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33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挖掘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



背景技术:

挖掘机工作时,发动机吸气管路中的气流会与管路冲击和摩擦进而产生较大的气流震动,使得整机产生较大的噪音;另外,气流在经过空气滤清器时也会快速冲击空气滤清器的内壁,长期以往不断冲击会缩短空气滤清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和进气管以及降噪箱,所述进气管与发动机相接,所述进气管上从进气入口到与发动机相连的进气出口之间依次连接有降噪箱和空气滤清器。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包括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所述降噪箱连接在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之间,所述空气滤清器连接在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降噪箱包括箱体和与箱体配合并具有进气入口和进气出口的上盖;所述上盖上的进气入口与第一进气管一端相连,所述上盖上的进气出口与第二进气管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进气管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上的进气入口相连,所述空气滤清器上的进气出口与第三进气管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进气管另一端与发动机相连;所述箱体内侧壁设置有箱体吸音海绵,所述上盖内侧壁也设置有上盖吸音海绵。

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上方边缘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卡块,所述箱体吸音海绵和上盖吸音海绵对应限位卡块设置有限位凹口。

优选地,所述限位卡块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上盖对应限位卡块上的螺栓孔也对应设置有螺栓孔,所述上盖与箱体通过螺栓、垫圈依次与上盖上的螺栓孔和限位卡块上的螺栓孔配合进而固定。

优选地,所述箱体吸音海绵通过粘胶的方式粘接在箱体的内侧壁上,所述上盖吸音海绵也通过粘胶的方式粘接在上盖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通过在发动机吸气管路上增加降噪箱,使得整机由气流冲击产生的震动噪音减小,同时也降低了气流冲击空气滤清器的力度,使得空气滤清器的使用寿命提高,进而有效降低了发动机吸气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降噪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是降噪箱的分解示意图。

其中:1.发动机;2.空气滤清器;3.进气管;31.第一进气管;32.第二进气管;33.第三进气管;4.降噪箱;41.箱体;42.上盖;43.箱体吸音海绵;44.上盖吸音海绵;45.进气入口;46.进气出口;5.垫圈;6.螺栓;7.限位卡块;8.限位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降噪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是降噪箱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包括发动机1、空气滤清器2和进气管3以及降噪箱4,其中进气管3与发动机1相接,而进气管3上从进气入口到与发动机1相连的进气出口之间依次连接有降噪箱4和空气滤清器2。

优选地,进气管3包括第一进气管31、第二进气管32和第三进气管33,其中降噪箱4连接在第一进气管31和第二进气管32之间,而空气滤清器2连接在第二进气管32和第三进气管33之间。

优选地,降噪箱4包括箱体41和与箱体42配合并具有进气入口45和进气出口46的上盖42;其中上盖42上的进气入口45与第一进气管31一端相连,而上盖42上的进气出口46与第二进气管32一端相连,且第二进气管32另一端与空气滤清器2上的进气入口相连,而空气滤清器2上的进气出口与第三进气管33一端相连,而第三进气管33另一端与发动机1相连;箱体41内侧壁设置有箱体吸音海绵43,而上盖42内侧壁也设置有上盖吸音海绵44,即箱体41与上盖42构成的内部空间均由吸音海绵覆盖。

优选地,箱体41的上方边缘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卡块7,箱体吸音海绵43和上盖吸音海绵44对应限位卡块7设置有限位凹口8。

优选地,限位卡块7上设置有螺栓孔,而上盖42对应限位卡块7上的螺栓孔也对应设置有螺栓孔,上盖42与箱体41通过螺栓6、垫圈5依次与上盖42上的螺栓孔和限位卡块7上的螺栓孔配合进而固定。

优选地,箱体吸音海绵43通过粘胶的方式粘接在箱体41的内侧壁上,同时上盖吸音海绵44也通过粘胶的方式粘接在上盖42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进气降噪功能的挖掘机用发动机,通过在发动机吸气管路上增加降噪箱,使得整机由气流冲击产生的震动噪音减小,同时也降低了气流冲击空气滤清器的力度,使得空气滤清器的使用寿命提高,进而有效降低了发动机吸气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内”、“第一”、“第二”、“第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