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煤加压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894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粉煤加压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粉煤输送系统是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关键技术之一。干煤粉的输送方式和输送装置将直接影响气化炉的气化效率、操作稳定性和安全性。现有粉煤输送系统存在设备多、投资大、能耗高、维护困难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投资省、能耗低且方便维护的粉煤加压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粉煤加压输送系统,包括连接粉煤输送管线的袋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式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一管线连接放料罐,所述第一管线上设有第一阀门;

所述放料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给料罐,所述第二管线上设有第二阀门;

所述放料罐连接充压管线;所述充压管线上设有第七阀门;

所述袋式过滤器和所述放料罐之间还设有第一调压管线、泄压管线和第一平衡线;所述第一调压管线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泄压管线和第一调压管线上设有第四阀门;

所述放料罐和所述给料罐之间设有第二平衡管线,所述第二平衡管线上设有第五阀门。

所述第一调压管线上还串接有粉煤高压过滤器。

所述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一调压管线、第二平衡管线上均串接有膨胀节。

所述泄压管线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一级泄压管线、二级泄压管线

所述一级泄压管线和所述二级泄压管线上均设有膨胀节。

所述给料罐和所述袋式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二调压管线;所述第二调压管线上串接有第六阀门和膨胀节。

所述第二管线上还串接有吹扫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一体化粉煤袋式过滤器,集粉煤收集过滤、计量、输送与下游高压粉煤罐泄压功能于一体,省去了原系统中粉煤储罐、螺旋输送机、旋转给料阀等设备及其相应管道仪表等附属设施,同时降低了装置整体框架高度,节约了投资成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投资成本小、总体能耗低、维护更加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粉煤加压输送系统设备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粉煤加压输送系统存在结构复杂、设备冗余、投资运行成本高,耗氮量大的技术问题,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强,能有效节约投资成本,整体能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粉煤加压输送系统包括:

袋式过滤器1,连接粉煤输送管线8,用于对煤粉进行过滤;袋式过滤器1的出口通过第一管线11连接放料罐2,所述第一管线11上设有第一阀门41;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41有两个,串联设置;第一管线11上和串接有膨胀节6,用于防震。

放料罐2,用于储存过滤后的煤粉,放料罐出口通过第二管线12连接给料罐3;第二管线12上设有第二阀门42、膨胀节6和吹扫器7;第二阀门42也有两个,串联设置。

放料罐2上还连接有充压管线5;用于向放料罐内充氮气升压。

泄压管线,有二根,设置在袋式过滤器1和放料罐2之间;本实施例中泄压管线包括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泄压管线14a、第二泄压管线14b二根泄压管线上均设有第四阀门44;并且第一泄压管线14a和第二泄压管线14b上还设有防震膨胀节6。

平衡管线,用于平衡两个设备之间的压力,以方便进料;包括设置在袋式过滤器1和放料罐2之间的第一调压管线13;第一平衡管线17上串接有第四阀门44放料罐2和给料罐3之间设有第二平衡管线15,第二平衡管线15上设有第五阀门45和膨胀节6。

袋式过滤器1和放料罐2之间设有第一调压管线13,第一调压管线13上串接有第三阀门43和粉煤高压过滤器9。

给料罐3和袋式过滤器1之间设有第二调压管线16,第二调压管线16上串接有第六阀门46和膨胀节6。

来自磨煤机的合格煤粉进入袋式过滤器1,过滤后的粉煤通过重力定时定量地落入其下方的放料罐2中,放料罐2在装满粉煤后关闭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打开第七阀门47开始向放料罐2内充氮气升压,直至与其下方的给料罐3内的压力相适配时,关闭第七阀门,停止升压;打开第二阀门和第五阀门,放料罐2开始向给料罐3内下料。待下料完毕,关闭第二阀门42和第五阀门45,将放料罐2与给料罐3隔离开;然后依次打开第一泄压管线、第二泄压管线和第一平衡线上的阀门,向袋式过滤器1内逐级泄压;泄压完毕,打开第一阀门,重新进料。

在放料罐调压过程中,粉煤高压过滤器将气体中夹带的煤粉过滤下来;另外,在放料罐充压过程中对过滤器进行反吹,将附着在滤芯上的煤粉吹下来。

在粉煤下料前和粉煤架桥时,吹扫器对放料罐进行吹扫,氮气经过吹扫器通入煤粉管线中,防止煤粉在输送管线中发生架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