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使用冲击管的被冷却的涡轮机导叶或叶片中的冷却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54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控制使用冲击管的被冷却的涡轮机导叶或叶片中的冷却流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燃气涡轮机的翼型(100),所述翼型(100)包括:

包括内部容积的外壳(101),

布置在所述外壳(101)的内部容积内的内壳(110),

其中所述内壳(110)包括内部鼻部(111)和内部尾部(112),

其中所述内壳(110)的高压侧(114)沿着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的第一表面部分形成,

其中所述内壳(110)的低压侧(115)沿着与在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的第一表面部分相反地定位的第二表面部分形成,

其中所述内壳(110)与所述外壳(101)间隔开,使得:

第一冷却通道(116)沿着所述高压侧(114)形成在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并且

第二冷却通道(117)沿着所述低压侧(115)形成在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在所述内部尾部(112)处合并到公共冷却通道(123)中,

第一尾部翅片(118)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与所述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的冷却流体的第一质量流率是可控的,以及

第二尾部翅片(119)布置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与所述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的冷却流体的第二质量流率是可控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包括用于控制第一质量流的第一流体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尾部翅片(119)包括用于控制第二质量流的第二流体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至少一个第一通孔(201),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尾部翅片(119)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至少一个第二通孔(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01)的第一尺寸不同于所述第二通孔(202)的第二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高压侧(114)和所述低压侧(115)在所述内部尾部(112)内连接并且形成沿着所述内壳(110)的跨越宽度(301)延伸的内部尾部边缘(1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和所述第二尾部翅片(119)联接至所述内部尾部边缘(113)并且从所述内部尾部边缘(113)延伸至所述外壳(1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能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与所述外壳(101)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使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弹性变形而被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翼型(100),还包括:

布置在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的下游的所述公共冷却通道(123)内的保持元件(120),其中所述保持元件(120)布置成使得所述保持元件在所述第一尾部翅片(118)达到预定最大变形的情况下防止进一步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第二尾部翅片(119)能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第二尾部翅片(119)与所述外壳(101)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使所述第二尾部翅片(119)弹性变形而被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外壳(101)包括外部鼻部(102),

其中所述内壳(110)布置在所述内部容积内,使得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外部鼻部之间彼此间隔开,使得产生连接至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的鼻部容积(122),其中所述内部鼻部(111)包括流体出口(121),使得冷却流体能够从所述内壳(110)的内部喷射到所述鼻部容积(12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高压侧(114)和/或所述低压侧(115)没有另外的流体出口(121)。

12.一种燃气涡轮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翼型(100),其中所述翼型(100)形成所述燃气涡轮机的固定的导叶或可旋转的叶片。

13.一种制造用于燃气涡轮机的翼型(1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包括内部容积的外壳(101),

在所述外壳(101)的内部容积内布置内壳(110),

其中所述内壳(110)包括内部鼻部(111)和内部尾部(112),

其中所述内壳(110)的高压侧(114)沿着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的第一表面部分形成,

其中所述内壳(110)的低压侧(115)沿着与在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的第一表面部分相反地定位的第二表面部分形成,

其中所述内壳(110)与所述外壳(101)间隔开,使得:

第一冷却通道(116)沿着所述高压侧(114)形成在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并且

第二冷却通道(117)沿着所述低压侧(115)形成在所述内部鼻部(111)与所述内部尾部(11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在所述内部尾部(112)处合并到公共冷却通道(123)中,

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与所述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布置第一尾部翅片(118),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一冷却通道(116)的冷却流体的第一质量流率是可控的,以及

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与所述公共冷却通道(123)之间布置第二尾部翅片(119),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二冷却通道(117)的冷却流体的第二质量流率是可控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