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09656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炭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无烟煤生产焦炭时,尤其是生产铸造焦炭时,由于无烟煤粘结性较差,一般都要在原料中加入部分焦煤或肥煤,利用焦煤和肥煤的粘结性在炭化过程中将无烟煤粘结成型。如果原煤的灰分较高,为了降低焦炭中的灰分还要加入部分石油焦。所采用的炼焦设备有立箱炉、斜底炉、捣固炼焦炉等,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炭化过程中产生的挥发分燃烧不充分,燃料消耗高,溢出的挥发分严重污染环境。况且,产品的强度、灰分、含硫量、气孔率及块度均不够理想,难以达到铸造。焦炭的质量标准。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无烟煤单煤种为原料,无需加入其它煤种,工艺简单合理,焦炭产品质量优良。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下述顺序的步骤(1)以无烟煤为原料,将其分别破碎成1毫米~3毫米、0.18毫米~1毫米,<0.18毫米三个粒级备用;
(2)添加煤沥青、煤焦油为粘结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份的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20%~35%,0.18~1毫米的无烟煤10%~25%,<0.18毫米的无烟煤25%~40%,煤沥青8%~10%,煤焦油4%~6%;(3)混捏,将上述三种无烟煤先加入混捏锅内在110℃~130℃温度条件下搅拌10分钟,再将加温熔化后的煤沥青、煤焦油加入混捏锅搅拌10分钟;(4)成型,采用对辊成型或冲压成型,成型压力控制在10MPa~40MPa;按照铸造焦炭国家标准GB8729-88要求,焦炭块度分别选择>80毫米、80毫米~60毫米、>60毫米,或者根据用户要求改变形状、尺寸,对辊成型出来的样品为枕形、球形,冲压成型出来的样品为圆柱形、方形;将混捏后样品进行对辊或冲压成型后静置24小时,备用;(5)炭化,将成型后样品装入炭化炉进行升温炭化,样品上部覆盖450毫米~500毫米厚的焦粉以隔绝空气、防止氧化;为防止在炭化过程中升温速度过快使产品产生裂纹,应严格控制炭化过程的升温速度;炭化的升温速度如表1所示表1.

炭化完毕后自然降温至室温,除去上层覆盖焦粉,取出,即得所需的铸造焦炭产品。
产品各项指标测试按照铸造焦炭国家标准GB8729-88要求对产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生产的铸造焦炭质量优良,达到了国标特级铸造焦炭标准。
表2.

其中,炭化炉采用环式炭化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仅以无烟煤为原料,无需加入其它煤种,而是配以煤沥青、煤焦油作为粘结剂,扩大了炼焦煤煤种,节约了肥煤、焦煤资源,粘结剂来源广泛;(2)工艺合理,产品冷装冷出,炭化设备采用环式炭化炉,以焦粉覆盖防止焦炭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在炭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挥发分进入火道充分燃烧,既补充了一部分热量同时也解决了挥发分产生造成的环境污染;(3)制造的铸造焦炭质量优良,具有强度高、灰分低、硫分低、气孔率低、块度均一的优点,达到国标GB8729-88特级铸造焦的要求。
(4)本发明生产的特级铸造焦,生产成本小于800元/吨,市场销售价大于2000元/吨,投资收益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内容完全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原料无烟煤的组成,如表3所示表3.

将其分别破碎成1~3毫米、0.18~1毫米,<0.18毫米三个粒级备用;以昆明钢铁公司的煤沥青和煤焦油作为粘结剂,物料配比如表4所示表4.

将捏合机(江苏如皋市井上捏和机械厂,SH-10型)升温至120℃,把三种粒度的无烟煤加入捏合机内搅拌10分钟。分别将煤沥青、煤焦油熔化,混合后倒入捏合机,在120℃条件下搅拌10分钟。将混捏好的物料装入模具,采用冲压成型方式,在40MPa的压力下成型为φ80×100毫米的圆柱形试样。将上述试样装入炭化炉内,用焦粉覆盖,控制升温过程,升温记录见表5.升温完成关闭电源,自由降温至室温,除去上层覆盖焦粉,取出样品,即为所需的铸造焦炭。产品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表6。

实施例2重复实施例1,有以下不同原料测定结果见表7.物料配比见表8.
表7.

表8.

将捏合机升温至120℃,把三种粒度的无烟煤加入捏合机内搅拌10分钟。分别将煤沥青、煤焦油熔化,混合后倒入捏合机,在120℃条件下搅拌10分钟。将上述混捏好的物料装入模具,采用对辊成型方式,在20MPa的压力下成型为φ80×65的枕形试样。将上述试样装入环式炭化炉内,上部用50毫米厚的焦粉覆盖,控制升温过程,升温记录见表9.产品质量测试见表10.
表9.

表10.


实施例3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20%,0.18~1毫米的无烟煤24%,<0.18毫米的无烟煤40%,煤沥青10%,煤焦油6%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4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35%,0.18~1毫米的无烟煤24%,<0.18毫米的无烟煤25%,煤沥青10%,煤焦油6%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5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28%,0.18~1毫米的无烟煤16%,<0.18毫米的无烟煤40%,煤沥青10%,煤焦油6%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6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34%,0.18~1毫米的无烟煤10%,<0.18毫米的无烟煤40%,煤沥青10%,煤焦油6%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7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26%,0.18~1毫米的无烟煤25%,<0.18毫米的无烟煤33%,煤沥青10%,煤焦油6%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8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35%,0.18~1毫米的无烟煤25%,<0.18毫米的无烟煤28%,煤沥青8%,煤焦油4%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9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32%,0.18~1毫米的无烟煤24%,<0.18毫米的无烟煤30%,煤沥青8%,煤焦油6%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10除了原料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32%,0.18~1毫米的无烟煤24%,<0.18毫米的无烟煤30%,煤沥青10%,煤焦油4%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11除了成型压力为10MPa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12除了成型压力为25MPa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实施例13除了升温过程见表11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表11.


实施例14除了升温过程见表12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表12.

实施例15除了升温过程见表13以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产品质量达到国标特级铸造焦炭的要求。
表13.

权利要求
1.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下述顺序的步骤(1)以无烟煤为原料,将其分别破碎成1~3毫米、0.18~1毫米,<0.18毫米三个粒级备用;(2)添加煤沥青、煤焦油为粘结剂,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份的配比为1~3毫米的无烟煤20%~35%,0.18~1毫米的无烟煤10%~25%,<0.18毫米的无烟煤25%~40%,煤沥青8%~10%,煤焦油4%~6%;(3)混捏,将上述三种无烟煤先加入混捏锅内,在110℃~130℃温度条件下搅拌10分钟,再将加温溶化后的煤沥青、煤焦油加入混捏锅搅拌10分钟;(4)成型,采用对辊成型或冲压成型,成型压力控制在10MPa~40MPa;焦炭块度分别选择>80毫米、80~60毫米、>60毫米,或者根据用户要求改变形状、尺寸,将混捏后样品进行对辊或冲压成型后静置24小时,备用;(5)炭化,将成型后样品装入炭化炉进行升温炭化,样品上部覆盖厚度为450毫米~550毫米的焦粉以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炭化的升温速度为20℃~250℃,50≤℃/小时;250℃~600℃,10≤℃/小时;600℃~800℃,12≤℃/小时;800℃~1050℃,15≤℃/小时;炭化完毕后自然降温至室温,除去上层覆盖焦粉,取出,即得所需的铸造焦炭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5)所述的炭化炉采用环式炭化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铸造焦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无烟煤为原料,将其分别破碎成1~3毫米、0.18~1毫米,<0.18毫米三个粒级备用。添加煤沥青、煤焦油为粘结剂,然后将上述三种无烟煤先加入混捏锅内在110℃~130℃温度条件下搅拌10分钟。再将加温熔化后的煤沥青、煤焦油加入混捏锅搅拌10分钟。采用对辊成型或冲压成型,将混捏后样品进行对辊或冲压成型后静置24小时,备用。将成型后样品装入炭化炉进行升温炭化,样品上部覆盖焦粉以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炭化完毕后自然降温至室温,除去上层覆盖焦粉,取出,即得所需的铸造焦炭产品。
文档编号C10B57/04GK1664067SQ20051001064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5日
发明者许阳, 王鹿壹, 郭伟, 陈训生, 王媛, 曹梦麟, 张庆波, 刘静, 李启龙, 铁琦, 尹承绪 申请人:昆明煤炭科学研究所, 云南旺立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