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进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0523发布日期:2018-06-30 10:1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机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油泵进回油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干式油底壳柴油机来说,由于发动机油底壳未集成机油箱,为保证在发动机倾斜时机油能够及时的被吸回机油箱,因此干式油底壳柴油机需要有专门的回油泵用于抽取机油。

一般回油泵需要有单独的进回油管路,用于将油底壳上前后集油池的机油抽回机油箱。因此,现有干式油底壳柴油机回油泵进回油管的管路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机油泵进回油结构,以实现了机油泵进回油结构的优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油泵进回油结构,包括回油层、压油层、隔板和安全阀,所述回油层、隔板、压油层之间固定连接,安全阀安装于压油层的出油端;所述回油层上集成有进油腔,所述压油层上集成回油层出油腔,所述回油层通过所述隔板上设有的出油孔将油运送到回油层出油腔。

进一步的,所述回油层上还设有前出油腔、后出油腔、回油层齿轮腔,回油层上集成有的进油腔包括前进油腔和后进油腔;前进油腔和后进油腔分别设置在回油层的前后两端,并与设置在回油层中部的回油层齿轮腔连通,回油层齿轮腔与设置在回油层一侧的前出油腔和后出油腔连通,所述前出油腔和后出油腔通过所述隔板上的出油孔将油运送到回油层出油腔。

进一步的,所述压油层上还设有压油层齿轮腔、压油层进油腔、压油层出油腔;所述压油层进油腔、压油层齿轮腔和压油层出油腔依次连通;回油层出油腔集成在压油层的一侧;安全阀安装于压油层的压油层出油腔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将进油油腔集成机油泵泵体,充分利用机油泵泵体的无用空间,实现了机油泵结构的高度集成化和紧凑化设计,缩小机油泵体积;

(2)本发明将安全阀安装于压油层,用于在机油泵压油层出口压力过高时,将机油排出保护机油泵。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机油泵进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回油层101、压油层102、隔板103、安全阀104、前进油腔1、后进油腔2、前出油腔3、后出油腔4、回油层齿轮腔5、压油层齿轮腔6、压油层进油腔7、压油层出油腔8、回油层出油腔9。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机油泵进回油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回油层101、压油层102、隔板103和安全阀104,所述回油层101、隔板103、压油层102依次通过螺栓相连,安全阀104通过螺纹安装于压油层102出油端;所述回油层101上集成有进油腔,所述压油层102上集成回油层出油腔9,所述回油层101通过所述隔板103上设有的出油孔将油运送到回油层出油腔9。

所述回油层101还集成有前出油腔3、后出油腔4、回油层齿轮腔5,回油层101上集成有的进油腔包括前进油腔1和后进油腔2;前进油腔1和后进油腔2分别设置在回油层101的前后两端,并与设置在回油层101中部的回油层齿轮腔5连通,回油层齿轮腔5与设置在回油层101一侧的前出油腔3和后出油腔4连通,所述前出油腔3和后出油腔4通过所述隔板103上设有的出油孔将油运送到回油层出油腔9。

所述压油层102上还设有压油层齿轮腔6、压油层进油腔7、压油层出油腔8;所述压油层进油腔7、压油层齿轮腔6和压油层出油腔8依次连通;回油层出油腔9集成在压油层102的一侧;安全阀104通过螺纹安装于压油层102的压油层出油腔8上。

在机油泵工作时:

机油泵回油层101通过集成在机油泵泵体上的前进油腔1和后进油腔2将油底壳前后集油池内机油抽回回油层101的齿轮腔5,齿轮腔5加压后的机油通过回油层101的前出油腔3和后出油腔4,穿过隔板103上加工的油孔,在压油层102的回油层出油腔9混合后,到达机油箱。

油箱内的机油通过压油层进油腔7抽进压油层齿轮腔6,经过压油层齿轮腔6加压后,通过压油层出油腔8抵达发动机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