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9391发布日期:2018-09-04 20:36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轮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轮机组推力瓦温需要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因此在缸体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温度传感器以及传递温度信号的线束,线束在引出缸体的过程中,由于虹吸现象和毛细现象会造成推力瓦润滑油经过温度线束间、温度引出线的屏蔽层内部渗漏出缸体,对机组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温度线束导致的汽轮机缸体润滑油泄漏问题,提供一种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包括集油腔室1和多孔密封盘2,所述集油腔室1固定设置在汽轮机的推力瓦轴承缸体上,内部连通设置有一个进线孔11和若干个出线孔12,所述多孔密封盘2固定封装在集油腔室1上,所述出线孔12均设置在多孔密封盘2上,并在多孔密封盘2的外侧设置若干与出线孔12一一对应的出线密封接头3;

温度线束4统一从进线孔11进入集油腔室1内,然后各个温度线分别从出线孔12和出线密封接头3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集油腔室1上设有安装基座13,所述安装基座13上设有安装螺纹14,并螺纹固定和焊接两种方式固定安装在推力瓦轴承缸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线孔11与多孔密封盘2同轴布置,所述出线孔12的轴线与进线孔11平行。

在汽轮机的推力瓦轴承缸体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防油装置后,温度线束在通过进线口,进入集油腔室后从若干出线孔分开引出,温度线之间的毛细和虹吸现象消失,线间润滑油汇集在集油腔室内,通过温度进线口回流至推力轴承缸体。温度线通过密封接头,有效的隔离了附着在线体上的润滑油,达到防油的目的。每根出线有独立的密封接头,保证了温度线出口处的密封要求。

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由于虹吸现象和毛细现象造成的推力瓦润滑油经过温度线束间、温度引出线的屏蔽层内部导致的渗漏问题,保证了汽轮机机组的安全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集油腔室,11-进线孔,12-出线孔,13-安装基座,14-安装螺纹,2-多孔密封盘,3-出线密封接头,4-温度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图示中的汽轮机推力瓦温度引线防油装置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包括集油腔室1、多孔密封盘2和若干出线密封接头3,其中,集油腔室1为一个方块结构,其内部加工出一个空腔,多孔密封盘2从一端将该空腔密封,并在其上设置出线密封接头3,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汽轮机的推力瓦轴承缸体上,并与缸体内部连通,缸体内用于推力瓦温度监测的温度线束4从集油腔室1内,通过多孔密封盘2将线束分开引出。

具体如图2所示,集油腔室1的内腔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进线孔11和若干个出线孔12,其中,进线孔11位于集油腔室1与推力瓦轴承缸体连接的一端,出线孔12则设置在多孔密封盘2上。为了便于温度线束的布线,进线孔11和多孔密封盘2同轴布置,多孔密封盘2上的出线孔12的轴线与进线孔11的轴线平行,这样从进线孔11进入的温度线束引出时,能够保证从一个方向引出,而不需要折弯设置温度线束。

独立的多孔密封盘2通过螺纹安装在集油腔室1的空腔上开设的安装孔位上,并通过密封垫片进行密封,防止集油腔室1内部的润滑油漏出,同时在多孔密封盘2上加工出若干螺纹孔作为出线孔,出线密封接头3通过螺纹固定在密封盘的螺纹出线孔上。

集油腔室1的进线孔11一侧上设有安装基座13,安装基座13上设有安装螺纹14,整个集油腔室通过螺纹固定和焊接两种方式固定安装在推力瓦轴承缸体的出线通道上。温度线束4采用整体线束的方式通过进线孔11进入集油腔室后,将各根温度线分开,分别从多孔密封盘2上的出线密封接头引出,这样,分开出线的温度线之间的毛细和虹吸现象消失,从温度线束4的线间润滑油全部汇集在集油腔室1的空腔内,由于多孔密封盘2和出线密封接头3的密封装配,集油腔室1内部的润滑油只能通过温度进线孔回流到缸体内部,有效地隔离了附着在线体上的润滑油,达到防油的目的。

本实施例安装过程如下:将温度出线密封接头3通过螺纹安装的方式安装在独立的多孔密封盘2上,然后将多孔密封盘2通过螺纹和密封垫安装在安装集油腔室1的安装孔位上;整个装置通过集油腔室1的安装基座13采用螺纹旋入推力瓦轴承缸体并与推力瓦缸体出线口焊接的组合方式固定,然后将温度线束4穿过进线口11,再由出线密封接头3逐一穿出,完成对完成推力瓦温度线的安装。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