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9404发布日期:2021-06-25 16:2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少量可燃混合气的下窜、缸套内壁机油在高温下的不完全燃烧,油中水分和烃类蒸发等原因,使得发动机在工作时,曲轴箱内产生机油油雾、一氧化碳、水汽以及一些有机物形成的混合气体,若直接排出会影响发动机地排放指标,恶化空气质量。如果将曲轴箱封死,则会使得曲轴箱内压力越聚越高,引起各个结合面渗漏。

为了将油气进行分离,通常使用油气分离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曲轴通风系统中的油气分离器有很多种,例如迷宫式、涡旋式、滤网式等,其分离油气的原理以及效果也各不相同。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由于其成本低、容易制造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目前的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结构简单,但是迷宫式油气分离器一般需要较大的空间位置,以使得气流通过一个较长的行程并与壁面进行充分的撞击,如此才能达到较好的油气分离效果。而随着发动机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发动机内部不会留出很大的空间来放置迷宫式油气分离器,从而导致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效率较低,油气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结构紧凑,并且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增强油气分离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所述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出油口;盖板,所述盖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共同围成油气分离腔,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和过滤结构;所述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的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所述导流板一与所述导流板二皆竖向布置,所述导流板一位于所述进气口处,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所述导流板一的下游,所述过滤结构位于所述导流板二的上游。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一包括导流板一本体,所述导流板一本体的下端部向左弯折成导流板一折边,所述导流板一折边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板一本体的上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二包括导流板二本体,所述导流板二本体的下端部向右弯折成导流板二折边,所述导流板二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板二折边的的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还包括竖向布置的导流板三,所述导流板三位于所述导流板二的下游。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三包括导流板三本体,所述导流板三向右弯折成导流板三折边,所述导流板三折边位于所述导流板二折边的上方,所述导流板三折边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板三本体的上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三本体上设置有导流板三过油孔;所述导流板三折边上设置有折边过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还包括竖向布置的导流板四,所述导流板四位于所述导流板三的下游;所述导流板四包括导流板四本体,所述导流板四本体的下端部向右弯折成导流板四折边;所述导流板四本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板四折边的端部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还包括导流板五,所述导流板五位于所述导流板四的下游;所述导流板五包括导流板五本体,所述导流板五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导流板四本体,所述导流板五本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导流板五本体的两侧设置有两个缺口,两个所述缺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五本体呈45°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结构为钢丝球。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出油口。在壳体上固定连接有盖板,壳体与盖板共同围成油气分离腔,在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和过滤结构。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导流板一与导流板二皆竖向布置,导流板一位于进气口处,过滤结构位于导流板一的下游,过滤结构位于导流板二的上游。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采用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结构紧凑,使得油气混合气在较小的空间里能够流动较大的行程,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增强油气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a-a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导流板一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3中导流板二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3中导流板三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左视图;

图11是图9的俯视图;

图12是图3中导流板四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右视图;

图14是图3中导流板五的放大的右视图;

图中,实心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空心箭头表示液体即分离出的机油的流动方向;

图中,1-壳体,2-盖板,3-连接法兰,31-安装孔,4-进气接头,5-出油接头,6-出气接头,7-钢丝球,8-导流板一本体,81-导流板一折边,9-导流板二本体,91-导流板二折边,10-导流板三本体,101-导流板三本体过油孔,102-导流板三折边,1021-折边过油孔,11-导流板四本体,111-导流板四折边,12-导流板五本体,121-导流板五缺口一,122-导流板五缺口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图3、以及图4共同所示,一种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它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以及出油口。在进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进气接头4的一端,进气接头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3,在连接法兰3上设置有安装孔31,利用螺栓等常用连接件通过安装孔31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图中未示出)上。在出气口上安装有出气接头6,出气接头6直接与大气环境相连通。在出油口上安装有出油接头5,出油接头5通过管路连接到发动机的油底壳(图中未示出)上,并且连接位置位于油底壳的液面以下位置。壳体1优选采用冲压成型的壳体。

在壳体1上固定连接有盖板2,壳体1与盖板2共同围成油气分离腔,在油气分离腔的内部设置有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和过滤结构。

结合图3、图5以及图6共同所示,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壁上的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导流板一与导流板二皆竖向布置,导流板一位于进气口处,当油气混合气通过进气接头4进入到壳体1内部时,迎面撞上导流板一。油气混合气中大滴的机油顺着导流板一淌下,又通过进气接头4流回到曲轴箱内。过滤结构位于导流板一的下游,过滤结构位于导流板二的上游。过滤接头优选采用钢丝球7,钢丝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并且吸油效率高、吸油效果好。

导流板一包括导流板一本体8,导流板一本体8的下端部优选向左弯折成导流板一折边81,导流板一本体8与导流板一折边81优选呈l形结构。导流板一折边81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一折边81优选焊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一折边81优选位于进气口的下方,导流板一本体8的上端部优选位于进气口的上方。导流板一本体8的上端部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结合图3、图7、以及图8共同所示,导流板二包括导流板二本体9,导流板二本体9的下端部优选向右弯折成导流板二折边91,导流板二本体9与导流板二折边91优选呈l形结构。导流板二本体9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二本体9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二折边91的的端部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结合图3、图4、图9、图10、以及图11共同所示,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还包括竖向布置的导流板三,导流板三位于导流板二的下游。

导流板三包括导流板三本体10,导流板三本体10优选向右弯折成导流板三折边102,导流板三本体10与导流板三折边102优选呈l形布置。导流板三折边102位于导流板二折边91的上方,导流板二折边91位于出油口的上方。导流板三折边10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三折边102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三本体10的上端部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为了使得分离出来的机油能够顺利得淌下并通过出油口流出,在导流板三本体10上优选设置有导流板三过油孔101,在导流板三折边102上优选设置有折边过油孔1021。

结合图3、图12、以及图13共同所示,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还包括竖向布置的导流板四,导流板四位于导流板三的下游。导流板四包括导流板四本体11,导流板四本体11的下端部优选向右弯折成导流板四折边111,导流板四本体11与导流板四折边111优选呈120°布置。导流板四本体11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四本体11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四折边111的端部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结合图3以及图14共同所示,迷宫式油气分离结构还包括导流板五,导流板五位于导流板四的下游。导流板五包括导流板五本体12,导流板五本体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流板四本体11上,导流板五本体12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导流板四本体11上。导流板五本体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五本体12优选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导流板五本体12优选呈45°布置。

在导流板五本体12的两侧优选设置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分别为导流板五缺口一121和导流板五缺口二122,导流板五缺口一121和导流板五缺口二122分别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油气混合气通过的通道。

下面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对油气混合气进行分离的过程详细描述:

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油气混合气通过进气接头4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的壳体1内部,迎面撞上竖向布置在进气口处的导流板一,较大颗粒的油滴顺着导流板一本体8的板面流下,由于导流板一折边81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并且导流板一折边81位于进气口的下方,所以顺着导流板一本体8流下的油滴只能通过进气口流出并返回到曲轴箱内,最终流入到油底壳内。油气混合气上行,通过导流板一本体8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之后,油气混合气下行,进入到导流板一本体8与导流板二本体9之间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在这里设置有钢丝球7,钢丝球7对混合气中的油气进行吸取。油气混合气再通过导流板二折边91与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上行进入到导流板二本体9与导流板三本体10之间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然后,再通过导流板三本体10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油气混合气下行导流板三与导流板四之间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通过导流板四折边111与壳体1的内壁形成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上行进入导流板四与导流板五之间的油气混合气的通道。分离出来的机油油滴通过导流板三本体10上的导流板三过油孔101、以及导流板三折边102上的折边过油孔流出1021,汇集到出油口处并经由出油接头5排出。再经过导流板五本体12两侧的导流板五缺口一121和导流板五缺口二122改变气流的方向,最后,通过出气口进入到出气接头6,此时的油气混合气中的机油基本已被完全分离出去,干净的空气排到大气中。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用油气分离装置对油气混合气进行分离时,由于壳体1内部用于气体流通的通道迂回布置,油气混合气在通道里面流动时,方向变化频繁,使得油气分离较为彻底。

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带有序号命名的技术特征(如导流板一本体、导流板一折边、导流板二本体、导流板二折边、导流板三本体、导流板三本体过油孔、导流板三折边、导流板四本体、导流板四折边、导流板五本体、导流板五缺口一、导流板五缺口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各技术特征,并不代表各技术特征之间的位置关系、安装顺序及工作顺序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内部”、“内壁”、“一端”、“另一端”、“上端部”、“下端部”、“上方”、“下方”、“竖向设置”、“上行”、“下行”等描述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