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输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8615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动力输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出装置,尤其是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动力能源的日渐短缺,人们对于节能环保型动力输出装置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发电机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动力能源,煤炭燃烧后驱动发电机组,在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发电,将煤炭转换为电能。但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煤炭能源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在一些高海拔、低纬度且太阳光线较充足的地方,有的采用太阳能发电,但是太阳能发电容易受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太阳能设备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也很难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动力输出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一端安装扇翅,扇翅上安装能够沿扇翅上下滑动的配重块;地面或基础上设置有配重块的限位装置;动力输出轴为曲轴结构;曲轴结构上装有连杆,连杆与活塞连接,活塞置于钢筒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节省动力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是:

限位装置由支撑杆以及套装在支撑杆上的套筒构成,支撑杆上设置有凹槽,套筒与支撑杆之间通过螺栓固接,螺栓的一端置于凹槽内;支撑杆的轴线距离输出轴的回转中心距为H,所被限位的扇翅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15~30度。

动力输入轴上装有第一工作带轮,第一工作带轮通过皮带与动力传输轴一端的第二工作带轮连接,动力传输轴上的另一端装有第三工作带轮,第三工作带轮通过皮带与第四工作带轮连接,第四工作带轮装在动力输出轴的一端。

扇翅设置三个,扇翅的最大直径处安装档板。

动力输入轴、动力传输轴、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各自的支架上。

动力输出轴和动力传输轴的轴线平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中:扇翅1;第一扇翅101;第二扇翅102;第三扇翅103;配重块2;第一配重块201;第二配重块202;第三配重块203;动力输入轴3;第一工作带轮4;轴承座5;支架6;皮带7;第二工作带轮8;动力传输轴9;第三工作带轮10;皮带11;第四工作带轮12;动力输出轴13;连杆14;活塞15;钢筒16;套筒17;支撑杆18;螺栓19;凹槽20;档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参见附图1至附图3,由动力输入轴3、动力传输轴9、动力输出轴13组成,动力输入轴3一端安装扇翅1,扇翅1上安装能够沿扇翅1上下滑动的配重块2;地面或基础上设置有配重块2的限位装置;动力输出轴13为曲轴结构;曲轴结构上装有连杆14,连杆14与活塞15连接,活塞15置于钢筒16内。

限位装置由支撑杆18以及套装在支撑杆18上的套筒17构成,支撑杆18上设置有凹槽20,套筒17与支撑杆18之间通过螺栓19固接,螺栓19的一端置于凹槽20内;支撑杆18的轴线距离动力输出轴13的回转中心距为H,所被限位的扇翅1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15~30度。本实施例的扇翅1的轴线优选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0度角。

动力输入轴3上装有第一工作带轮4,第一工作带轮4通过皮带7与动力传输轴9一端的第二工作带轮8连接,动力传输轴9上的另一端装有第三工作带轮10,第三工作带轮10通过皮带11与第四工作带轮12连接,第四工作带轮12装在动力输出轴13的一端。

扇翅1设置三个,每个扇翅1的最大直径处安装档板21。

动力输入轴3通过轴承座5固定在支架8上,动力传输轴9、动力输出轴13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各自的支架上。

动力输出轴13和动力传输轴9的轴线平行。

本发明在应用时,拧下螺栓19,套筒17沿着支撑杆18下落,位于第一扇翅101的最外端的第一配重块201,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带动动力输入轴3转动,动力输入轴3转动,带动动力输入轴3上的第一工作带轮4转动,第一工作带轮4通过皮带7与动力传输轴9一端的第二工作带轮8连接,第二工作带轮8开始转动;第二工作带轮8转动,带动动力传输轴9转动,动力传输轴9另一端的第三工作带轮10开始转动,第三工作带轮10通过皮带11与动力输出轴13上的第四工作带轮12连接,第四工作带轮12开始转动;第四工作带轮12转动带动动力输出轴13转动,动力输出轴13上的连杆14跟着动力输出轴13的转动在钢筒16内做上下运动。

当第一扇翅101在第一配重块201的带动下逐渐靠近最低端时,第三扇翅103上的第三配重块203开始沿着第三扇翅103逐渐靠近动力输入轴3,同时第三扇翅103和第三配重块203开始下转动,第二配重块202在钢筒16中的活塞15的推动下向上转动,形成循环运动,从而作为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根据本发明的附图和说明书所做的任何等效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