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

文档序号:514539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包括检测通过进气道进入空气的质量;基于第一燃空当量比以及空气质量通过汽油喷油器控制汽油的输出量;以及,向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汽油;基于第二燃空当量比以及空气质量通过柴油喷油器控制柴油的输出量;以及,向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柴油。本发明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通过控制改变气道喷射的汽油浓度和缸内喷射的柴油机浓度,实现两阶段燃烧放热时,大幅度降低瞬时燃烧放热速率,获得低的缸内压力升高率,从而有效地抑制双燃料发动机中高负荷时的粗暴燃烧。
【专利说明】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大幅度提高汽油机的热效率,提高汽油燃料的能量利用率,2002年申请者提出了一种汽油均质混合气柴油引燃(HCII, Homogeneous Charge Induced Ignition)燃烧模式【1,2,3】,该燃烧模式同时使用物理和化学特性差别极大的两种燃料,高辛烷值燃料(如汽油)喷射入进气道,在发动机的进气和压缩冲程中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均质的混合气;高十六烷值燃料(如柴油)在压缩上止点附近向缸内直接喷射,自燃着火。HCII燃烧模式使用类似于柴油机的高压缩比。同时,缸内喷入的柴油多点自燃,形成大面积的着火区域,且引燃已经混合均匀的汽油均质混合气,燃烧放热速度快,燃烧等容度高。相比于汽油机的单点点火,HCII模式的多点自燃着火能够大大的降低循环波动率,同时有利于实现稀燃。试验结果表明,燃烧模式的热效率显著高于汽油机,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柴油机的水平;由于着火前,汽油已经形成均匀的混合气,降低了扩散燃烧的比例,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碳烟排放。2009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Reitz等提出汽/柴油双燃料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RCCI)燃烧的概念[4-6],通过对汽油燃料采用气道喷射,柴油采用缸内直喷,燃烧最大平均有效压力可以达到1.3MPa,原始碳烟和NOx排放可以满足欧VI法规的要求,热效率最高达到了 53%。
[0003]但是,双燃料发动机大负荷时,汽油混合气过浓,压力升高率过高,燃烧粗暴,容易损坏发动机。目前常用的抑制 压燃式发动机大负荷工作粗暴的方法有降低发动机压缩比,推迟喷油提前角,提高过量空气系数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粗暴问题,但会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在保持发动机性能的前提下抑制大负荷燃烧粗暴问题,是双燃料发动机开发中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从而实现两阶段燃烧时大幅度降低瞬时燃烧放热速率,获得低的缸内压力升高率,从而有效地抑制双燃料发动机中高负荷时的粗暴燃烧。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包括:
[0008]检测通过进气道进入空气的质量;
[0009]基于第一燃空当量比以及所述空气的质量通过汽油喷油器控制汽油的输出量;以及,向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汽油;
[0010]基于第二燃空当量比以及所述空气的质量通过柴油喷油器控制柴油的输出量;以及,向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柴油。
[0011]其中,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3?0.7,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1?0.3。优选的,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为0.5,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为0.1。
[00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本方法控制汽油输出量时还包括:控制汽油输出时刻。
[00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本方法控制柴油输出量时还包括:控制柴油输出时刻。
[0014]具体的,所述柴油输出时刻的范围为-20° CA?0° CA ATDC。优选的,所述柴油输出时刻为-5° CA ATDC。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区别于【背景技术】,本发明通过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喷射柴油,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通过控制改变气道喷射的汽油浓度(第一燃空当量比)和缸内喷射的柴油机浓度(第二燃空当量比),实现两阶段燃烧放热时,大幅度降低瞬时燃烧放热速率,获得低的缸内压力升高率,从而有效地抑制双燃料发动机中高负荷时的粗暴燃烧,在显著抑制双燃料发动机大负荷工作粗暴的同时,油耗改善。并且,由于没有对发动机结构做任何改动,相比其他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双燃料发动机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双燃料发动机两阶段燃烧放热率;
[0019]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两阶段燃烧时的放热率曲线;
[0020]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两阶段燃烧时发动机的压升率;
[0021]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双燃料发动机部分结构图。
[0022]标号说明:
[0023]I柴油油箱;2柴油油耗仪;3柴油喷油器;4汽油油箱;5汽油油耗仪;6汽油喷油器;7流量计;8进气稳压罐;9烟度计;10排气分析仪;11排气稳压罐;12背压阀;13废气中冷器;14EGR阀;15缸压传感器;16电荷放大器;17角标;18燃烧分析仪;19测功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5]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燃料发动机抑制燃烧粗暴的方法,包括:
[0026]检测通过进气道进入空气的质量;
[0027]基于第一燃空当量比以及所述空气的质量通过汽油喷油器控制汽油的输出量;以及,向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汽油;
[0028]基于第二燃空当量比以及所述空气的质量通过柴油喷油器控制柴油的输出量;以及,向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柴油。
[0029]本发明的原理是:通过改变预混合汽油燃料(第一燃空当量比)和直喷柴油燃料(第二燃空当量比)的燃空当量比来实现两阶段燃烧,抑制粗暴燃烧。其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进气道向双燃料发动机输送空气,并基于空气的质量以及第一燃空当量比和第二燃空当量比分别喷射相应喷射量的汽油和柴油,主要是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从而控制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实现两阶段燃烧,抑制粗暴燃烧。本实施方式是通过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喷射柴油,其中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是通过控制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的喷射脉宽来控制的,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从而控制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从而改变预混合汽油燃料和直喷柴油燃料的燃空当量比,实现两阶段燃烧,抑制粗暴燃烧。
[0030]其中,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3?0.7,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
0.1?0.3。所述柴油输出时刻的范围为-20° CA?0° CAATDC。优选的,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为0.5,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为0.1,所述柴油输出时刻为-5° CA ATDC0
[0031]本发明通过控制气道喷射的汽油浓度(第一燃空当量比)和缸内喷射的柴油机浓度(第二燃空当量比),实现两阶段燃烧放热时,大幅度降低瞬时燃烧放热速率,获得低的缸内压力升高率,从而有效地抑制双燃料发动机中高负荷时的粗暴燃烧,在显著抑制双燃料发动机大负荷工作粗暴的同时,油耗改善。并且,由于没有对发动机结构做任何改动,相比其他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生产成本。
[0032]为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结合双燃料发动机具体阐述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请参阅图1,图1提供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包括:控制主机、燃料缸、汽油进油子系统、柴油进油子系统、空气进量子系统,所述柴油进油子系统、汽油进油子系统以及空气进量子系统均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
[0033]所述控制主机用于监测并根据空气进量子系统空气质量及第一燃空当量比计算相应的汽油输出量,以及用于基于所述空气质量及第二燃空当量比计算相应的柴油输出量。
[0034]所述汽油进油子系统用于调节汽油输出量并向所述空气进量子系统输送相应输出量的汽油。
[0035]所述空气进量子系统用于输出空气并接收所述汽油进油子系统基于第一燃空当量比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汽油,基于所述汽油及空气生成均质的第一混合气,并将所述第一混合气向燃料缸输送。
[0036]所述柴油进油子系统用于调节柴油输出量并向所述燃料缸输送相应输出量的柴油。所述空气进量子系统,还用于向所述燃料缸输送空气。
[0037]具体的,请参阅图1,双燃料发动机还包括烟度计9、排气分析仪10、排气稳压罐
11、背压阀12、废气中冷器13、EGR阀14、缸压传感器15、电荷放大器16、角标17、测量燃烧参数的燃烧分析仪18和测功机19。在本发明中,进气道即为空气进入双燃料发动机管道,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为流量计7和进气稳压罐8与燃料缸的连通管道。
[0038]柴油进油子系统包括:柴油油箱1、与柴油油箱I输出口连通的柴油油耗仪2以及用于调节柴油输出量并喷出相应输出量柴油的柴油喷油器3,所述柴油喷油器3的输入口与柴油油耗仪2的输出口连通,柴油喷油器3的输出口与燃料缸的第一输入口连通。
[0039]汽油进油子系统包括:汽油油箱4、与汽油油箱4输出口连接的汽油油耗仪5以及用于调节汽油输出量并喷出相应输出量汽油的汽油喷油器6,所述汽油喷油器6的输入口与汽油油耗仪5的输出口连通,汽油喷油器6的输出口与进气稳压罐8的输出口连通。
[0040]空气进量子系统包括:测量并控制空气进量的流量计7以及与所述流量计7输出口连通的进气稳压罐8。
[0041]本实施方式是通过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喷射柴油,其中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是通过控制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的喷射脉宽来控制的,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从而控制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
[0042]本发明的原理是:通过改变预混合汽油燃料(第一燃空当量比)和直喷柴油燃料(第二燃空当量比)的燃空当量比来实现两阶段燃烧,抑制粗暴燃烧。其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进气道向双燃料发动机输送空气,并基于空气的质量以及第一燃空当量比获得相应喷射量的汽油,以及基于空气的质量和第二燃空当量比获得相应喷射量的柴油,并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从而控制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实现两阶段燃烧,抑制粗暴燃烧。
[0043]本实施方式的实现方法是:通过进气道向双燃料发动机输送一定量的空气,在双燃料发动机运行到中高负荷时,基于第一燃空当量比和第二燃空当量比得到相应喷射量的汽油和柴油,并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从而控制汽油和柴油的喷射量,改变预混合燃料或者直喷燃料的浓度,从而改变预混合燃料的自燃时刻和燃烧速度,使其放热过程与直喷燃料放热过程发生分离但总的放热率又不至于过缓。形成如图2所示的两个放热速率较快但又不重叠的放热峰。从而有效地降低双燃料燃烧时的压力升高率。在柴油浓度过大时,也会出两个放热峰,但其实质与双燃料的两阶段放热完全不同,因此在本方法中的柴油燃空当量比较低,具体的,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3~0.7,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1~0.3。优选的,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为
0.5,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为0.1。本发明通过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喷射柴油,通过汽油喷油器和柴油喷油器,分别控制两种喷油器的喷射脉宽,通过改变预混合汽油燃料和直喷柴油燃料的燃空当量比来实现两阶段燃烧,抑制粗暴燃烧。
[0044]所述控制主机还用于向汽油进油子系统、柴油进油子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以分别控制汽油进油子系统、柴油进油子系统的汽油输出时刻、柴油输出时刻。具体的,所述柴油输出时刻的范围为-20° CA~0° CA ATDC。优选的,所述柴油输出时刻为-5° CA ATDC。
[0045]在本实施方式中,双燃料发动机参数如表1所示。汽油采用进气道电控喷射方法,喷射量和喷射时刻均可调,喷油压力为0.3MPa。引燃用柴油使用电控高压喷射系统,柴油的喷射压力、喷油量、喷射时刻、喷射次数均可以灵活调节。燃料缸压采集以及放热率分析使用AVL indicom 621型燃烧分析仪,用于检测燃烧粗暴程度,当燃烧粗暴时,推迟柴油输出时刻。常规气态排放物测量使用M260747汽柴两用尾气检测仪以及AVL FTIR多组分分析仪。碳烟排放测量使用FBY-2全自动烟度计。
[0046]表1发动机参数
[0047]
【权利要求】
1.一种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通过进气道进入空气的质量; 基于第一燃空当量比以及所述空气质量通过汽油喷油器控制汽油的输出量;以及,向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汽油; 基于第二燃空当量比以及所述空气质量通过柴油喷油器控制柴油的输出量;以及,向所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缸输送相应喷射量的柴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发动机抑制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3?0.7,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的范围为0.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空当量比为0.5,所述第二燃空当量比为0.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汽油输出量时还包括:控制汽油输出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顶所述的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柴油输出量时还包括:控制柴油输出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输出时刻的范围为-20° CA?0° CA ATDC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粗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输出时刻为-5° CA ATDC。
【文档编号】F02D19/08GK103615331SQ201310602988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王建昕, 王志, 刘浩业, 帅石金, 肖建华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