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热竖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2261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外热竖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热竖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热解粉料问题,是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通过输送机构与加热热解系统相连,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气相出口联通除尘系统的进气口,除尘系统的气相出料口联通油气分离系统的进气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半焦炭出料口连接熄焦系统进料口,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的排气口联通熄焦系统的惰性气体进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联通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的热源气进口。具有能热解粉料、能效好、产能大、成本低的优点。
【专利说明】外热竖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热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 温热解炉。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石油资源量的逐渐减少,以及天然石油的勘探开发日益向复杂地层、边远地 区和沿海大陆架发展,所需投资增加,未来国际石油价格总体上将呈上升趋势。国家对能 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煤热解工艺的研究开发重新重 视,陆续开发出一些新工艺。这些新工艺与煤直接燃烧相比,可生产气、液、固三种不同形态 的产品,实际上是对煤中不同成分进行分质利用。热解产物中:焦油加氢可生产汽油、柴油、 渣油等石油代用品和石油焦;煤气可作为清洁燃料和制化工合成气的原料气;半焦是优质 无烟燃料,可作为民用燃料及电石、铁合金、炼铁高炉喷吹料,也是优质的气化用原料、吸附 材料。因此煤的热解干馏是煤洁净高效综合利用的有效方法,既可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 染,又能提高低阶煤资源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
[0003]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煤热解工艺的开发的研究工作。北京石油学院、大 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北京煤化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等单位,先后实 用新型了不同的煤热解技术,建立大型工业装置,并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目 前国内外存在着二十多种低温热解技术,各种技术各有优缺点,现有装置及工艺都存在主 要是只能处理〇. 6cm以上的块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处理热直径0. 6cm以 下粉煤或油页岩粉的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可用于提取焦油、半焦炭、煤 气,属于煤化工领域。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由粉煤或油 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间接加热热解系统、除尘系统、油气分离系统、熄焦系统组成;粉煤或 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通过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与加热热解系统相连,间接加热 热解系统的气相出口联通除尘系统的进气口,除尘系统的气相出料口联通油气分离系统的 进气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半焦炭出料口连接熄焦系统进料口,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 热系统的排气口联通熄焦系统的惰性气体进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 通过管道联通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的热源气进口。其是先利用干燥系统将直径 0. 6cm以下的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至200°C;再利用清洁煤气为燃料的加热热解系统对 前述干燥预热的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至550-600°C,分解分离出半焦炭、油气和热 煤气;再利用除尘系统除去油气和热煤气中的粉尘;后利用油气分离系统分离出清洁煤气 与煤焦油;最后利用干燥系统产生的惰性气体和熄焦系统对加热热解系统产出的半焦炭进 行熄焦处理。其由前置加配的干燥系统、作为热解炉主体的加热热解系统、排尘室为主的除 尘系统、电捕焦为主的油气分离系统、后置加配的熄焦系统组成;其可实现粉煤或油页岩粉 低温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即可产出焦油、煤气和半焦。与煤的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相比,过 程相对简单,投资少。坚式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低温外热式热解技术使用粉状原料(直径 小于0. 6cm),适合于各种类型粉煤或油页岩粉。提供了新的低温热解装置,使用该装置能使 粉煤或油页岩粉、粉状油页岩得到充分利用,且能提高焦油回收率、降低半焦含水量、改善 半焦品质,同时具有安全性能高、能效比好、产气量品质好、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大、生产成本 低等技术优势。
[0006] 作为优化,所述干燥系统由前后依次相连的选筛设备、输送设备和干燥器组成,间 接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联通干燥器的热源气进口;所述熄焦系统 包括螺旋出料机;油气分离系统的焦油出口联通贮油室,油气分离系统的煤气通过气体导 出泵和导出管道联通贮气室;
[0007] 所述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为上下端分别连接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 系统未端和下煤斗上口的提升机,下煤斗下方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空间为对粉煤或油页 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的加热室,加热室下方为半焦炭出料口,加热室外周的排气口联通除尘 系统的进气口。
[0008] 作为优化,所述除尘系统包括配有外套夹层装有除尘片的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 配有尘降斗的除尘室;所述加热室为利用清洁煤气对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的燃烧 室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所述加热室内置多层煤气支通道,煤气支通道通过加热 室外周的排气口联通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排尘室顶部排气口联通进行二次除尘的配有尘 降斗的除尘室;
[0009] 半焦炭出料口进一步连接焦系统的螺旋出料机,所述干燥系统的水蒸汽和惰性气 体出口通过干燥尾气输送管连通所述螺旋料出机的惰性气体进口;
[0010] 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依次联通的喷淋装置、初冷装置、电捕焦装置;电捕焦装置 的电捕焦油器焦油出口和煤气出口分别联通贮油室和贮气室。
[0011] 作为优化,排尘室的排尘口下方为贮尘水封池。
[0012] 作为优化,下煤斗下出口与底部出料口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间接加 热与热解空间,加热热解空间装有多层垂直的煤气支通道或多层交叉的煤气支通道,煤气 支通道通过除尘片联通煤气主通道、排尘室;
[0013] 所述煤气主通道内侧壁制有向上衔接所述煤气支通道,由内至外下斜的上位下斜 除尘片,煤气主通道外侧壁制有向上承接所述上位下斜除尘片的由内至外下斜的下位下斜 排尘片。
[0014] 作为优化,所述煤气主通道出口依次连接排尘室、降尘斗、温水喷淋降温装置、初 冷降温装置和电捕焦油器;
[0015] 顶部下煤斗的进料口通过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连接粉煤或油页岩粉干 燥预热系统;间接加热的热烟气出口通过热尾气输送管连接所述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 系统的热源气进口。
[0016] 作为优化,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下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坚向加热壁的顶置燃烧 室,燃烧室之间和燃烧室下方设置有垂直间隔分布或交叉间隔分布的热解层,燃烧室之间 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每个热解层下的煤气支通道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 道,煤气主通道联通外周的排尘室;
[0017] 或者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与出料口之间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坚向加热壁的燃烧室, 燃烧室之间的坚向狭缝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热解层,燃烧室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 为加热室;每个热解层下的的煤气支通道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煤气主通道联通外周的 排尘室。
[0018] 作为优化,所述热解层为两端连接热解炉内壁的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 所述热解炉内壁上制有与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下的煤气支通道和所述热解炉外 壁的煤气主通道联通的煤气通口;
[0019] 顶置燃烧室间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和所述垂直间隔分布 的多层热解层下方与出料口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之间及 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0020] 或者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有一层顶置燃烧室和中置燃烧室, 顶置燃烧室之间和中置燃烧室之间分别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及其 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与中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之间配置交叉 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中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下方与出料口上方之 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之间、中置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 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0021] 或者下煤斗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为横向间隔分布的坚长型燃烧室,燃烧 室之间为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坚长型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 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002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低温热解炉具有适用 于对各种物料的低温热解炼油,特别对〇. 6cm以下粉煤或油页岩粉的热解;坚式粉煤或油 页岩粉下行低温外热式热解炉年处理能力在1〇〇万吨以上,处理热解迅速,油气产率高等 特点,热解室采用多层热解结构,热能利用率高、热效率高、节能、环保,通过多系统净化,焦 油回收率高、品质好,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质焦油与煤气;灵活性强、运行安全可靠;对热 解炼油工业的大规模、工业化,降低单位矿量的设备投资、运行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 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 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 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的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如图1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由粉煤或油 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间接加热热解系统、除尘系统、油气分离系统、熄焦系统组成;粉煤或 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通过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与加热热解系统相连,间接加热 热解系统的气相出口联通除尘系统的进气口,除尘系统的气相出料口联通油气分离系统的 进气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半焦炭出料口连接熄焦系统进料口,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 热系统的排气口联通熄焦系统的惰性气体进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 通过管道联通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的热源气进口。所述干燥系统将直径0. 6cm以 下的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至200°C ;所述加热热解系统对所述干燥预热的粉煤或油页 岩粉进行间接加热至550-600°C,分解分离出半焦炭、油气和热煤气;所述除尘系统除去所 述加热热解系统产生的油气和热煤气中的粉尘;所述油气分离系统是将所述除尘系统除去 粉尘的油气和热煤气分离出清洁煤气和煤焦油;所述熄焦系统利用所述干燥系统产生的惰 性气体对加热热解系统产出的所述半焦炭进行熄焦处理。
[0028] 具体是所述干燥系统由前后依次相连的选筛设备、输送设备和干燥器组成,间接 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联通干燥器的热源气进口;所述熄焦系统包 括螺旋出料机;油气分离系统的焦油出口联通贮油室,油气分离系统的煤气通过气体导出 泵和导出管道联通贮气室;其中选筛设备对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备选接收和筛分成直径 0. 6cm以下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器利用加热热解系统所排出的尾气对所选粉煤或油页岩 粉进行干燥、提出水分,产出惰性气体和干燥的200°C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设备将所选粉 煤或油页岩粉送至下煤斗1。
[0029] 所述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为上下端分别连接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 系统未端和下煤斗1上口的提升机,下煤斗1下方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空间为对粉煤或 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的加热室4,加热室4下方为半焦炭出料口 10,加热室4外周的排气 口联通除尘系统的进气口。
[0030] 所述除尘系统包括配有外套夹层装有除尘片7的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9、配有尘 降斗的除尘室;所述加热室4为利用清洁煤气对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的燃烧室2 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所述加热室4内置多层煤气支通道,煤气支通道通过加热 室4外周的排气口联通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9,排尘室9顶部排气口联通进行二次除尘的配 有尘降斗的除尘室;
[0031] 半焦炭出料口 10进一步连接焦系统的螺旋出料机,所述干燥系统的水蒸汽和惰 性气体出口通过干燥尾气输送管连通所述螺旋料出机的惰性气体进口;
[0032] 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依次联通的喷淋装置、初冷装置、电捕焦装置;电捕焦装置 的电捕焦油器焦油出口和煤气出口分别联通贮油室和贮气室。
[0033] 排尘室9的排尘口下方为贮尘水封池。即热解产生的粉尘通过排烟口分离下沉经 过排尘室9收集到贮尘水封池。
[0034] 下煤斗1下出口与底部出料口 10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间接加热与 热解空间,加热热解空间装有多层垂直的煤气支通道5和多层交叉的煤气支通道5,煤气支 通道5通过除尘片7联通煤气主通道6、排尘室9 ;
[0035] 所述煤气主通道6内侧壁制有向上衔接所述煤气支通道5,由内至外下斜的上位 下斜除尘片7,煤气主通道6外侧壁制有向上承接所述上位下斜除尘片7的由内至外下斜的 下位下斜排尘片8。
[0036] 所述煤气主通道6出口依次连接排尘室9、降尘斗、温水喷淋降温装置、初冷降温 装置和电捕焦油器,分离出洁净焦油和清洁煤气;粉煤或油页岩粉在热解炉分解产生的油 气随热煤气从煤气支通道进入煤气主通道经外套夹层除尘后,从顶部送至二次除尘;
[0037] 顶部下煤斗1的进料口通过预热干燥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连接干燥系统;所 述间接加热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热尾气输送管连接所述干燥系统的热源气进口;
[0038] 底部出料口 10进一步连接螺旋出料机,所述干燥系统的水蒸汽和惰性气体出口 通过干燥尾气输送管连通所述螺旋料出机。
[0039] 所述下煤斗1下出口下方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坚向加热壁的顶置燃烧室2,燃烧 室2之间设置有垂直间隔分布的热解层3和燃烧室2下方设置有交叉间隔分布的热解层3, 燃烧室2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每个热解层3下的煤气支通道5联通 外周的煤气主通道6,煤气主通道6联通外周的排尘室9 ;燃烧室4利用清洁煤气对加热室 2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燃烧室4对加热室的导热,被加 热成550-600°C,并热解成半焦炭、油气与热煤气;
[0040] 所述热解层3为两端连接热解炉内壁的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所述热解 炉内壁上制有与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下的煤气支通道5和所述热解炉外壁的煤气 主通道6联通的煤气通口;
[0041] 所述下煤斗1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 10之间有一层顶置燃烧室2和中置燃烧 室2,顶置燃烧室2之间和中置燃烧室2之间分别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顶置 燃烧室2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与中置燃烧室2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 层3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中置燃烧室2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 3下方与出料口 10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 ;顶置燃烧室2之间、中置燃 烧室2之间及热解层3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0042] 所述热解是被加热成550-600°C的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下煤斗将粉煤或油页岩粉 均布在热解炉内,均布的粉煤或油页岩粉通过加热室4和粉煤或油页岩粉热解料层3经过 多层加热,多层热解,多层拔气进而分解出半焦炭、油气与热煤气;所述油气分离系统是来 自所述除尘系统的油气进入喷淋装置,再进入初冷装置进行二次降温,再进入电捕焦装置, 电捕焦装置利用电捕焦油器将焦油与煤气分离,焦油流入贮油室,煤气通过气体导出泵输 入贮气室;已经被热解出煤气的半焦炭经过多层热解后继续下沉到进一步连接螺旋出料机 的半焦出料口。
[0043] 如图2和4所示,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与 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顶置燃烧室2间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顶置燃烧室2和所 述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下方与出料口 10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 层3,顶置燃烧室2之间及热解层3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0044] 如图3和4所示,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与 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下煤斗1下出口与出料口 10之间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坚向加热 壁的燃烧室2,燃烧室2之间的坚向狭缝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热解层3,燃烧室2之间的粉煤 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每个热解层3下的的煤气支通道5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 道6,煤气主通道6联通外周的排尘室9。所述热解层3为两端连接热解炉内壁的倒V形粉 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所述热解炉内壁上制有与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下的煤气支 通道5和所述热解炉外壁的煤气主通道6联通的煤气通口。
[0045] 下煤斗1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 10之间为横向间隔分布的坚长型燃烧室2,燃 烧室2之间为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3,坚长型燃烧室2之间及热解层3之间的粉煤或 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4。
[0046] 本实用新型热解炉具有适用于对各种物料的低温热解炼油,特别对0. 6cm以下粉 煤或油页岩粉的热解;坚式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低温外热式热解炉年处理能力可达到300 万吨,处理热解迅速,油气产率高等特点,热解室采用多层热解结构,热能利用率高、热效率 高、节能、环保,通过多系统净化,焦油回收率高、品质好,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优质焦油与煤 气;灵活性强、运行安全可靠;对热解炼油工业的大规模、工业化,降低单位矿量的设备投 资、运行管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
1. 一种外热坚式下行粉煤油页岩粉低温热解炉,其特征在于由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 热系统、间接加热热解系统、除尘系统、油气分离系统、熄焦系统组成;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 预热系统通过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与加热热解系统相连,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气 相出口联通除尘系统的进气口,除尘系统的气相出料口联通油气分离系统的进气口,间接 加热热解系统的半焦炭出料口连接熄焦系统进料口,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的排气 口联通熄焦系统的惰性气体进口;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联通 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的热源气进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系统由前后依次相连的选筛设 备、输送设备和干燥器组成,间接加热热解系统的燃烧室的热尾气出口通过管道联通干燥 器的热源气进口;所述熄焦系统包括螺旋出料机;油气分离系统的焦油出口联通贮油室, 油气分离系统的煤气通过气体导出泵和导出管道联通贮气室; 所述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为上下端分别连接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 未端和下煤斗上口的提升机,下煤斗下方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行空间为对粉煤或油页岩粉 进行间接加热的加热室,加热室下方为半焦炭出料口,加热室外周的排气口联通除尘系统 的进气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包括配有外套夹层装有除尘 片的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配有尘降斗的除尘室;所述加热室为利用清洁煤气对粉煤或油 页岩粉进行间接加热的燃烧室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所述加热室内置多层煤气支 通道,煤气支通道通过加热室外周的排气口联通煤气主通道与排尘室,排尘室顶部排气口 联通进行二次除尘的配有尘降斗的除尘室; 半焦炭出料口进一步连接焦系统的螺旋出料机,所述干燥系统的水蒸汽和惰性气体出 口通过干燥尾气输送管连通所述螺旋出料机的惰性气体进口; 所述油气分离系统包括依次联通的喷淋装置、初冷装置、电捕焦装置;电捕焦装置的电 捕焦油器焦油出口和煤气出口分别联通贮油室和贮气室。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排尘室的排尘口下方为贮尘水封池。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下煤斗下出口与底部出料口之间的粉煤或 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间接加热与热解空间,加热热解空间装有多层垂直的煤气支通道或多 层交叉的煤气支通道,煤气支通道通过除尘片联通煤气主通道、排尘室; 所述煤气主通道内侧壁制有向上衔接所述煤气支通道,由内至外下斜的上位下斜除尘 片,煤气主通道外侧壁制有向上承接所述上位下斜除尘片的由内至外下斜的下位下斜排尘 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主通道出口依次连接排尘室、降 尘斗、温水喷淋降温装置、初冷降温装置和电捕焦油器; 顶部下煤斗的进料口通过干热粉煤或油页岩粉输送机构连接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 热系统;间接加热的热烟气出口通过热尾气输送管连接所述粉煤或油页岩粉干燥预热系统 的热源气进口。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下方配置有间隔 分布的有坚向加热壁的顶置燃烧室,燃烧室之间和燃烧室下方设置有垂直间隔分布或交叉 间隔分布的热解层,燃烧室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每个热解层下的煤 气支通道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煤气主通道联通外周的排尘室; 或者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与出料口之间配置有间隔分布的有坚向加热壁的燃烧室,燃烧 室之间的坚向狭缝设置有垂直分布的热解层,燃烧室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 热室;每个热解层下的的煤气支通道联通外周的煤气主通道,煤气主通道联通外周的排尘 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层为两端连接热解炉内壁的倒V 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所述热解炉内壁上制有与倒V形粉煤或油页岩粉导流板下的煤 气支通道和所述热解炉外壁的煤气主通道联通的煤气通口; 顶置燃烧室间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和所述垂直间隔分布的多 层热解层下方与出料口上方之间配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之间及热解 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或者所述下煤斗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有一层顶置燃烧室和中置燃烧室,顶置 燃烧室之间和中置燃烧室之间分别配置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及其垂直 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与中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之间配置交叉间隔 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中置燃烧室及其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下方与出料口上方之间配 置交叉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顶置燃烧室之间、中置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 油页岩粉下落空间为加热室; 或者下煤斗下出口下方与所述出料口之间为横向间隔分布的坚长型燃烧室,燃烧室之 间为垂直间隔分布的多层热解层,坚长型燃烧室之间及热解层之间的粉煤或油页岩粉下落 空间为加热室。
【文档编号】C10B47/00GK203833881SQ20142021465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肖自江, 肖志军, 肖志华, 肖志海, 聂子城, 毛光明, 周倬 申请人:肖自江, 肖志军, 肖志华, 肖志海, 聂子城, 毛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