两防护板组成纱管落下时的通道,保证了纱管提升时的畅通。

所述的第一传送组件包括通过两端第一传动轴连接的输送带,一侧的第一传动轴通过张紧座固定在机架上,另一侧的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机架,第一传动轴在一侧第一轴承外设有同步带轮,将动力输入,将进料斗进入的纱管向上输送。

所述的大小纱管分离机构包括设于防护板相反方向的挡块,挡块下方设有大纱管出口,位于输送带顶侧处的翻斗,翻斗上设有固定在挡块上的第二气缸,输送带上方设有固定在角铁上的第二传感器;通过翻斗向上时纱管从输送带上通过,第二传感器感应为大纱管时,第二气缸向下时将翻斗打开,与挡块组成通道,通过大纱管出口纱管落下,将有余纱的大纱管进行分离离开输送带。

所述的第二传送组件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提升输道底槽,提升输道底槽上方设有纱管防护罩,下方设有纱管导接槽,纱管防护罩和纱管导接槽上分别设有第二传动轴,两第二传动轴间设有传送带;下方的第二传动轴设有固定在纱管导接槽上的第二轴承,第二传动轴在一端第二轴承外侧上设有链轮,将动力输入;纱管导接槽通过板座固定在机架上;上方的第二传动轴两侧设有固定座,提升输送槽固定座将提升输道底槽固定在在机架上。将输送带输送出来正常的小纱管输送到连线转到下一工序。

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和张紧座间、所述的第二传动轴和固定座间分别设有螺钉用于调整输送带及传送带的松紧程度。

所述的动力为电机,成本相对较低。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提管分离机可完全替代人工理管,将有余纱的大纱管识别分离,并将无纱管输送至提管分离机集中理管和输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机器代替了人工,大大减少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架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堵机构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传送组件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大小纱管分离机构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送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传送组件6中传送带61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提管分离机。

本实施例所述的提管分离机,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的下方设有机脚垫101,机脚垫101的数量为4。所述的机架1的一侧上设有进料斗2,进料斗2 的下方设有防堵机构3,机架1的中间设有第一传送组件4,第一传送组件4另的一侧设有安装在机架1上的大小纱管分离机构5,大小纱管分离机构5侧设有第二传送组件6,第二传送组件6通过大小纱管分离机构5和机架1固定,机架 1在第一传送组件4两侧设有防护板7,两防护板7成对称分布。

所述的防堵机构3包括固定在进料斗2出口的接料斗围板304和第一传感器303,接料斗围板304固定在两防护板7上,接料斗围板304出口处设有翻板301,翻板301上设有固定在机架1上的第一气缸302,翻板301向上挡住接料斗围板304的出口,第一传感器303检测进料斗2的进口堵塞时,第一气缸302 向下将接料斗围板304打开,和两防护板7组成纱管落下时的通道。

所述的第一传送组件4包括通过两端第一传动轴402连接的输送带401,一侧的第一传动轴402通过张紧座405固定在机架1上,另一侧的第一传动轴402 通过第一轴承403固定在机架1,第一传动轴402在一侧第一轴承403外设有同步带轮404,通过电机将动力输入到同步带轮404,带动输送带401,将进料斗 2内进入的纱管向上输送。

所述的大小纱管分离机构5包括设于防护板7相反方向的挡块501,挡块 501下方设有大纱管出口502,位于输送带401顶侧处的翻斗504,翻斗504上设有固定在挡块501上的第二气缸503,输送带401上方设有固定在角铁506上的第二传感器505;通过翻斗504向上时纱管从输送带401上通过,第二传感器 505感应为大纱管时,第二气缸503向下时将翻斗504打开,与挡块501组成通道,通过大纱管出口502纱管落下。

所述的第二传送组件6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提升输道底槽601,提升输道底槽601上方设有纱管防护罩609,下方设有纱管导接槽602,纱管防护罩609和纱管导接槽602上分别设有第二传动轴605,两第二传动轴605间设有传送带 610;下方的第二传动轴605设有固定在纱管导接槽602上的第二轴承603,第二传动轴605在一端第二轴承603外侧上设有链轮604,通过电机将动力输入到传送带610,将内部的小纱管向上输送;纱管导接槽602通过板座606固定在机架1上;上方的第二传动轴605两侧设有固定座607,提升输送槽固定座608将提升输道底槽601固定在在机架1上。

所述的第一传动轴402和张紧座405间、所述的第二传动轴605和固定座607间分别设有螺钉,用于调整输送带401和传送带610的松紧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送带401和传送带610为现有技术,故不再展开描述。

当此提管分离机使用时,将进料斗2的进口连到外部,将有余纱的大纱管和正常无纱的小纱管输入,在进料斗2的出口处设有防堵机构3,保证纱管按序输入,保证纱管进入时畅通,并通过第一传送组件4中的输送带401向上传输。当纱管输送到输送带401上部时,通过大小纱管分离机构5进行识别分离,有纱的大纱管分离落下,无纱的小纱管通过输送带401输送到第二传送组件6,通过传送带610向上传输,通过纱管防护罩609的出口将小纱管输出到连线,进入下一序。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