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力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6301发布日期:2018-12-19 06:3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力能发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引力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是国家发展命脉,一旦能源枯竭,国家发展、人类生存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60%的油气资源均依赖进口,而电力方面也不容乐观,我国的电力还基本依赖于煤电,水能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限制,发电量也很有限,只能用于辅助能源。

大家都知道煤炭资源属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若干年后这一资源将会陆续耗尽。因此,发展新型能源,寻找可代替能源已成为当今社会之重中之重。目前,全球还没有一种新型能源可代替常规能源(含水能、煤电、核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能源,由于能源消耗太大,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引力能发电系统,用于解决上述能源发展中出现的囧局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引力能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及对称设置并与发电机输入轴连接的推动系统,所述推动系统包括四台变速机、若干台增压机组、传动轴a、传动轴b及传动轴c,四台所述变速机其中两台的输入轴与传动轴a左端固定连接,另外两台的输入轴与传动轴c左端固定连接,四台所述变速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轴b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b的左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若干台所述增压机组分别设置在传动轴a及传动轴c上。

所述传动轴a与所述传动轴c上设置的增压机组的数量相同。

所述传动轴a及传动轴c为增压机组的输出轴,所述传动轴b为变速机的输出轴。

所述发电机为超低速发电机。

所述增压机组包括飞轮、飞轮增压轴承、过桥轴承、轴承固定座、增压轴承固定座、重力锤稳定滑道、增压臂杆、重力锤及起重设备,所述飞轮套设在传动轴a及传动轴c上,所述飞轮两侧对称依次设有飞轮增压轴承及过桥轴承,所述过桥轴承设在轴承固定座上,所述飞轮增压轴承设置在增压轴承固定座上,所述增压臂杆一端连接在飞轮增压轴承上,增压臂杆另一端设有重力锤,所述重力锤通过拉绳与起重设备连接,所述重力锤稳定滑道与增压臂杆自由端滑动连接,所述重力锤稳定滑道设置在一所述支架上,所述飞轮两侧与增压臂杆内侧设有相互匹配的飞轮齿合启动爪。

所述飞轮增压轴承通过三对对称设置的螺栓定位在增压轴承固定座上,所述飞轮增压轴承套设在传动轴a及传动轴c上。

所述过桥轴承通过两对对称设置的螺栓定位在轴承固定座上,所述过桥轴承套设在传动轴a及传动轴c上。

所述增压臂杆自由端通过一限位滑动轮与重力锤稳定滑道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不受地域限制,不依赖能源资源,不受环境与气候变化所影响,在任何地区均可建设中、大型电站;(2)造价低,发电成本低,在任何发展中国家及贫民百姓都能用得起;(3)占地少,可工厂化,集群化建设;(4)机械设计牢固,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等特点;(5)推动系统功率强大,适合配套中大型发电机组(含5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6)由于本技术不受任何资源限制,360天均可发电,除非人为限电;(7)本技术除了发电以外,还具有多功能用途,通过技术升级还可用于航海大型货轮及航空母舰做动力,可以做到资源零消耗及无限续航;(8)在环境保护方面:本技术无烟、无毒、无三废,无任何放射性物质,可在任何区域建厂,均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只能更好的优化和美化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引力发电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增压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增压臂杆的部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重力锤稳定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飞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轴承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增压轴承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增压机组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引力能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1,及对称设置并与发电机1输入轴固定连接的推动系统2,所述推动系统2包括四台变速机3、若干台增压机组4、传动轴a5、传动轴b6及传动轴c7,四台所述变速机3其中两台的输入轴与传动轴a5左端固定连接,另外两台的输入轴与传动轴c7左端固定连接,四台所述变速机3的输出轴与传动轴b6右端依次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b6的左端与所述发电机1的输入轴固定连接,若干台所述增压机组4分别安装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上。

所述传动轴a5与所述传动轴c7上设置的增压机组4的数量相同;主要是保证运行过程中,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的旋转速度与动力相同,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发电。

所述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为增压机组4的输出轴,所述传动轴b6为变速机3的输出轴。

所述发电机1为超低速发电机。

所述增压机组4包括飞轮8、飞轮增压轴承9、过桥轴承10、轴承固定座11、增压轴承固定座12、重力锤稳定滑道13、增压臂杆14、重力锤15及起重设备16,所述飞轮8套设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上;主要是用于带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旋转产生动力。

所述飞轮8两侧对称依次设有飞轮增压轴承9及过桥轴承10,所述过桥轴承10设在轴承固定座上,所述飞轮增压轴承9设置在增压轴承固定座12上;飞轮增压轴承9作为增压臂杆14的支点,通过增压使飞轮8旋转产生动力;过桥轴承10的作用主要是起到支撑的作用。

所述增压臂杆14一端连接在飞轮增压轴承9上,增压臂杆14另一端设有重力锤15,所述重力锤15通过拉绳与起重设备16连接;增压臂杆14主要是起到杠杆的作用,飞轮增压轴承9作为支点,重力锤15的重力作为杠杆旋转的作用力,起重设备16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提升重力锤15,使重力锤15及增压臂杆14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飞轮8旋转。

所述重力锤稳定滑道13与增压臂杆14自由端滑动连接,所述重力锤稳定滑道13设置在一所述支架17上;支架17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固定安装重力锤稳定滑道13,而重力锤稳定滑道13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对增压臂杆14及重力锤15运动轨迹限位的作用。

所述飞轮8两侧与增压臂杆14内侧设有相互匹配的飞轮齿合启动爪18;飞轮齿合启动爪18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带动旋转的作用,在运作过程中,增压臂杆14在重力锤15的作用下运作时,通过飞轮8齿合飞轮齿合启动爪18的作用,带动飞轮8进行旋转运动,进而带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做旋转运动。

所述飞轮增压轴承9通过三对对称设置的螺栓定位在增压轴承固定座12上,所述飞轮增压轴承9套设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上。飞轮增压轴承9主要起支点的作用,用于保证增压臂杆14能够围绕飞轮增压轴承9旋转,并带动飞轮8旋转,最终使飞轮8带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旋转。

所述过桥轴承10通过两对对称设置的螺栓定位在轴承固定座11上,所述过桥轴承10套设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上。过桥轴承10主要起支撑作用,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在保证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能够自由转动的同时,还能起到传输动力及支撑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运转的作用。

所述增压臂杆14自由端通过一限位滑动轮19与重力锤稳定滑道13滑动连接。重力锤稳定滑道13及限位滑动轮19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对增压臂杆14的限位,保证增压臂杆14能够按照固定轨迹做弧形运动,减小增压臂杆14不规律晃动,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增压机组4中的起重设备16做往复运动,将重力锤15提起放下,进而通过增压臂杆14及飞轮齿合启动爪18的作用,从而带动飞轮8做旋转运动,而飞轮8套设并固定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上,飞轮8的旋转运动将会带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做旋转运动,在传动轴a5及传动轴c7做旋转运动过程中,将会通过带动变速机3运行,而变速机3运行将会迫使发电机1运转,从而开始发电。

本发明通过利用力学、动力工程学原理的技术,结合发电机大功率输出的特性,最终完成了“引力能”发电、开辟了以电发电的先河,为未来能源资源短缺,以及后续能源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这一技术的研发,完全打破了世界能源格局,即便在中国建设超过100坐超过“三峡”规模的新能源电站,也不受能源资源的限制,可代替传统能源(含煤电、水能、核能)。

“引力能”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力学,动力工程学原理转化技术,利用杠杆助力,重力增压,以最小的能耗释放出巨大能量为突破口,最终解决了“引力能”发电从量变到“质变”的相关核心技术问题。

“引力能”发电技术,由发电系统(含输变电及发电机),以及推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发电系统如下:

“引力能”发电系统与常规的发电系统基本相同,发电机1属于常规的发电机,输变电系统基本不变,只是发电机内置系数有些变动。技术要求发电机1为超低速发电机,每分钟转速局限在40-70转,无论机型大小(1万-50万千瓦),均为统一卧式,统一转速(如发电机转速受限,可通过变速机3解决),统一单项或双向驱动(大型发电机组通过变速机分离,可分为四项驱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为四项驱动。

推动系统如下:

“引力能”发电推动系统较为粗况,一个飞轮的重量约10-20吨,飞轮直径可达4-8米,传动轴直径可达500-800cm(加厚空心轴),最大功率输出,约50-70万千瓦,均由100多台增压机合力增压,是电力系统人造动能最为强大的推动系统。

本发明的原理是:发电机在启动时需要能源带动,也就是推动系统所需的动力源(备用电源或网上电源),当数控起重设备将重力锤按编程往复做功时,动能均由初始的垂直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通过多台增压机合力增压并产生巨大能量,在势能的作用下,迫使发电机做功。

当电厂发电机全部启动发电后形成内网,所有的推动系统所需的动力源,全部切换为电厂内网供应,这时电厂的发电系统已全部形成了“以电发电,以电养电,电网互通,相互支持,最终实现资源零消耗,从能源中提取能源的发电模式”。

本技术做功率的大小,取决于重力增压指数,及有效距离,以及每秒做功的时间等。

计算公式:重力×有效距离×时间=做功率

能耗计算:装机容量-15%的能耗=发电量

(有效距离为重锤到支点的垂直距离,能源损耗可以通过加大装机来弥补,最大能耗约30%,包括发电机产能损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不受地域限制,不依赖能源资源,不受环境与气候变化所影响,在任何地区均可建设中、大型电站;(2)造价低,发电成本低,在任何发展中国家及贫民百姓都能用得起;(3)占地少,可工厂化,集群化建设;(4)机械设计牢固,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等特点;(5)推动系统功率强大,适合配套中大型发电机组(含5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6)由于本技术不受任何资源限制,360天均可发电,除非人为限电;(7)本技术除了发电以外,还具有多功能用途,通过技术升级还可用于航海大型货轮及航空母舰做动力,可以做到资源零消耗及无限续航;(8)在环境保护方面:本技术无烟、无毒、无三废,无任何放射性物质,可在任何区域建厂,均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只能更好的优化和美化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