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1371发布日期:2021-03-19 11:0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燃油进行过滤,从而提高燃油的燃烧品质和燃烧效果,通常需要对燃油进行过滤处理。由于过滤装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通常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故而需要对过滤器进行拆卸处理,因为过滤器的内部残留有一定量的残油,是以在拆卸过滤器、更换滤芯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残油的喷溅而造成残油的浪费以及对环境以及使用者衣物的污染。

公告号为cn210438403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一侧连接的出油槽;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设有用于与加油机过滤器卡接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用于卡接加油机过滤器的上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设于所述挡板之间并与挡板连接;所述上安装板包括第一定位槽以及至少一个用于与加油机过滤器卡接限位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边缘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余油回收装置固定在加油机过滤器上,对加油机过滤器的滤芯进行更换时,余油回收装置设有的挡板可阻挡过滤器的余油喷洒到加油机内,余油经出油槽进行回收。汽油回收方便,安全隐患小。然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在将过滤器壳体打开之后,残油仅仅是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流动,故而流出的速度较慢、耗时较长;此外,残油从过滤器中流出后会沾染到余油回收装置的内侧壁上,故而导致回收装置的内侧壁变得十分难以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不仅能够在更换滤芯的过程中避免残油洒落,而且还能快速、彻底地将过滤装置中的残油排出,为更换过滤器的操作提供更大的安全和便利;还能避免余油沾染到储料筒的内侧壁上,避免清理储料筒的麻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包括储料筒、设置在储料筒底部侧端的垫板、与储料筒相适配的余油回收辅助模块;

所述余油回收辅助模块包括设置在储料筒顶部的u型的安装架、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下表面一侧的第一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一电动伸缩杆输出轴的底部的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竖杆、设置在第一竖杆上并用来与过滤器壳体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圈、设置在第一固定圈上并用来与过滤器壳体进行固定的第一紧固螺栓、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下表面另一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二电动伸缩杆输出轴的底部的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二竖杆、设置在第二竖杆上用来与过滤器底座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圈、设置在第二固定圈上且用于对过滤器底座进行固定的第二紧固螺栓、设置在储料筒中的集料袋、设置在储料筒的上端并用来对集料袋进行固定的套环。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上还设置有提拉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均为手拧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来与第一电动伸缩杆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筒,所述第一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用来与第一电机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来与第二电动伸缩杆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筒,所述第二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用来与第二电机进行固定的第四固定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机、第一竖杆、第一固定圈、第一紧固螺栓对过滤器壳体进行固定,接着使得过滤器壳体与过滤器底座的连接处分离,在此过程中,即便有余油流出,也会落入集料袋中,之后便可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机、第二竖杆、第二固定圈、第二紧固螺栓对过滤器底座进行固定,接着便可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向下伸长一定长度的方式来使得过滤器底座与过滤器壳体分离开来;之后,分别启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使得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底座分别发生旋转,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底座中的余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高效地从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底座中离开进入储料筒中并被集料袋所收集,一段时间后,余油便会全部进入集料袋中,使得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均向上缩短一定的长度,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过滤器底座向上移动,被抬升至储料筒的上方,之后,便可借助于提拉环将套环从储料筒上取下,进而将集料袋从储料筒中取出,之后,只需将余油从集料袋中倒出即可,再次过程中,由于余油不会与储料筒相接触,故而不会使得储料筒被污染,使用者无需对储料筒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料筒;2、垫板;3、安装架;4、第一电动伸缩杆;5、第一电机;6、第一竖杆;7、过滤器壳体;8、第一固定圈;9、第一紧固螺栓;10、第二电动伸缩杆;11、第二电机;12、第二竖杆;13、过滤器底座;14、第二固定圈;15、第二紧固螺栓;16、集料袋;17、套环;18、提拉环;19、第一固定架;20、第一固定筒;21、第二固定架;22、第三固定架;23、第二固定筒;24、第四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加油机过滤器的余油回收装置,包括储料筒1、设置在储料筒1底部侧端的垫板2、与储料筒1相适配的余油回收辅助模块;

所述余油回收辅助模块包括设置在储料筒1顶部的u型的安装架3、设置在安装架3的顶部下表面一侧的第一电动伸缩杆4、设置在第一电动伸缩杆4输出轴的底部的第一电机5、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竖杆6、设置在第一竖杆6上并用来与过滤器壳体7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圈8、设置在第一固定圈8上并用来与过滤器壳体7进行固定的第一紧固螺栓9、设置在安装架3的顶部下表面另一侧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0、设置在第二电动伸缩杆10输出轴的底部的第二电机11、通过联轴器与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二竖杆12、设置在第二竖杆12上用来与过滤器底座13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圈14、设置在第二固定圈14上且用于对过滤器底座13进行固定的第二紧固螺栓15、设置在储料筒1中的集料袋16、设置在储料筒1的上端并用来对集料袋16进行固定的套环17。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9贯穿第一固定圈8的侧壁,并抵在过滤器壳体7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紧固螺栓15贯穿第二固定圈14的侧壁,并抵在过滤器底座13的外侧壁上。

所述套环17上还设置有提拉环18。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9、第二紧固螺栓15均为手拧螺栓。

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用来与第一电动伸缩杆4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架19、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筒20,所述第一固定筒20的底部设置有用来与第一电机5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架21,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用来与第二电动伸缩杆10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架22、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输出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筒23,所述第二固定筒23的底部设置有用来与第二电机11进行固定的第四固定架24。

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第一固定架19卡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与第一固定架19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轴的底部与第一固定筒20卡接,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轴的底部与第一固定筒20的连接处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与第二固定架21卡接,所述第一电机5与第二固定架21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与第三固定架22卡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与第三固定架22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输出轴的底部与第二固定筒23卡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输出轴的底部与第二固定筒23的连接处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1与第四固定架24卡接,所述第二电机11与第四固定架24的连接处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具体的,先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0、第二电机11、第二竖杆12、第二固定圈14、第二紧固螺栓15对过滤器底座13进行固定,之后,使得过滤器壳体7与过滤器底座13的连接处分离,并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一电机5、第一竖杆6、第一固定圈8、第一紧固螺栓9对过滤器壳体7进行固定,并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输出轴向下伸长一定长度的方式来使得过滤器底座13与过滤器壳体7彻底分离开来。

之后,分别启动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11,使得过滤器壳体7、过滤器底座13分别发生旋转,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7、过滤器底座13中的余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高效地从过滤器壳体7、过滤器底座13中离开并进入储料筒1中并被集料袋16所收集。

一段时间后,余油便会全部进入集料袋16中,之后,使得第一电动伸缩杆4、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输出轴均向上缩短一定的长度,从而使得过滤器壳体7、过滤器底座13向上移动,直至被抬升至储料筒1的上方。

之后,便可借助于提拉环18将套环17从储料筒1上取下,进而将集料袋16从储料筒1中取出,之后,只需将余油从集料袋16中倒出即可,再次过程中,由于余油不会与储料筒1相接触,故而不会使得储料筒1被污染,使用者无需对储料筒1进行清理。

接着,将过滤器壳体7、过滤器底座13分别从第一固定圈8、第二固定圈14上取下,再将滤芯从过滤器底座13上取下并进行更换,之后,重新将过滤器壳体7与过滤器底座13固定到一起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