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起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097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起动机,尤其是一种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起动机。



背景技术:

起动机是一种用于启动汽车发动机的装置,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发动机舱除了布置有发动机主体和起动机外,还布置有变速器等非常多的功能部件,提供给起动机的安装位置越来越小,在不移除其他功能部件的前提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起动机的安装是困扰汽车研发的一个难题。

现有的起动机主要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和控制结构三个部分,其中控制结构通常为旁置的电磁开关,即电磁开关通常设置在电动机或传动机构的旁边,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使得起动机的体积相对较大。

此外,现有的起动机的电磁开关上的动铁芯通常需要通过相互配合的拨叉和拨环与输出轴连接,输出轴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外界作用在输出轴上的冲击会通过拨环和拨叉传递到动铁芯上,进而使得动铁芯产生振动,带动与动铁芯固定连接的动触头振动,影响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起动机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的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起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起动机,包括机壳和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且依次传动连接的电动机、减速器和输出轴,还包括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且与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的电磁组件、与所述电磁组件传动连接的拨环、与所述拨环配合的拨叉以及与所述拨叉配合的触头组件,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电磁组件活动连接,所述触头组件与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电磁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机壳上且与所述输出轴同轴布置的静铁芯和线圈、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的第一动铁芯、与所述拨环传动连接的第二动铁芯以及用于复位所述第一动铁芯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动铁芯和所述第二动铁芯分别位于所述线圈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且所述第一动铁芯转动连接在所述输出轴的轴身上,所述第二动铁芯和所述第一动铁芯之间间隔有预定距离,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直接或间接抵顶在所述机壳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抵顶在所述第一动铁芯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动铁芯和所述输出轴之间设置有隔离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触头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动触头、固定连接在所述机壳上的静触头以及用于复位所述动触头的第二复位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动触头和所述拨叉之间接触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电磁组件套设在输出轴上且与输出轴同轴布置,与传统将电磁组件旁置在技术方案相比,体积相对较小。

2、通过设置两个动铁芯,两个动铁芯分别与输出轴和动触头连接,且两个动铁芯之间间隔有预定距离,输出轴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外界作用在输出轴上的冲击不会被传递到动触头上,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接触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器动机。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机壳; 20-电动机;

30-减速器; 40-输出轴;

41-齿轮; 50-电磁组件;

51-静铁芯; 52-线圈;

53-第一动铁芯; 54-第二动铁芯;

55-第一复位弹簧; 56-隔离套;

57-挡环; 60-拨环;

70-拨叉; 80-触头组件;

81-动触头; 82-静触头;

83-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起动机,包括机壳10和设置在机壳10内且依次传动连接的电动机20、减速器30和输出轴40,其中输出轴40的一端从机壳10中穿出,且该端设置有与发动机的飞轮配合的齿轮41。当然,输出轴40和减速器30的传动连接结构不仅需要确保减速器30能够将动力传递给输出轴40,还需要确保输出轴40能够进行轴向滑动,这类传动连接结构可以为螺旋花键连接结构等常规的传动连接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置同轴开关的减速起动机还包括套设在输出轴40上且与输出轴40同轴布置的电磁组件50、与电磁组件50传动连接的拨环60、与拨环60配合的拨叉70以及与拨叉70配合的触头组件80,其中拨环60和拨叉70以及两者的相互配合方式与常规的起动机相同,此处不再详述。电磁组件50与输出轴40活动连接,用于驱动输出轴40轴向滑动,触头组件80与电动机20电连接,用于开启或关闭电动机20。由于电磁组件50套设在输出轴40上体积相对较小

电磁组件50包括固定在机壳10上且与输出轴40同轴布置的静铁芯51和线圈52、套设在输出轴40上的第一动铁芯53、与拨环60传动连接的第二动铁芯54以及用于复位第一动铁芯43的第一复位弹簧55。第一动铁芯53和第二动铁芯54分别位于线圈52和输出轴40之间,且第一动铁芯53转动连接在输出轴40的轴身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动铁芯53和输出轴40之间设置有隔离套56,第一动铁芯53固定连接在隔离套56上,隔离套56转动连接在输出轴40上,即第一动铁芯53间接转动连接在输出轴40上;同时输出轴40上套设有嵌入输出轴40的挡环57,隔离套56抵顶在挡环57朝向减速器30一侧的侧面上,隔离套56远离挡环57的一端抵顶在第二动铁芯54上。

第二动铁芯54和第一动铁芯53之间间隔有预定距离,即第二动铁芯54和第一动铁芯53之间互不接触,这样可确保输出轴40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外界作用在输出轴40上的冲击不会被传递到触头组件80上,确保触头组件50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第一复位弹簧55套设在输出轴40上,其一端直接或间接抵顶在机壳10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抵顶在第一动铁芯53上。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弹簧55的一端通过抵顶在用于支撑输出轴40的轴承上间接抵顶在机壳10上,另一端通过抵顶在挡环41上间接抵顶在第一动铁芯53上。

触头组件80包括滑动连接在机壳10上且与输出轴40平行布置的的动触头81、固定连接在机壳10上的静触头82以及用于复位动触头81的第二复位弹簧83,第二复位弹簧83的一端抵顶在动触头81上,另一端抵顶在静触头82或机壳10上,动触头81和拨叉70之间接触连接。

使用时,线圈52通电,第一动铁芯53和第二动铁芯54在线圈52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分别往远离减速器30的一侧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动铁芯53带动输出轴40轴向滑动,使得齿轮41与发动机的飞轮半啮合,同时压缩第一复位弹簧55;第二动铁芯54带动拨环60运动,拨环60推动拔插70转动,拨叉70再推动动触头81轴向滑动,与静触头82接触,启动电动机20,同时压缩第二复位弹簧83;之后第一动铁芯53继续运动,使得齿轮41与发动机的飞轮完全啮合;发动机被启动后,线圈52断电,第一动铁芯53和第二动铁芯54分别在第一复位弹簧55和第二复位弹簧83的作用下复位,使得齿轮41和发动机的飞轮相互分离,同时使得动触头81和静触头82相互分离,关闭电动机2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