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位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649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位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油位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位计。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油位计。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的发动机内,具有将机油送给各部件的润滑系统,以便进行气门机构的润滑和活塞的冷却等。在湿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下,机油存积于设置在气缸体下面的油底壳中,机油通过曲轴驱动的机油泵被泵送到油路中。由于附着在汽缸壁上的机油和混入窜漏气体中的机油在发动机燃烧室被燃烧。因此,机油伴随着发动机的运转逐渐地被消耗。从而,汽车用户有必要通过使用油位计适当地检验机油量。油位计一般包括彼此连接的油位计手柄、与油位计手柄连接的油位计本体和球形导向件。油位计手柄的下端包括密封部和凸缘部,其中密封部嵌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以防止机油泄露;凸缘部设置在密封部上端,限制油位计的插入量。油位计本体包括浸入到油底壳中机油中的油面检测部。申请号为20061009^65. 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油位计其包括油位计本体和油位计手柄,油位计拔插自由地保持在机油回油通路中,其中手柄具有密封部、凸缘部以及大致球形的把持部,把持部的侧面上具有一个大致180°的凹部。该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油位计拔插过程中接触发动机其他部件以及油位计容易滑落的风险。但是需要指出的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油位计存在的缺陷是,由于油位计在机油回油通路的拔插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接触,这会导致发动机油位计的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上粘有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上的机油,从而导致无法确切地识别油底壳中机油油面的高度。因而,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发动机油位计,其在机油回油通路中拔插时不会影响油底壳中机油油面的高度的识别。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油位计,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位计,其能够插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或者从其中拔出,用于检测发动机油底壳中机油液面高度,其包括油位计手柄,其包括密封部和凸缘部,其中密封部连接在凸缘的下端,密封部嵌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以防止机油泄露,凸缘部限制油位计在机油回油通路中的插入量;以及油位计本体,其包括连接部和油面检测部,其中油位计本体的连接部连接到油位计手柄的密封部,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与连接部整体形成;以及球形导向件,其连接在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下端,用于当油位计插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或者从其中拔出时对其进行引导;其中,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呈矩形并且从油位计本体的连接部下端以第一角度扭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油位计,其中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包括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其中第一连接边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边的尺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油位计,其中第一角度不等于零度和18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油位计,其中油位计本体采用钢材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油位计,其中球形导向件由塑料材料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油位计,其中油位计在插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或者从其中拔出时,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第二连接边的表面接触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第一连接边的表面记录发动机油底壳中机油液面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的优点在于,油位计的结构简单,容易拔出和插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的优点还在于,由于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从油位计的连接部的下端旋转一定的角度。这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在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允许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第二连接边的表面接触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从而使得机油液面高度可清晰地保留在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第一连接边的表面上。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位计示意图。图2示出了沿图1中A-A线的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图。以及图3示出了图1中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放大示意图。部件及标号列表
1油位计2油位计手柄3油位计本体4球形导向件2a密封部2b凸缘部3a连接部3b油面检测部30第一连接边32第二连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发明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接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特定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一般汽车用的四冲程直列式四缸汽油发动机,其包括气缸体、气缸盖、气缸盖罩、 油底壳等。油位计从气缸盖罩上插入到经过气缸体、气缸盖至到油底壳的机油回油通路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位计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位计1包括油位计手柄2、油位计本体3以及球形导向件4。其中手柄2包括密封部加和凸缘部2b,密封部加连接在凸缘部2b的下端,密封部加嵌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以防止机油泄露,凸缘部2b限制油位计1在机油回油通路中的插入量。油位计本体3包括连接部3a 和油面检测部北。油位计本体3的连接部3a连接到手柄2的密封部2a,油面检测部北与连接部3a整体形成,并从连接部3a的下端大约扭转90°。球形导向件4连接于油位计本体3的油面检测部北的下端,用于当油位计从机油回油通路中拔插时对其进行引导,方便油位计的拔插。油位计本体3采用钢材制成。球形导向件4由塑料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油位计本体3和球形导向件4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而这也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图2示出了沿图1中A-A线的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图。如图1和图2 所示,油面检测部北与连接部3a整体形成,它们的截面呈矩形,其包括第一连接边30和第二连接边32,其中第一连接边30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边32的尺寸。图3示出了图1中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从油位计的连接部 3a的下端大约扭转90°。这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在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允许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的包括第二连接边32的表面接触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从而使得机油液面高度可清晰地保留在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的包括第一连接边30的表面上。这使得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能够准确确定油底壳中机油油面高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还存在其他变体。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其油面检测部: 也可在油位计的连接部3a的下端旋转其他的角度,诸如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度。这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在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允许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的包括第二连接边32的表面接触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从而使得机油液面高度可清晰地保留在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的包括第一连接边 30的表面上。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这些变体也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的优点在于,油位计的结构简单,容易拔出和插入。
5[003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的优点还在于,由于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从油位计的连接部3a的下端旋转一定的角度。这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油位计在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允许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北的包括第二连接边32的表面接触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 从而使得机油液面高度可清晰地保留在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 的包括第一连接边30的表面上。
权利要求1 一种油位计,其能够插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或者从其中拔出,用于检测发动机的油底壳中机油液面高度,其包括油位计手柄,其包括密封部和凸缘部,其中密封部连接在凸缘的下端,密封部嵌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以防止机油泄露,凸缘部限制油位计在机油回油通路中的插入量;油位计本体,其包括连接部和油面检测部,其中油位计本体的连接部连接到油位计手柄的密封部,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与连接部整体形成;以及球形导向件,其连接在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下端,用于当油位计插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或者从其中拔出时对其进行引导;其特征在于,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呈矩形并从油位计本体的连接部下端以第一角度扭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计,其特征在于,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包括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其中第一连接边的尺寸大于第二连接边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计,其特征在于,第一角度不等于零度和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计,其特征在于,油位计本体采用钢材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计,其特征在于,球形导向件由塑料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位计,其特征在于,油位计在插入到机油回油通路中或者从其中拔出时,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第二连接边的表面接触机油回油通路的壁面,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第一连接边的表面记录发动机油底壳中机油液面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位计,其包括彼此连接的油位计手柄、油位计本体以及球形导向件,其中油位计本体包括连接部和油面检测部,油位计本体的油面检测部与连接部整体形成,其中油面检测部的截面呈矩形并从连接部下端扭转第一角度,第一角度不等于0度和180度。油位计结构简单、易于拔出和插入,并且由于油面检测部从连接部下端扭转一定角度,使得机油液面高度可清晰地保留在油位计的油面检测部的包括其矩形截面较大尺寸的连接边的表面上,以便准确确定油底壳中机油油面高度。
文档编号F01M11/12GK201972762SQ20102069596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宋文倡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