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8830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式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式电除尘器。
在现有的电除尘器中,因其设计和其结构上不尽完善,在现场运行和使用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1、内外放电极上端采用悬挂绝缘子固定,下端则无支承点,因而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放电极产生往复摆动,影响极距忽大忽小,导致电压不稳;同时,上端的绝缘子因其容易被振断而使放电极下落,造成除尘器停电影响正常运行;另外,由于绝缘强度无可靠保证,除尘器不能在较高的电压下运行。
2、进出气口位于同一平面,使除尘器内的气流分布不均,影响除尘效果。
3、清灰系统的结构不够完善,使除尘器内的清灰效果不够理想。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电除尘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运行稳定,功能完善的管式电除尘器。这种除尘器的电场强度大,运行电压高,绝缘强度好,除尘效率高,并且便于多筒组合,处理大风量,特别适用于高温度、高浓度、高湿度、高比电阻和细微粉尘的捕集,是中小型工业窑炉的理想除尘设备。
本使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除尘器的结构,进行以下改进1、除尘流程采用侧进顶出的方式;2、内外放电极采用针--板状的结构;
3、内外放电极的顶部采用牢固,稳定和强度大的支柱绝缘子的吊挂悬垂方式,底部由联结杆联结固定。
4、内、外筒采用锥体状的结构和旋风除尘的原理。
5、清灰系统采用分块电磁振打方式;附


图1的a、b、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正视图、A-A俯视图和B-B俯视图;附图2的a、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筒机组正视图和A-A俯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参照附图)除尘器的主体由出气室、外筒、内筒、灰斗、放电极、振打器等组成。其中1、出气室11是位于除尘器顶端的倒锥体结构。出气室的内部设绝缘室15,绝缘室的底部由支柱绝缘子12支承一个内外放电极的支承板13。
2、外筒位于除尘器体的中部,自上而下的由上部进气外筒19。中部的圆形外筒8和下部的倒锥体外筒5组成,其上端由进气外筒19与出气室11组成一体,中部的圆形分块外筒和下部的倒锥体分块外筒则分别固定在上,下支撑架22和25上。
3、内筒18是位于外筒中心的正锥体旋风除尘结构,其顶端与出气室11组成一体,底端则位于灰斗1的内腔,并在其外壁设有导流板4。
4、灰斗1是位于除尘器底端,并与下部倒锥体外筒5联成一体的漏斗状结构。
5、放电极含有内放电极21和外放电极7,其中(1)内放电极21是位于内筒中心,并由管状放电板杆和放电针组成的针刺放电极结构,其顶端由内放电极吊杆20吊挂悬垂在穿壁绝缘子17的下端,穿壁绝缘子17的下端,穿壁绝缘子的上端则吊挂悬垂在内外放电极支承板13上,支承板13则承托装置在支柱绝缘子12上,并由绝缘杆16与放电极振打器14联结,内放电极的底端与伞形导流罩2联结。
(2)外放电极7是由筒形放电板和放电针24组成的筒形针刺状放电极结构,其中筒形放电板环绕在内筒的外围,上端由外放电极吊杆9吊挂悬垂在绝缘套筒10的下端,放电针24则环绕在筒形电极上,并自上而下地呈径向分层排列;外放电极的下端由内外放电极的联结杆3与伞形导流罩2联结。
6、振打器含有内、外筒的电磁振打器6,放电极振打器14和灰斗振打器26,其中(1)内、外筒电磁振打器6至少有六个,并均匀地分布在圆形外筒8和倒锥体外筒5的外壁,由内外筒振打连杆23联结内筒18。
(2)放电极振打器14位于绝缘室15的内腔,并与绝缘杆16联接。
(3)灰斗振打器26位于灰斗1的外壁,由两个振打器成对角位置安装。
本实用新型由于进出气采用了侧进顶出的方式,因此可按图2所示,在支架27上支撑一个保温壳体31,保温壳体内至少有两个或多达十几个
图1所示的单体除尘器29,(图所示是有四个单体除尘器的实例)组成的多筒组合的机组3改机组的各个单体除尘器分别与进气室28,进气总管30,以及位于保温壳体顶部的出气总室32联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内筒采用了正锥体旋风除尘结构(即CLT除尘器体),综合了电除尘和旋风除尘的机理。由于下部出口截面变小,使气体流速加大,进而提高了惯性除尘的作用,使粉尘大量地沉积于灰斗1的侧壁上,这使除尘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于下部伞形导流罩2的作用,将出气流导向灰斗壁的上部,一方面避免了沉积灰斗底部粉尘的二次飞扬,又一方面由于其周边放电针24的作用,使气流中的尘粒再次荷电,并直接吸附在灰斗壁上,提高了收尘效率;同时,在导流罩2的电场作用下,抑制了灰斗下部的二次扬尘。
由于内、外筒下部的正、倒锥结构,增大了外电场下部通道的截面,从而使该处电场风速大为下降,提高了其收尘率,也有助于减少粉尘二次携带。再则,由于收尘极板(即内外锥部)沿气流方向倾斜形成一阻拦斜面,对荷电尘粒具有碰撞拦截作用,从而也增加了除尘效率3内外放电极20和7采用针--板形式,其电场强度最强,所以提高了荷电尘粒的趋进速度,并大大提高了收尘效率;又由于筒形外放电极7均匀电场的极化效应,致使荷电尘粒凝聚,提高了收尘效率,更有助于微细尘粒的捕集。
内外放电极20和7的固定,上部采用支承固定形式(即支柱绝缘子),避免了其它管式电除尘器由悬挂绝缘子固定所产生的通病(即绝缘子被振断,放电极下落);下部则除去了固定绝缘子,采用内外放电极联结杆3联结固定,从而使其具有结构强度高,刚度好,防震、绝缘强度高,抗结露性能好,并保证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具有处理高温度、高湿度气体的性能。
由于进出气采用了侧进顶出的方式,既可使外电场通道气流分布均匀,又可便于多筒组合成较大的除尘机组,处理较大风量。这种“点源式”组合机组进气阻力小,气量分配均匀,且进气总管30为CLK旋风除尘器,这样形成两级除尘机组,具有更高的除尘效率并且可进行分筒轮流关门振打清灰,使机组的除尘效果更佳。
内外筒的清灰是由六只电磁振打器,通过振打杆进行内外收尘极的横向分块振打清灰,其振打加速度最高,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清灰性能。这也是与其它管式电除尘器相比的主要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除尘器由于具有较高的运行电压,并有良好的收尘极清灰效果,因此足以保证其长期稳定的高效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管式电除尘器,由出气室、外筒、内筒、灰斗、放电极、振打器等组成,其特征在于(1)出气室[11]是位于除尘器顶端的倒锥体结构,出气室的内部设绝缘室[15],绝缘室的底部由支柱绝缘子[12]支承一个内外放电极的支承板[13];(2)外筒位于除尘器体的中部,自上而下的由上部进气外筒[19]。中部的圆形外筒[8]和下部的倒锥体外筒[5]组成,其上端由进气外筒[19]与出气室[11]组成一体,中部的分块圆形外筒和下部的倒锥体分块外筒则分别固定在上、下支撑架[22]和[25]上;(3)内筒[18]是位于外筒中心的正锥体旋风除尘结构,其顶端与出气室[11]组成一体,底端则位于灰斗[1]的内腔,并在其外壁设有导流板[4];(4)灰斗[1]是位于除尘器底端,并与下部倒锥体外筒[5]联成一体的漏斗状态结构;(5)放电极含有内放电极[21]和外放电极[7],其中①内放电极[21]是位于内筒中心,并由管状放电板杆和放电针组成的针刺状放电极结构,其顶端由内放电极吊杆吊挂悬垂在穿壁绝缘子[17]的下端,穿壁绝缘子的上端则吊挂悬垂在内外放电极支承板[13]上,支承板[13]支托装置在支柱绝缘子[12]上,并由绝缘杆[16]与放电极振打器[14]联结,内放电极的底端与伞形导流罩[2]联结;②外放电极[7]是由筒形放电板和放电针[24]组成的筒形针刺状放电极结构,其中筒形放电板环绕在内筒的外周,上端由外放电极吊杆[9]吊挂悬垂在绝缘套筒[10]的下端,绝缘管套[10]的上端联结内外放电极支承板[13];放电针[24]则环绕在筒形放电板上,并且自上而下地呈径向分层排列;外放电极的下端由内外放电极的联结杆[3]与伞形导流罩[2]联接;(6)振打器含有内、外筒的电磁振打器[6],放电极振打器[14]和灰斗振打器[26],其中①内外筒电磁振打器[6]至少有六个,并均匀地分布在圆形外筒[8]和倒锥体外筒[5]的外壁,由内外筒振打连杆[23]联结内筒[18];②放电极振打器[14]位于绝缘室[15]的内腔,并与绝缘杆[16]联接;③灰斗振打器[26]位于灰斗[1]的外壁,由两个振打器成对角位置安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管式电除尘器,其特征是该除尘器可以由至少两个单体除尘器构成“点源式”多筒组合体,这种多筒组合体是在支架[27]上支撑一个保温壳体[31],保温壳体内至少含有两个单体除尘器[29],各个单体除尘器分别与进气室[28],进气总管[30],以及位于保温壳体顶部的出气总室[32]联通,其中进气总管[30]是CLK旋风除尘器。
专利摘要一种管式电除尘器,由出气室、外筒、内筒、放电极、振打器和灰斗等组成。其结构特点是内外电场、双区收尘,采用进气外筒19和出气室11出气的侧进顶出方式;放电极由针——板状的内放电极21和外放电极7组成,顶部由支柱绝缘子12采用吊挂悬垂方式,底部则由联结杆3联结固定,内筒18是正锥体旋风除尘结构,外筒由进气外筒19、圆形外筒8锥形外筒5组成倒锥体结构;振打器采用分块电磁振打方式。本除尘器具有较高的运行电压和良好的收尘及清灰效果,能保证其长期稳定的高效运行。
文档编号B03C3/14GK2176187SQ93232369
公开日1994年9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1月29日
发明者姜秀君, 杨玉森, 张云芝 申请人:姜秀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