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轮转式引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593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陀螺轮转式引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转式活塞的引擎。 技术背景在各种交通工具、工矿机械等动力设备中,引擎(engine)是最常用的部件。传 统往复式引擎的活塞是经由连杆将直线动作传递到曲轴而带动曲轴旋转的。由于直线 运动在往复工作中需要频繁改变方向,造成往复式引擎的活塞、连杆等构件在改变运 动方向时有很大的惯性损失。又,活塞在汽缸内工作时,活塞与汽缸壁摩擦形成的侧 压力不断作用于活塞,使活塞的动力受到损失。中国实用新型CN2076164U公开了一种摆轴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缸套,缸盖, 活塞,凸轮轴,进排气机构,火花塞,输出轴,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缸体为圆筒 形,由缸盖将缸体分为数个气缸,缸体中心有主轴,圆弧形缸套绕主轴圆周布置,仿 形活塞位于缸套内,有活塞桩与主轴固连。气缸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作摆弧运动, 主轴以活塞运动获得的动力经定向棘轮传动机构使输出轴始终作同向运动。该技术方 案由于主要零部件作同心的摆弧运动,使整个装置振动和噪声轻微,失圆磨损度也有 所降低,相对传统的直线往复式引擎的结构有明显的改进。但由于摆弧运动只是局部 的圆周运动,还是存在活塞变换运动方向的问题,因此,由于变换方向造成的动力损 失还是在所难免。并且由于形成摆弧运动的构件造成了引擎的重心在轴向上不能实现 平衡,从而因为这种重心的不平衡带来诸多负面作用。中国实用新型CN2402803Y公开了一种圆弧形气缸活塞旋转发动机,包括活塞气 缸机构、活塞止退机构、活塞摆动机构、进排气机构、燃油供给机构和冷却机构,其 特征在于气缸、活塞、活塞环均为圆弧形筒状结构。气缸通过气缸臂与主轴键联结, 同步旋转。活塞在气缸内做相对往复运动,通过活塞臂绕主轴旋转,但只能与其同向 旋转,不能反向旋转。该技术方案由于没有曲轴,燃气对活塞的压力方向始终垂直于 活塞旋转半径,因而大大提高有用功率,便于实现高速,运转平稳,降低磨损。但由 于活塞还是在汽缸内做相对往复运动,因此还是未能解决由于活塞运动边向造成的动 力损失问题。
由于上述现有技术在结构上的缺点,传统往复式引擎的速率难以进一歩提高,并 且还有引擎平衡不良,效率大为降低等问题。另外,三角旋转式引擎虽然无曲轴问题,亦又惯性之利,但到目前尚有诸多缺点, 如耗油量高,排放废气污染严重,及金属磨损大等问题存在,以致未能普及化,有待 进一歩改造。发明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能损耗 小、转速有明显提高的轮转式引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陀螺轮转式引擎,包括用做缸体的轮盘,一 缸盖,所述缸盖上间距开设有用于介质进、出的介质入口及介质出口;所述轮盘中均布有两个以上的弧形汽缸,所述介质入口、所述介质出口的位置分 别与不同的所述弧形汽缸的位置对应;所述轮盘中沿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有一陀螺装 置;所述陀螺装置包括一转轴,及相对所述转轴对称设置的、数量与所述弧形汽缸的 数量相同的活塞,所述活塞对应设置于所述弧形汽缸内并籍由连杆分别与所述转轴固 定连接;所述轮盘与所述缸盖为可转动配合。较佳地,所述介质为燃油,所述缸盖上在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之间、对 应所述弧形汽缸处还设有进气口 ;所述介质出口分设为一主介质出口 , 一副介质出口 ; 所述活塞的工作面与所述弧形汽缸的缸壁为气密闭配合,所述轮盘与所述缸盖在除所 述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所述进气口的位置以外为气密闭配合。较佳地,所述活塞的工作面与所述弧形汽缸的缸壁为气密闭配合,所述轮盘与所 述缸盖在除所述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的位置以外为气密闭配合。较佳地,所述介质为蒸汽,所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分割区,所 述介质出口分设为一主介质出口, 一副介质出口。较佳地,所述主介质出口还设置有涡轮机构,所述副介质出口设置有减压机。较佳地,所述介质为载压油,所述陀螺装置的所述转轴同轴地固定设置在一摆轴 上,所述摆轴可以以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轮盘的轴线的交点为旋转支点,绕所述轮 盘的轴线摆动。较佳地,所述摆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缸盖上。较佳地,所述活塞的工作面的外形与所述弧形汽缸的弧形相配。 较佳地,所述活塞的工作面的外形为球体。 较佳地,所述连杆与所述转轴的连接为可调节式连接。 较佳地,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转动输出装置。较佳地,所述转动输出装置为齿轮、齿条、键结构或万向节。本发明的陀螺轮转式引擎由于在轮盘中倾斜设置了一陀螺装置,形成了汽缸的有 效容积可循环变换的引擎,并使上述可变换有效容积的汽缸连同轮盘一起绕转轴的轴 线做旋转运动,从而在结构上克服了传统的往复式引擎的活塞在工作中需要频繁改变 方向的技术缺点,最大程度降低了引擎的动能损耗,提高了引擎的转速和工作效率。由于本发明的陀螺轮转式引擎的活塞是与汽缸一起环绕轴线旋转,工作时并没有 侧压力加于汽缸壁,在活塞和汽缸壁之间不存在磨损,因此在活塞及汽缸的金属用料 上选择面就明显较传统技术要广泛,有利于降低引擎的制造成本,并且引擎的故障率 也大为降低。本发明的引擎中陀螺装置结构的平衡性极佳,符合惯性运行的要求,因而本发明 构造简单,损耗及维修费用较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歩说明,以 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l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仰视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活塞轨迹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四种工作形态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又一具体实施例中活塞部分局部剖视图;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动力输出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例蒸汽机的仰视图;图9是本发明再一具体实施例无级变速液压马达的剖视图;图10是图9所示实施例在A-A处的部分剖视图;图11是图9所示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l、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二冲程序柴油引擎,主要
部件包括用做缸体的轮盘1、缸盖2及陀螺装置3。本实施例中,轮盘1为动平衡性能良好的中空圆柱体,轮盘1上沿轴线均布有四 个弧形汽缸11。缸盖2为固定部件,本实施例中,引擎的介质为燃油。为获得良好的气体流动性, 介质出口包括间距地开设的主介质出口 21、副介质出口23,及介质入口22。介质入 口 22为用于喷注燃油时的入口,主介质出口 21用做燃油燃烧后废气的主排气口,副 介质出口 23用做燃油燃烧后废气的副排气口。主介质出口 21与邻近的副介质出口 23之间的区域为分割区24。主介质出口21、介质入口 22分别与四个弧形汽缸11中 间隔的两个弧形汽缸11的位置对应设置,以使引擎在工作状态中合理地形成进、排 气循环及适当的燃油喷注时机。以上结构不为本发明的要点,其技术参数的选择均可 以参考现有技术中通用燃油机的技术参数,本处不做详细描述。在副介质出口 23与介质入口 22之间,靠近副介质出口 23处,还设置有空气进 气口 26,在副介质出口 23与进气口 26之间设置有一喷射空气输入口 25。上述空气 进、出口的位置设置是根据引擎在运转中汽缸内的气流运动而设计的。轮盘1与缸盖2为可转动配合,本实施例中选用了常见的轴承装置形成两者的转 动配合。轮盘1与缸盖2在其结合面12处,除主介质出口 21、介质入口 22、副介质 出口23、喷射空气输入口25、进气口 26的位置以外为气密闭配合。本发明的特别设计主要在于,轮盘1沿轴线方向还倾斜设置有一陀螺装置3。本 实施例中,陀螺装置3包括一转轴31,及沿转轴31对称设置的四个活塞32。四个活 塞32分别对应设置在四个弧形汽缸11内,并籍由各自的连杆33分别与转轴31固定 连接。弧形汽缸11的弧度及尺寸与活塞32的尺寸是配设的,以确保活塞32可以顺 利地安装入弧形汽缸ll。本实施例中,活塞32的外形为球体,活塞32的工作面与 弧形汽缸11的缸壁形成气密闭配合。上述特殊设计的结构在轮盘1中形成了一以转 轴31为轴心,以伞形的连杆33为半径,以活塞32为周边的对称的陀螺装置。众所 周知,陀螺结构由于各部分的轴向对称而具有良好的动平衡。将陀螺结构良好的动平 衡性能应用在引擎领域,正是本发明对现有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由于本发明的陀螺装置3的转轴31倾斜设置在轮盘1中,因而沿转轴31轴对称 设置的四个活塞32在随转轴31同时安装在弧形汽缸11中后,不是处在同一水平面 上的。在引擎工作状态中,随着轮盘l的旋转,弧形汽缸11被缸盖2与活塞32工作 面封闭的有效容积是发生逐渐从大到小、又从小大到的循环变化的,从而在轮盘1转 动时形成类似传统活塞往复运动的效果。
上述转轴31倾斜角度的选择要确保弧形汽缸11内的空气压缩比达到一个合理 值。选取倾斜角度的不同,轮盘1的直径也随之不同。理论上,轮盘1的直径也越小, 转轴31倾斜的角度越斜。转轴31或轮盘1上设置有转动输出装置,用于将转轴31或轮盘1从弧形汽缸 11处获得的旋转扭距输出到外界。转动输出装置可以采用齿轮、齿条或键结构等惯 常技术手段。本实施例是在转轴31上设置了齿轮4,通过齿轮4将转轴31的动力有 效输出至外界的工作设备。转轴31通过螺母等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缸盖2上。显然, 转轴31的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揭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 现转轴31与缸盖2之间可旋转固定的连接方式。以下结合图4、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二冲程序柴油引擎的工作流程。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活塞32随轮盘1旋转时在弧形汽缸11中的运行轨迹。由 于转轴31是倾斜设置的,所以在随轮盘l旋转时,原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四个活塞 32与缸盖2之间的距离是周而复始地从近到远又从远到近的。由于这种周而复始的 从近到远又从远到近的距离变化,获得了弧形汽缸11的有效容积从小到大又从大到 小的周而复始的变化,形成类似传统活塞往复运动的效果。图4中,H处表示弧形汽 缸11内的气体处于被高压縮状态,L处表示弧形汽缸11内气体处于低压縮状态。图 4揭示出弧形汽缸11的有效容积在陀螺装置3旋转时的变化过程。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二冲程序柴油引擎在工作状态的四种形态图5中A处表示了形态一进气, 一般地,需要对正常大气压的空气进行适当加 压,由进气口26输入,压縮空气随即进入弧形汽缸11。由于进气行程占用了部分压 縮行程,因此需要对输入空气适当加压。图5中B处表示了形态二压縮,当完成形态一进气行程,余下的行程对进入弧形 汽缸11内的空气自行压縮。图5中C处表示了形态三爆炸(动力),形态二压縮行程终结后,燃油瞬即通过 介质入口 22喷注进入弧形汽缸11并燃烧,产生爆炸巨大压力,推向活塞32使陀螺 装置3绕转轴31和带动轮盘1做旋转运动。图5中D处表示了形态四排气(包括排气和换气),当活塞32的行程抵达主介 质出口21时,废气瞬即由弧形汽缸11排出,再途经分割区24抵达副介质出口 23, 喷射空气随即进入,使弧形汽缸11余下的废气经副介质出口23排出(即换气),重 新进入形态一进气。上述四种形态为引擎工作的一完整行程。 一行程终结,再重新另一行程,周而复 始,循环往复。图5中,H处表示弧形汽缸11内的气体处于被高压縮状态,L处表 示弧形汽缸11内气体处于低压縮状态。由于活塞32与弧形汽缸11是同轴、同时但在不同水平面上做旋转运动,所以活 塞32与弧形汽缸11之间角度及距离不断重复改变,形成往复效果。本发明的引擎正 是以活塞32与缸盖2之间距离的重复变化所造成的汽缸有效容积的循环变化代替了 传统引擎依靠活塞运动方向的变换而带来的汽缸容积变化。包括上述进气、压缩、爆 炸(动力)和排气四种形态在内的完整行程都是在轮盘1的同一方向的惯性旋转中完 成的,从而本发明在结构上克服了传统的往复式引擎的活塞在工作中需要频繁改变方 向的技术缺点,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引擎动能的损耗,提高了引擎的工作效率。传统的 往复式引擎一般在转速达到8000-10000转/分的水平后欲再提高时就会遇到瓶颈,故 障率急剧增大,本发明的引擎由于上述特点,在结构上解决了阻碍转速提高的关键问 题,因而可以突破上述转速瓶颈,故障率不会有明显变化。并且,由于活塞32与轮盘1一起环绕转轴31旋转,工作状态时活塞32与弧形 汽缸11不相对移动,因此并没有侧压力加于弧形汽缸11的汽缸壁,所以活塞32及 弧形汽缸11的金属用料在耐磨性上的要求较传统引擎大为降低,用料的选择面较广 泛,可以有效地降低引擎的成本,并且由于活塞32与弧形汽缸11结构简单无相对运 动,因此在活塞32与弧形汽缸11结合部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大为降低。由于上述原因,并且陀螺装置结构的平衡性极佳,符合惯性运行的要求,因而本 发明的结构损耗及维修费用均较低。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活塞32部分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中, 活塞32的工作面的外形与弧形汽缸11的弧形相配,同样满足了活塞32的工作面与 弧形汽缸11的汽缸壁气密闭配合的要求。显然,活塞32外形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是能满足活塞工作面与 弧形汽缸的汽缸壁实现气密闭的形状均可以选用。最佳地,选用工作面部分呈球形的 活塞,在满足气密闭配合的前提下令活塞作圆周运动时获得最顺畅的效果。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杆33与转轴31的连接可选择可调节式 连接,以根据引擎运动效果的需要,通过调节连杆33与转轴31的连接角度来调节活 塞32在弧形汽缸11中的位置。上述可调节式连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在 本文中不做多述。显然地,弧形汽缸11的数量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四个,也 可以是二个或六个或八个等等。由于本发明是在轮盘1中设置的弧形汽缸11,因此
同一引擎如果需要增加活塞和汽缸数量,在引擎整体体积和重量方面均变化不大,对 引擎的应用限制较小,这也是本发明的一个重要优点。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再一个改进在于,转轴31的动力输出并不局限于在其 前端部安装齿轮4的形式,还可以在转轴31的尾部通过销接等方式连接类似于万向 节5等的连接装置,或直接连接动力传输部件。因此,无论在转轴31的首尾之一处 或两处同时连接,均为实现将转轴31动力输出的有效手段。再参见图3,本实施例还揭示了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主介质出口 21还可以加 设涡轮机而无损动力,副介质出口 23可以加设减压机。排出的空气直接推动了减压 机。当活塞行程离开主介质出口 21,途经分割区24抵达副介质出口 23时,尚余的 废气迅速进入减压机排出。若引擎处于慢速时,减压机需要外置电动机介入,使其功 效得以延续。由于本发明的引擎结构的排气门是全开的,所以80%的废气可以在第一 时间通过主介质出口 21排出,引擎的动力得以比较充分地保留。另外,空气可途经 活塞32顶部向四边喷射,令废气排出汽缸的效果更佳,环境污染也较小,故本发明 的引擎更符合环保的要求。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应用了陀螺轮转式引擎的蒸汽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 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以蒸汽代替燃油作为压力传 递的介质。根据蒸汽有别与燃油的特质,需要对本发明的介质出口以及弧形汽缸的总 体容量做一些调整,增加更多的活塞和弧形汽缸组,优选地,设置十个以上的活塞和 弧形汽缸组合。具体地,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蒸汽机的仰视图。其中,X为压縮区,Y为排气 区,H处表示弧形汽缸内的有效容积处于最小状态,L处表示弧形汽缸内的有效容积 处于最大状态,蒸汽压力相对H处和L处是相同。高压蒸汽从进气口 26进入压縮区 X,该区域内为中空的,所有途径的汽缸同时被压縮推向活塞32 (图中未示出),使 活塞32带动轮盘1绕转轴31的轴线做旋转运动,越过分割区241后到达排气区Y。 蒸汽瞬即由主介质出口 21排出,剩余的蒸汽越过分割区242经副介质出口 23排出, 抵达分割区243后,重新进入新的行程,周而复始。本实施例中上述主介质出口 21与副介质出口 23的形状、位置的选择,是为充分 利用废气的能量设计的,能量得以延续于介质出口加设涡轮机使用。由于主介质出口 21是全开的,汽缸同时位于高压縮状态及排出蒸汽是进入涡轮机,使排出的气流较 为顺畅,对整个引擎的动能没有大的影响。根据实验测算,由主介质出口21排出的 蒸汽还留有70%的动能。显然,根据引擎的具体情况,也可以设计单一介质出口,同
样能在整体上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结构并不是局限于上述主介质出口 、 副介质出口的设置。又由于蒸汽与燃油自身的区别,本实施例的蒸汽机对弧形汽缸11的气密闭配合 的要求也较燃油引擎的要求要宽容,换言之,弧形汽缸在与轮盘的结合处有少许气体 泄漏也是许可的。并且,相对地,上述泄漏还可以造成轮盘与弧形汽缸在结合面处形 成悬浮,使轮盘与弧形汽缸之间的转动摩擦减少到最小,进一步地减少引擎整体的动 能损耗,提高引擎的效率。相同地,在弧形汽缸和活塞的气密闭配合处,也容许有少许的气体泄漏,同样可 以起到减少摩擦力的效果,并不影响引擎的效能。本实施例的蒸汽机,运作简单,不需要任何活动的机件配合,加上对气密闭要求 的降低,有助于转速提升,又同时具备活塞结构的优点。因此汽缸内经过陀螺轮排式 装置排出的高压蒸汽,得以再进入涡轮蒸汽机中工作,是对能量绝佳的使用,将整个 装置在降低能耗方面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再一具体实施例为无级变速液压马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 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陀螺装置3的转轴31被同轴地安装并固 定在摆轴6上。如图9、图10所示,摆轴6固定设置在缸盖2上,并可以以转轴31 的轴线与轮盘1的轴线的交点61为旋转支点,绕轮盘1的轴线摆动调整。因此,随 着摆轴6的角度的调整,固定在摆轴6上的陀螺装置3也可以随之被摆动而调整,转 轴31与轮盘1轴线的夹角可被调节。图10中,主要示出了缸盖2、转轴31、摆轴6 及交点61之间的位置关系,未示出已在图9中可明确位置关系的缸体K齿轮4、活 塞32及连杆33。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介质入口为在缸盖2上开设的一与液 压区62贯通的进油孔63,介质出口为与排油区64贯通的排油孔65,液压区62与排 油区64中空的,在液压区62与排油区64的首尾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分割区66。本实施例的动作如下,液压油经由液压泵(图中未示出),定量载压地输出,进 入陀螺变速液压区62,压力油推向活塞32,使活塞32带动轮盘1绕转轴31的轴线 做旋转运动,越过分割区66后到达排油区64排油。抵达分割区66后,重新进入新 的行程,周而复始。重要地,务必使排油区65处于常满状态,令空气无法进入弧形 汽缸11。本实施例的实质是以载压的液压油代替燃油或蒸汽作为陀螺装置3中压力传递 的介质,通过持续的液压力给陀螺装置3动力,令轮盘1旋转。在上述动作中,改变 摆轴6的位置,即可改变转轴31与轮盘1的轴线的夹角,使活塞32在同一弧形汽缸
11中的位置有所改变,弧形汽缸11的有效容积也随之改变,弧形汽缸11处于不同 压缩比工作。当上述夹角大时,活塞32的压縮比大,陀螺装置3带动轮盘1的转速 慢,力矩大;反之,当上述夹角小时,陀螺装置3带动轮盘1的转速快,力矩小,通 过对摆轴夹角的调整,实现陀螺轮转的转速可以无级变速的目的。当陀螺装置3与轮 盘l处于同一水平面时,各活塞32在各弧形汽缸11中的位置是相同的水平状态,各 弧形汽缸11的有效容积是相同的,弧形汽缸11是没有压縮比的,液压油同时是无法 进入。又,上述夹角也可以被调整到轮盘1轴线的另一侧,工作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惟是逆向运转。本发明的无级变速液压马达,由于上述结构,通过调节转轴31与轮盘1轴线的 夹角,轮盘1中对设的弧形汽缸11的有效容积被相应调整,通过改变弧形汽缸11的 压縮比,实现无级变速的目的。本发明的的结构非常简单,容易操控,且动力损失小。本发明的陀螺轮转式引擎的上述应用及变形,可以用做海陆空交通工具引擎、机 械动力装置等,以取代传统往复式引擎所作的用途。结合现有技术,配合汽缸进、排 气门等方面的改进,可制造蒸汽或液体发动机、压縮机和无级变速液压马达等使用。综上所述,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几种较佳具体实施例。凡本技术领域 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 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陀螺轮转式引擎,包括用做缸体的轮盘,一缸盖,所述缸盖上间距开设有用于介质进、出的介质入口及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中均布有两个以上的弧形汽缸,所述介质入口、所述介质出口的位置分别与不同的所述弧形汽缸的位置对应;所述轮盘中沿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有一陀螺装置;所述陀螺装置包括一转轴,及相对所述转轴对称设置的、数量与所述弧形汽缸的数量相同的活塞,所述活塞对应设置于所述弧形汽缸内并籍由连杆分别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轮盘与所述缸盖为可转动配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为燃油,所述缸盖上在所 述介质入口与所述介质出口之间、对应所述弧形汽缸处还设有进气口;所述介质出口 分设为一主介质出口, 一副介质出口;所述活塞的工作面与所述弧形汽缸的缸壁为气 密闭配合,所述轮盘与所述缸盖在除所述介质出口、所述介质入口、所述进气口的位 置以外为气密闭配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为蒸汽,所述介质入口与 所述介质出口之间设置有分割区,所述介质出口分设为一主介质出口 , 一副介质出口 。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介质出口还设置有涡轮 机构,所述副介质出口设置有减压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为载压油,所述陀螺装置 的所述转轴同轴地固定设置在一摆轴上,所述摆轴可以以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轮盘 的轴线的交点为旋转支点,绕所述轮盘的轴线摆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缸盖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工作面的外形与所述弧 形汽缸的弧形相配。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工作面的外形为球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转轴的连接为可调 节式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转动输出装置。
11. 如权利要求IO所述的引擎,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输出装置为齿轮、齿条、 键结构或万向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陀螺轮转式引擎,包括用做缸体的轮盘,一缸盖,缸盖上开设有介质入口及介质出口;轮盘中均布有两个以上的弧形汽缸,轮盘中沿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有一陀螺装置;陀螺装置包括一转轴,及相对转轴对称设置的、数量与弧形汽缸的数量相同的活塞,活塞对应设置于弧形汽缸内并藉由连杆分别与转轴固定连接;轮盘与缸盖为可转动配合。本发明的陀螺轮转式引擎由于在轮盘中倾斜设置一陀螺装置,形成了汽缸的有效容积可循环变换的引擎,从而在结构上克服了传统的往复式引擎的活塞在工作中需要频繁改变方向的技术缺点,最大程度降低了引擎的动能损耗,提高了引擎的转速和工作效率,可应用于蒸汽机、无级变速马达等。
文档编号F01C1/00GK101210497SQ20061017283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9日
发明者郭有祥 申请人:郭有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