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7020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器,属于离心装置。
我国现有的分离装置,大多数只能分离出粒径为10微米以上的尘粒,对粒径为10微米以下的细小尘粒很难分离,使用范围小,分离效果差,分离效率低,要达到理想的分离要求,就需与过滤器联合使用,这样就增加了成本,操作管理也比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率,使用范围广,分离效果好,成本低的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分离器,它包括出风口1、外圆筒2、进风口3、外锥体5、出料口6、内分离室7、外分离室8,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出风口1的下部向下连接一倒锥形的片状内衬体4。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分离细小尘粒,扩大了使用范围,效率高,效果好,而且不需与过滤器联合使用,降低了成本,操作管理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附图图面说明1出风口,2外圆筒,3进风口,4片状内衬体,5外锥体,6出料口,7内分离室,8外分离室。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一种分离除尘器(参见图1),主要由出风口1、外圆筒2、进风口3、外锥体5、出料口6、分离室6组成,外圆筒2的下部焊接有倒锥体5,外圆筒2的切线方向焊接一切向进风口3,出料口6焊接在外锥体5的下部。在外锥体5中设有一倒锥形的片状内衬体4,片状内衬体4由一圆环及垂直焊接在圆环上呈间隔对称分布的16-30个长条形钢片构成。片状内衬体4的上部焊接一圆筒形出风口1,出风口1的外壁与外圆筒2的上盖焊接在一起。片状内衬体4的内腔构成内分离室7。外锥体5的内壁与片状内衬体4的外壁之间形成外分离室8。
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静态结构。
当本装置投入使用时,含有粉尘的气流由切向进风口3进入外圆筒3中后便形成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在外分离室8中,粒径大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气流分离,并沿外锥体5的内壁向下部运动沉降,由出料口6排出。在内分离室7中,粒径小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气流分离,并沿片状内衬体4的内壁向下运动沉降,由出料口6排出。被除去粉尘的气流则会转向,形成旋转的芯流向上运动,由出风口1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分离器,主要由出风口(1)、外圆筒(2)、进风口(3)、外锥体(5)、出料口(6)、内分离室(7)、外分离室(8)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出风口(1)的下部向下连接一倒锥形的片状内衬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状内衬体(4)是由一圆环及垂直连接在圆环上呈间隔对称分布的16-30个长条形钢片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离器,属于离心装置,它是在现有的分离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实现的,其特点是在出风口的下部向下连接一倒锥形的片状内衬体。该分离器具有高效,使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的优点,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B04C5/00GK2335704SQ9724487
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8日
发明者王明祥, 耿天庆 申请人:王明祥, 耿天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