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空滤下壳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9425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空滤下壳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空滤下壳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空滤作为汽车进气系统的一部分,当发动机高转速运转时,强大的气流流经空滤,尤其是空滤下壳体。空滤下壳体一般为塑料薄板结构,强大的气流容易把薄板结构的振动激励起来,尤其是壳体的几个侧面,使壳体产生共振,壳体共振容易引起壳体的辐射噪声,进而影响车内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空滤下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车用空滤下壳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腔室,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进气口;

至少一个加强肋,至少一个所述加强肋设在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端敞开,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侧壁面上,至少一个所述加强肋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在所述壳体的其余侧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肋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在所述壳体的侧壁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截面形成为矩形,所述壳体的三个侧壁面上分别设有多个所述加强肋。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壁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三个所述加强肋。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壁面上的所述加强肋连续设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壁面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加强肋之间间隔开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强肋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的表面形成为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肋与所述壳体一体注塑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用空滤下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通过在设有进气口的壳体内壁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肋,不仅增加了壳体的强度,提高了壳体的固有频率,易于发动机的进气,而且车用空滤下壳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车用空滤下壳100;

壳体10;进气口11;

加强肋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100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加强肋20。

具体而言,壳体10内限定有腔室,壳体10设有与腔室连通的进气口11,至少一个加强肋20设在壳体10的内壁面上。

换言之,车用空滤下壳100主要由壳体10和至少一个加强肋20组成。如图1所示,壳体10内限定有容纳气流的空腔,壳体10上设有进气口11,进气口11与壳体10相互连通,气流通过进气口11进入壳体10内,壳体10的内壁面上设有加强肋20,加强肋2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加强肋20增加了壳体10的强度,提高了壳体10的固有频率,使侧面的壳体10很难被激励起共振。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100,通过在设有进气口11的壳体10内壁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肋20,不仅增加了壳体10的强度,提高了壳体10的固有频率,进而提高乘车舒适度,而且车用空滤下壳10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上端敞开,进气口11设在壳体10的一个侧壁面偏下方的位置便于气流充分流经腔室,至少一个加强肋20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在壳体10的其余侧壁面上,加强肋20可以增加壳体10的强度,提高壳体10的固有频率,使侧面的壳体10很难被激励起共振。

可选地,加强肋20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肋20分别沿竖直方向延伸地设在壳体10的侧壁面上。由此,多个加强肋20可以进一步增强壳体10强度,提高壳体10固有频率,减少壳体10共振,提高乘车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壳体10形成为无上底面的长方体,壳体10的截面形成为矩形,如图1所示,壳体10的一个侧壁面上设有进气口11,壳体10其余的三个侧壁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加强肋20。该壳体1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可选地,每个侧壁面上的加强肋20个数可以根据加强肋20横截面的尺寸以及壳体10的大小合理选择,如图2所示,与进气口11所在侧壁面相邻的两个侧壁面分别设有四个加强肋20,另一个侧壁面设有三个加强肋20,十一个加强肋20合理地分布在三个内壁面上,共同增加了壳体10的强度,增大了壳体10的内表面积,提高了壳体10的固有频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侧壁面上的加强肋20连续设置,可选地,每个侧壁面上的相邻两个加强肋20之间间隔开设置,且相邻两个加强肋2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

换言之,根据加强肋20和壳体10的尺寸大小可以合理布置加强肋的位置,多个加强肋20可以连续地设置,排列紧凑,结构稳固。多个加强肋20也可以间隔开地排列在壳体10的侧壁面上,两个相邻的加强肋2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mm。由此,该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0的内壁面积,极大限度地提高壳体10的强度。

优选地,加强肋20为半圆柱状,如图2所示,加强肋20的表面形成为圆弧面,避免气流经过时产生尖锐的摩擦声,使气流在空滤内来回的反射,增大了摩擦面积,消耗了能量,使气流更加的稳定,气流声更小,更加有益于发动机的进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强肋20与壳体10可以为一体注塑成型的硬质塑料件,一体成型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加工工艺简单。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100,通过在设有进气口11的壳体10内壁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加强肋20,不仅增加了壳体10的强度,提高了壳体10的固有频率,易于发动机的进气,而且车用空滤下壳10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本低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100。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用空滤下壳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不仅增加了壳体10的强度,提高了壳体10的固有频率,易于发动机的进气,而且车用空滤下壳100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本低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构成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