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8814发布日期:2019-08-31 01:0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



背景技术:

目前的小型二冲程发动机结构紧凑、进气管路短,工作时会产生反喷现象——带有燃油的可燃气体、润滑油雾会从发动机进气口反喷出来,直接喷在空气过滤器的滤芯上,造成滤芯污染、堵塞,进气效率降低;使用过程要经常清理、清洗方可正常工作;增加了使用保养的难度、降低工作效率;进一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甚至造成机器损坏。因此,研发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包括主壳体和防反喷挡板,主壳体中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一侧的主壳体上安装有阻风门,阻风门连接有阻风门手柄,所述主壳体内部设有左立面隔板和右立面隔板,所述左立面隔板和右立面隔板之间及左、右立面隔板上下端至主壳体边沿之间的区域覆盖有防反喷挡板,使左、右立面隔板两端与主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了四个进气口,同时防反喷挡板与左、右立面隔板及主壳体内侧壁围成的空间形成一个气道。

进一步地,所述防反喷挡板的边沿外侧设有凸沿,所述左立面隔板和右立面隔板上内侧设有与凸沿卡合的左右侧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立面隔板和下立面隔板,使四个进气口形成于左、右立面隔板两端与上、下立面隔板两端之间,气道形成于防反喷挡板与上、下、左、右立面隔板围成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定量膜进气孔,为避开化油器定量膜进气孔,所述上立面隔板、下立面隔板中部均设有第一内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立面隔板和下立面隔板内侧设有与防反喷挡板的边沿外侧凸沿卡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为避开化油器固定螺钉,所述左立面隔板和右立面隔板中部均设有第二内凹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立面隔板,加长了进气管路,并形成迷宫结构,让发动机向进气孔反喷的油雾壁挂于防反喷挡板后形成油滴再次被吸入燃烧,从而不会造成滤芯的污染、油品的浪费和对发动机性能影响,也减轻了维护保养的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反喷的空滤器座,包括主壳体1和防反喷挡板2,主壳体1中部设有进气孔3,进气孔3一侧的主壳体1上安装有阻风门4,阻风门4连接有阻风门手柄5,所述主壳体1内部设有左立面隔板8和右立面隔板9,所述左立面隔板8和右立面隔板9之间及左、右立面隔板上下端至主壳体1边沿之间的区域覆盖有防反喷挡板2,使左、右立面隔板两端与主壳体1内侧壁之间形成了四个进气口10,同时防反喷挡板2与左、右立面隔板及主壳体1内侧壁围成的空间形成一个气道11。

进一步地,所述防反喷挡板2的边沿外侧设有凸沿12,所述左立面隔板8和右立面隔板9上内侧设有与凸沿12卡合的左右侧凹槽18。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立面隔板6和下立面隔板7,使四个进气口10形成于左、右立面隔板两端与上、下立面隔板两端之间,气道11形成于防反喷挡板2与上、下、左、右立面隔板围成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1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定量膜进气孔14,为避开化油器定量膜进气孔14,所述上立面隔板6、下立面隔板7中部均设有第一内凹结构15。

进一步地,所述上立面隔板6和下立面隔板7内侧设有与防反喷挡板2的边沿外侧凸沿12卡合的凹槽13。

进一步地,为避开化油器固定螺钉16,所述左立面隔板8和右立面隔板9中部均设有第二内凹结构1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