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9866发布日期:2020-04-21 17:0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乘用车在高寒环境高速行驶后,极短时间内降速停车并置车辆于低温环境下长时间持续驻车,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管路内、外表面温度随驻车持续时间而逐渐下降,高负荷曲轴箱通风管路内气体中的水蒸汽成分会因单向阀处的节流作用产生能量损失,并在温度较低的单向阀进、出口内表面析出水滴,并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结成霜晶、冰块堵塞单向阀,从而影响曲轴箱通风系统通畅性,使得曲轴箱内压力过高,引起机油尺弹出、密封油封处渗漏机油等问题,导致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至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无法满足《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国家排放法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包括单向阀、同芯管、进液管、出液管、进气管接口、曲轴箱通风管、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第一内嵌铝管和第二内嵌铝管,进液管的一端和出液管的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连接且进液管的一端和出液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同芯管连接,串联形成冷却液循环通路,曲轴箱通风管的一端通过第一内嵌铝管与单向阀的一端连接,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内嵌铝管与同芯管连接,同芯管的另一端与进气管接口连接;

单向阀包括上壳体、膜片和下壳体,膜片装配至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上壳体与下壳体间采用塑料焊接工艺连接,如热板焊接、旋转焊接、振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为曲轴箱通风气体提供流通结构,并为膜片提供固定结构,起到调整气体流阻性能作用;

同芯管包括套管、内管、换热翅片、进液连接端和出液连接端,套管套置在内管外侧且通过换热翅片同心连接,进液连接端和出液连接端设置在套管上且其内部与套管内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连接,内管一端与第二内嵌铝管连接另一端与进气管接口接口连接;

套管与内管之间设置有环形槽液体通路;

内管内部设置有内管气体通路。

更进一步而言,第一内嵌铝管和第二内嵌铝管采用内嵌注塑工艺内嵌至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壁。

更进一步而言,第二内嵌铝管与内管之间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如钎焊、铜焊等进行连接,内管的另一端与进气管接口采取装配方式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而言,换热翅片的数量至少为1个,换热翅片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优化,换热翅片的作用是调整换热量,从而达到进气管接口处曲轴箱通风气体温度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将同芯管通过进液管、出液管串联至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路中,构成冷却液沿同芯管环形槽液体通路,曲轴箱通风气体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路,经单向阀后,流向同芯管的内管气体通路,然后流入涡轮增压器入口前的进气管接口内,最终随进气管接口内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器,该装置利用发动机冷却液的高温特性及高比热容保温特性,使冷却液与曲轴箱通风气体在同芯管内形成对流换热,提升曲轴箱通风气体温度,通过内嵌铝管将热量传导至单向阀内部,有效防止单向阀内表面霜晶及结冰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中单向阀在整车机舱内的布置灵活度。

2、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高负荷曲轴箱通风气体进行加热,提升流经气体温度,并利用内嵌铝管进行导热,有效地解决高寒环境下曲轴箱通风系统中单向阀结冰堵塞问题。

3、本实用新型可作为高寒环境曲轴箱通风系统结冰问题售后故障车辆的维修改制方案,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与第一内嵌铝管和第二内嵌铝管连接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芯管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同芯管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同芯管集成单向阀加热装置,包括单向阀1、同芯管2、进液管3、出液管4、进气管接口5、曲轴箱通风管6、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7、第一内嵌铝管8和第二内嵌铝管9,进液管3的一端和出液管4的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7连接且进液管3的一端和出液管4的另一端分别与同芯管2连接,串联形成冷却液循环通路,曲轴箱通风管6的一端通过第一内嵌铝管8与单向阀1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内嵌铝管9与同芯管2连接,同芯管2的另一端与进气管接口5连接;

单向阀1包括上壳体10、膜片11和下壳体12,膜片11装配至上壳体10与下壳体12之间,上壳体10与下壳体12间采用塑料焊接工艺连接,如热板焊接、旋转焊接、振动摩擦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连接,上壳体10和下壳体12为曲轴箱通风气体提供流通结构,并为膜片11提供固定结构,起到调整气体流阻性能作用;

同芯管2包括套管20、内管21、换热翅片22、进液连接端23和出液连接端24,套管20套置在内管21外侧且通过换热翅片22同心连接,进液连接端23和出液连接端24设置在套管20上且其内部与套管20内部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进液管3和出液管4连接,内管21一端与第二内嵌铝管9连接另一端与进气管接口5接口连接;

套管20与内管21之间设置有环形槽液体通路25;

内管21内部设置有内管气体通路26。

更进一步而言,第一内嵌铝管8和第二内嵌铝管9采用内嵌注塑工艺内嵌至上壳体10和下壳体12的内壁。

更进一步而言,第二内嵌铝管9与内管21之间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如钎焊、铜焊等进行连接,内管21的另一端与进气管接口5采取装配方式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而言,换热翅片22的数量至少为1个,换热翅片2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优化,换热翅片22的作用是调整换热量,从而达到进气管接口5处曲轴箱通风气体温度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冷却液从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7中流出,通过进液管3,流入进液连接端23,随后流经套管20的环形槽液体通路25,进入出液连接端24,由出液管4返回至发动机增压器冷却液出水管7中,形成冷却液循环流动通路,换热翅片22在冷却液流动过程中起到换热量调节作用。

曲轴箱通风气体从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出口流出后,由曲轴箱通风管6经单向阀1进入内管气体通路26,再进入进气管接口5内,最终随管内空气一同进入涡轮增压器。

冷却液和曲轴箱通风气体在同芯管2中进行对流换热,温度较高的冷却液将热量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曲轴箱通风气体,曲轴箱通风气体温度得以提升,内管21与第二内嵌铝管9焊接连接,且第一内嵌铝管8和第二内嵌铝管9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可以将曲轴箱通风气体的热量传递至单向阀1的内部,提升其内部壳体壁温,不会出现气体中水蒸汽成分遇冷析出水滴现象,进而不会出现结冰堵塞问题。

车辆行驶过程,冷却液电子泵开始工作并为冷却液循环提供动力,本实用新型可对曲轴箱通风气体进行持续加热,单向阀1通过第一内嵌铝管8和第二内嵌铝管9的热传导作用,可持续保持较高壁温;车辆停车熄火后,冷却液电子泵在整车ecu的控制下,仍会持续工作一段时间,直至涡轮增压器温度达到可接受状态,即在停车熄火状态下,本实用新型同芯管2内仍会流通冷却液,并对管内曲轴箱通风气体加热,而当冷却液电子泵停止工作后,由于同芯管2的环形槽液体通路25内充满冷却液,冷却液比热容较大,保温性能较好,在高寒低温环境中长时间驻车情况下,单向阀1的温度随同芯管2的温度一同缓慢下降,最终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单向阀1内不会有水滴析出,结冰堵塞现象不会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