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273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工作可靠性与润滑系统密切相关,单缸柴油机的润滑系统设计有以下两方面最引人关注一是双滚机型连杆瓦润滑油如何引进的问题;双滚机型连杆瓦的润滑油的引进,常用的方案有假轴承引油和曲轴前端进油等,假轴承引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曲轴轴径与轴套之间的间隙较大,机油泄漏量大,连杆瓦的润滑可靠性低;曲轴前端进油其吸油高度高,油不容易吸上,工艺要求高。二是气缸盖摇臂部件的润滑方式问题;常用的技术方案有压力润滑和油雾润滑,压力润滑即机油泵的压力油输向气缸盖后,通过暗油道润滑摇臂轴和摇臂;或者将压力油引到气缸盖罩,然后向摇臂部件喷油,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往往会造成油量过多,导致窜机油。油雾润滑即通过气缸盖进气道打一孔通到气缸盖罩内,由进气的吸力把油、油雾、气体吸到气缸盖罩内进行润滑,从而有部分润滑油、油雾随孔到气缸盖罩内又进入进气道,到燃烧室燃烧掉,因此增加了润滑油的消耗率,而且不利于排放,污染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油雾润滑有时还会出现油量不够,使摇臂磨损加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润滑油中的杂质不易进入连杆轴颈,减少了拉瓦现象,而且,减少漏油环节和故障的发生,防止过多的油量进入缸盖而出现窜机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和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具有机体的主油道、曲轴,在机体的主油道上设置有喷油孔,曲轴的连杆轴颈处设置有进油孔,在进油孔的末端设置有出油孔,将润滑油送至连杆轴颈和连杆瓦的润滑表面,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主要由凸轮轴小头轴颈的螺旋槽和轴心油孔、机体、缸盖、摇臂座及摇臂轴上的暗油道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孔孔径为Φ2.2mm。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连杆轴颈之进油孔孔径为Φ22mm,进油孔轴线与连杆轴颈的轴线的倾角α为4°。
进一步地所述曲轴连杆轴颈之出油孔孔径为Φ4mm。
再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槽为右旋螺槽,导程4.5mm,槽深0.5mm,槽宽1.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暗油道、缸盖暗油道及摇臂座暗油道孔径分别为Φ6mm、Φ5mm和Φ4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柴油机润滑系统1.结构简单;与常用的假轴承引油,曲轴前端进油等方案比较结构最为简单;2.在冷态时,喷油孔可起卸压作用,油路中无需调压阀;3.润滑油中杂质不易进入连杆轴颈,一般都是在喷射过程中自动沉入油池,从而减少拉瓦现象的发生;4.凸轮轴小头螺旋槽供油,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控制了油量,防止过多的润滑油进入缸盖,大大减少了窜机油的常见故障;5.缸盖摇臂部件采用暗油道,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进了外观、装拆方便、减少了漏洞环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11.主油道,111.喷油孔,12.曲轴,121.进油孔,122.出油孔,20.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21.机体,211.机体暗油道,212.油腔,22.缸盖,221.缸盖暗油道,23.凸轮轴,231.螺旋槽,232.轴心油孔,24.摇臂轴,241.交叉油道,25.摇臂座,251.摇臂座暗油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2所示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10和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20,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10具有机体的主油道11、曲轴12,在机体的主油道11上设置有喷油孔111,喷油孔111孔径为Φ2.2mm,曲轴12的连杆轴颈处设置有进油孔121,进油孔121孔径为Φ22mm,进油孔121轴线与连杆轴颈的轴线的倾角α为4°,在进油孔121的末端设置有出油孔122,出油孔122孔径为Φ4mm,出油孔122的另一端与曲轴12的连杆轴颈和连杆瓦的润滑表面连通;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20具有机体21、缸盖22,在机体21内腔设置有凸轮轴23,在缸盖22内腔设置有摇臂轴24及摇臂座25,凸轮轴23小头轴颈处设置有螺旋槽231和轴心油孔232,凸轮轴23小头轴颈末端的机体21上设置有油腔212,螺旋槽231和油腔212相通,油腔212和轴心油孔232相通,螺旋槽231为右旋螺槽,导程4.5mm,槽深0.5mm,槽宽1.0mm,摇臂轴24内部开设有交叉油道241;在机体21内壁、缸盖22及摇臂座25内部分别设置有机体暗油道211、缸盖暗油道221及摇臂座暗油道251并依次连通;机体暗油道211的另一端与螺旋槽231相通,摇臂座暗油道251另一端与交叉油道241相通,机体暗油道211、缸盖暗油道221及摇臂座暗油道251孔径分别为Φ6mm、Φ5mm和Φ4mm。
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10,润滑油通过60目/寸铜丝布的集油器吸入,由平衡轴驱动的机油泵2400转/分时输油量不小于2.8转/分,油泵输出的压力润滑油通过外接油管,输入机体的主油道11,全部通过喷油孔111喷出,喷油孔111连续喷油,喷出的油束对准进油孔121时,润滑油喷射入进油孔121内,此外,油束喷射在曲轴12的曲柄臂和平衡块端面,曲轴12的曲柄臂和平衡块端面的油层跟随曲轴12旋转,也会连续进入进油孔121,曲轴12高速旋转时,借助进油孔121呈4°倾角,在离心力作用下,机油就向进油孔内侧推进,进入出油孔122,到曲轴12的连杆轴颈和连杆瓦的润滑表面,从而实现润滑连杆瓦。
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20,通过凸轮轴23在柴油机工作状态时的运转,螺旋槽231将润滑油引入凸轮轴23小头轴颈末端机体21上的油腔212内,引入过程不但保证轴颈的自身润滑,而且为油腔212建立微压,使润滑油依次通过凸轮轴23小头轴颈处的轴心油孔232、机体暗油道211、缸盖暗油道221、摇臂座暗油道251最后进入摇臂轴24,摇臂轴24内设有交叉油道241,同时润滑进、排气门摇臂衬套,保证了气门摇臂部件的合适润滑油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10)和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20),其特征是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10)具有机体的主油道(11)、曲轴(12),在机体的主油道(11)上设置有喷油孔(111),曲轴(12)的连杆轴颈处设置有进油孔(121),在进油孔(121)的末端设置有出油孔(122),出油孔(122)的另一端与曲轴(12)的连杆轴颈和连杆瓦的润滑表面连通,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20)具有机体(21)、缸盖(22),在机体(21)内腔设置有凸轮轴(23),在缸盖(22)内腔设置有摇臂轴(24)及摇臂座(25),凸轮轴(23)小头轴颈处设置有螺旋槽(231)和轴心油孔(232),凸轮轴(23)小头轴颈末端的机体(21)上设置有油腔(212),螺旋槽(231)和油腔(212)相通,油腔(212)和轴心油孔(232)相通,摇臂轴(24)内部开设有交叉油道(241);在机体(21)内壁、缸盖(22)及摇臂座(25)内部分别设置有机体暗油道(211)、缸盖暗油道(221)及摇臂座暗油道(251)并依次连通;机体暗油道(211)的另一端与轴心油孔(232)相通,摇臂座暗油道(251)另一端与交叉油道(241)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喷油孔(111)孔径为Φ2.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油孔(121)孔径为Φ22mm,进油孔(121)轴线与连杆轴颈的轴线的倾角α为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出油孔(122)孔径为Φ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螺旋槽(231)为右旋螺槽,导程4.5mm,槽深0.5mm,槽宽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机体暗油道(211)、缸盖暗油道(221)及摇臂座暗油道(251)的孔径分别为Φ6mm、Φ5mm和Φ4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润滑系统,具有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和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连杆瓦喷油润滑结构在机体的主油道上设置有喷油孔,曲轴的连杆轴颈处设置有进油孔,在进油孔的末端设置有出油孔,将润滑油送至连杆轴颈和连杆瓦的润滑表面,气缸盖摇臂部件润滑结构主要由凸轮轴小头轴颈的螺旋槽和轴心油孔、机体、缸盖、摇臂座及摇臂轴上的暗油道构成,它是一种明暗相结合的油路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减少拉瓦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控制了油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进了外观,装拆方便、减少了漏油环节。
文档编号F01M9/10GK1757885SQ20051009524
公开日2006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日
发明者王钦泉, 程铁仕, 赵新友, 杨洋, 赵亚军 申请人:江苏常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