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方法及冷却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75742发布日期:2019-04-20 06:0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方法及冷却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方法及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整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整车中,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各子零部件都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对发动机来说,暖机过程中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磨损,可占比全部工况下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磨损的70%左右,因此,减低暖机过程中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磨损,可大幅度提升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然而,现有技术中,主要的冷却方案为:发动机冷却装置采用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冷却路径,是冷却液在冷却路径中循环,通过冷却液吸收运行中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且使用节温器控制在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液体温度小于阈值时,进行小循环,在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液体温度大于阈值时,进行大循环。

但是,现有技术的冷却方案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所有的冷却液均参与冷却循环,没有考虑到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过多的冷却液参与冷却循环,会使发动机暖机过程变慢,发动机中的润滑机油无法及时达到适宜的温度和润滑黏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暖机过程中,发动机的磨损增加,延长了暖机时间,升高了油耗,增加了尾气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方法及冷却装置,降低了暖机过程中的发动机磨损,缩短了暖机时间,降低了油耗,减少了尾气排放。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装置在盛放液体的壳体中,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挡板、与挡板连接的感温膨胀部;

所述感温膨胀部,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推动所述挡板发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在所述液体的温度降低时,推动所述挡板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以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第二方向的空间的大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与挡板连接的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在所述液体温度降低时,推动所述挡板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感温膨胀部位于同侧或异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感温膨胀部包括盛放有感温填充物的腔体和推杆;所述腔体所述推杆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挡板连接;

所述感温填充物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化,腔体体积发生变化推送所述推杆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或第二方向的位移;所述推杆推动所述挡板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或第二方向的位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感温壳体和第二感温壳体;所述第二感温壳体为可伸缩壳体;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感温壳体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腔体为u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穿过感温膨胀部的轴心、挡板和弹性件的轴心,限定感温膨胀部、挡板和弹性件的位移路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量调节方法,包括:

所述感温膨胀部,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推动所述挡板发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在所述液体的温度降低时,推动所述挡板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以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第二方向的空间的大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盛放冷却液的壳体,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中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种所述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一个盛放冷却液的壳体中包括多个所述调节液体量的部件,并且所述多个调节液体量的部件共用一个挡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方法及冷却装置,通过减少暖机过程中参与冷却循环的冷却液,降低了暖机过程中的发动机磨损,缩短了暖机时间,通过加速润滑油的粘度变化,提高了润滑能力,并且降低了油耗,减少了尾气排放。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方法及冷却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冷却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冷却液的液体温度,无级调整参与冷却循环的冷却液的多少,从而更好的适应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冷却需求,在保证每个工况下发动机都能平稳地输出动力的同时,大幅降低油耗,减少发动机缸孔相关摩擦副的磨损。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中感温膨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暖机工况下的冷却水路示意图;

图5示出了挡板位移与温度对应关系曲线图;

图6示出了开启大循环后的冷却水路示意图;

图7a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前发动机缸孔圆柱度;

图7b示出了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后发动机缸孔圆柱度;

图8示出了一种发动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安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的一种安装孔结构示意图。

图标:101-挡板,102-感温膨胀部,1021-腔体,1022-感温填充物,1023-推杆,1024-第一感温壳体,1025-第二感温壳体,1026-压紧块,201-限位件,301-弹性件,401-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2-发动机缸盖的冷却装置,403-节温器总成,404-水泵,601-散热器,602-膨胀罐,701磨损部,800-冷却装置,801-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2-缸盖垫片,803-发动机缸盖冷却装置,804-集成排气歧管冷却装置,90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车载发动机主要的冷却方案为:使用铸造成型的缸体冷却装置和缸盖冷却装置,例如,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并采用连接管路将水泵、缸体冷却装置、缸盖冷却装置、节温器、油冷器、增压器、暖风、散热器、膨胀罐等零部件连接在一起,利用水泵将缸体冷却装置和缸盖冷却装置中的冷却液在冷却路径中流动,从而通过冷却液带走发动机运行状态下产生的热量,降低运行中发动机的温度。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路径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使用节温器控制在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液体温度小于阈值时,进行小循环,在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液体温度大于阈值时,进行大循环。

但是,现有技术的冷却方案全部的冷却液均参与冷却循环,因此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会使发动机暖机过程变慢,发动机中的润滑机油无法及时达到适宜的温度和润滑黏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暖机过程中,发动机的磨损增加,并且延长了暖机时间,升高了油耗,增加了尾气排放。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可以装置在任一需要调节液体量的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例如,装置在需要调节参与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壳体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装置在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情况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只有部分冷却液参与冷却循环,降低了暖机过程中发动机的磨损,减少了暖机时间,降低了油耗,减少了尾气排放。同时,在发动机的各种工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部件可以无级调整参与冷却循环的冷却液的流量,使发动机的温度变化更平缓,从而更好的适应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冷却需求,在保证每个工况下发动机都能平稳地输出动力的同时,大幅降低油耗,减少发动机缸孔相关摩擦副的磨损。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装置在盛放液体的壳体中,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挡板101、与挡板连接的感温膨胀部102;

所述感温膨胀部102,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在所述液体的温度降低时,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以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第二方向的空间的大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所述挡板101,通过自身位移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第二方向的空间的大小,从而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第二方向的液体量。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温膨胀部102,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向下的位移,在所述液体的温度降低时,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向上的位移,以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的大小。

为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这里,挡板101可以为隔温材质,并且厚度满足预设阈值。

所述感温膨胀部102连接于所述挡板一侧,根据液体温度变化产生形变,从而推动或拉动挡板101发生位移。

这里,如图2所示,所述感温膨胀部102包括盛放有感温填充物1022的腔体1021和推杆1023;所述腔体1021所述推杆1023连接,所述推杆1023与所述挡板101连接.

所述感温填充物1022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化,腔体1021体积发生变化推送所述推杆1023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或第二方向的位移;所述推杆1023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或第二方向的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1021包括第一感温壳体1024和第二感温壳体1025;所述第二感温壳体1025为可伸缩壳体;所述推杆1023与所述第二感温壳体1025连接。

所述第二感温壳体1025可以包括胶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1021为u形。

这里,第一感温壳体1024和第二感温壳体1025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压紧块1026固定连接,使两者的连接更加紧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还可以包括,与挡板101连接的弹性件301,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具体地,上述弹性件301可以位于所述感温膨胀部102的同侧或异侧,在感温膨胀部102产生紧缩形变的情况下,通过弹性形变,推动或拉动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还可以包括:限位件201;

所述限位件201穿过感温膨胀部102的轴心、挡板101和弹性件301的轴心,限定感温膨胀部102、挡板101和弹性件301的位移路径。并且,所述感温膨胀部102可以安装在所述限位件201的一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使用限位件201,可以更好的限定感温膨胀部102中推杆1023的位移路径,但是不使用限位件201,也可以通过第一感温壳体1024和第二感温壳体1025,限定推杆1023的位移路径,使推杆1023与第二感温壳体1025固定连接,在腔体1021体积发生变化时,推送所述推杆1023发生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或第二方向的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上述部件100和盛放液体的壳体;

所述固定件,可以与感温膨胀部102的远离限位件201的一端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固定件,可以与所述限位件201的未安装感温膨胀部102的一端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固定方式,将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和盛放液体的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包括: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直接感温膨胀部102的远离限位件201的一端与盛放液体的壳体固定连接,和/或通过粘胶等方式,直接将限位件201的未安装感温膨胀部102的一端与盛放液体的壳体固定连接。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量调节方法和冷却装置等,具体可参见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公开的调节液体量的方法,包括:

所述感温膨胀部102,在所述液体的温度升高时,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在所述液体的温度降低时,推动所述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以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第二方向的空间的大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液体温度升高时,感温膨胀部102随液体温度升高产生膨胀形变,推动挡板101发生向下的位移,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的大小,从而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当液体温度下降时,感温膨胀部102随液体温度降低产生紧缩形变,在弹性件301的作用下,例如回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推动或拉动挡板101发生向上的位移,减少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的大小,从而减少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感温膨胀部102包括:盛放有感温填充物1022的腔体1021和推杆1023;并且所述腔体包括第一感温壳体1024和第二感温壳体1025;所述第二感温壳体1025为可伸缩壳体;所述推杆1023与所述第二感温壳体1025连接。

感温膨胀部102随液体温度升高产生膨胀形变,推动挡板101发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具体包括:

所诉感温填充物1022,例如感温石蜡,在液体温度升高的过程中,不断由固态变为液态,利用固液状态的转换带来的体积变化,使第二感温壳体1025,产生适应性形变,例如使胶管被拉长,通过第二感温壳体1025推动推杆1023产生第一方向的位移。

感温膨胀部102随液体温度降低产生紧缩形变,在弹性件301的作用下,例如回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推动或拉动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具体包括:

所诉感温填充物1022,例如感温石蜡,在液体温度降低的过程中,不断由液态变为固态,利用固液状态的转换带来的体积变化,使第二感温壳体1025,产生适应性形变,例如使胶管被缩短,产生推杆1023位移的空间。此时,在弹性件301安装在感温膨胀部102异侧的情况下,在弹性件301的作用下,例如回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推动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并推动推杆1023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从而回到腔体1021中;在弹性件301安装在感温膨胀部102同侧的情况下,在弹性件301的作用下,例如回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拉动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并拉动推杆1023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从而回到腔体1021中。

实施例三

为了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液液体体循环过程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三详细说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发动机的各个工况下的调节方法的过程。

为了方便理解和简化说明过程,本申请的实施例三在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中包括弹性件301、弹性件301安装在感温膨胀部102异侧、在感温填充物1022使用感温石蜡、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应用于车载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情况下进行说明。

首先在发动机冷启动时,在暖机工况状态下,发动机需要快速提高冷却液及润滑机油的温度,从而满足发动机的运转需求。因此,在暖机工况下,感温膨胀部102中的感温填充物1022为全固体状态,推杆1023位于第一方向的位移的初始位置,具体地第一方向为向下,并且此时在弹性件301的作用下使挡板101位于弹性件301的最大行程处,因此,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的最小,也就是说,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最少,因此,在只有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时,大大降低了参与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此时发动机的冷却水路如图4所示。假设此时,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安装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通过水泵404的作用,从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开始,冷却液通过发动机缸盖的冷却装置402,节温器总成403,回到水泵404,完成一次冷却循环。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液体量的方法的参与下,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只有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时,因此此时降低了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发动机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冷却水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发动机冷却水路中,只画出了必要的冷却水路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具体发动机的具体型号和冷却过程中涉及的部件,将需要冷却的部件加入到冷却水路中,例如,在将本申请实施例应用在车载发动机的冷却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车型和发动机的具体型号,将增压器、油冷器和暖风等部件,加入到发动机冷却水路中。

随着工作负荷的增大,冷却液温度升高,感温膨胀部102中的感温填充物1022从固态逐渐变为液态,使第二感温壳体1025产生适应性形变,从而推动1023推杆向外产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具体地第一方向为向下,压缩弹性件301产生形变,并推动挡板101相应地产生第一方向的位移,从而在暖机过程中,通过无级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的大小,也就是说,无级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的多少,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的情况下,增加参加发动机却装置的冷却循环的冷却液的液体量,满足发动机散热所需的冷却液流量。

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暖机时长,可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中增加集成式排气歧管的设计,集成式排气歧管可以利用燃油燃烧产生的废气对排气歧管处的冷却液进行加热,因而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快速提高冷却液的温度。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方法快速提高冷却液的温度,可以优化燃烧室内的燃烧环境,还可以通过加速润滑油的粘度变化,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效果,最终达到降低发动机暖机工况下的磨损、降低暖机时长、减少尾气排放的效果。

发动机暖机工况结束后,进入低速大负荷工况和部分负荷工况。

在低速大负荷工况下,发动机存在的最大的隐患是存在爆震倾向,究其问题本质,爆震是由于燃烧室内温度偏高造成的。由于燃烧室内温度偏高,在火花塞并未点火前末端混合气发生自燃是造成爆震的原因。为解决此问题,需要足够的冷却液,对发动机进行足够的冷却。

本申请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加入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是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无级调整的,通过合理的设置挡板101行程,可以使加入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既满足发动机的最低冷却需求,又可以避免爆震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挡板101行程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在部分负荷工况下,挡板101随冷却液温度升高而不断进行第一方向的位移,具体地第一方向为向下,不断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也就是说不断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只有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的情况下,增加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在达到推杆1023的达到第一方向的最大行程后,图4中节温器总成403开启,大循环启动。

大循环的冷却液冷却水路如图6所示。假设此时,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安装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通过水泵404的作用,从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开始,冷却液通过发动机缸盖的冷却装置402,节温器总成403,回到水泵404,并在节温器总成403的作用下,使冷却液流经散热器601,完成一次冷却循环。,

由于节温器总成403开启大循环,散热器601参与到冷却液的冷却过程中,并经过散热器流经膨胀罐602,之后回到节温器总成403。因此,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中的冷却液温度降低,此时,感温膨胀部102产生紧缩形变,在弹性件301的作用下,推动或拉动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具体地第二方向为向上,减少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也就是说,减少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从而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只有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的情况下,减少了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具体地,感温膨胀部102中的感温填充物1022,随冷却液温度降低,不断由液态变为固态,利用固液状态的转换带来的体积变化,使第二感温壳体1025,产生适应性形变,例如使胶管被缩短,产生推杆1023位移的空间。此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例如回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推动挡板101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具体地第二方向为向上,并推动推杆1023发生第二方向的位移,从而回到腔体1021中。由于此时减少了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从而减小了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冷却液的温度变化量,从而防止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冷却液的变化过快,减小燃烧室缸孔壁面的温度变化量,相比传统方法,燃烧室缸孔壁面的温度较高,带来的好处是燃烧室内的燃油混合气的浓度达到最优状态,提高燃油效率,从而在保证发动机平稳的输出动力的同时可以保持较低的油耗。

最后,随着发动机运转负荷额进一步增加,发动机的冷却需求也进一步增加,逐步进入全速全负荷工况。

在上一工况中,节温器总成403开启工作后,随着发动机运转负荷的进一步加强,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冷却液温度升高,感温膨胀部102随冷却液温度升高产生膨胀形变,推动挡板101发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具体地第一方向为向下。从而,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也就是说,增加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因此,在只有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时,增加了参与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具体地,所诉感温填充物1022,例如感温石蜡,在液体温度升高的过程中,不断由固态变为液态,利用固液状态的转换带来的体积变化,使第二感温壳体1025,产生适应性形变,例如使胶管被拉长,通过第二感温壳体1025推动推杆1023产生第一方向的位移,具体地第一方向为向下。

冷却装置中冷却液流量的增加,可以加强对缸孔壁面的冷却,在节温器总成403达到峰值的107℃控制边界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部件100中的推杆1023也移动到位移终止位置,此时全部冷却液参与冷却循环,达到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能力的最大值,进入全速全负荷工况。此时发动机可以满足对缸体、缸盖、油冷器、暖风、增压器等零部件的冷却需求。

在全速全负荷状态下,本申请实施例所述部件100可以使废气冷却降温100k,因此可以降低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状态下的油耗,另外,此时也可以加入缸盖集成排气歧管的设计,使废气的流动路径在缸盖内的集成歧管内得到缩短,将短时间内因汽缸壁散热所造成的传热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无级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空间,也就是说,调节盛放液体的壳体中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从而在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401中只有位于挡板101上方的液体量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循环的情况下,无级调节参与发动机冷却装置冷却循环的冷却液流量,在满足各个工况下的冷却需求同时,相对传统冷却系统中只能通过大循环小循环来调节冷却液的温度相比,冷却液温度的变化量较小,缸孔受到的周围冷却液温度的影响也随之变小,从而可以减少缸孔相关摩擦副的磨损。具体实施效果如图7所示,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前缸孔圆柱度,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后缸孔圆柱度。图7a中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前的缸孔在发动机运行后出现了701磨损部,二在图7b本申请实施例实施后的缸孔中没有出现磨损。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800,为了方便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却装置800应用于发动机的缸体冷却装置,包括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却装置800中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为发动机的缸体冷却装置的壳体。

一个发动机的冷却装置通常如图8所示,包括发动机的缸体冷却装置,应用了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冷却装置800、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的缸盖垫片802和发动机缸盖冷却装置803,并且,为了提升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一般还包括有集成排气歧管冷却装置804。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冷却装置800,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一种所述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

由于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包括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因此,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包括挡板101,在图8中,为了直观的显示出挡板101的位置,将挡板101透过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画出,但是在实际实施的情况下,挡板101安装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而不是嵌入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的,因此,在实际实施的情况下,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外壁并不能看见挡板101。

由于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具有一定的体积,为了使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的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的挡板101移动平稳,避免挡板101倾斜、翻覆等问题,可以在一个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中包括上述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例如,包含3个或4个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并且多个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共用一个挡板101。通过不同位置的3个或4个感温膨胀部102和/或弹性件301的共同作用,使挡板平稳移动,并保持水平。

并且如图9所示,可以在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置至少一个安装孔901;通过所述安装孔901与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连接,将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固定在冷却装置上。具体地,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的一端或两端设置固定件,通过所述安装孔901与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一端或两端设置的固定件连接,将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固定在冷却装置800中盛放冷却液的壳体801上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调节液体量的部件100,可以用于车辆发动机的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中,也可以用于车辆发动机的发动机缸盖的冷却装置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