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多滚轮摇臂式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4017发布日期:2018-06-19 20:05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双轴多滚轮摇臂式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轴多滚轮摇臂式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换气过程中产生的泵气损失占机械损失总量的10-20%,是制约现代发动机燃油经济性能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的汽油机通过进气量改变发动机负荷,在中小负荷工况下,汽油机节气门后产生的真空度较大,此时较低的进气压力增大了示功图中的负功面积,给汽油机带来较大的机械损失。

为进一步挖掘降油耗潜力,一般将过膨胀循环技术应用到了发动机中。该技术需要发动机在进气门开启时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进气门关闭时刻改变负荷,使发动机膨胀比与压缩比不再相等。这就要求配气机构具备同时改变气门升程曲线升程与包角的能力,仅依靠传统的配气正时的调节无法顺利实现。

当前现有的典型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如授权号CN 203547817U的两级解耦可变摇臂结构。该结构使用开关式电磁阀控制内外摇臂体的耦合与解耦,内外摇臂体耦合时,机构以大摇臂比对外输出高升程型线,内外摇臂体解耦时,机构以小摇臂比对外输出低升程型线。该机构结构紧凑,易于控制。存在的主要缺陷为:1.无法实现输出的升程与持续期连续可变;2.机构处于低升程状态时,摩擦副间为滑动接触,摩擦损失较大。

当前现有的典型可变气门升程机构如授权号为CN200910143843.6的连续可变气门升程结构。该结构使用步进电机转动多连杆机构中的连接臂,以此改变机构中摆动臂的摆幅,摆动臂摆幅增大时,机构气门升程与持续期同步增大。该机构能够实现升程与持续期的连续可变。存在的主要缺陷为:1.受制于结构特性,机构摆动臂最小摆幅不能为零,无法实现发动机停缸;2.无法实现异缸、同缸气门的独立控制;3.连接臂需要使用步进电机驱动,结构复杂,硬件和软件的实施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现有的可变气门升程装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基本功能、实施方式等问题,难以同时兼顾高性能,低成本和易于实现的开发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轴多滚轮摇臂式可变气门升程机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驱动凸轮轴总成,还包括偏心凸轮轴总成、多滚轮摇臂、气门弹簧和气门,所述驱动凸轮轴总成的驱动凸轮与多滚轮摇臂的第一连接端接触连接,所述偏心凸轮轴总成的偏心凸轮与多滚轮摇臂的第二连接端接触连接,所述多滚轮摇臂的第三连接端与杯状挺柱接触连接,所述多滚轮摇臂下方连接气门弹簧和气门。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偏心凸轮轴总成包括偏心凸轮轴内轴、偏心凸轮轴内轴外的偏心凸轮轴外轴、偏心凸轮,所述偏心凸轮和偏心凸轮轴内轴间通过过盈配合的定位销连接,所述偏心凸轮轴外轴在定位销运动方向上开设钥型孔,所述钥型孔的宽度大于定位销的外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偏心凸轮轴内轴与偏心凸轮轴内轴驱动器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偏心凸轮轴外轴通过固定螺栓与气缸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多滚轮摇臂包括摇臂体,所述摇臂体上部两端和底部分别通过滚轮轴上设置的第一摇臂上滚轮、第二摇臂上滚轮、摇臂下滚轮形成滚轮摇臂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摇臂上滚轮与偏心凸轮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摇臂上滚轮与驱动凸轮接触连接,所述摇臂下滚轮用于与杯状挺柱接触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摇臂体上设置第二摇臂上滚轮的一侧还通过支撑臂轴连接回位器。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多滚轮摇臂与偏心凸轮轴总成之间设有挂钩弹簧。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偏心凸轮轴外轴上开设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摇臂上滚轮的滚轮轴上开设第二弹簧槽,所述挂钩弹簧一端固定于第一弹簧槽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弹簧槽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偏心凸轮驱动器包括驱动器转子、驱动器定子、设置于驱动器转子、驱动器定子之间的驱动器回位弹簧和用于表征偏心凸轮轴内轴位置的偏心凸轮内轴信号盘,所述驱动器转子与偏心凸轮轴内轴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杯状挺柱包括挺柱壳体和设置于挺柱壳体上的挺柱上盖,其中,挺柱壳体上端设有环形槽,所述挺柱上盖底部设有翻边,所述挺柱壳体与挺柱上盖通过环形槽、翻边配合连接,所述翻边与环形槽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内安装挺柱回位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相比,有如下显著的有益效果:

1、功能全面:能够连续的改变气门升程曲线的升程与包角参数,配合可变气门正时机构使用,能够满足在进气门开启时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进气门关闭时刻改变负荷,使发动机膨胀比与压缩比不相等的过膨胀循环使用需求。同时,当杯状挺柱的空行程大于等于偏心凸轮保持最小偏心量工作时的产生的最大气门升程,驱动凸轮旋转将不会打开进气门,实现停缸,进一步地提高发动机各缸负荷率,带来更大的油耗与排放收益。

2、结构简单:机构中偏心凸轮的驱动由简单的油压叶片相位器完成,系统零件中没有复杂的电机蜗轮蜗杆、空间立体凸轮和多连杆从动件,系统控制只需增加一个偏心凸轮轴角位移参数,硬件和软件实施成本低,具备较高的实用性。

3、摩擦损失小:机构在各工作状态时,凸轮与从动件间均保持滚动接触,摩擦损失小。

4、可独立控制:在需要进行升程、持续期变化的位置配置偏心凸轮与三滚轮摇臂,在不需要进行升程、持续期变化的位置取消偏心凸轮并配置双滚轮摇臂和液压挺柱,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单个气门的独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其中,1-驱动凸轮轴总成,2-偏心凸轮轴总成,3-固定螺栓,4-气缸盖,5-偏心凸轮内轴驱动器,6-挂钩弹簧,7-多滚轮摇臂,8-回位器,9-杯状挺柱,10-气门弹簧,11-气门。

图2是驱动凸轮轴总成和偏心凸轮轴总成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其中,1-a-驱动凸轮轴,1-b-驱动凸轮轴信号盘,2-a-定位销,2-b-偏心凸轮,2-c-偏心凸轮轴外轴,2-d-偏心凸轮轴内轴,2-e-固定螺栓孔,2-f-第一弹簧槽,2-g-驱动器油孔。

图3是偏心凸轮轴总成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2-a-定位销,2-b-偏心凸轮,2-c-偏心凸轮轴外轴,2-d-偏心凸轮轴内轴,2-f-钥型孔。

图4是偏心凸轮驱动器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其中,5-a-驱动器转子,5-b-驱动器油道,5-c-驱动器刮片,5-d-驱动器定子,5-e-偏心凸轮内轴信号盘,5-f-驱动器回位弹簧。

图5是多滚轮摇臂和回位器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其中,7-a-第一摇臂上滚轮(与偏心凸轮接触),7-b-滚轮轴,7-c-摇臂体,7-d-摇臂下滚轮,7-e-第二摇臂上滚轮(与驱动凸轮接触),7-f-支撑臂轴,7-g-第二弹簧槽,8-a-U型槽,8-b-回位器弹簧。

图6是杯状挺柱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其中,9-a-挺柱上盖,9-b-挺柱回位弹簧,9-c-过油过气小孔,9-d-挺柱壳体,9-f-环形槽,9-g-翻边,9-h-间隙。

图7是所述机构实现停缸功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驱动凸轮轴总成,2-偏心凸轮轴总成,3-固定螺栓,4-气缸盖,5-偏心凸轮内轴驱动器,6-挂钩弹簧,7-多滚轮摇臂,8-回位器,9-杯状挺柱,10-气门弹簧,11-气门,12-非停缸摇臂,13-液压挺柱,14-非停缸杯装挺柱。

图8是偏心凸轮内轴驱动器调节范围在0-100°时,不同偏心角对应的气门升程输出特性示意图。

图9是偏心凸轮内轴驱动器调节范围在0-120°时,不同偏心角对应的气门升程输出特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驱动凸轮轴总成1,还包括偏心凸轮轴总成2、多滚轮摇臂7、气门弹簧10和气门11,所述驱动凸轮轴总成1的驱动凸轮与多滚轮摇臂7的第一连接端接触连接,所述偏心凸轮轴总成2的偏心凸轮2-b与多滚轮摇臂7的第二连接端接触连接,所述多滚轮摇臂7的第三连接端与杯状挺柱9接触连接,所述多滚轮摇臂7下方连接气门弹簧10和气门11。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偏心凸轮轴总成2包括偏心凸轮轴内轴2-d、偏心凸轮轴外轴2-c、偏心凸轮2-b,所述偏心凸轮2-b和偏心凸轮轴内轴2-d间通过过盈配合的定位销2-a连接,所述偏心凸轮轴外轴2-c在定位销2-a运动方向上开设钥型孔2-f,所述钥型孔2-a的宽度大于定位销2-a的外径。

所述偏心凸轮轴内轴2-d与偏心凸轮轴内轴驱动器5输出端连接。

所述偏心凸轮轴外轴2-c通过固定螺栓3与气缸盖4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多滚轮摇臂7包括摇臂体7-c,所述摇臂体7-c上部两端和底部分别通过滚轮轴7-b套设第一摇臂上滚轮7-a、第二摇臂上滚轮7-e、摇臂下滚轮7-d形成滚轮摇臂7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摇臂上滚轮7-a与偏心凸轮2-b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摇臂上滚轮7-e与驱动凸轮接触连接,所述摇臂下滚轮7-d用于与杯状挺柱9接触连接。

所述摇臂体7-c上设置第二摇臂上滚轮7-e的一侧还通过支撑臂轴7-f连接回位器8。

所述多滚轮摇臂7与偏心凸轮轴总成2之间设有挂钩弹簧6。

所述偏心凸轮轴外轴2-c上开设第一弹簧槽2-f,所述第一摇臂上滚轮7-a的滚轮轴上开设第二弹簧槽7-g,所述挂钩弹簧6一端固定于第一弹簧槽2-f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弹簧槽7-g处。

如图4所示,所述偏心凸轮驱动器5包括驱动器转子5-a、驱动器定子5-d、偏心凸轮内轴信号盘5-e和驱动器回位弹簧5-f,所述驱动器转子5-a与偏心凸轮轴内轴2-d连接。

如图6所示,所述杯状挺柱9包括挺柱壳体9-d和设置于挺柱壳体9-d上的挺柱上盖9-a,其中,挺柱壳体9-d上端设有环形槽9-f,所述挺柱上盖9-d底部设有翻边9-g,所述挺柱壳体9-d与挺柱上盖9-d通过环形槽9-f、翻边9-g配合连接,所述翻边9-g与环形槽9-f之间设有间隙9-h,所述间隙9-h内安装挺柱回位弹簧9-b。

本发明所述机构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顶部进气侧,主要由以下结构组成。

接受曲轴传递来的扭矩,用于驱动从动件运动,克服弹簧力矩和摩擦力矩的驱动凸轮轴总成1,根据开发需求差异,驱动凸轮轴1-a上可以选择性地集成驱动凸轮轴信号盘1-b、止推片、高压油泵凸轮等结构。

用于调整摇臂位置,最终改变机构摇臂比的偏心凸轮轴总成2。

用于转动偏心凸轮轴内轴2-d,控制偏心量,并能够将偏心凸轮2-b保持在固定相位的偏心凸轮轴内轴驱动器5。

用于锁定偏心凸轮轴外轴2-c位置,使之不与结构件发生相对转动的固定螺栓3。

用于接收凸轮与偏心凸轮升程信号,将其转化为从动件沿气门轴线方向运动的多滚轮摇臂7。

以及能够提供一段空行程,并保证机构在凸轮基圆段不同的摇臂初始位置下气门不会自动打开的特殊杯装挺柱9。

为实现所述目的,这些零件需要具备下列区别于现有机构的结构特征。

偏心凸轮轴为轴套轴式结构,偏心凸轮2-b和偏心凸轮轴内轴2-d间通过一个过盈配合的定位销2-a连接,为使偏心凸轮轴内轴2-d能够相对偏心凸轮轴外轴2-c发生转动,偏心凸轮轴外轴2-c在定位销2-a运动方向上掏有一个确定角度、宽度略大于定位销2-a外径的钥型孔2-f。其内轴与偏心凸轮轴内轴驱动器转子固联,驱动器受转子两侧油压驱动,能够带动偏心凸轮轴绕其轴心旋转,在转子两侧油压力矩平衡时,偏心凸轮2-b保持静止,对多滚轮摇臂7输出恒定的凸轮升程。偏心凸轮外轴上预留有固定螺栓孔2-e,安装时转动凸轮轴拧入固定螺栓,能够固定外轴位置,为机构提供一个确定的初始相位。

为了保证滚轮与偏心凸轮运行中保持接触,需要在偏心凸轮外轴杆部加工第一弹簧槽2-f,2根挂钩弹簧6安装在多滚轮摇臂7与偏心轴间,产生拉力,保证运行过程中偏心凸轮与摇臂滚轮轮面时刻接触。偏心凸轮轴或与之固联的零件上还应装有表征其相对位置的信号盘,为相位传感器提供实时的偏心凸轮轴角位置信息,本设计中偏心凸轮内轴信号盘5-e与驱动器转子5-a固联集成在了偏心凸轮轴驱动器中。

偏心凸轮轴驱动器5是改变系统气门升程的核心零件,他的调节范围决定了偏心凸轮升程的可用区间,本专利中驱动器转子5-a较常规设计少1-2个叶片,旨在将可调范围提升至100°凸轮转角以上。值得说明的是,与常规相位器需要克服周期的压缩气门弹簧产生的凸轮轴阻力矩不同,偏心凸轮在运行时仅起支点作用,驱动器仅需克服工作中摇臂滚轮接触给偏心凸轮带来的不平衡力矩,此力矩远小于凸轮轴阻力矩,因此对偏心凸轮驱动器5的驱动能力要求不高,在轴向径向长度上可以比常规相位器做得更小,为保证停机后转子回到初始位置,需要在前端加装驱动器回位弹簧5-f。

多滚轮摇臂7上装有3个滚轮,分别与驱动凸轮表面、偏心凸轮表面和杯状挺柱上端面滚动接触,为保证装配完成后摇臂不发生浮动,设计中对摇臂的3个运动自由度进行了限制,仅允许其在凸轮平面内平动和转动。

回位器8用于支撑多滚轮摇臂7,保证运行过程中驱动凸轮与摇臂滚轮轮面时刻接触以及限制摇臂的横向位移。回位器柱塞头部带有一个与摇臂支撑臂形状匹配的U型槽8-a,安装时将支撑臂轴7-f放入槽中,受回位器弹簧8-b作用回位器可以将摇臂向上推动达成所述功能。安装此机构的发动机气缸盖上,需要为回位器掏出相应的安装孔,安装孔深度必须大于回位器下行时所能到达的最低位置,以保证回位功能的实现。

所述杯状挺柱9需要为机构提供一段带弹簧力预紧的空行程,为实现所述功能,杯状挺柱9需要具有分离的能够发生高度方向相对运动的挺柱上盖9-a与挺柱壳体9-d,挺柱壳体9-d与挺柱壳体9-d件间安装压缩弹簧提供预紧,此外,为避免挺柱上盖下表面与壳体上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力对杯状挺柱产生损坏,上盖与壳体间还应设有非金属材质缓冲层。

除结构特点外,机构中包含的零部件有着下述安装配合与运动关系。

驱动凸轮轴与偏心凸轮轴安装在缸盖凸轮轴支座内,轴颈与支座孔间隙配合,工作时驱动凸轮轴绕轴旋转,偏心凸轮轴外轴通过固定螺栓与气缸盖固联,内轴根据角位置要求绕轴摆动。摇臂上端与两个凸轮滚动接触,其中摇臂滚轮与驱动凸轮的接触靠回位器上顶保证,支撑臂轴与回位器头部通过U型槽铰接,摇臂滚轮与偏心凸轮的接触靠钩挂弹簧在两轴间产生连心线方向的拉力保证,滚轮通过滚子轴承与摇臂滚轮轴连接,其中轴承内圈与摇臂滚轮轴过盈接合,外圈与滚轮内圈过盈接合,内外圈间可发生相对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机构实现可变气门升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图1中的机构正常工作时,驱动凸轮轴总成1被曲轴带动旋转,驱动多滚轮摇臂7周期性的克服气门弹簧10阻力,在消除杯状挺柱9顶部设置的空行程后,开启、关闭发动机气门11。当偏心凸轮内轴驱动器5的相位保持固定,且驱动凸轮轴总成1处于基圆位置,此时杯状挺柱9顶面处于其在该偏心量下的上极限位置。只有当杯状挺柱9顶面位移超过空行程大小,气门11才会逐渐开启,为燃烧室内带去新鲜充量。

当图1中的机构需要改变气门升程时,液压油会受机油控制阀控制,流入偏心凸轮内轴驱动器5,驱动器转子5-a运动带动与之固联的偏心凸轮2-b转动,改变输出的偏心量,从而改变基圆位置时杯装挺柱9顶面的上极限位置。上极限位置越低,机构对杯装挺柱9的预压缩就越大,需要克服的空行程就会变小,这样带来的变化就是,驱动凸轮转动能够向外输出更大的气门升程与持续期。而上极限位置越高,机构对杯装挺柱9的预压缩就越小,需要克服的空行程就会变大,这样带来的变化就是,驱动凸轮转动能够向外输出更小的气门升程与持续期。

下面结合附图7对机构如何在布置不改变的情况下实现停缸功能进行说明。

图中1-11为各缸共用零部件以及为需要进行停缸的气缸配备的阀系零部件,这些零件在附图说明中均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图中12-14为不需要进行停缸的正常气缸配备的阀系零部件,其中12为非停缸摇臂,13为液压挺柱,14为非停缸杯状挺柱。

不需要进行停缸的气缸配备的阀系零部件具有如下特征:最大凸轮升程比停缸气缸凸轮小,这是因为在停缸气缸中,气门位于两轴之间,机构摇臂比约为0.5,而在非停缸气缸中,气门位于驱动凸轮和支点的另一侧,机构摇臂比约为2,选用较小的凸轮升程就能得到相当的气门升程曲线。挺柱顶面具有凹陷的滚轮槽结构,用于滚轮的轴向限位,且挺柱侧壁设有防转销结构,确保工作过程中挺柱体不发生转动,滚轮槽位置不发生改变。

由图7可知,机构可以在不改变驱动凸轮轴位置也不改变气门高度与角度的前提下,通过将零件6、7、8、9置换为零件10、11、12,实现各缸气门升程的独立控制,使在某些工况中停用部分气缸,提高缸内负荷使用率成为可能。

图8中绘制的4条曲线为机构中偏心凸轮处于不同相位角时,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对应的运动升程曲线。输出曲线的第一个特征是:机构随着偏心角度的增加,输出滚轮位移随之增加,但由于驱动凸轮工作段包角至始至终没有发生变化,输出曲线的工作段包角与偏心角为0°时相等;输出曲线的第二个特征是:机构随着偏心角度的增加,输出曲线较0°偏心角状态出现整体抬升,这是因为偏心凸轮升程变化导致了摇臂下滚轮初始位置变化,如不设置一定大小的空行程,偏心凸轮相位在调节过程中会出现气门无法关严的现象。

图8中空行程线下方为气门不开启区域,其物理意义为:在此段区域内,驱动凸轮旋转造成的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不会带来气门升程的变化;图6中空行程线上方为实际气门升程曲线,此时,在完全消除掉挺柱空行程的影响后,驱动凸轮旋转造成的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能够驱动挺柱壳体,带动气门向下运动实现开启。为满足使用需求,空行程应大于偏心角最大时的最小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即图6中标注的孔行程下极限位置,如需要满足闭缸功能,空行程应大于等于偏心角最小时的最大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即图6中标注的空行程实现闭缸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凸轮的基圆半径为15mm,最大凸轮升程为10mm。偏心凸轮驱动器为3叶片结构,具有100°调节范围,使偏心凸轮的凸轮升程可以在10-15.04mm范围内变化。回位器柱塞轴线与驱动凸轮轴轴线垂直距离为19.87mm,挺柱空行程与偏心角最小时的最大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大小相等为3.15mm。

在上述结构参数下,机构可以输出如下特征点气门升程特性。偏心凸轮相位为0°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0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0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0℃rA;偏心凸轮相位为62.2°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2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1.64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71.4℃rA;偏心凸轮相位为88.4°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4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3.10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102.2℃rA;偏心凸轮相位为100°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5.04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3.81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118.7℃rA,即图8所示。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凸轮的基圆半径为15mm,最大凸轮升程为12mm。偏心凸轮驱动器为2叶片结构,具有120°调节范围,使偏心凸轮的凸轮升程可以在10-16.86mm范围内变化。回位器柱塞轴线与驱动凸轮轴轴线垂直距离为19.87mm,挺柱空行程大于偏心角最小时的最大摇臂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为3.58mm。

在上述结构参数下,机构可以输出如下特征点气门升程特性。偏心凸轮相位为0°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0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0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0℃rA;偏心凸轮相位为62.2°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2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1.63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60℃rA;偏心凸轮相位为88.4°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4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3.24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97.0℃rA;偏心凸轮相位为120°时,偏心凸轮升程为16.86mm,对应气门升程曲线最大升程为5.55mm,气门升程曲线包角为140℃rA,即图9所示。

从实施例中可以看出,通过适当改变机构几何参数,能够使气门升程曲线在一定最大升程和工作段包角区间内连续变化。配合与驱动凸轮轴固联的可变气门升程机构使用,能够同时改变进气门的开启关闭时刻,满足过膨胀循环控制需求。

本专利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机构可靠性还应注意以下实施要点:

需要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滚轮宽度下限,确保接触应力小于热处理后凸轮、滚轮材料许用应力值,并留有适当安全系数;需要通过公差尺寸链分析确定滚轮宽度上限,确保机构在轴向发生最大偏移时,滚轮侧面不超出凸轮轮面,滚轮不压凸轮锐边。实施例中驱动凸轮、偏心凸轮宽度为10mm,滚轮宽度为8mm。

需要保证驱动凸轮、偏心凸轮处于各个位置,回位器弹簧在支撑点产生的力矩都要小于杯装挺柱弹簧在支撑点产生的力矩,其目的在于确保摇臂的下滚轮竖直方向位移均由凸轮型线控制,且在偏心凸轮最大偏心量,驱动凸轮处于基圆位置即空行程下极限位置时,气门能够完全关闭。

不同的气门升程下,系统拥有不同的安全转速。低升程状态弹簧压缩量小,系统发生失调的转速较低,高升程状态弹簧压缩量大,系统发生失调的转速较高。在系统标定中需要留意,高转速工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小的气门升程,避免阀系失调现象的发生。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