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349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杆设置在外壳的外部并且连接至减速装置的输出轴的底端,接地结构安装在印刷电路板和外壳突起之间从而防止发生电磁干扰(EMI),插入部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中并且固定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弹性部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外壳突起上从而所述接地结构能够借助弹力被保持。
【专利说明】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一种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其中电子控制装置经由接地结构连接至外壳或外壳突起从而能有效地消除电磁干扰(EMI)。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的讨论
[0003]涡轮增压器均包括叶轮,该叶轮借助废气的压力以高速旋转并且对空气加压;涡轮,该涡轮将废气的热能转换成旋转力;浮动轴承,该浮动轴承支撑涡轮轴;超压卸放装置,该超压卸放装置防止调节器上方超压增大;中间冷却器,该中间冷却器冷却增压空气;以及防爆震结构,在该结构中喷射时间被调节以防止发生爆震。
[0004]在涡轮增压器中,出现延迟时间(涡轮增压器迟滞)直到节流阀被打开并且涡轮增压器供应附加动力,并且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已被改进以将延迟时间减到最小。
[0005]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能主要被分成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和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在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中,旋转叶片附接至涡轮叶轮的周缘,并且由电子控制装置控制的致动器来调节旋转叶片的位置。也就是说,旋转叶片在发动机低速度下被部分打开而不产生不必要的超压,从而排气阻力被减小。
[0006]在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中,电子控制装置控制设置在涡轮入口处的一个或多个旋转叶片并且控制气体的速度从而控制涡轮的速度。也就是说,在加速期间旋转叶片被控制以增加废气的速度,并且超压被快速地供应。
[0007]然而,在这样的构造中,发生电磁干扰(EMI),这导致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质量降低。因此,需要用于消除EMI的附加结构(诸如滤波电路)以及用于将该附加结构固定在外壳中的附加固定单元。结果,外壳中的空间不能被有效地利用,并且该构造易受车辆的振动的影响,并且需要附加成本来制造产品,因此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其中该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电子控制装置经由接地结构连接至外壳或外壳突起从而能有效地消除电磁干扰(EMI)。
[0009]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其包括:杆,该杆设置在外壳的外部并且连接至减速装置的输出轴的底端;以及接地结构,该接地结构安装在印刷电路板和外壳突起之间从而防止发生电磁干扰(EMI )。
[0010]所述接地结构可以包括:平板部;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平板部向上折曲而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中;以及弹性部,该弹性部从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并且具有弹性,其中所述插入部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中并且固定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弹性部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外壳突起上从而所述接地结构能够借助弹力被保持。[0011]所述接地结构可以是弹性体和接地线夹中的一者,并且所述弹性体可以是板簧和压缩弹黃中的一者。
[0012]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供所述输出轴插入的插入孔,并且所述外壳突起可以从所述插入孔的周缘突出并且可以接触输出齿轮的延伸部从而限制所述输出齿轮的旋转角。
[0013]所述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连接至所述减速装置的所述输出齿轮并且使所述杆在动力供应停止时移动到该杆的初始位置。
[0014]所述复位弹簧可以连接至所述输出齿轮并且可以使所述杆在动力供应停止时移动到该杆的初始位置,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可以悬置在所述输出齿轮的悬置部中,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可以固定至所述外壳的底部。
[0015]所述复位弹簧可以是扭转弹簧。
[0016]所述外壳还可以包括传感器以及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一侧的磁体,并且所述传感器可以利用所述磁体的磁通量变化来测量所述输出齿轮的旋转角。
[0017]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中,用于控制杆的操作角的电子控制装置借助接地结构连接至外壳突起,该外壳突起从外壳的插入孔的周缘突出,接触输出齿轮的延伸部并且限制所述输出齿轮的旋转角,从而能有效地消除电磁干扰(EMI)。
[0018]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内容,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下列描述中将清楚地理解其他未提及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其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明显,附图中:
[0020]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剖视图;以及
[0022]图3是示出了图1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将参照附图在下面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首先,当对附图的元件附加附图标记时,应注意,即使当相同的元件被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中时,这些相同的元件也尽可能具有相同的符号。而且,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确定了与本发明相关的常用构造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使本发明的主题变模糊,则将省略该详述。
[0024]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剖视图,以及图3是示出了图1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的局部立体图。
[0025]在图1的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中,上盖300与外壳100的上部结

口 ο
[0026]减速齿轮部121连接至驱动马达110的输出侧,并且输出轴122连接至减速齿轮121的输出齿轮123,从而构成减速装置120。
[0027]在连接至驱动马达110的减速装置120中产生比驱动马达110中产生的转矩相对更大的转矩。
[0028]杆200安装在输出轴122的位于外壳100的外部的底端上。
[0029]杆200借助减速装置120而操作,并且杆200的最大操作角是105ο至110ο。
[0030]而且,输出轴122插入并穿过外壳100的插入孔130。
[0031]外壳突起140和141从插入孔130的周缘突出,接触输出齿轮123的延伸部127,并且防止输出齿轮123旋转。
[0032]外壳100包括旋转角检测传感器520和安装在输出轴122的一侧处的磁体510。旋转角检测传感器520利用磁体510的磁通量的变化来测量输出齿轮123的旋转角。
[0033]接地结构400安装在外壳100和上盖300的印刷电路板310之间以防止在该上盖300中发生电磁干扰(EMI)。
[0034]作为接地结构400的示例,该接地结构400包括:平板部402 ;插入部405,所述插入部从平板部402向上折曲,从平板部402延伸,并且插入印刷电路板310中;以及弹性部407,该弹性部从平板部402向下延伸并且具有弹性。
[0035]更详细地,当四个插入部405的一部分插入印刷电路板310中且固定至该印刷电路板310并且一个弹性部407安装在外壳突起140上时,接地结构400借助弹力被保持。
[0036]接地结构400可以是弹性体和接地线夹中的任一者,并且所述弹性体可以是板簧和压缩弹簧中的任一者。
[0037]因此,具有上述构造的接地结构在不包括附加的滤波器单元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减小 EMI。
[0038]而且,由于接地结构400是弹性体或接地线夹,因此该接地结构400能接触上盖300和外壳100并且能更稳定地固定至该上盖300和外壳100而不因车辆的振动而摇动。
[0039]复位弹簧124连接至输出齿轮123并且使杆200在动力供应停止时移到该杆200的初始位置。复位弹簧124可以是扭转弹簧,该复位弹簧124的顶端被悬置在输出齿轮123的悬置部125中,并且该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至外壳100的底部。
[0040]这样,根据本发明,复位弹簧124连接至输出齿轮123,并且因此可使连接至输出轴122的杆200在动力供应停止时因复位力而移动到该杆200的初始位置。因此,与仅利用驱动马达110的驱动力来驱动输出齿轮123的情况相比,能提高驱动马达110的效率。
[0041]而且,根据本发明,外壳突起140和141从外壳100的插入孔130的周缘突出并且接触输出齿轮123的延伸部127。因此,延伸部127仅在外壳突起140和141之间旋转,从而杆200也在外壳突起140和141之间以一角度旋转。而且,当杆200因复位弹簧124的复位力而移动时,杆200能被移到其初始位置。
[0042]接地结构400使上盖300连接至外壳突起140,从而在不包括附加的滤波器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减小ΕΜΙ。而且,接地结构400不构成用于利用限制输出齿轮123的旋转角的外壳突起140连接附加接地结构的附加突起,从而能改善了空间占有率。
[0043]而且,由于接地结构400是弹性体或接地线夹,因此接地结构400能接触印刷电路板310和外壳突起140并且更稳定地固定至印刷电路板310和外壳突起140而不因车辆的振动而摇动。[004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所提供的所有这样的修改,这些修改在所附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0045]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46]本申请要求2012年8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0.10-2012-0091402以及2013年7月26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0.10-2013-0088988的优先权和权益,这些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电致动器,该电致动器包括: 杆,该杆设置在外壳的外部并且连接至减速装置的输出轴的底端;和 接地结构,该接地结构安装在印刷电路板和外壳突起之间以防止发生电磁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接地结构包括:平板部;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平板部向上折曲而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中;以及弹性部,该弹性部从所述平板部向下延伸并且具有弹性,其中,所述插入部的一部分插入所述印刷电路板中并且固定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所述弹性部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外壳突起上从而所述接地结构能够借助弹力被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接地结构是弹性体和接地线夹中的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弹性体是板簧和压缩弹簧中的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供所述输出轴插入的插入孔,并且所述外壳突起从所述插入孔的周缘突出并接触输出齿轮的延伸部从而限制该输出齿轮的旋转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动器,该电致动器还包括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连接至所述减速装置的输出齿轮并且使所述杆在动力供应停止时移动到该杆的初始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复位弹簧连接至所述输出齿轮并且使所述杆在动力供应停止时移动到该杆的初始位置,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被悬置在所述输出齿轮的悬置部中,并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至所述外壳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复位弹簧是扭转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动器,其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传感器和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一侧的磁体,并且所述传感器利用所述磁体的磁通量的变化来测量所述输出齿轮的旋转角。
【文档编号】F02B37/12GK103628975SQ20131036175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金珍罗 申请人:株式会社万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