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风多层式风轮及其风电场的布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303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向风多层式风轮及其风电场的布局的制作方法
定向风多层式风轮及其风电场的布局风能是緑色可再生能源,其巨大的潜力可用于发电事业。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和气象环境千姿百态,因而风能资源表现为多祥性。我国西北部以及浩瀚的大北方地区,有大片的沙漠和沙化平原,有连绵千里的山脉,造成这些地区风能资源的定向性。本专利申请提出定向风风轮的设计,和以这种风轮为主体,提出形式多样化的风电场布局。多层式风轮(图I)是本专利申请的主体设备,其结构特点是以轮毂(中心轴,件I)为中心,以等距离佈置若干个同心风轮圈(件2),在风轮圈之间布置若干个翼片(件3),其最外层则以风轮箍(件4)圈定,形成一个完整的风轮。风轮轴两端用风轮托架(件5)托住,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轮轴之一端以机械传动机构(件6)与发电机(件7)相运接(见图2),合成ー套(风轮+发电机)単元机组。图2显示,风轮与发电机的连接有落地式连接与高架式连接两种方式。定向风风轮采用多层式高捕捉率设计。采用多层式、使大型、特大型单元高捕捉率·风轮成为可能。翼片(件3)在层与层之间有序排列,翼片与风轮中心轴(件I)线成ー稳定的倾斜角a (见图3)。每层的翼片形状完全相同,而各层的翼片则基本相似,只是每层按轮圈直径的差异,布置不同数量的翼片,因此整个风轮迎面望去类似于鱼类身披井然有序的鱗片。翼片群基本上覆盖了整个迎风面,故称之为高捕捉率。当风能接触到风轮时,由于翼片有ー个倾角a,使风能流经风轮时发生ー个转向运动,其结果是产生了ー个沿风轮切向的分力,它推动了风轮的旋转运动。这个旋转运动通过风轮轴和发电机之间的机械传动,(件6)带动了发电机(件7)产生电能。在定向风地区,往往有定时性反向风的特点,本专利申请提出的风轮设计完全适应于こ-项定时性反向风的特点,只是风轮在反向风时作反向旋转。本专利申请为此,提出在风轮轴和发电机轴之间布置一个反转切换排档(见图4),无论风轮是正转抑或是反转,发电机始終作同一方向的旋转,使其发电功能较为稳定。采用定向风风轮后,风电场的布局随地理和气象条件的差异,有丰富多彩的形式。本专利申请提出三大类布局第一类棋盘式布局(图5A型)如果定向风地区有成片的平原,可采用棋盘式布局,使每个风轮都能承接到较为稳定、均衡的风能。第二类挡风墙式布局(图5B型)采用多台风轮排成直线的,或某种弧线的长蛇阵般的挡风墙,挡住风的去路,迫使它给出动能。这种风墙般的电场,正面面对风的方向,一方面产生电能,另ー方面也产生迫使风所携带沙尘产生沉降的作用。如果这种挡风墙般的风电场,沿由西向东的万里疆土上,每隔ー个距离布设ー堵,有阻止沙化向东扩展的作用。如果在东部地区的特大城市的上风面,布设若干道这种面对来风的挡风墙型风电场,可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侵袭和沙化的东渐。第三类风洞式布局(图5C型)在多山地区选择适当山体,开凿前后贯通的岩洞,其中布设ー套风轮发电机组。山体面对定向风,因而风洞有明显的聚风效果。风洞中的风速往往大于山前的风速,更有利于风轮发电机组的发电功能。本专利申请提出四种风洞的造型,即直筒型风洞、束腰型风洞、前喇叭型风洞和后喇叭型风洞,为实施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当今,机械化的隧道凿岩机国内已有能力进行批量生产,为风洞式风电场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特别提示①多层式高捕捉率风轮在本专利申请人的前一宗专利申请(申200610067799. I)中已经有过详细的介绍。该专利申请是专门为非定向风的风能利用而提出来的。本专利申请为定向风的风能利用再次提出了同一设计原理和基本结构的多层式风轮,清楚地说明了这项风轮的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定向风和非定向风,因此本专利申请人认为这项风轮的设计有能力完全替代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各式风轮。②多层式高捕捉率风轮是本专利申请(以及上述专利申请200610067799. I)的创新性设计,根本区别于目前常用的各式设计。因此,在实施吋,比之于单纯的采用引进设备,或基于国外技术进行的“国内创造”,肯定会有各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以本专利申请人个·人的观察,目前国内标榜“开发风电技术”的单位不少,但是有足够技术力量独立开发创新技术的风电成套设备的単位可谓凤毛麟角。因此,本专利申请人殷切地盼望这项事业有国家的政策扶持,筹组ー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组建ー个高水平的技术核心队伍,指定主要生产单位,併力攻关,才能尅日奏效。③本专利的说明书中,关于翼片的介绍只用了短短的一句话,说“有ー个固定的倾斜角a……”这并不意味本专利技术将翼片限定于有ー个有倾斜角a的平面。翼片的实际型线不可能用一句话来界定,也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的理论计算来确定。翼片的型线关系到风轮的阻力和风能的有效吸收。当今世界科技界对此类课题都必需采用模型的流体力学测试来求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者应该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就是对各种风轮和各种翼片型线作技术测试和比较。这种测试为争取时间和减低费用计,建议以定性的、或至多是半定量的试验为目标。④本专利申请的名称虽以“定向风”为前提,但本专利申请人必须申明“定向风”一词的采用,并不意味着本专利技术只局限于理论上严格的风的“定向性”。在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指望有什么绝对的“定向性”,大自然的瞬息变化是万难严格限定的。这里所谓的“定向风”,只是想说明风的走向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不是东、西、南、北任意变迁的。本专利申请提出的多层式高捕捉率风轮单以轴中心线而言是定向的,其轴中心线正对设定的风向。如果在运行中实际风向偏离设定的风向,在一定范围内风轮仍可有效运作。譬如实际风向偏离设定风向±(0 30° ),风轮的出力可能是在90%上下波动。如果偏离± (30° 60° ),风轮出力的波幅可能逐步扩大到50%左右。如果风电场场址地点,风向经常有如此大范围的波动,风轮则应考虑采用非定向风的设计,更为稳妥。实际上在所谓的“定向风区域”,这种经常达到±(30° 60° )的风向波动范围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并不致于影响定向风风轮的采用。


①图I是定向风多层式高捕率风轮结构示意图;②图2是风轮与发电机的接连图,其中有落地式连接和高架式连接两种方式;③图3是翼片倾斜示意图;④图4是正反风换档示意⑤图5是风电场布局示意图,其中有A型棋盘型布局,B型挡风墙型布局和C型风洞型布局,其中C型有1、直筒型风洞;11、束腰型风洞;111前喇叭型风洞;IV、后喇叭型风洞。·
权利要求
1.定向风多层式风轮及其风电场的布局定向风风轮有以下技术特征 ①图1(定向风多层式高捕捉率风轮)示风轮的结构特征; ②件1为风轮毂(中心轴); ③以轮毂为中心,以等距离布置若干个风轮圈(件2); ④在相邻风轮圈之间布置若干个翼片(件3); ⑤其最外层则以风轮箍(件4)圈定,形成一个完整的风轮; ⑥从风轮整体的前方视之,翼片均匀地布满风轮的园面积,故称之为多层式高捕捉率风轮; ⑦风轮轴的两端由风轮托架(件5)托住,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图2)显示风轮与发电机机构的连接有落地式连接与高架式连接两种方式。
2.定向风风轮风电场的设备布局 在具有定向风的场合,在决定采用定向风风轮后,其风轮的布局可有多种类型的布局,其技术特征如下 ①棋盘式布局(图5A型),适用于定向风地区有成片的平原; ②挡风墙式布局(图5B型),其中多台风轮作直线的或某种弧线的长蛇阵般的挡风墙,形成一座能发电的挡风墙; ③风洞式布局(图5C型) 在多山地区选择适当山体,开凿前后贯通的岩洞,其中各设置一套风轮,本专利提出多种风洞的造型,即 I直筒型风洞; II束腰型风洞; III前喇叭型风洞; IV后喇叭型风洞。
特别提不 翼片(件3)与风轮圈(或中心轴)有一个倾斜角a,使风流经过风轮时发生一个流向的改变。这是风轮产生能量的基本源泉。这项倾斜角与翼片的型线两者关系到风轮的阻力和风能的有效吸收。当今世界科技界对此类课题都必需采用模型的流体力学测试来求解,这也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者应该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申请《定向风多层式风轮及其风电场的布局》以定向风多层式高捕捉率风轮(见附图)为基本设备,提出两种与发电机相连接的方式(直接式与高架式)。本发明申请以(风轮+发电机)为基本发电单元机组,提出风电场的三种布局(棋盘式布局、挡风墙式布局和风洞式布局)。在风洞式布局中,又提出四种风洞结构,即直筒式风洞、束腰式风洞、前喇叭式风洞和后喇叭式风洞。本发明申请之所以提出丰富多彩的风电场布局创意,是为了适应风电场建场当地的具体地理和气象条件,为实施者提供宽广的选择余地,建成具有特色的风电场。
文档编号F03D11/00GK102787985SQ20121030554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戴克发 申请人:戴克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