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5635发布日期:2019-12-27 15:5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进气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



背景技术:

进气道作为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除水、除灰作用,以保证空滤器滤芯的干燥及较高的除灰预滤效率,其结构直接影响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质量、清洁度、气流速度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现有进气道只是改变了空气的流向,脏空气在经过进气道的过程中大的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到排尘口,但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的进气道过滤效率仅能达到35%-40%,不能够有效缓解空气滤清器的负荷,无形中增加了维护保养成本。同时由于进气线路的延长,较小的进气截面积,增加了整机进气阻力,不利于节能减排。进气道加工工艺也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采用所述高位引起管一端设置有预过滤装置的结构,通过预过滤装置内部的旋流外管和旋流内管的共同作用,从而对空气进行初步粗滤,具有高效率的灰尘预过滤作用,解决了传统的进气道脏空气直接进入进气道容易造成灰尘较快堆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高位引气管;所述高位引气管下部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所述高位引气管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两端分别与所述高位引气管和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采用卡接;所述高位引起管一端设置有预过滤装置。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空气滤清器包括导气管路、空滤壳体、主滤芯、空滤端盖、真空排尘阀和滤芯支杆;所述主滤芯通过所述滤芯支杆套接在空滤壳体内部;所述空滤壳体两侧对称卡接有空滤端盖;所述空滤壳体下部一端设置有真空排尘阀;所述导气管路两端分别与所述波纹管和所述空滤壳体卡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预过滤装置包括前端盖、后壳体、旋流管和排水阀;所述后壳体与所述高位引气管之间采用卡接;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壳体之间采用卡接;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后壳体之间卡接有多组旋流管;所述后壳体一侧卡接有排水阀。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旋流管包括旋流外管和旋流内管;所述旋流外管与所述旋流内管之间采用套接;所述旋流外管内部下端设置有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与所述旋流外管卡接;所述旋流外管上端一侧设置有旋流盲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空滤壳体下部一端设置有真空排尘阀,此结构能够及时清理空气滤清器内部的积灰;2、所述后壳体一侧卡接有排水阀,此结构能够及时排出预过滤装置内部的积水;3、所述旋流外管与所述旋流内管之间采用套接,此结构能够对空气起到粗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空气滤清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旋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的旋流外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高位引气管;2、空气滤清器;3、预过滤装置;4、旋流管;101、波纹管;201、导气管路;202、空滤壳体;203、主滤芯;204、空滤端盖;205、真空排尘阀;206、滤芯支杆;301、前端盖;302、后壳体;303、排水阀;401、旋流外管;402、旋流内管;403、旋流叶片;404、旋流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5所示,包括高位引气管1;所述高位引气管1下部设置有空气滤清器2;所述高位引气管1与所述空气滤清器2之间设置有波纹管101;所述波纹管101两端分别与所述高位引气管1和所述空气滤清器2之间采用卡接;所述高位引起管一端设置有预过滤装置3;所述空气滤清器2包括导气管路201、空滤壳体202、主滤芯203、空滤端盖204、真空排尘阀205和滤芯支杆206;所述主滤芯203通过所述滤芯支杆206套接在空滤壳体202内部;所述空滤壳体202两侧对称卡接有空滤端盖204;所述空滤壳体202下部一端设置有真空排尘阀205;所述导气管路201两端分别与所述波纹管101和所述空滤壳体202卡接;所述预过滤装置3包括前端盖301、后壳体302、旋流管4和排水阀303;所述后壳体302与所述高位引气管1之间采用卡接;所述前端盖301与所述后壳体302之间采用卡接;所述前端盖301与所述后壳体302之间卡接有多组旋流管4;所述后壳体302一侧卡接有排水阀303;所述旋流管4包括旋流外管401和旋流内管402;所述旋流外管401与所述旋流内管402之间采用套接;所述旋流外管401内部下端设置有旋流叶片403;所述旋流叶片403与所述旋流外管401卡接;所述旋流外管401上端一侧设置有旋流盲孔404。

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现有进气道只是改变了空气的流向,脏空气在经过进气道的过程中大的颗粒会在重力作用下集中到排尘口,但实际实验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的进气道过滤效率仅能达到35%-40%,不能够有效缓解空气滤清器2的负荷,无形中增加了维护保养成本。同时由于进气线路的延长,较小的进气截面积,增加了整机进气阻力,不利于节能减排。进气道加工工艺也相对复杂,为此,使用者可以使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重型载重汽车进气道总成,从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存在;

步骤二,如图2-5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本发明所述沙漠空滤时,首先,空气经过高位引气管1上部的预过滤装置3处,然后沿着旋流外管401进入,继而再旋流外管401内部的第二旋流叶片403的带动下空气开始呈螺旋状上升,此刻一些颗粒直径较大的固体颗粒物以及液体则会沿着旋流外管401上部的旋流盲孔404进入到前端盖301和后壳体302之间,从而实现空气的预过滤,待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使用者可以打开排水阀303将内部的积水和灰尘排出,此刻较为洁净的空气则经由旋流内管402进入到波纹管101和导气管路201内部,继而进入到空气滤清器2内部,此刻空气通过空滤壳体202内部的主滤芯203进行过滤,然后再经由空滤端盖204进入到发动机内部,参与发动机的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