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0355发布日期:2019-07-27 09:3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生产线上,当产品准备装配或者装配完成后,需要对装配前的零部件或者装配完成后的产品进行检测,而后根据检测后不同类别/性能/型号/尺寸/……对产品进行分选归类收集,这就需要用到检测流水线与分装流水线,行业内通常都是将检测及分装通过两条流水线来完成,这就导致产线集成度低,对接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此外,零部件或者产品在多次搬运中容易出现损坏,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再次,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进一步增加了设备成本及工厂用地成本。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其将检测与分装整合成一体,提高了集成度与自动化水平及检测与分装效率,避免了零部件或者产品在频繁搬运中出现损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减小了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提高了企业利润。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包括:

机架;以及

设于机架上的上料机构、检测机构、同步转移装置及分选机构,

其中,检测机构包括沿直线方向延伸的产品放置线以及设于产品放置线旁侧的检测组件,上料机构及分选机构分别设于产品放置线的上下游且均与产品放置线相对接。

优选的是,同步转移装置设于产品放置线的旁侧且与所述检测组件相对,产品放置线上沿产品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上料机构及分选机构分别对接于上料工位及下料工位处。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工位包括沿产品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及第四检测工位,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检测工位、第二检测工位、第三检测工位及第四检测工位相对设置的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第三检测组件、及第四检测组件。

优选的是,所述同步转移装置包括:

平移组件;

转移支架,其与所述平移组件滑动连接;

导引组件,所述导引组件包括与转移支架固定连接的导引板、嵌设于所述导引板中的牵引头以及与所述牵引头传动连接的传动驱动组件,以及

同步吸取组件,其与所述牵引头的一端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牵引头可在所述传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摆动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导引板中开设有导引槽,所述牵引头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导引槽中,所述牵引头在所述传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导引槽中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同步吸取组件在所述牵引头的牵引下作往复摆动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导引板位于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引槽的旁侧固定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限位导轨,所述水平限位导轨上滑动配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限位导轨,所述同步吸取组件与所述牵引头转动连接的同时与所述竖直限位导轨滑动配接,从而使得所述同步吸取组件在随所述牵引头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的同时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姿态。

优选的是,所述同步吸取组件包括:

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限位导轨滑动配接;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接于所述悬臂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且等距布置的吸嘴。

优选的是,分选机构包括:

分选导引盘,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布置的导引通孔;

分选切换组件,其设于分选导引盘的上方;以及

落料收集组件,其设于分选导引盘的下方,

其中,导引通孔从分选导引盘的上表面贯穿至分选导引盘的下表面或者外侧。

优选的是,分选切换组件包括:

导引管;以及

分选驱动器,其与导引管传动连接,

其中,导引管在分选驱动器驱动下在水平面上绕导引管的顶部往复转动,从而使得导引管的底部与其中一个导引通孔的顶部相连通。

优选的是,导引管倾斜向下延伸,导引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上导引口及竖直向下延伸的下导引口。

优选的是,上导引口的轴线在分选导引盘上的投影落于导引通孔围绕而成的扇形圆心处,分选驱动器驱动导引管在水平面上以上导引口的轴线作为转轴作往复转动运动,从而使得下导引口与其中一个导引通孔的顶部相连通。

优选的是,落料收集组件包括:

至少两根落料管,其顶部与导引通孔的底部相连通;以及

至少两个集料盒,其承接于落料管的底部,

其中,落料管及集料盒的数目均与导引通孔的数目相一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将检测与分装整合成一体,提高了集成度与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检测与分装效率,避免了零部件或者产品在频繁搬运中出现损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减小了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提高了企业利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隐藏了机架后的三维机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隐藏了机架后的俯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上料机构与检测机构相配接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同步转移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同步转移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同步转移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隐藏了平移组件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隐藏了平移组件的爆炸左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隐藏了平移组件后的爆炸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隐藏了平移组件及同步吸取组件后的正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隐藏了传动驱动器、平移组件及同步吸取组件后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中隐藏了传动驱动器、平移组件及同步吸取组件后的左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中隐藏了传动驱动器、平移组件及同步吸取组件后的正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中隐藏了传动驱动器、平移组件、同步吸取组件及传动板后的正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同步转移装置中传动板的正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同步转移装置的运动过程俯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多通道分选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多通道分选机构的正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中多通道分选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4,自动检测及分装流水线包括:

机架1;以及

设于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4、检测机构2、同步转移装置3及分选机构5,

其中,检测机构2包括沿直线方向延伸的产品放置线21以及设于产品放置线21旁侧的检测组件,上料机构4及分选机构5分别设于产品放置线21的上下游且均与产品放置线21相对接。

进一步地,同步转移装置3设于产品放置线21的旁侧且与所述检测组件相对,产品放置线21上沿产品的运动方向依次设有上料工位211、检测工位及下料工位216,上料机构4及分选机构5分别对接于上料工位211及下料工位216处。

参照图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工位包括沿产品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及第四检测工位215,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及第四检测工位215相对设置的第一检测组件22、第二检测组件23、第三检测组件24、及第四检测组件25。图4中产品的运动方向为箭头c所指方向。

参照图5~图7,同步转移装置3包括:平移组件31;

转移支架32,其与所述平移组件31滑动连接;

导引组件,所述导引组件包括与转移支架32固定连接的导引板34、嵌设于所述导引板34中的牵引头343以及与所述牵引头343传动连接的传动驱动组件,以及

同步吸取组件33,其与所述牵引头343的一端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牵引头343可在所述传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竖直平面内做往复摆动运动。

参照图9~图11,所述导引板34中开设有导引槽344,所述牵引头343的另一端卡接于所述导引槽344中,所述牵引头343在所述传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在所述导引槽344中往复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同步吸取组件33在所述牵引头343的牵引下作往复摆动运动。

参照图7,所述导引板34位于竖直平面内,所述导引槽344的旁侧固定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限位导轨3211,所述水平限位导轨3211上滑动配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限位导轨3231,所述同步吸取组件33与所述牵引头343转动连接的同时与所述竖直限位导轨3231滑动配接,从而使得所述同步吸取组件33在随所述牵引头343在竖直平面内往复摆动的同时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姿态,最终使得被同步吸取组件33吸取的多个物料在转移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姿态,保证了装配精度,提高了装配容错率。水平限位导轨3211保证了同步吸取组件33始终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而竖直限位导轨3231则保证同步吸取组件33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同时能够无阻碍的升降,最终实现同步吸取组件33从某一位置吸取了物料后经历先上升、后平移、最后下降放置物料的动作。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引板34的后侧设有支撑立板321,水平限位导轨3211及导引板34均固接于支撑立板321的前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平限位导轨3211平行且间隔地设有两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竖直限位导轨3231平行且间隔地设有两根。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限位导轨3211上滑动配接有竖直限位板323,所述竖直限位导轨3231固定设于所述竖直限位板323之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头343突出于所述导引板34的侧面并且穿过所述竖直限位板323后与所述同步吸取组件33转动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竖直限位板323上开设有限位通槽3232,所述牵引头343突出于所述导引板34的侧面并且从限位通槽3232中穿过后与同步吸取组件33转动连接,图3中限位通槽3232沿竖直方向延伸。

参照图5及图6,所述平移组件31包括:

沿直线延伸的左平移导轨311与右平移导轨312;以及

平移驱动器313,其与所述转移支架32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左平移导轨311与右平移导轨312平行设置,所述左平移导轨311或右平移导轨3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导引板34的所在平面,所述转移支架32可在所述平移驱动器313的驱动下沿所述左平移导轨311与右平移导轨312作往复平移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支架32包括:

与所述左平移导轨311及右平移导轨312滑动连接的底板323;以及

竖直固接于所述底板323之上的支撑立板321,

其中,所述支撑立板321与所述底板323之间固接有加强板322。

参照图9及图10,所述同步吸取组件33包括:

悬臂332,所述悬臂332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限位导轨3231滑动配接;

安装座333,所述安装座333固接于所述悬臂332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安装座333上设有至少两个间隔且等距布置的吸嘴331。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331沿水平方向一字排开。

参照图11~图16,所述牵引头343与所述导引槽344的侧壁滚动接触,从而一方面使得牵引头343的运动路径能够被限定在导引槽344内,另一方面,减少了牵引头343与导引槽344的接触面积,使得牵引头343在导引槽344内运动更加顺滑。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驱动部件包括:

传动驱动器341;以及

一端与所述传动驱动器341传动连接的传动板342,

其中,所述传动板342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牵引头343上。传动驱动器341可以驱动传动板342绕着传动板342的一端往复转动,进而驱使牵引头343在所述导引槽344中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板342中开设有传动槽3421,所述牵引头343卡接于所述传动槽3421中。

参照图10及图11,所述传动板342与所述传动驱动器341传动连接的一端形成有转动中心o,所述传动板342在所述传动驱动器341的驱动下绕所述转动中心o往复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头343呈圆柱状结构,所述牵引头343与所述传动槽3421的侧壁滚动接触,所述传动槽3421在所述传动板342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牵引头343的直径尺寸,所述传动槽3421在所述传动板342周向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或略大于所述牵引头343的直径尺寸,从而在传动板342的传动下,使得牵引头343在导引槽344及传动槽3421两者的双重限定下,平稳、顺滑地做往复运动。

参照图6、图9~图11,所述导引槽344呈u字形结构,所述导引槽344包括:

相对且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竖直段3441及第二竖直段3443;以及

设于所述第一竖直段3441与第二竖直段3443之间的水平段3442,

其中,所述水平段3442分别与所述第一竖直段3441及第二竖直段3443相连通,所述第一竖直段3441及第二竖直段3443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水平段3442沿水平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竖直段3441与第二竖直段3443关于所述水平段3442的纵向中心线p对称设置,所述传动驱动器341的动力输出端3411设于所述水平段3442的旁侧且位于所述纵向中心线p上。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驱动器341的动力输出端3411位于所述导引槽344的凹入侧,从而使得所述牵引头343运动至所述第一竖直段3441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或者所述第二竖直段3443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处时距离所述转动中心最远,而所述牵引头343运动至所述传动驱动器341的正上方时距离所述转动中心最近。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引槽344呈其u字形开口向下状态,而传动驱动器341穿过导引板34后位于导引槽344的u字形开口中。

参照图13~图16,假定所述转动中心距离所述水平段的最近侧壁距离为k,所述转动中心距所述第一竖直段3441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或者所述第二竖直段3443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的距离为s,所述传动槽3421的内端距所述转动中心o的距离为l,所述传动槽3421的外端距所述转动中心的距离为h,则有,l≤k,s≤h。

再次参照图9,两两所述吸嘴331的间距等于第一竖直段3441与第二竖直段3443的间距。

参照图6及图7,同步吸取组件33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限位件334,所述导引槽344的旁侧对称地设有阻挡件335,阻挡件335突出于所述导引板34的表面,从而使得当所述牵引头343运动至所述导引槽344的端部时,所述限位件334被所述阻挡件335阻挡限位。

工作过程:

这里以图5中吸嘴331的设置数目(五个)、图11中导引槽344的结构及位置状态对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如图11所示,导引槽344呈其u字形开口向下状态,传动驱动器341穿过导引板34后位于导引槽344的u字形开口中,牵引头343沿着箭头r方向在导引槽344的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d间作往复滚动运动;

第一竖直段3441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及第二竖直段3443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均圆滑过渡,从而使得第一竖直段3441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处形成有第一拐点e,第二竖直段3443与水平段3442间的拐角处形成有第二拐点f,当牵引头343运动到第一拐点e与第二拐点f处时,牵引头343与所述转动中心o间的距离最远,而当牵引头343运动到转动中心o的正上方时,牵引头343与所述转动中心o间的距离最短,上述最远距离及最短距离最终限定了传动槽3421的长度尺寸;

参照图5及图17,安装座333的旁侧设有与吸嘴331的布置方向相一致的产品放置线21,产品放置线21上沿产品的运动方向等距地依次设有上料工位211、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第四检测工位215及下料工位216,且上述上料工位211、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第四检测工位215及下料工位216彼此间的间距等于两两所述吸嘴331间的间距,当牵引头343沿着箭头r方向在导引槽344的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d间作往复滚动运动时,安装座333在牵引头343的牵引下连同安装座333上布置的吸嘴331也在第一端点a与第二端点d间作往复摆动运动,由于两两所述吸嘴331间的间距等于第一竖直段3441与第二竖直段3443间的间距,当五个吸嘴331在第一端点a处分别吸取上料工位211、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及第四检测工位215上的物料,而后在随安装座333运动至第二端点d处时,上料工位211、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及第四检测工位215上的物料分别被平移至第一检测工位212、第二检测工位213、第三检测工位214、第四检测工位215及下料工位216上,至此完成了对多个物料的同步转移动作。

参照图18~图20,多通道分选机构5包括:

分选导引盘51,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其周向布置的导引通孔511;

分选切换组件52,其设于分选导引盘51的上方;以及

落料收集组件53,其设于分选导引盘51的下方,

其中,导引通孔511从分选导引盘51的上表面贯穿至分选导引盘51的下表面或者外侧。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落料收集组件53可收纳于机架1的内部,从而减小占地,提升美观,同时起到防尘保护的作用。

参照图18,分选切换组件52包括:

导引管521;以及

分选驱动器524,其与导引管521传动连接,

其中,导引管521在分选驱动器524驱动下在水平面上绕导引管521的顶部往复转动,从而使得导引管521的底部与其中一个导引通孔511的顶部相连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分选切换组件52中还设有分选控制器,所述分选控制器用于接收检测流水线传递的检测信号,将检测信号与所述分选控制器中预设的分类区段进行对比,从而产生分选信号,分选控制器根据分选信号控制分选驱动器524,从而使得分选驱动器524驱动预设角度,以使得不同种类的产品与预设类别的导引管521相连通,进而实现了产品的分选过程。

进一步地,导引管521倾斜向下延伸,导引管52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竖直向上延伸的上导引口523及竖直向下延伸的下导引口52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导引口523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有利于产品的采集。

参照图20,上导引口523的轴线在分选导引盘51上的投影落于导引通孔511围绕而成的扇形圆心处,分选驱动器524驱动导引管521在水平面上以上导引口523的轴线作为转轴作往复转动运动,从而使得下导引口522与其中一个导引通孔511的顶部相连通。采用这种结构,减小了导引管521的转动半径,大大减小了占地面积,同时还提高了转动效率,有利于提高分选效率。

参照图18,落料收集组件53包括:

至少两根落料管531,其顶部与导引通孔511的底部相连通;以及

至少两个集料盒532,其承接于落料管531的底部,

其中,落料管531及集料盒532的数目均与导引通孔511的数目相一致。

进一步地,落料管531倾斜或者蜿蜒向下延伸以使其底部位在水平面上大致沿直线方向排列。

进一步地,集料盒532的上方固定设有用于将落料管531进行固定的固定支板54,落料管531的底部穿过固定支板54后通往集料盒532的内部。固定支板54有利于提高落料管531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引通孔511设有至少6个。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通孔511设有10个。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