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772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干燥脱湿用的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特别涉及一种采用流态化原理,将气流分选和气流干燥脱湿组合在一起对粉碎后炼焦煤料进行同时干燥脱湿和分级的设备。
背景技术
炼焦煤在装炉前粉碎到一定细度,可以保证混合均勻,从而改善焦炭内部结构的均勻性。但过细的煤粉会降低装炉煤的黏结性和堆积密度,以至于降低焦炭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过细的煤粉装炉平煤时会造成煤尘逸散、并易被吸入煤气管道形成焦油渣,如沉积在管道内不及时清理,甚至会造成管道堵塞。炼焦煤中水分在炼焦过程中,以水蒸汽态随煤气排出后被冷凝成含酚废水。炼焦煤水分高将延长结焦时间从而降低产量,增加耗热量,煤的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延长 20分,每公斤煤多耗热7千卡。但煤料干燥过度,水分过低时其后果与上述过细的煤粉所造成的后果一样。炼焦煤水分波动过大,将影响焦炉加热制度的稳定并会降低焦炉寿命。此控制装炉煤水分为目标的炼焦煤干燥工艺称为煤调湿工艺。干燥是许多工业生产中重要工艺过程之一。目前,已有的煤料预处理技术中煤干燥技术有很多钟,主要有转筒干燥机、回转管式干燥器、带搅拌器的室式干燥器、直立管式气流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竖轴式干燥器、移动床干燥器等多种。上列各种方法,都因其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均未能在焦化工业得到广泛应用。流化床干燥器由于具有气固间接触面积大、热效率高、密封性好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出现多种改进型流化床干燥器。其中为了解决床层中常易出现的死床、沟流等现象,将固定床改进成振动流化床。现有的振动流化床大多是卧式流化床,驱动为整机振动。事实上除通过布风板作用在物料上振动力外,其他跟随振动的零部件都是无效振动,造成动力消耗大;再有其结构上占地面积大、截面气速偏低而影响进一步提高传热系数等是其不足之处。综上所述,常规焦炉入炉煤料最好经预处理加工成水分低又不过低,同时还能去除部分过细煤粉的煤料。现有的装炉煤的预处理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此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 该装置采用独立振动布风器,采用流态化原理,将气流分选和气流干燥脱湿组合在一起,对粉碎后炼焦煤料进行同时干燥脱湿和分级;可有效改善焦炉操作环境,降低煤尘危害,节能降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包括进风段、振动布风段、 干燥脱湿段及细、微颗粒分离段和气流出口段五个功能段自下而上组合成立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布风段由单体设备振动布风器及上、下软连接构成,振动布风器通过下口软连接与进风段装配连接、振动布风器通过上口软连接与干燥脱湿段装配连接。所述的细、微颗粒分离段为截面自下而上逐步扩大适合气流分选的结构。所述的气流出口段内设有使气体压力分布均勻且可阻止细颗粒上升的均压分离
O所述的气流出口段设有调整出风温度的二次进风口。所述的进风段、振动布风段及干燥脱湿段可串连后再采用多组并联的方式,在细、 微颗粒分离段内汇集组成双联型或多联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独立振动布风器,其上、下均用软连接与流化床其他部分连接隔离振动。极大程度避免无效振动,动力消耗低。2)细、微颗粒分离段截面采用渐扩结构,使流化速度逐渐减小。利用气流分选原理,对粉碎后炼焦煤料进行干燥脱湿的同时分级,能选择性回收极微细的煤尘,可避免焦炉装煤时大量飞尘并能改善煤气精制系统的操作,减少焦油渣。3)气流出口段的均压分离器能改善分离段压力分布均衡及增大最小的微颗粒在顶部排料中所占比例。二次进风口可调整出风温度,防止结露。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煤调湿机的基本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煤调湿机的基本结构侧视图;图3是双联型煤调湿机的结构主视图; 图4是双联型煤调湿机的结构侧视图。图中1.进风段2.振动布风段3.干燥脱湿段4.细、微颗粒分离段5.气流出口段1-1.进风段调节翻板1-2.进风段风道隔板2-1.振动布风器上口软连接2-2.振动布风器出料口软连接2-3.振动布风器2-4.振动布风器出料口 2-5.振动布风器下口软连接3-1.干燥脱湿段煤料进口 5-1.气流出口段均压分离器5-2.气流出口段二次进风 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包括进风段 1、振动布风段2、干燥脱湿段3及细、微颗粒分离段4和气流出口段5五个功能段自下而上组合成立式结构。进风段1内设多个风道隔板1-2,每个风道隔板1-2底部均设有调节翻板1-1,组成多通道进风段结构。干燥脱湿用热气流由进风段1进入流化床,通过调节翻板1-1开度大小控制流化床内各区压力。振动布风段2由带有出料口 2-4的振动布风器2-3及上、下软连接构成,振动布风器2-3通过下口软连接2-5与进风段1装配连接、振动布风器2-3通过上口软连接2-1与干燥脱湿段3装配连接;出料口 2-4通过出料口软连接2-2与振动布风器2-3装配在一起。振动布风器除能起到防止经常出现的死床、沟流作用外,还具有输送极大颗粒物料和振散团粒的双重作用。在振动力作用下,使不能在风力作用下流化而沉积成为固定床的极大颗粒向主箱体后端的出料口 2-4运动排出;被水粘结由多个小颗粒形成大直径团粒,在振动力与风力共同作用下,分散成可流化的小颗粒。干燥脱湿段3为煤料与热气流的换热段。干燥脱湿段3侧部设有煤料进口 3-1,煤料进入后,与高速热气流混合,形成快速流化床。其关键是控制输入的风量和风温。煤料被干燥脱湿到所要求的湿度的同时,使气体增湿、降温到接近气体的饱和温度。细、微颗粒分离段4为截面自下而上逐步扩大适合气流分选的结构,通过不断扩大截面使气速逐步降低,利用气流分选原理使煤料按颗粒大小分级。气流速度下降过程中, 将使中、粗颗粒从上升气流中分离,下降返回干燥脱湿段3,微、细颗粒随气流继续上升。由于气体已降温到接近饱和温度,气、固间换热基本停止,可避免过干燥。气流出口段5内设由多块带分叉蛇形板组成的均压分离器5-1和二次进风口 5-2。 均压分离器5-1相当于二次布风板,其不仅能使位于其下细、微颗粒分离段内不断扩大的同一截面上压力分布均衡,还具有分离作用,阻止一部分细颗粒进入其上部空间,增加最小的微颗粒在顶部排料中所占比例。设置二次进风口 5-2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出风温度,防止结露。因为进入本装置的热气流,在干燥脱湿段就降温到接近气体的饱和温度,出装置后可能结露,会影响后面的除尘装置操作,所以在二次进风口 5-2加入二次风,可调整出风温度比饱和温度高出5 10°C,本段上部对终端沉降速度大于截面气流速度颗粒还有再次分离作用。本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干燥脱湿用热气流由进风段1下口进入,通过进风段调节翻板1-1调节沿进风段风道隔板1-2上升至振动布风段2 ;由振动布风段2再进入干燥脱湿段3。煤料由干燥脱湿段煤料进口 3-1进入,与高速热气流混合成气固混合流体,煤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气体增湿、降温到接近气体的饱和温度,煤料干燥脱湿后由振动布风器出料口 2-4排出,气固混合流体上升进入细、微颗粒分离段4.由于气速逐步降低,中、粗颗粒从上升气流中分离,下降返回干燥脱湿段3,微、细颗粒随气流继续上升进入气流出口段5。气流经过气流出口段均压分离器5-1时微、细颗粒中较大颗粒被阻挡返回细、微颗粒分离段, 剩余气流与由气流出口段二次进风口 5-2混合后自气流出口段5顶部排出。图3、图4是双联型结构图,当单台振动布风器不能满足过大处理量时,采用多组进风段、振动布风段和干燥脱湿段串接后再并联,合并接到一组细、微颗粒分离段和气流出口段。其热气流与煤料的行进路线与图1、图2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包括进风段、振动布风段、干燥脱湿段及细、微颗粒分离段和气流出口段五个功能段自下而上组合成立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布风段由单体设备振动布风器及上、下软连接构成,振动布风器通过下口软连接与进风段装配连接、振动布风器通过上口软连接与干燥脱湿段装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微颗粒分离段为截面自下而上逐步扩大适合气流分选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出口段内设有使气体压力分布均勻且可阻止细颗粒上升的均压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出口段设有调整出风温度的二次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段、振动布风段及干燥脱湿段相连接采用并联的方式,在细、微颗粒分离段内汇集组成双联型或多联型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碎后炼焦煤料立式全沸腾振动推进式煤调湿机,包括进风段、振动布风段、干燥脱湿段及细、微颗粒分离段和气流出口段五个功能段自下而上组合成立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布风段由单体设备振动布风器及上、下软连接构成,振动布风器通过下口软连接与进风段装配连接、振动布风器通过上口软连接与干燥脱湿段装配连接。该装置优点是采用独立振动布风器,采用流态化原理,将气流分选和气流干燥脱湿组合在一起,对粉碎后炼焦煤料进行同时干燥脱湿和分级;可有效改善焦炉操作环境,降低煤尘危害,节能降耗。
文档编号C10B57/10GK202297483SQ2011204491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4日
发明者于涛, 吕成, 李旭东, 马增礼 申请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