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8517发布日期:2020-04-10 22: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清洁,也是最方便的能源,出于目前地球一次能源的状况,电力工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燃煤发电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燃煤发电产生清洁能源电力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污染和co2排放,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汽轮机的效率以成为业内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小汽轮机是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流程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装置,小汽轮机的工作是驱动给水泵和必须满足锅炉所需的供水要求,小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本体结构与主汽轮机基本相同,且小汽轮机单独设置有凝汽器和凝结水管路等。

现有的专利文件(公告号:cn209558935u)公开了一种小汽轮机凝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套接有进汽管,且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冷凝管,冷凝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冷却水进管,且冷凝管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冷却水出管,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操作箱,且壳体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水漏斗,出水漏斗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出水管。该小汽轮机凝汽装置,通过设置集水罐、连通管、隔离阀和u形管。

现有的大多数小汽轮机在凝汽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直接将蒸汽通入到设备内部,然后使用冷却水管进行冷却,但是现有的小汽轮机蒸汽的冷却效果差,不具有蒸汽的均分装置,使得小汽轮机内部的蒸汽分布不够均匀,蒸汽的热量散发性差,影响热交换效果,冷却水管一般都是弯管堆积设置,不可以合理的调节水管之间的空隙,冷却水管内部的冷却水的冷量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解决了目前设备不具有蒸汽的均分装置,热交换效果差,不可以合理的调节水管之间的空隙,造成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顶部位置设置有均分装置,所述均分装置包括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均分盘,所述均分盘的内部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与转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安装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冷凝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冷凝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机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框,所述底框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罐。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横向贯穿在安装支架的内部,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钢带,多个所述弹性钢带的侧壁远离安装支架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竖板,所述限位竖板的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夹块,所述弧形夹块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所述冷凝管与橡胶防滑垫贴合,所述限位竖板的内部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栓杆。

优选的,所述均分装置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中间件,所述中间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斜推杆,所述斜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一端与均分盘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管。

优选的,所述均分盘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侧壁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延长杆的侧壁开设有与插杆相匹配的插槽。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竖侧板,所述竖侧板的侧壁远离转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形块。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端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弯管,所述机体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汽管,所述进汽管的下端延伸至在机体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设置在均分装置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的侧壁均设置有阀门。

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的正上方通入设备,蒸汽对均分盘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通过转动轴承与连接柱相互转动,延长杆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便于均分分散;

s2:连接弹簧带动插杆插接到插槽的内部,进而将延长与均分盘之间卡接牢固,装置的结构稳定;

s3:通过设置压缩弯管,可以便于冷凝管之间的位置调节,通过转动转动,进而通过竖侧板带动t形块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

s4:通过转动螺栓杆,限位竖板移动带动压缩弹簧和弧形夹块将冷凝管夹紧,橡胶防滑垫增加摩擦,减少磨损,可以便于冷凝管的安装和拆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的正上方通入设备,通过设置均分盘,蒸汽对均分盘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通过转动轴承与连接柱相互转动,通过设置延长杆,延长杆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便于均分分散。

2、本发明中,通过转动转动杆,进而通过竖侧板带动t形块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

3、本发明中,通过转动螺栓杆,限位竖板移动带动压缩弹簧和弧形夹块将冷凝管夹紧,橡胶防滑垫增加摩擦,减少磨损,可以便于冷凝管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均分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均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t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机体、2均分装置、3进水管、4出水管、5底框、6集水罐、7冷凝管、8安装支架、9调节装置、10均分盘、11连接柱、12转动轴承、13电动推杆、14延长杆、15连接杆、16伸缩管、17斜推杆、18中间件、19插槽、20插杆、21连接弹簧、22安装块、23压缩弯管、24转动杆、25竖侧板、26t形块、27弹性钢带、28限位竖板、29螺栓杆、30压缩弹簧、31弧形夹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6,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顶部位置设置有均分装置2,均分装置2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中间件18,中间件18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斜推杆17,斜推杆17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14,延长杆14的一端与均分盘1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管16,见附图1、2和3,通过设置均分盘10,蒸汽对均分盘10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10通过转动轴承12与连接柱11相互转动,通过设置延长杆14,延长杆14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

均分装置2包括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下方设置有均分盘10,均分盘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2,安装块22的内侧壁设置有连接弹簧21,连接弹簧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20,延长杆14的侧壁开设有与插杆20相匹配的插槽19,见附图2、3和4;通过设置连接弹簧21,连接弹簧21带动插杆20插接到插槽19的内部,进而将延长杆14与均分盘10之间卡接牢固,装置的结构稳定。

均分盘10的内部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12,连接柱11的下端与转动轴承12转动连接,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的侧壁安装有冷凝管7,冷凝管7端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弯管23,机体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汽管,进汽管的下端延伸至在机体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分支管,分支管设置在均分装置2的上方,见附图1和5;通过设置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10的正上方通入设备,便于均分分散,通过设置压缩弯管23,可以便于冷凝管7之间的位置调节。

冷凝管7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装置9,调节装置9包括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竖侧板25,竖侧板25的侧壁远离转动杆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形块26,见附图1和6;通过转动转动杆24,进而通过竖侧板25带动t形块26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7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7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

冷凝管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冷凝管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4,机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框5,底框5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罐6,出水管4和进水管3的侧壁均设置有阀门,见附图1;通过设置阀门,便于出水管4和进水管3的冷却水进入和输出。

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10的正上方通入设备,蒸汽对均分盘10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10通过转动轴承12与连接柱11相互转动,延长杆14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便于均分分散;

s2:连接弹簧21带动插杆20插接到插槽19的内部,进而将延长14与均分盘10之间卡接牢固,装置的结构稳定;

s3:通过设置压缩弯管23,可以便于冷凝管7之间的位置调节,通过转动转动24,进而通过竖侧板25带动t形块26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7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7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

s4:通过转动螺栓杆29,限位竖板28移动带动压缩弹簧30和弧形夹块31将冷凝管7夹紧,橡胶防滑垫增加摩擦,减少磨损,可以便于冷凝管7的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二:

如图1~图7,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顶部位置设置有均分装置2,均分装置2内部设置有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中间件18,中间件18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斜推杆17,斜推杆17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长杆14,延长杆14的一端与均分盘1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管16,见附图1、2和3,通过设置均分盘10,蒸汽对均分盘10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10通过转动轴承12与连接柱11相互转动,通过设置延长杆14,延长杆14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

均分装置2包括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的下方设置有均分盘10,均分盘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2,安装块22的内侧壁设置有连接弹簧21,连接弹簧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杆20,延长杆14的侧壁开设有与插杆20相匹配的插槽19,见附图2、3和4;通过设置连接弹簧21,连接弹簧21带动插杆20插接到插槽19的内部,进而将延长杆14与均分盘10之间卡接牢固,装置的结构稳定。

均分盘10的内部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12,连接柱11的下端与转动轴承12转动连接,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8,安装支架8的侧壁安装有冷凝管7,冷凝管7横向贯穿在安装支架8的内部,安装支架8的内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钢带27,多个弹性钢带27的侧壁远离安装支架8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竖板28,限位竖板28的侧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30,压缩弹簧3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夹块31,弧形夹块3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冷凝管7与橡胶防滑垫贴合,限位竖板28的内部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栓杆29,见附图7,通过转动螺栓杆29,限位竖板28移动带动压缩弹簧30和弧形夹块31将冷凝管7夹紧,橡胶防滑垫增加摩擦,减少磨损,可以便于冷凝管7的安装和拆卸。

冷凝管7端部固定连接有压缩弯管23,机体1的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进汽管,进汽管的下端延伸至在机体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分支管,分支管设置在均分装置2的上方,见附图1和5;通过设置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10的正上方通入设备,便于均分分散,通过设置压缩弯管23,可以便于冷凝管7之间的位置调节。

冷凝管7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装置9,调节装置9包括有转动杆24,转动杆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竖侧板25,竖侧板25的侧壁远离转动杆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t形块26,见附图1和6;通过转动转动杆24,进而通过竖侧板25带动t形块26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7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7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

冷凝管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3,冷凝管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4,机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框5,底框5的内部设置有集水罐6,出水管4和进水管3的侧壁均设置有阀门,见附图1;通过设置阀门,便于出水管4和进水管3的冷却水进入和输出。

一种双机回热蒸汽热力控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10的正上方通入设备,蒸汽对均分盘10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10通过转动轴承12与连接柱11相互转动,延长杆14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便于均分分散;

s2:连接弹簧21带动插杆20插接到插槽19的内部,进而将延长14与均分盘10之间卡接牢固,装置的结构稳定;

s3:通过设置压缩弯管23,可以便于冷凝管7之间的位置调节,通过转动转动24,进而通过竖侧板25带动t形块26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7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7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

s4:通过转动螺栓杆29,限位竖板28移动带动压缩弹簧30和弧形夹块31将冷凝管7夹紧,橡胶防滑垫增加摩擦,减少磨损,可以便于冷凝管7的安装和拆卸。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分支管将蒸汽从均分盘10的正上方通入设备,通过设置均分盘10,蒸汽对均分盘10产生一定的冲击,使得均分盘10通过转动轴承12与连接柱11相互转动,通过设置延长杆14,延长杆14转动将蒸汽分散,蒸汽的分散效果好,便于热量交换,便于均分分散,通过设置连接弹簧21,连接弹簧21带动插杆20插接到插槽19的内部,进而将延长杆14与均分盘10之间卡接牢固,装置的结构稳定,通过设置压缩弯管23,可以便于冷凝管7之间的位置调节,通过转动转动杆24,进而通过竖侧板25带动t形块26移动插接到堆积的冷凝管7之间,从而可以调节冷凝管7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水的冷量充分与蒸汽接触利用,节约资源,通过转动螺栓杆29,限位竖板28移动带动压缩弹簧30和弧形夹块31将冷凝管7夹紧,橡胶防滑垫增加摩擦,减少磨损,可以便于冷凝管7的安装和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