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988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空气加压器,特别涉及扰流器。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内燃机(包含有化油器或喷射式的内燃机)其在使用时,均须 有足够的空气进入其中与燃料充分混合,才能使燃料有效燃烧以产生驱动扭力, 而当其燃烧的愈完全,其所能产生的扭力愈大(即马力愈大),也愈能节省燃
料,同时也可使内燃机的点火系统、气阀与汽缸头等各部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加; 否则,则有扭力不足,浪费燃油,造成空气污染,以及容易产生爆燃、积碳与 点火不顺畅等问题。
因此,目前市面有许多为使进入内燃机的空气能更顺畅的目的,而在其中 的进气歧管内装设有各式各样的空气增压器或扰动器;然而,所述的现有的空 气增压器或扰动器构造其均是在一个可套入进气歧管内或及其相接的管体内装
设了有一可旋转的叶片或涡轮,再凭借气流通过时使叶片或涡轮旋转,而产生 增加气流向前进的推力,以希望能达到其预期的功效与目的。然而,如上述现 有构造的缺点在于设置可旋转的叶片或涡轮的构造复杂,成本高,又容易有 固定的支架或转轴机构等构件阻碍空气的流通,所以其所能达到的效果较为有 限,又不符经济效益;因此,对上述现有内燃机的空气增压器或扰动器构造, 认为有再研究创新的必要。
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内燃机的空气增压器或扰动器构造在 其实际使用效益低以及构造成本高等缺失,爰精心研究发展,并积个人从事所 述的项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多年的经验,终于再研发设计出一种崭新的"内燃机 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无任何旋
转构件,构造简单,成本低,且可使进入内燃^L的空气自然产生螺旋气流的增 压以及扰流效果,而与燃料充分且均匀的混合,使燃烧更完全而产生最大的马 力与扭力,以及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几何形管体的一端, 由其管壁材料向内弯折有数道扰流板,而在所述的扰流板后端与管壁间的夹角 形成有一导气喷口,所述的数个扰流板等距排列,且向同一方向倾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几何形管体的一端, 由其管壁材料向外弯折有数道扰流板,所述的数个扰流板等距排列,且向同一 方向倾斜,再在数个扰流板形成的外缘围设有一与所述的几何形管体相同几何 形状的外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据 上述的构造装设在汽车空气滤清器至内燃机之间的进气歧管内的适当处使用 时,其能利用各扰流板的作用,使通过所述的扰流器的空气自然形成数道螺旋 气流向前加速推进,进而可与燃料达到充分且均匀的混合,使燃烧更完全而产 生最大的马力与扭力,以及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扰流器构造的一实施例立体图2为图1实施例的底视平面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扰流器构造另一实施例立体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管体呈椭圆形的底视平面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管体呈矩形的底视平面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设在空气歧管内的使用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扰流器构造再一实施例立体图8为图7实施例的底视平面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扰流器构造又一实施例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扰流器1;管体10、 101、 102;管壁11;扰流板12;导气 喷口 13;外管20;管壁21;凹沟111、 211;侧边缘面112; O型环30;空气 滤清器40;内燃机50;进气歧管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及其特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
了解,兹举其几个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第l以及图2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所示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 流器1构造,其主要是在一个以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几何形管体IO的一端, 由其管壁11材料向内弯折有数道扰流板12,而在所述的扰流板12后端与管壁 间的夹角形成有一导气喷口 13,所述的数个扰流板12是等距排列,且向同一方 向倾斜(其在实施时可为向左倾斜或为向右倾斜的形态)。
再请参阅图3的另一实施例所示,其中是在一个以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的几何形管体10的一端,由其管壁11材料向外弯折有数道扰流板12,所述的 数个扰流板12同样是等距排列,且向同一方向倾斜,再在数个扰流板12形成 的外缘围设有一与所述的几何形管体IO相同几何形状的外管20;据而,其可凭 借所述的一外管20的包覆以便于与空气歧管相套接。
如以上所述的几何形管体10,其外观可为圆形(如图l及图3),或如图4 所示的可为一椭圓形,或如图5所示的可为一矩形,或其他多角形(图式省略) 的形状。又,所述的一几何形管体IO或图3实施例中所述的外管20,在所述的 一管体IO或外管20的管壁11、 21外侧面可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凹沟111、 211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并在凹构lll、 211外套设有一 O型环30,凭借 所述的O型环30与空气歧管内径相卡固,并可利用调整或更换O型环30的直 径来适应各厂牌的空气歧管内径,以可筒化备料成本,以及增进所述的一产品 的利用率与经济价值。
据上述的构造,请再配合图6所示,当将本实用新型的扰流器1构造装设 在汽车空气滤清器40至内燃机50之间的进气歧管60内的适当处(如装设在近 空气滤清器的一端或接进化油器或内燃机的一端)使用时,其能利用各扰流板 12的作用,使通过所述的扰流器1的空气自然在每一扰流板12后端的导气喷口 13各形成有一道螺旋气流向前加速推进,这些气流除可增加其流向内燃机50的 速度外,并可使相互之间形成气流的冲击与搅拌的现象,使空气在与燃料相混 合时,能达到充分搅拌均匀混合的功效,进而使燃气在燃烧室内可完全的燃烧, 以能使所述的内燃机50产生最大的输出扭力,使引擎的马力增加,以及能有效 的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如上述的构造,再参阅第7以及图8的再一实施例所示,其中的扰流板12与管壁11间形成的导气喷口 13,所述的导气喷口 13与管壁11的侧边缘面112
得保留有一段距离;据而,所述的一实施例的构造在使用时,其在每一导气喷
口 13以及管壁11的側边缘面112各形成有一方向不同的气流,而可使空气扰 动的情形更加剧烈,更能彰显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功效与目的。
如上述的构造,请再参阅图9的又一实施例所示,所述的实施例是以塑胶 材料射出成型的构造,其中具有两个同轴设置的大小管体101与102,并分别在 二管体101与102内壁面具有数道扰流板12,使所述的一装置能增加其扰流的 缎面积,以及具有双重扰流的功效;又,上述的扰流板12的形状可为长方形、 三角形或具有弧面的三角形,以及在所述的二管体101与102的内的扰流板12 倾斜方向,可为同一方向或为不同方向的型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确实为一构造简单,无 任何旋转构件,不需动力,即可使进入内燃机的空气自然产生螺旋气流与燃料 充分的混合,达到增强马力与扭力,以及节省燃料的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 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几何形管体的一端,由其管壁材料向内弯折有数道扰流板,而在所述的扰流板后端与管壁间的夹角形成有一导气喷口,所述的数个扰流板等距排列,且向同一方向倾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几何形管体,其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其他多角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管体的管壁外侧面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凹沟,并在凹沟外套设有一 O型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导气喷口与管壁的侧边缘面保留有一段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扰流器 以两个不同管径的管体同轴设置组成,并在所述的两个大小不同管径的管体的 管壁内分别设有数个扰流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个管体内的扰流板的倾斜方向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两 个管体内的扰流板的倾斜方向不同。
8. —种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几何形管体的一端, 由其管壁材料向外弯折有数道扰流板,所述的数个扰流板等距排列,且向同一 方向倾斜,再在数个扰流板形成的外缘围设有一与所述的几何形管体相同几何 形状的外管。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几何形管体,其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其他多角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外管的管壁外侧面设有一道或一道以上的凹沟,并在凹沟外套设有一 O型环。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导气喷口与管壁的侧边缘面保留有一段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燃机空气加压扰流器构造,是设在空气滤清器至内燃机之间的进气歧管内的适当处,其主要是在一几何形的管体一端向内或向外弯折有数道扰流板,所述的数个扰流板是等距排列,且向同一方向倾斜。据而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能利用各扰流板的作用,使通过所述的扰流器的空气自然形成数道螺旋气流向前加速推进,进而可与燃料达到充分且均匀的混合,使燃烧更完全而产生最大的马力与扭力,以及达到节省燃料的目的。
文档编号F02M35/10GK201184252SQ200820005278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
发明者简长河 申请人:简长河;王添财;温文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