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6313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特别是涉及一种搭载在割灌机、背负式鼓风机(backpack blower)等便携式作业机器中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在作业者进行作业时,搭载在便携式作业机器中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倾斜成各种角度,因此要求该润滑构造无论在哪种姿势下都能可靠地润滑发动机的驱动零件。作为搭载在携带式作业机器中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装置,该润滑装置形成有几乎将曲轴室的外周包围起来的润滑油储存室。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力60拟6号公报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中,曲轴的周围需要很多润滑油,气门传动机构不需要像曲轴周围那样多的润滑油。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不调节具有曲轴的曲轴室内的润滑油雾的浓度地将润滑油雾输送至气门传动机构。由此,多余的润滑油被供给至气门传动机构。于是,供给至气门传动机构的润滑油的量增加,润滑油滞留在包括气门传动机构在内的润滑油的供给通路中,在向燃烧室排出供给通路中的窜气时,润滑油也被排出。这样,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多余的润滑油被供给至气门传动机构,因此存在润滑油被排出到燃烧室中而在短时间内消耗掉润滑油的这一技术上的问题。因而,由于润滑油在短时间内被消耗掉,因此润滑油的补充期限缩短,若疏忽了润滑油的补充,则引起润滑不良。另外,由于润滑油在未燃烧的状态下自燃烧室排出到外部, 因此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与气门传动机构和具有曲轴的曲轴室分别适合的润滑油量形成润滑,能够防止在短时间内消耗掉润滑油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利用曲轴室内的压力变动供给被贮存在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从而润滑驱动零件,该润滑油箱与上述曲轴室独立地设置,该润滑构造包括第一循环路径,其用于将上述润滑油自上述润滑油箱供给到上述曲轴室中,并且使在上述曲轴室中雾化了的润滑油返回到上述润滑油箱中;第二循环路径,其用于自上述润滑油箱向气门传动机构供给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并且使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返回上述润滑油油箱;排出路径,其用于将上述润滑油的循环路径中所含有的窜气自上述第二循环路径排出到燃烧室中,在本润滑构造中,利用分隔壁分隔上述曲轴室和上述润滑油箱,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的配置位置为,即使使发动机主体倾斜,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也是配置在上述润滑油箱所贮存的上述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在上述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用于供给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一侧的开口 Al。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用于使上述润滑油返回一侧的开口 Bi。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中,在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的将上述润滑油向上述润滑油箱排放的方向上,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比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Al靠上述排放方向侧。另外,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在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处具有簧片阀。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中,利用弹性管体构成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一部分,利用上述弹性管体的端部形成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Al。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上述中央部以如下方式固定上述弹性管体和上述簧片阀在该中央部与之一体地形成有相对的一对立起壁,并且将上述弹性管体配置在该一对立起壁之间而载置在上述一对立起壁上,并且在上述开口 Bl处配置簧片阀,利用一个螺栓将用于对上述簧片阀的固定端部进行固定的一体的固定零件固定起来。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中,形成为利用连结壁连接上述一对
立起壁。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中,形成多个上述连结壁,固定上述弹性管体。另外,在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中,构成为上述排放方向与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Al处的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的供给方向平行。另外,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上述供给方向与上述排放方向为相反方向。另外,本发明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上述分隔壁构成为靠近在上述曲轴室内旋转的曲柄臂(crank web)的旋转轨迹。发明的效果采用本发明,即使使发动机主体倾斜,分隔壁的中央部也配置在润滑油箱所贮存的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在中央部形成有第二循环路径的用于供给雾化了的润滑油一侧的开口 Al,从而能够降低在曲轴室内雾化了的润滑油的油雾浓度而将该润滑油供给到第二循环路径中。因此能够使与气门传动机构和具有曲轴的曲轴室分别适合的润滑油量形成润滑。并且,由于第二循环路径中的润滑油量较少,因此能够防止由排出路径引发的润滑油的短时间内的消耗。另外,通过在分隔壁的中央部配置用于使第一循环路径的润滑油返回的开口 Bi, 能够将开口 Bl配置在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由自曲轴室返回的润滑油产生的润滑油面的紊乱较少。因此,能够抑制在润滑油箱内产生润滑油雾,能够降低油雾浓度而将润滑油雾供给到第二循环路径中。另外,在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的向润滑油箱的润滑油的排放方向上,开口 Bl比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Al靠排放方向侧,从而设定为不使自第一循环路径排放的润滑油直接进入到第二循环路径中。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向开口 Al供给多余的润滑油。另外,由于在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处设置簧片阀,能够易于设计润滑油的排放方向,容易地设计润滑油箱内部的构造。另外,通过利用弹性管体构成第二循环路径的一部分,且利用弹性管体的端部形成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Bi,能够容易地进行开口 Bl的定位。另外,在中央部一体地形成相对的一对立起壁,并且将弹性管体配置在该一对立起壁之间而载置在一对立起壁上,并且利用一个螺栓将用于对簧片阀的固定端部进行固定的一体的固定零件固定住,进而固定住弹性管体和簧片阀,从而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且能够实现组装的容易化。另外,通过形成为利用连结壁连接一对立起壁,能够可靠地固定弹性管体。另外,通过形成多个连结壁来固定弹性管体,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弹性管体,并且能够抑制弹性管体的变形,因此润滑油的流体阻力不会变大。另外,上述供给方向与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处的润滑油向润滑油箱排放的排放方向平行,从而增加自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 Bl排放的润滑油进入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Al中的情况下的实效距离,能够降低润滑油雾在润滑油箱内的浓度,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向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 Al供给多余的润滑油。另外,通过使供给方向构成为排放方向的相反方向,能够适度地调整润滑油箱内的油雾浓度,从而能够使与气门传动机构和具有曲轴的曲轴室分别适合的润滑油量形成润滑。并且,由于第二循环路径中的润滑油量较少,因此能够防止由排出路径产生的润滑油的短时间内的消耗。另外,通过靠近在曲轴室内旋转的曲柄臂的旋转轨迹地构成分隔壁,能够利用曲轴搅起在曲轴室内停留的润滑油,从而能够促进曲轴室内的润滑油的雾化。由此,能够提高对收容在曲轴室内的曲轴等的润滑性能。


图I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的立体图。图I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IB中的线1-1’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润滑油箱侧斜视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结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润滑油箱侧斜视观察且从一方向剖视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结构的状态的剖视立体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针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结构,分解了簧片阀、固定零件和螺栓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针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结构,将第二供油通路的供润滑油口和供给通路的供给口的附近结构放大后得到的放大立体图。
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四冲程发动机30的润滑构造利用由活塞34的往返动作产生的曲轴室35内的压力变动,供给贮存在润滑油箱55中的润滑油而润滑驱动零件,该润滑油箱阳与曲轴室35独立地设置。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使用图1A、图IB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结构。图I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I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IB中的线1-1’的剖视图。如图1A、图IB和图2中例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包括缸体31, 其将活塞34支承为能够滑动;曲轴箱10,其配置在该缸体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图2中的下方侧)且形成曲轴室35;缸盖32,其配置在缸体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图2中的上方侧)且与缸体31 —同形成燃烧室36。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缸体31、缸盖32和曲轴箱10各自独立地形成,且由螺栓连结。并且,用于贮存润滑油的润滑油盒(oil CaSe)33连结于曲轴箱10的下方。另外,曲轴箱10设于曲轴室35,利用上述缸体31和曲轴箱10将曲轴37支承为能够旋转。详细而言,曲轴37的两端自形成在曲轴箱10的内部的曲轴室35突出地配置,利用缸体31和曲轴箱10夹持自曲轴室35突出的两端而将该两端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在设置于缸体31内的气缸38中插入有能够往返移动的活塞34,该活塞34 借助曲柄臂56和连杆39与曲轴室35的曲轴37相连接。由此,曲轴37利用活塞34的往返移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缸体3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有缸盖32。在该缸盖32中设有与未图示的化油器相连通的进气口 41和与消声器40相连通的排气口 42,并且在该缸盖32中配置有用于开闭上述进气口 41的进气阀43和用于开闭上述排气口 42的排气阀 44。另外,在缸盖32的一部分形成有收容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的气门室45。该气门室45由缸盖32和气门室盖46形成。另外,用于驱动上述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的气门传动机构47与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相连地设置。气门传动机构47包括气门驱动齿轮48,其固定安装在曲轴37上; 凸轮轴齿轮49,其由气门驱动齿轮48驱动;凸轮50,其与凸轮轴齿轮49的一端部相连地设置;一对凸轮从动件,其在该凸轮50的作用下摆动,且被缸体31支承为能够转动;一对推杆,其被摇臂轴支承且使其一端与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的气门杆顶抵接,上述摇臂轴设于缸体31的缸盖部;气门弹簧,其向气门关闭方向对进气阀43和排气阀44施力。构成该气门传动机构47的各部分中,气门驱动齿轮48、凸轮轴齿轮49和凸轮轴齿轮49收容在气门传动机构室M内。另外,构成气门传动机构47的各部分中,推杆和气门弹簧收容在气门室4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将四周和下方包围起来的壳体形成润滑油盒33,通过将润滑油盒33安装在曲轴箱10上而构成曲轴室35。并且,曲轴箱10的将曲轴37收容为能够旋转的半圆筒状的部分构成曲轴室35与润滑油箱55的分隔壁11。在润滑油箱55中贮存有规定的润滑油量。这里,规定的润滑油量是指用于适当地润滑发动机的量。详细而言,在贮存在润滑油箱55中的润滑油的量低于规定的下限的情况下,不能使充分的润滑油循环来适当地润滑发动机,在贮存在润滑油箱阳中的润滑油的量高于上限的情况下,供给通路130的开口没入润滑油的润滑油面下,不能使所需的润滑油雾顺利地循环来适当地润滑发动机。即,规定的润滑油量是指规定的下限到上限之间的量。下面,使用图3 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箱55的内部构造。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润滑油箱55侧斜视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曲轴箱10 的结构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从润滑油箱55侧斜视观察且从一方向剖视观察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曲轴箱10的结构的状态的剖视立体图。另外,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针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曲轴箱10的结构,分解了簧片阀12、固定零件13和螺栓14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针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曲轴箱10的结构,将第二供油通路120的供润滑油口 121和供给通路130的供给口的附近结构放大后得到的放大立体图,图7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曲轴箱10的第一状态的截面的剖视图,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箱的第二状态的截面的剖视图。如图3 图7B中例示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曲轴室35和润滑油箱55被分隔壁11 分隔开。该分隔壁11形成为半筒形状。S卩,该分隔壁11在曲轴室35侧起到将收容于该曲轴室35内的曲柄臂56收容得能够旋转的作用,相应地形成向润滑油箱阳侧突出的曲面部。并且,该曲面部的中央部20 的向润滑油箱阳侧的突出程度最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使发动机主体倾斜,半圆筒形状的分隔壁11的中央部20仍配置在以规定的润滑油量贮存在润滑油箱阳中的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并且,在中央部20形成有用于向气门传动机构47供给雾化了的润滑油的开口 Al。这样,通过将分隔壁11的中央部20配置在润滑油箱55所贮存的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并且在该分隔壁11上配置开口 Al,能够防止使贮存在润滑油箱55中的液态的润滑油进入到开口 Al中。该开口 Al由使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挠性的弹性管体15的端部形成。该弹性管体15被与中央部20 —体地形成的一对立起壁16夹持。在一对立起壁16之间形成有多个连结壁17。因此,能够提高一对立起壁16的刚性。通过将弹性管体15夹持于连结壁17而固定该弹性管体15,能够更加牢固地固定该弹性管体15。另外,在中央部20构成有用于使曲轴室35的润滑油返回的开口 Bi。在该开口 Bl 处配置有簧片阀12。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簧片阀12和弹性管体15的固定部件,如上所述,将弹性管体15 夹持在一对立起壁16之间,并且利用载置在一对立起壁16上的固定零件13保持簧片阀 12。然后,利用一个螺栓14将保持上述簧片阀12和弹性管体15的固定零件13固定在曲轴箱10上,从而能够容易地装配簧片阀12和弹性管体15。接下来,使用图8对对本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内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的润滑构造进行说明。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如图8中例示的那样,在润滑油箱55与曲轴室35之间构成有供润滑油循环的第一循环路径100。该第一循环路径100包括第一供油通路110,其用于自润滑油箱55将润滑油输送到曲轴室35内;第二供油通路120,其用于将在曲轴室35内雾化了的润滑油雾输送到润滑油箱阳中。在该第一供油通路110中,在润滑油箱55侧的端部、即供油口处安装有用于将贮存在润滑油箱阳内的润滑油吸入的吸入部111。吸入部111包括挠性的管体112,其利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配重113,其与该管体112相连地设置,具有用于吸入润滑油的开口 B2。吸入部111的配重113能够利用该配重113的自重沿铅垂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四冲程发动机30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也能使配重113始终没入在润滑油内。另外,在第一供油通路110的中途设有用于使在第一供油通路110内流动的润滑油沿一方向流动的单向阀114。该单向阀114随着曲轴室35内的压力变化而开闭。S卩,起因于活塞34的向上止点侧的移动,曲轴室35内成为负压状态,从而单向阀 114打开,使第一供油通路11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贮存在润滑油箱55内的润滑油自开口 B2被吸入而经由第一供油通路110输送向曲轴室35。另一方面,起因于活塞34的向下止点的移动,曲轴室35内成为正压状态,从而单向阀114关闭,第一供油通路110处于非连通状态,防止润滑油的逆流。靠近在曲轴室35内旋转的曲柄臂56的旋转轨迹地配置曲轴箱10的分隔壁11。 并且,通过使曲柄臂56搅起在曲轴室35内停留的润滑油,能够促进曲轴室35内的润滑油的雾化。并且,在曲轴室35内雾化了的润滑油经由起因于簧片阀12的开闭而打开的开口 Bl返回到润滑油箱55中。详细而言,起因于活塞34的向上止点侧的移动,曲轴室35内成为负压状态,从而簧片阀12关闭,使第二供油通路120处于非连通状态。另一方面,起因于活塞34的向下止点侧的移动,曲轴室35内成为正压状态,从而簧片阀12打开,使第二供油通路120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开口 Bl位于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因此自开口 Bl排放的润滑油不会吹起润滑油面。并且,能够促进润滑油雾在润滑油箱阳内的液化。在润滑油箱55与气门室45之间配置有供润滑油循环的第二循环路径101。该第二循环路径101由供给通路130、气门传动机构室M、气门室45、第三供油通路170、曲轴室35和第二供油通路120构成。另外,在本例中,第二供油通路120兼用作第一循环路径100 和第二循环路径101,但也可以在曲轴室35与润滑油箱55之间利用第一循环路径100和第二循环路径101分别构成供油通路,另设第二循环路径101的开口 A2。供给通路130自润滑油箱55将在曲轴室内雾化了的润滑油供给到气门传动机构室M和气门室45中。因此,利用在第二循环路径101中流动的润滑油对构成气门传动机构47的气门驱动齿轮48、凸轮轴齿轮49、凸轮50、推杆和气门弹簧进行润滑。该供给通路130的一端形成有上述开口 Al。该开口 Al与开口 Bl同样也配置在中央部20。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开口 Bl将润滑油输送到润滑油箱55中的排放方向B和自开口 Al将润滑油供给到供给通路130中的供给方向A彼此平行地配置。并且,开口 Bl相对于开口 Al配置在排放方向B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朝向相反方向地配置排放方向B和供给方向A,能够更加适当地调整向第二循环路径101供给的油雾浓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排放方向B上, 将开口 Bl配置在开口 Al的送出侧是重要的,朝向相同的方向配置排放方向B和供给方向 A也能获得充分的效果。这样,将浓度低于曲轴室35内部的润滑油雾供给到供给通路130中。因而,能够不使润滑油雾成为所需浓度以上的高浓度地将其供给到气门室45中。在气门室45的内侧配置有对滞留在气门室45内的润滑油进行抽吸的抽吸通路 160。在抽吸通路160与曲轴室35之间配置有第三供油通路170。第三供油通路170的一端的开口端部与抽吸通路160相连地设置,另一端与曲轴室35相连地设置。此时,与第一供油通路110的另一端的开口端部同样,第三供油通路170 的另一端的开口端部配置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全开的位置。此时,滞留在气门室内的润滑油雾自第三供油通路170的开口被吸入而经由第三供油通路输送向曲轴室35。另一方面,起因于活塞34的向下止点的移动,曲轴室35内处于正压状态,从而第三供油通路170为非连通状态,防止润滑油向气门室45逆流。另外,由于曲轴室35内处于正压状态,因此簧片阀12打开,在曲轴室35内多余的润滑油经由第二供油通路120返回到润滑油箱55内。另外,在气门传动机构室M与曲轴室35之间配置有用于使气门传动机构室M内的多余的润滑油返回到曲轴室内的返回通路180。另外,在气门传动机构室M与第一供油通路110之间配置有流量调整通路190。 该流量调整通路190通过吸入气门传动机构室M内的空气,对经由第一供油通路110供给到曲轴室35内的润滑油的流量进行调整。在流量调整通路190中设有流量节流部193。流量节流部193调整流量调整通路 190中的空气吸入量。在气门室45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将润滑油的循环路径中所含有的窜气排出到燃烧室36中的排出通路140。该排出通路140的一端141与气门室的内部相连地设置,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143相连地设置。输送到空气滤清器143中的窜气被设于空气过滤器143内的分油器气液分离成润滑油雾和窜气。被气液分离了的润滑油通过连通空气过滤器143与曲轴室35的回流通路150而输送到曲轴室35内。窜气在燃烧室36中燃烧后经由消声器40排出到外部。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的润滑构造包括第一供油通路110、第二供油通路120、供给通路130、排出通路140、回流通路150、抽吸通路160、第三供油通路 170、返回通路180和流量调整通路190,能够向曲轴室、气门传动机构室和气门室进行润滑油的润滑。并且,能够防止自第二供油通路120供给的润滑油直接进入到供给通路130中,因此能够供给自供给通路130输送的去往气门传动机构室M和气门室45的低浓度的润滑油。由此,能够减少与窜气一并排出到燃烧室36中的润滑油的量,从而能够提高润滑构造的效率。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四冲程发动机30能够较佳地用在特别是割灌机和背负式鼓风机等便携式作业机器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利用曲轴室内的压力变动供给被贮存在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从而润滑驱动零件,该润滑油箱与上述曲轴室独立地设置,该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循环路径,其用于将上述润滑油自上述润滑油箱供给到上述曲轴室中,且使在上述曲轴室中雾化了的润滑油返回到上述润滑油箱中;第二循环路径,其用于自上述润滑油箱向气门传动机构供给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并使该雾化了的润滑油返回到上述润滑油箱中;排出路径,其用于将上述润滑油的循环路径中所含有的窜气自上述第二循环路径排出到燃烧室中,利用分隔壁分隔上述曲轴室和上述润滑油箱,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的配置位置为,即使使发动机主体倾斜,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也配置在上述润滑油箱所贮存的上述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在上述中央部配设有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用于供给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一侧的开口(A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配设有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用于返回上述润滑油一侧的开口 (B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Bi)的上述润滑油向上述润滑油箱排放的排放方向上, 上述开口(Bi)比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Al)靠上述排放方向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循环路径的开口(Bi)处具有簧片阀。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利用弹性管体构成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一部分,利用上述弹性管体的端部形成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A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隔壁的中央部以如下方式固定上述弹性管体和上述簧片阀在该中央部与之一体地形成有相对的一对立起壁,并且将上述弹性管体配置在该一对立起壁之间而载置在上述一对立起壁上,并且在上述开口(Bi)处配置簧片阀,利用一个螺栓将用于对上述簧片阀的固定端部进行固定的一体的固定零件固定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为利用连结壁连接上述一对立起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形成多个上述连结壁来固定上述弹性管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构成为上述排放方向与上述第二循环路径的开口(Al)处的上述雾化了的润滑油的供给方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供给方向与上述排放方向为相反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 靠近在上述曲轴室内旋转的曲柄臂的旋转轨迹地构成上述分隔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与气门传动机构和具有曲轴的曲轴室分别适合的润滑油量进行润滑,能够防止在短时间内消耗润滑油的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构造。其利用曲轴室内的压力变动供给被贮存在润滑油箱中的润滑油而润滑驱动零件,包括第一循环路径,其用于将润滑油自润滑油箱供给到曲轴室中,并使在曲轴室中雾化了的润滑油返回到润滑油箱中;第二循环路径,其用于自润滑油箱向气门传动机构室供给雾化了的润滑油,并将该雾化了的润滑油返回润滑油箱,该润滑构造利用分隔壁分隔曲轴室和润滑油箱,即使使发动机主体倾斜,分隔壁的中央部也配置在润滑油箱所贮存的润滑油的润滑油面的铅垂上方,在中央部配置有第二循环路径的用于供给雾化了的润滑油一侧的开口。
文档编号F01M1/04GK102434243SQ2011102721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9日
发明者杉山正树, 长谷川哲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