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13918发布日期:2020-11-13 13:2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保护—天敌昆虫利用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赤眼蜂trichogrammatid是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赤眼蜂属(trichogramma)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优点,已成为世界性最为重要的天敌昆虫之一,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控害效果,成为重要的农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之一。目前,赤眼蜂已成为我国应用范围最广、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对象最多的一类重要天敌昆虫。在我省防控粮食、果树、蔬菜、林业重大害虫玉米螟、梨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菜青虫、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米蛾(corcyracephalonica)属鳞翅目(lepidoptera)蜡螟科(galleriidae)。米蛾卵是繁育多种赤眼蜂的优良寄主,也是饲养多种草蛉的良好饲料,作为中间寄主,米蛾在害虫生物防治中有其重要地位。米蛾以麦麸为主,混加少量大豆粉、小麦粉、玉米粉,添加适量水分,配制为混合饲料进行规模化饲养。待米蛾成虫羽化后,将其收集于产卵笼中待其产卵,而后收集米蛾卵,用于赤眼蜂的繁育。而收集的米蛾卵中,混杂有大量的米蛾鳞片、部分米蛾跗肢和麸皮等杂质,需要去除其中之杂质后才能用于赤眼蜂的繁育。目前,主要采取手工去除的办法,费工、费时,去杂效率低,而且鳞片、麸皮四处飞扬,污染环境,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设计研制米蛾卵去杂装置,将达到提高去杂工效,减少鳞片污染,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之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能够有效、快速分离米蛾卵和杂质,提高去杂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包括工作台、气流分离组件和螺旋分离组件;气流分离组件包括气流分离桶、吸尘器和吸杂管;气流分离桶位于工作台的顶板上,进料口连接有吸杂管,出料口通过连接管与吸尘器的进风口连接,仓壁上设置有取料门,位于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可分离的第一分离筛;第一分离筛的筛孔直径小于米蛾卵的直径;吸尘器设置在工作台内;螺旋分离组件包括进料漏斗、出料管和螺旋过筛器;螺旋过筛器包括转动轴、第二分离筛、从动轮、主动轮、传动带和电机;进料漏斗的进料口设置在工作台的顶板上,出料口与穿过工作台的顶板延伸至第二分离筛内的出料管连通;转动轴设置在工作台内,杆体上设置有螺旋叶片,两端转动安装在工作台的内壁上;第二分离筛套设在螺旋叶片外,筛孔直径大于米蛾卵的直径,小于米蛾跗肢的长度和麸皮的大小;从动轮固定在转动轴上;主动轮转动安装在工作台的内壁上,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

进一步地,吸杂管的进料口设置有气流分离器;气流分离器包括漏斗形本体以及设置在漏斗形本体内的阻卵环和纺锤形的阻卵芯体;阻卵环的直径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上边缘设置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漏斗形本体的内壁上,阻卵环的上边缘与漏斗形本体的内壁之间有气流通道;阻卵芯体的中心面上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板,连接板固定在漏斗形本体的内壁上,阻卵芯体、连接环与漏斗形本体的内壁之间有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气流分离桶内设置有支架;第一分离筛上设置挂耳,挂耳挂设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气流分离桶的仓壁设置有辅助取料门;取料门和辅助取料门相对设置,取料门和辅助取料门与仓壁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辅助取料门上转动穿设有旋杆,旋杆的内端固定有锁紧片,锁紧片的长度大于辅助取料门的宽度,小于辅助取料门的长度。

进一步地,取料门通过合页铰接在气流分离桶上,取料门通过锁扣扣合在气流分离桶上。

进一步地,转动轴上螺旋叶片的直径由从动端向驱动端逐渐增大,第二分离筛的直径与螺旋叶片的直径相适应。

进一步地,上述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还包括收杂盒;

吸尘器的排风口设置有出杂管,收杂盒放置在出杂管下方。

进一步地,上述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还包括收卵盒,收卵盒放置在第二分离筛的下方。

进一步地,工作台的顶板上与第二分离筛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

上述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所述:

将盛有米蛾卵的收集盘放置在工作台上,将吸杂管的进料口对准收集盘,启动吸尘器,不断移动吸杂管,同时用毛刷扒动收集盘内的米蛾卵帮助吸除米蛾鳞片,在吸除米蛾鳞片的过程中,有些米蛾卵会被吸入吸杂管,为了回收这部分米蛾卵,在气流分离桶内设置第一分离筛,米蛾卵由于直径较大,落入第一分离筛被阻隔,观察米蛾鳞片吸净时关闭吸尘器,打开取料门,取出第一分离筛,回收米蛾卵。启动电机,将经过气流分离的米蛾卵倒入进料漏斗内,经过出料管进入到螺旋过筛器进行筛选分离,螺旋叶片迫使米蛾卵和杂质行进一段较长的距离,延缓过筛分离时间,经过转动、过筛,米蛾卵从第二分离筛筛出,米蛾跗肢和麸皮被阻隔在第二分离筛内,即完成米蛾卵的去杂工作。

由上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现米蛾卵的去杂半自动化,有效、快速分离米蛾卵和杂质,提高了去杂率(可达95%以上),减少了鳞片污染,改善了工作环境,保护了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中的气流分离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气流分离桶的左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气流分离桶的右视图;

图5是图1所示装置中的第二分离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装置中的螺旋过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装置中的气流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气流分离桶;3、吸尘器;4、第一分离筛;5、吸杂管;6、取料门;7、进料漏斗;8、转动轴;9、第二分离筛;10、从动轮;11、主动轮;12、传动带;13、电机;14、螺旋叶片;15、气流分离器;15.1、漏斗形本体;15.2、阻卵环;15.3、阻卵芯体;15.4、连接板;15.5、连接环;15.6、螺钉;16、支架;17、辅助取料门;18、旋杆;19、锁紧片;20、锁扣;21、收杂盒;22、出杂管;23、收卵盒;24、观察窗;25、连接管;26、出料管、100、收集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气流分离组件和螺旋分离组件;气流分离组件包括气流分离桶2、吸尘器3、和吸杂管5;气流分离桶2位于工作台1的顶板上,进料口连接有吸杂管5,出料口通过连接管25与吸尘器3的进风口连接,仓壁上设置有取料门6,位于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可分离的第一分离筛4;第一分离筛4的筛孔直径小于米蛾卵的直径;吸尘器3设置在工作台1内;螺旋分离组件包括进料漏斗7、出料管26和螺旋过筛器;螺旋过筛器包括转动轴8、第二分离筛9、从动轮10、主动轮11、传动带12和电机13;进料漏斗7的进料口设置在工作台1的顶板上,出料口与穿过工作台1的顶板延伸至第二分离筛9内的出料管25连通;转动轴8设置在工作台1内,杆体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4以延长过筛分离时间,两端转动安装在工作台1的内壁上(可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第二分离筛9套设在螺旋叶片14外,筛孔直径大于米蛾卵的直径,小于米蛾跗肢的长度和麸皮的大小;从动轮10固定在转动轴8上;主动轮11转动安装在工作台1的内壁上,与从动轮10通过传动带12连接;电机13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1连接,带动主动轮11旋转。

将盛有米蛾卵的收集盘100放置在工作台1上,将吸杂管5的进料口对准收集盘100,启动吸尘器3,不断移动吸杂管5,同时用毛刷扒动收集盘100内的米蛾卵帮助吸除米蛾鳞片,在吸除米蛾鳞片的过程中,有些米蛾卵会被吸入吸杂管5,为了回收这部分米蛾卵,在气流分离桶2内设置第一分离筛4,米蛾卵由于直径较大,落入第一分离筛4被阻隔,观察米蛾鳞片吸净时关闭吸尘器3,打开取料门6,取出第一分离筛4,回收米蛾卵。启动电机13,将经过气流分离的米蛾卵倒入进料漏斗7内,经过出料管25进入到螺旋过筛器进行筛选分离,螺旋叶片14迫使米蛾卵和杂质行进一段较长的距离,延缓过筛分离时间,经过转动、过筛,米蛾卵从第二分离筛9筛出,米蛾跗肢和麸皮被阻隔在第二分离筛9内,即完成米蛾卵的去杂工作。

进一步地,吸杂管5的进料口设置有气流分离器15;气流分离器15包括漏斗形本体15.1以及设置在漏斗形本体15.1内的阻卵环15.2和纺锤形的阻卵芯体15.3;阻卵环15.2的直径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上边缘设置有多个连接板15.4,连接板固定在漏斗形本体15.1的内壁上,阻卵环15.2的上边缘与漏斗形本体15.1的内壁之间有气流通道;阻卵芯体15.3的中心面上设置有连接环15.5,连接环15.5上设置有多个连接板15.4,连接板15.4固定在漏斗形本体15.1的内壁上,阻卵芯体15.3、连接环15.5与漏斗形本体15.1的内壁之间有气流通道。

气流分离器15的机械结构迫使气流经过转弯才能进入吸杂管5,这样部分米蛾卵被气流夹带吸入时,会因为本身比重较大不易通过弯道,而被阻卵环15.2和阻卵芯体15.3碰回收集盘100内,减少了米蛾卵的损失。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5.4通过螺钉15.6固定在漏斗形本体15.1上。

进一步地,气流分离桶2内设置有支架16;第一分离筛4上设置挂耳,挂耳挂设在支架16上,实现第一分离筛4和气流分离桶2的可分离。

进一步地,气流分离桶2的仓壁设置有辅助取料门17;取料门6和辅助取料门17相对设置,取第一分离筛4时可同时打开取料门6和辅助取料门17,实现双手操作;取料门6和辅助取料门17与仓壁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圈,以保证密封性。

进一步地,辅助取料门17上转动穿设有旋杆18,旋杆18的内端固定有锁紧片19,锁紧片19的长度大于辅助取料门17的宽度,小于辅助取料门17的长度。通过旋转锁紧片19,可实现辅助取料门17的开闭。

进一步地,取料门6通过合页铰接在气流分离桶2上,取料门6通过锁扣20扣合在气流分离桶2上。

进一步地,转动轴8上螺旋叶片14的直径由从动端(远离从动轮10的一端)向驱动端(靠近从动轮10的一端)逐渐增大,第二分离筛9的直径与螺旋叶片14的直径相适应。

进一步地,上述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还包括收杂盒21;吸尘器3的排风口设置有出杂管22,收杂盒21放置在出杂管22下方,以便收集杂质。

进一步地,上述去除赤眼蜂中间寄主米蛾卵中杂质的装置,还包括收卵盒23,收卵盒23放置在第二分离筛9的下方,以便收集米蛾卵。

进一步地,工作台1的顶板上与第二分离筛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的观察窗24,以便观察分离情况。

本实施例中,吸尘器3和电机13的相关内容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