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制取的硅油辅助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8995发布日期:2018-12-19 06:4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硅油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制取的硅油辅助剂。

背景技术

在利用硅油制得的润滑剂中,由于润滑剂表面张力的问题,硅油会从机器中漏出,影响机器内部的清洁度,故此,需要研制一种混合的辅助化合物,能够提高润滑剂的表面张力,提高润滑剂在机械表面的附着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利用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制取的硅油辅助剂,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润滑剂由于表面张力不足,导致润滑剂的附着力不够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利用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制取的硅油辅助剂.doc,其组合物的组份包括二甲基二氯硅烷、无氧蒸汽水、菜籽油、封头剂、第一催化剂、防腐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氨基丙酸。

优选的,所述无氧蒸汽水是将蒸馏水加入釜内,进行加热沸腾,排出蒸馏水中的氧气,待蒸馏水中的氧气全部排出后,关闭排出氧气的阀门,增加釜内压力,对蒸馏水持续加热,将无氧蒸汽通过无氧蒸汽管道输送到硅油反应釜内进行化学反应。

优选的,通过菜籽油制备烷基醚改性菜籽油润滑油添加剂,具体过程如下:

1)选取碱性溶液和第二催化剂,加入到反应釜内,然后在逐步加入菜籽油,对反应釜进行加热,温度达到55℃-70℃后,维持恒温状态;

2)步骤1)恒温状态持续3-4小时后,在通过蒸馏、过滤,进行提纯,得到最终产物。

优选的,所述碱性溶液选用氢氧化钠。

优选的,所述第二催化剂为cao。

优选的,所述封头剂采用乙烯基封头剂。

优选的,所述第一催化剂为zro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设计合理,制作简单,组分中的十二烷基氨基丙酸会与氢氧化钠生产能溶于水的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含有一定数量的含氧基团,当含氧基团与菜籽油接触后,不相溶,而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这个薄层内的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通过这个引力使得液体表面存在张力,通过含氧基团不溶于菜籽油的物理性质,可增加这个薄层体积,从而实现增大分子间表现出的引力,进而实现提高液体表面张力的技术问题。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现有的润滑剂,主要有水基型润滑剂和聚氨酯水性润滑剂,该两种润滑剂的的主要组份如下:

水基型润滑剂:

石蜡5~20份,硬脂酸5~8份,植物油5~10份,助乳化剂5~8份,氢氧化钾计算量,其他辅料适量,尼泊金乙酯适量,去离子水至100份。

聚氨酯水性润滑剂:

乳化蜡液:10~15份;甲基硅油乳液:15~20份;改性硅油乳液:5~8份;去离子水:50~55份;乳化剂:4.5~6份;添加剂:0.5~1份;防腐剂:0.3~0.5份。

本发明的润滑剂辅助剂,主要制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先称取颗粒状的二甲基二氯硅烷15~20份,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过120的目筛,备用;

第二步:在反应釜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通过加热系统进行加热沸腾,排出蒸馏水中的氧气,待蒸馏水中的氧气全部排出后,关闭排出氧气的阀门,增加釜内压力,对蒸馏水持续加热,将无氧蒸汽通过无氧蒸汽管道输送到硅油反应釜内,直到通过液位传送器检测到釜内的液体容量达到50~60份后,即止;

第三步:选取0.5~1份碱性溶液氢氧化钠和0.5~1份第二催化剂cao,加入到一个空的反应釜内,然后在逐步加入3~7份菜籽油,对反应釜进行加热,温度达到55℃-70℃后,维持恒温状态;恒温状态持续3-4小时后,在通过蒸馏、过滤,进行提纯,得到烷基醚改性菜籽油润滑油添加剂;

第四步:将得到的烷基醚改性菜籽油润滑油添加剂加入到盛装有无氧蒸汽水的反应釜内,在逐一加入2~3份乙烯基封头剂、0.5~0.8份第一催化剂zro2和1.5~3份硅油乳液防腐剂gy70;

第五步:混合加热到80~90℃,边加热边搅拌,在混合搅拌过程中,向反应釜内加入3~5份的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在搅拌过程中,十二烷基氨基丙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搅拌速度随乳化温度降低而逐渐减慢,搅拌至室温后出产品,得白色水包油型乳剂。

为了能够让人们更直观了解本发明产品,现通过与现有润滑油进行多组实验和检验数据的对比,得出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润滑油的优越性。

表1各种润滑剂第一实施例各组份分配表

表2各种润滑剂第二实施例各组份分配表

表3各种润滑剂第三实施例各组份分配表

表4各种润滑剂第四实施例各组份分配表

根据上述表格1-4,可将上述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润滑油辅助剂,加入到现有的润滑剂内,制成全新的润滑剂,将通过本发明制得润滑剂和现有的润滑剂分别打入到某机械内部,在相同工作量的条件下,通过观察1天、3天和7天内的油漏情况,得以下总结:

表5各润滑剂打入模套内1天后模套内油量分析表

表6各润滑剂打入模套内3天后模套内油量分析表

表7各润滑剂打入模套内7天后模套内油量分析表

综上表5-7可得知,通过本发明的润滑剂辅助剂的作用,可有效实现提高润滑剂的表面张力的目的,进而实现提高润滑剂附着力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