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立轴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7694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大型立轴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机械,即一种大型立轴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也称风机、风力机,主要工作部件是风轮,风轮有叶片和风轮轴。风轮轴的安装方向多见平轴和立轴两种。目前,大规模安装的大型风力发电机多采用平轴式,也称轴流式,其风轮为三支与风轮轴线相垂直的扇叶,利用其机翼型断面获得旋转力矩而作工。平轴风机叶片的断面力学特性虽好,但扇叶与风向相对,旋转后会阻挡气流的流动,因而扇叶数量不能太多,受风面积较小,风力利用率不高。立轴风机也称径流式风机,其风轮轴竖立安装,风轮轴的外围装有多片扇叶,扇叶的表面与风轮轴的轴线相平行。立轴风机迎风面积大,但立轴两侧扇叶产生的力矩方向相反,会相互抵消而不能转动,实际应用中扇叶须采用框架结构,在一侧铰连面板,一侧的面板闭合时另一侧面板开启,才能形成扭矩。可是面板频繁的开关,极易损坏,因而只能在小型风力机上采用,大型风力机还没有采用立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扇叶受风面积大,风力利用率高,且不易损坏的大型立轴风力发电机。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大型立轴风力发电机,立轴的外围装有可围绕立轴转动的多个扇叶,扇叶的表面与立轴的轴线相平行,其特点是:所述立轴有两支,平行安装在立方体框架的后侧两端,框架的前侧装有两片分风板,两片分风板的外侧边缘固定在框架前侧两端,两片分风板的内侧向前倾斜相接呈尖角状,立方体框架的整机重心设有中心轴,框架与中心轴上部转动连接,中心轴下部固定在地面上,框架前后两侧的四个角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支撑柱下端设有可在地面上转动的支撑轮。

所述支撑轮与地面的轨道相配合,当各个支撑轮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不等时,轨道是两个环形轨道,框架前侧的两个支撑轮与内环轨道相配合,后侧的两个支撑轮与外环轨道相配合;当各个支撑轮与所述中心轴的距离相等时,框架前侧后侧四个支撑轮与一个环形轨道相配合。

所述框架下端的四个支撑轮均设有悬浮磁块,悬浮磁块下端的磁极与所对轨道的磁极相同。

所述扇叶由多个长条状的叶片组成,各个叶片在立轴的外围上下依次安装,或上下相邻的两个叶片相互错开安装。

所述长条形叶片的一面为凹面,另一面为凸面。

所述长条形叶片有上板和下板,上板下板之间有销轴铰连构成断面为尖角状的凹面,至少上板后面设有细杆构成的叶片架,上板设有摆转机构。

所述摆转机构是在下板下边缘设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配合,齿条上端与上板相铰连。

所述扇叶是一个矩形的平面扇叶或曲面扇叶。

所述叶片长24000—26000mm,所述上板长宽均1000mm,所述上板和下板所构成的凹面叶片高1000mm,所述立轴上依次安装叶片20层以上,每层叶片均布8个。

所述分风板设有两片延长板,安装在分风板后面即框架的前侧面,且可在动力机的带动下向内外两侧滑动;或贴附在分风板的一侧,且可在动力机的带动下沿分风板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扇叶受风面积大,分风板挡住立轴内侧的扇叶,而把风力分送到立轴外侧,加大立轴外侧风力,风力利用率高,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加之整体支撑,转动灵活,适于大功率发电作业,可望替代现有大型风力发电机,成为风能利用的首选机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立轴风机单体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立轴风机单体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框架的主视图;

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框架的俯视图;

图7是第一种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8是第一种实施例的框架摆转动作俯视图;

图9是第二种实施例的框架摆转动作俯视图;

图10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立轴风机单体的主视图;

图11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立轴风机单体的俯视图;

图12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的主视图;

图13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的a—a断面图;

图14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的b—b断面图;

图15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状态一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6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状态一的局部放大左视图;

图17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状态二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8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叶片状态二的局部放大左视图;

图19是第五种实施例的部件立轴风机单体的主视图;

图20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立轴风机单体的俯视图;

图21是第七种实施例的延长板关闭动作的俯视图;

图22是第七种实施例的延长板展开动作的俯视图;

图23是第八种实施例的延长板关闭动作的俯视图;

图24是第八种实施例的延长板展开动作的俯视图;

图25是第九种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中可见:立轴1,扇叶2,框架3,前侧4,分风板5,后侧6,叶片7,中心轴8,支撑轮9,轨道10,凹面11,凸面12,上板13,下板14,叶片架15,微型电机16,齿条17,销轴18,平面扇叶19,曲面扇叶20,延长板21,调向翼板22,悬浮磁块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总的构思是:采用成对的立轴风机,两立轴前方设置分风板,把风力分向两侧,机架整体可转动,且设有多点支撑。下面结合附图介绍九种实施例:

第一种实施例:图1、图2介绍一种大型立轴风力发电机,其主要部件是立轴风机,也就是径流风机,立轴风机是在立轴1的外围装有可围绕立轴转动的多个扇叶2,扇叶2的表面与立轴1的轴线相平行。其特点是:所述立轴1有两支,平行安装在立方体的框架3后侧两端。结合图3、图4可见,立轴1外围的扇叶2由多个长条状的叶片7组成,各个叶片7在立轴1的外围上下依次安装。对于大型风力机来说,叶片长24000—26000mm,优选25000mm,叶片宽1000mm,立轴上依次安装叶片20层以上,每层叶片均布8个。上下相邻叶片之间可设有100—1000mm的间隙,这样,立轴的高度22000—400000mm。叶片320个。

结合图5、图6、图7可见,框架3是一个长方体框架,框架的长度在50000mm以上,宽25000mm以上。框架3的前侧4装有两片分风板5,两片分风板5的外侧边缘固定在框架3前侧两端,两片分风板5的内侧向前倾斜相对而呈尖角状。长方体框架1的整机重心处设有中心轴8,框架3与中心轴8上部转动连接,中心轴8下部固定在地面上,框架3前后两侧的四个角均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支撑柱下端设有可在地面上转动的支撑轮9。支撑轮9下面可以是硬化的地面,如图8所示,框架连同风机整体随风转动,使分风板5的前端始终与风向相对。

为了使框架整体随风向转动,推荐采用风力传感器,控制电机的动作,确定整机的转向。

考虑到整机的重量较大,支撑轮9的压力很大,在地面上最好铺设钢轨10。如果中心轴8不在四个支撑轮对角连线的交叉点上,轨道10应当如图6、图7、图8所示是两个环形轨道,框架前侧的两个支撑轮与内环轨道相配合,后侧的两个支撑轮与外环轨道相配合。

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通过调整参数或采取配重措施,使中心轴8恰好处在四个支撑轮9对角连线的交叉点上,轨道10可以如图9所示,仅有一个环形轨道,比第一种实施例省略了一个环形钢轨。

第三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扇叶2不是一个整块,而是由多个长条状的叶片7组成,上下相邻的两个叶片7相互错开安装。错开安装的好处是可以优化扇叶的通风性能,即使上下相邻叶片之间的距离很小,气流也很容易通过,这样,叶片上下距离就可以小一些,同样高的立轴高可以安装更多层叶片。

第四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12所示,所述长条形叶片7一面为凹面11(见图13),另一面为凸面12(见图14)。这种凹面可以是尖角状,也可以是圆弧状。其主要作用是更好的阻拦气流,提高风力的利用率,获得更多的电能。

对于大型风力机来说,叶片的面积很大,在风速过高时容易损坏。为此,需要考虑调整迎风面积的调整问题。图15、图16介绍的长条形叶片7有上板13和下板14,上板13下板14之间有销轴18铰连构成断面为尖角状的凹面。其中,至少上板13后面设有细杆构成的叶片架15,上板13设有摆转机构。

摆转机构的形式很多,图中例举的是在下板14下边缘设有微型电机16,当然微型电机16也可以设在下板下边缘之外的构件上。微型电机16的输出轴装有齿轮,齿轮与齿条17相配合,齿条17上端与上板13上边缘相铰连。当风力过大时,即可如图17、图18所示,通过人力控制或自动控制,微型电机16开动,带动齿条17动作,拉下上板,扩大通风的空间。同样,当风力不大时,可以使电机反转,关闭上板。

为了简化结构,上下相对的两层叶片相对应的上板之间可以采用串联的拉杆,仅在一个叶片上安装微型电机16就可以使下面的叶片同步动作。

实验证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很好的适应大型风力发电机的需求,其结构参数可以达到:叶片长25000mm,叶片上板和下板长宽均为1000mm,上板和下板所构成的凹面叶片最大高度1000mm,所述立轴上依次安装叶片20层以上,每层围绕立轴均布8个叶片。一个立轴可以安装160个以上的叶片,整机安装320个以上的叶片,接受宽50000以上mm、高20000mm以上的气流做功,完全可以替代现有的大型平轴风力发电机。而与同功率的大型平轴风力发电机相比,本风力机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综合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五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19所示,扇叶2是一个矩形的板面。是没有间隙的整个面板。这种结构比较简单,安装也比较方便,但由于气流难以通过,低速风受阻后难以流动,作业风速需要大一些。

第六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20所示,扇叶2是一个曲面的矩形板。可以是整块的扇叶,也可以分成多条叶片。扇叶2处于立轴外侧时,凹面向前,可以更好的接受风力,而且叶片向后转动的阻力相对减小,风的利用率非常高,不失为一种优选的结构。

第七种实施例:如图21所示,所述分风板5设有两片延长板21,安装在分风板5的后面即框架3的前侧面,且可如图22所示,在动力机的带动下向内外两侧滑动。其作用是,当风力超过特定指标时,动力机开启,带动延长板21向外滑动,以阻挡风力,防止气流直吹叶片7,降低风机的转速,以避免因转动过速而发生故障。

第八种实施例:如图23所示,所述分风板5设有两片延长板21,贴附在分风板5的一侧,可在分风板的前侧,也可以在分风板的后侧,且可如图24所示,在动力机的带动下沿分风板滑动。其作用是,当风力超过特定指标时,动力机开启,带动延长板21向外滑动,以阻挡风力,防止气流直吹叶片7,降低风机的转速,以避免因转动过速而发生故障。与第七种实施例相比,这种延长板21为斜向滑动,气流阻力较小,可以把气流分散到风机之外,效果更佳。

第九种实施例:图25所表示的风力机是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主要是增加了调向翼板22。这种调向翼板22固定在框架3的上面,其作用是可以改变框架3的方向,使分风板5的尖角保持与风向相对。

此外,框架3下端的四个支撑轮9均设有悬浮磁块23,悬浮磁块23下端的磁极与所对轨道10的磁极相同,以产生相互排斥的磁力,产生磁悬浮的效果,减轻整机对轨道10的正压力,以增强整机围绕中心轴8转动的灵活性,保证分风板5的前端与风向相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